大家好,欢迎来到九变调研室。视频开始前,先做一个小调研:农民家庭出身,真正种过地的朋友弹幕来个666。

我们家是地地道道的农民,不用说往上倒三代、十八代了,反正从猴子会种地开始到现在,都是种地的。我是祖上第一个读了书、进了城,并在城里安了家,不再需要种地的。所以,这算不算光宗耀祖啊?

不过,虽然我现在不需要种地了,但因为从小在田间地头长大,所以对农村生活有一种先天性情结,无论怎样,我始终觉得自己是个农民。

很长一段时间,我一直在杭州周边各个县的农村找房子,想长期租一套,独门独院的,有地的,最好再有个鱼塘,这样就可以工作日在城里搬砖,周末回农村种地。如果大家有合适的,一定要推荐一下哈,感谢大家。

美国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有哪些(美国农业如何运作)(1)

我身边也有很多这样的朋友,其中有几个条件不错的经常说,我们去美国、俄罗斯,去加拿大、澳大利亚吧,那里地广人稀,我们包个大农场,盖个大别墅,放几头牛、养几头驴,逍遥自在一辈子,爽死了。大家身边有没有这样的朋友?其实很久之前,好像刮过这样的一阵风,说美国农民多么多么好,农场主多么多么舒服。当我听到这些,往往会一笑了之,因为你又不是马云、马化腾,反过来,如果你是马云、马化腾,你会去美国当农民么?

我们实事求是的讲,美国农业确实很发达,但是美国农民,当然特指牛X的农民,可不是谁都能干的。之所以特指是因为,大家如果想去美国当农民,肯定不是为了当历史上的黑奴对吧。

那么美国农业到底什么样呢?我们终于要进入主题了。今天我们就详细聊一聊美国农业,下期视频,我们再聊一聊俄罗斯农业。如果大家还想听其他国家的,在评论区留言,量大我们调查一下,毕竟我一个做企业咨询的,调研的功夫还是有那么一点三脚猫的。

我们正片开始:

大家都知道,中国是大豆进口国,而美国是大豆出口国。

那么,全世界最便宜的大豆在哪里吗?很多人可能要猜美国,但其实是巴西。

美国每公顷大豆的生产成本是1095 美元,而巴西马托格罗索州只要 839 美元。不过,虽然美国的生产成本略高,但美国豆农的整体利润是高于巴西的,这就得益于美国农业的系统性优势了。

美国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有哪些(美国农业如何运作)(2)

对比下中国,黑龙江省大豆的总生产成本为每公顷 1458 美元,但如果考虑到黑龙江的单产最低,所以我们的大豆单位成本是美国和巴西的两倍多。

毫无疑问,中国农业经过改革开放40年,早已不可同日而语,但受限于农业经营规模、技术进步、国际环境等很多条件的影响,中国农业发展仍然面临着很大挑战。这就需要我们了解、学习其他国家的经验和教训。这当中,美国的农业发展最具有代表性和先进性。

那么,它是如何从七八十年代的普通农业强国,用30年时间变成一个农业霸主的呢?

先说个前置条件,农业强国必须有充足的自然条件。盘点下全世界农业发展好的几个国家,都具有土地辽阔、水资源充足、人均耕地面积较大、光照条件好等基础要素。但很多国家都无法做到全部满足,总是缺一两个条件。比如西欧、南欧国家,土地面积不够,而中国人均耕地面积已经快世界垫底了,俄罗斯土地是足够多了但大多是冻土。只有美国!只有美国全满足了,它那块地皮先天条件实在是太优越了,简直就是农业的天选之地。

除了自然条件,其次是农业基础设施、机械化水平、人口素质、科技和资本,而美国除了基础设施略微落后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外,其他各项都很优秀,所以美国发展农业的几个先决条件都已具备,只欠东风。

而这股东风的源头,来自种子。

美国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有哪些(美国农业如何运作)(3)

我们都知道,种业安全是关乎国家命运的大事。事实上我国农业的种子问题已经比较突出了,种子企业数量众多,但存在全球性的龙头企业少、科技创新能力不足、种子质量不佳等问题。而美国则是在70年代就开始布局,解决种业缺点。

1970年以前,美国种业有点像现在的中国,多而不强,以家庭经营为主,经营规模小,总体实力弱,自然的,科研投入也很少。家族企业更看重来钱快的培育、包装、储存、销售等。当时,植物种子不受知识产权保护,谁都能拿来盗用,这就导致企业很少愿意花大钱、投入时间去搞育种研发。

但这一切,被一部法律改变了——1970年美国颁布《植物品种保护法》,新选育的品种被纳入了知识产权保护范畴,并给予育种者18年的保护期,违者严罚。

美国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有哪些(美国农业如何运作)(4)

剩下的,就是市场的优胜劣汰,十多年后,只剩下了几家种子巨头。

接着,美国就开始利用它的霸主优势,开始向海外发力了。1991年,美国推动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联盟通过了一条新规定,各成员国的育种者,若试图将单个基因加入现有受保护品种而创造出新品种,必须获得原品种所有者的许可;未经育种家的允许,任何受保护的品种都不得进入生产与销售渠道。到了1995年,WTO更是规定,所有成员国必须更新其知识产权立法,以满足种子知识产权保护等新的国际标准。若不遵守,WTO 将进行制裁。

至此,世界上大部分国家都被美国框进了它主导的种子知识产权保护框架,于是美国种子出口开始倍速增长,高额的利润提供了更多资金进行研发,一步步筑起专利壁垒,让后进国家无从突破。

如果说芯片是信息技术产业的根基,那么种子就是农业领域的芯片,有了这个基础,农业才起得来。80年代中后期,特别是2000年以后,美国农业经济实现空前增长,从以前的主供国内,变成了疯狂出口,农业贸易迅速扩张,是美国少数几个能持续保持贸易顺差的行业。

这三十多年里, 美国的农业规模一直在整合。一个农场主拥有的耕地面积,扩大的不是十倍,而是上百倍,相应的,产量和收入也扩大了上百倍。这种整合并不仅仅是体积变大了,农场组织形式、生产方式,也发生了质的变化,比如农场专业化、生产经营合同化和垂直一体化等等。这些变化反过来又促进了美国农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减少了农业用地、劳动力和生产成本。

列举几个数字,大家就能看到大农场的优势了。美国大约有210万个农场,按每年现金收入100万美元来划分,65300个大型农场,贡献了美国农产品总价值的51%。而另一个极端, 近100 万个年收入少于1万美元的小型农场,农产品价值不足总量的1%。

显然,大型农场撑起了美国农业的半壁江山。

那么,一家美式的大型农场是怎么经营的呢?

首先,做到什么样的规模,才能叫大型农场呢?

美国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有哪些(美国农业如何运作)(5)

根据美国农业部经济研究局和美国农业部国家农业统计局的报告, 销售额 100 万 ~ 500 万美元的农场为大型农场, 超过 500 万美元的为超大型农场。此外也有按照使用耕地面积来划分的。2000 英亩以下是中小型,2000-4999是大型,5000英亩以上是超大型。

当然,并不是说越多耕地,产值就越高,这不是绝对的。在所有的大型和超大型农场中, 只有不到一半的农场销售额达到100万美元以上,极各别的,销售额居然还不到 1 万美元。

而之所以会产生这么大的差距,主要还是看农场的产品和经营手段。

一般来说,拥有大量农田的农场,往往会专门经营谷物、油料作物或畜牧业。比如2000~4999 英亩这一档中,大约一半在专门经营谷物和大豆,一半的一半,也就是25%在放牧;而超大型农场大部分在养牛,只有5%专门经营谷物和大豆。

这样安排是因为,农业生产类型必须将劳动力和资本投入有机结合起来,在单位面积上产出较高的销售额。

按照经验,超大型农场养牛最赚钱,中型和大型农场种玉米大豆最有利可图,而小型农场,一般搞小规模畜牧业,比如生猪、鸡鸭这种可以在室内或围栏内养的。

此外,销售额越高的大型农场,就越不会把鸡蛋放到一个篮子里,一般都呈现专业基础上的多元化经营特点,把各类商品组合销售。

美国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有哪些(美国农业如何运作)(6)

那么,大家关心的问题来了,一个5000英亩的农场,钱从哪里来?这是一个家庭承担的起的吗?

的确,在美国种地,需要大量的资本投入。伊利诺伊州的平均耕地价格,每英亩要7350 美元。别说5000英亩以上了,就是买一块1500英亩、适合种植大豆的中型农场,也要超过 1100万美元了。买地还不够,要满足这么大面积耕地需求的农业机械,即使是二手,均价也在100万美元左右。除非祖上有矿的,否则哪个农民买得起?同样反过来,如果祖上有矿,谁还会来种地呢?

那既然买不起中型的农场,就买个小的吧。小农场搞小畜牧业,小畜牧业里奶牛最赚钱。但是,根据2017 年的明尼苏达州的行情,一个可以饲养500头奶牛的农场,地皮投资需要近 80 万美元, 此外还需要约400万美元用于基建和挤奶设备,特别是后者,没这个,美国的人工费会让你吐血。

美国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有哪些(美国农业如何运作)(7)

所以,以上这个价格,能不能打消大家想去美国当农民的念头,这条视频一键三连一千万次,播放一个亿,也赚不到开个奶牛场的钱啊。

那么问题来了,难道美国农民都这么有钱吗?人均千万富翁吗?当然不是!

对于一个家庭来说,经营一个现代化农场所需要的投资令人望而生畏,所以实际上,美国很少有完全依靠家庭投资的农场。大家的确是千万负翁,负债的负。

美国农场主必须选择多种方式来解决土地、种子、建筑物、机器等生产要素和生产设备。

比如,土地,那绝对是租的,没人会傻乎乎拿1100多万美元去买个农场,这得干多少年才能回本!农场规模越大,就越有可能是租的,反倒是大部分小型农场,可能是祖传的,他们非但不需要租,甚至不想种地了还可以把自己的农场租出去。

除了土地外,大部分农机也是租的。甚至,连牲口都是租的。比如租一头母猪,赚的是小猪仔;租一头奶牛,赚的是牛奶;租一只母鸡,赚的是鸡蛋。当然,最后一种应该是比较罕见的。

总之一句话,能用租解决的,尽量不要买。

租赁可以最大程度的节约固定资产投资成本, 也可以通过随时改变经营方式,从而对市场变化做出灵活反应。但也有个缺点,如果遭遇什么不可抗力的问题,农场主承担风险的能力就减弱了。所以美国农场必须保证产品能卖出去,决不能自己想种啥就种啥。农场的产品一般都是客户定制的,也就是订单农业。农场主甚至会采取定制服务的方式来完成耕地、播种、喷洒农药和收割等环节的工作。总之,客户是上帝,客户想要什么,他就给什么。

此外,为了节约成本,美国农场也把人均创造的价值发挥到了极致。几乎所有非公司运营的农场,农场主都是要下地干活的,尤其是小型农场,基本是夫妻店或父子兵,劳动力就他们这几个人。中型或大型农场,一般会在农忙时雇佣专业的农机手,或者找墨西哥农民工外包;只有超大型农场,才会雇佣合同制工人。

美国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有哪些(美国农业如何运作)(8)

一组数据可以看的很明显,小型农场的劳动力中,有 74.1%是靠农场主及其配偶。而在中型农场, 这一比例会下降到46.9%;大型农场只有20%;而超大型农场降到了惊人的3%。

但是,别看超大型农场有5000英亩以上的土地,但用的人还真不多。他们制胜的关键,是人均创造价值高。一些经营好的超大型农场,平均半个全职雇工,就能产生每年10万美元的现金收入。相比之下,小型农场要做到10万美元,则要2.73个全职职工。由此可见,整合后带来的规模效应。

所以,大农场整合着整合着,渐渐的也开始脱离原先的家庭经营了。公司化农场在超级农场中占的比重越来越大。有些是资本入场了,一群没有血缘关系的人经营股份公司,聘用职业经理人管理。有的则是家庭农场经营成功后,完成原始积累,走向公司化运营。还有些大型公司,通过与独立农场,一般来说就是家庭农场建立合同关系,把小农场主变成打工人,掌控着农业生产的全过程。别看这些公司数量上不多,但实力和地位,能秒杀绝大多数家庭农场。

都说美国农业的发展,是靠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规律推动的。但大家可能忽视了政策的重要性。就拿农产整合来说吧,1987年—2012年,产业整合广泛存在于美国农业的各个领域,其中有个很大的推动因素,是美国政府颁发的商品和农作物保险计划,该计划侧重于为大宗农作物保驾护航。大家想想,花了这么多成本租土地租机器,万一遇上意外,岂不是血本无归?有了保险兜底,才能放开胆子大干一场。

美国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有哪些(美国农业如何运作)(9)

而另一个原因,是科技大发展。这段时间,农田的机械设备,比如耕作、种植、植保和收获,都由大型化机器包了。其他实用技术创新,也减少了农民在田间作业上所花费的时间,比如使用耐除草剂的转基因种子,或是免耕技术等等,这使得单个农民或家庭能够经营更多的土地或牲畜。特别是gps系统广泛用于农业机械,使驾驶员可以在更多的土地上进行作业,降低劳动强度和精神压力。甚至以后可能不需要人了,无人驾驶拖拉机和其他无人作业设备,都将在通过测试后引入市场。近年来,精准农业也开始兴起,什么地理信息系统、土壤信息系统、 精准施肥技术等等,各项先进技术的普及,也进一步刺激了农业产量。

在畜牧业领域,可复制的、简单易学、容易应用的自动化技术,也在大规模推广。尤其在家禽和生猪饲养领域,单个企业可以通过网络,经营很多牧场并控制动物的生长过程。牛奶业的挤奶技术就是最新出现的好例子。一个大型旋转挤奶厅只需要 4—5 个工人, 每天就可以处理大约3000 头奶牛的挤奶。而一些小农场没这么大的规模,他们一般采用自动化挤奶机器人,一个机器人也能负责管理大约70 头奶牛。

那么,视频的最后,我们盘点一下美国做得最成功的一批超大型农场。

种农作物比较有名的:Black Gold农场,在 9 个州共 11 个农场种植了2万英亩土豆、番薯或其他轮作作物,覆盖范围可以说是贯穿整个美国,这样一来,它就可以根据不同的地理、气候因素,灵活调整、组合产品,从而更有针对性地满足买方需求。类似的还有Frey 农场,在7个州的15000 英亩耕地上种南瓜、西瓜、哈密瓜和甜玉米等等,大部分用于超市供货。

美国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有哪些(美国农业如何运作)(10)

种蔬菜的,占地就更大了,涉及品种就更丰富了。少于三万英亩的,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个好菜农。比如Grimmway 农场在加利福尼亚州、科罗拉多州和华盛顿州经营58000英亩土地;Growers Express在三个州拥有40000英亩土地。由于蔬菜讲究新鲜,所以这些企业不仅擅长种菜,还 在营销、包装、仓储、运输等各个环节之间都有很强的实力。他们甚至还会开发新产品,比如预切沙拉、压榨果汁等等,增加蔬果的附加值。

在畜牧业上,也有很强的农场。戴维斯家族乳业,在明尼苏达州经营三家大型奶牛场,养了大约8000头奶牛。虽然是家族企业,但也是公司化运营,聘请职业经理人负责日常的管理运作。这家牧场有个特色,奶牛可以在不同场子之间转移, 比方说一头牛,出生是在A场,成长在B场,挤奶在C场,生病了又回到B场等等。不过呢,哪怕是美国,这种财大气粗的操作方式也是不多见的。

而牛肉。Cactus公司10个饲养场,饲养52万头;Friona公司6个饲养场,42万头;Five Rivers公司11个饲养场,饲养98万头。美国牛肉的前14强加起来,饲养能力345万头,占全美肉牛总量的四分之一。此外,肉牛行业分工也很明确。有专门搞牛胚胎移植的高科技公司,有专门保育幼牛的牧场,有专门生产配方饲料的企业,有专业提供兽医服务的诊所等等。总之,喂养、采购、防疫、屠宰、营销,各个环节都由专业人员操作。

生猪和家禽的一条龙产业,和牛肉差不多,非常专业化。特别是养鸡,几家大企业的份额非常恐怖。Butterball养鸡场的火鸡产量占全美20%。Cal - Maine食品公司,手里有44 个产蛋设施以及孵化场、养殖基地和加工厂, 是全美最大的蛋鸡生产商。

由此,我们不难看出,规模化经营的优势了。但规模化到了一定程度,未必就全是优点。比如环 保问题。一个养了98万头牛的养殖场,大家可以想象是何等可怕的环境污染,所以真不知道美国人哪来的脸皮说,中国人吃肉不环保。再比如,规模越大产量越高,直到产能过剩。事实上,长期产能过剩是困扰美国农业的一个大问题,逼的它不得不谋求海外市场,但农产品不比高科技产品,美国农产品除了成本略有优势外,其他也没什么,很容易被替代。就拿大豆来说吧,没了美国大豆,还有巴西大豆、阿根廷大豆、俄罗斯大豆。所以,美国和外国发生贸易纠纷,美国农业就最容易中枪。

美国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有哪些(美国农业如何运作)(11)

还有个问题,也许不能算是个问题吧。科技程度再高,农业也是个讲究因地制宜的产业,农业生产需要对当地的土壤、养分、害虫、天气等条件有深入的了解, 并且需要灵活快速地适应生产环境的变化。如果说得文艺一点,就是需要热爱这片土地的人、有情怀的人,才能种的出、养的出好东西。而这些恰恰都是家族农场的优势、资本农场的劣势。而超大农场的扩张,恰恰给中小型农场的经营带来了极大的压力。

不过最近十年里,小型农场也开始谋求转变了,种点高逼格的有机水果、蔬菜,或是园艺产品,比起传统农业,盈利能力要更强一些。有些小农场还搞休闲度假农家乐,让游客帮自己种地,小日子也过得红红火火。而这股风也导致近年来美国小农场的数量又开始大幅增加,大农场整合的速度大幅降低。

好啦,今天差不多到这里就结束了。下次如果再有人对你说,他想去美国当农民,这把期视频甩他脸上,就问问他接不接的住。那我们下期不见不散啦,大家别忘了点赞关注,下期见。

参考资料

韩杨 中美农业支持政策的演变与WTO《农业协定》影响的对比

胡资骏 20世纪70年代美国种业概述及后期腾飞的经验与启示

孙彤彤 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研究

詹姆斯·M麦克唐纳 美国农业整合30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