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杨本枢

普通百姓理解的《道德经》系列文章之十七

道德经的四层含义(普通百姓理解的道德经)(1)

第十章原文: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涤除玄览,能无疵乎?爱民治国,能无为乎?天门开阖,能为雌乎?明白四达,能无知乎?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笔者学习过程中深感此章是少有的难懂章节之一。难在哪里呢?一是此章又出现了错简文字。何为错简?请查阅第十讲《第四章错简词句是留是删?》。此章“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和第五十一章最后四句完全一样。错简的文字和此章其他文字没有逻辑上的联系,故可以看作是第五十一章的内容,此章略去该部分内容。

二是该章的词语看似普通,深究其意却感觉难以理解,特别是无法和其他章节结合学习,无论是写作手法还是词意表达,好像孤立的章节强加入《道德经》中的。本讲主要是梳理字词,文章会有些单调,请读者朋友们谅解。

我们尝试着穿越到老子时代,设想我们正在聆听老子讲授“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

这句话的意思可以这样理解:

老子反问世人,人所拥有的内在精气与人体能够分离吗?答案是不能,因为,精气和人体是统一的整体,构成人全部活动的内容。

老子提出了四个问题,什么是“营魄”?“载营魄”的“载”在此句中表达了什么意思?“一”是什么意思?为何要“抱一”?

带着这些问题,沿着老子的思路我们漫步在时空的隧道里,在远古思想与现代科学的交替中穿插跳跃,在动静转换中梳理思想,形成文字。

“载”是装载的意思

“载”现代意义是搭乘、装载的意思,从载客、载人、载货等搭配可知其意。《说文》解释“载”是“乘也”。

为此,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认为:此句首先加了一个“载”字,用字非常巧妙。人身如一部车乘,当然也如一具机器,其中装载了“营”和“魄”两样重要东西。 一个平凡的普通人,长年累月,随时随地,都在使用这两样东西,而且它们是各自为政,但又随时合作。

唐代文人陆希声和台湾大学的陈鼓应教授认为“载”是语气词,相当于第八章“夫唯不争”的“夫”,起到强调的作用。

笔者认为,从下面的五组反问句可以分析出南怀瑾先生的观点较为准确。理由如下:一是下面每组反问句基本上都是以动词开始,如“专、涤、爱”等词语都是动宾结构,印证了“载”的词性是动词而非语气词。二是查阅《说文解字》等词典,没有将“载”字注释为语气词的释义。

“营魄”即是“魂魄”

“营”不能够按照现代意义来理解为“宿营、营房、安营扎寨”等词意,《说文》上解释为“市(zai)居也”就是移动的住处。

《黄帝内经》中有一段黄帝和岐伯的问答解释了“营”在人体上的作用。黄帝问:人体的精气受自何处?阴阳之气是怎样交会的?什么气叫“营”?什么气叫“卫”?营是怎样生成的?卫是怎样和营相会的?岐伯答:人体精气来源于饮食,饮食入胃,经过消化,再经脾吸收其精微之气,然后向上传注到肺,从而五脏六腑都能得到精微之气的供养。这些精气中,精粹的部分叫“营”,剽悍的部分叫“卫”,营气运行于经脉之内,卫气运行于经脉之外,川流不息。由是观之,“营”是人体之气,属于人体学的知识。

汉朝学者河上公认为,营魄,魂魄也。河上公没有具体解释何为“营”,只是将营魄合并解释为魂魄。历代学者的传统观点同河上公大致相同,没有特别另类的说法。学者们对“营魄”的解读揭开了我国先古时代关于“魂魄”的起源及演变的神秘面纱。

“魂魄”的起源

“魂魄”的解读有些偏离此章的内容,但是,不作解释又无法明了老子所说的“载营魄抱一”的准确内涵,在此作一简单说明。

现代人对于“魂魄”的印象停留在其具有迷信色彩的角度。远在五千多年前的黄帝时代,人们的认知重点在自然界,到了3千年前的尧舜禹时代,人们对自然界有了一定的认知,对山川河流,日月星辰周而复始运行规律有了粗浅的认识,确立了基本的历法,我们现在使用的历法还是夏朝的历法呢。这些有关道的朴素思想在《道德经》里有着充分的体现。

魂魄的萌芽扎根于周朝建立之后,社会的文明程度逐渐提高,利益纷争日渐加剧,矛盾冲突越发尖锐。这时候,君主们需要一个强大的神赋予他们争夺权力的正当理由,社会终于从崇尚天地自然演化成崇尚神权。老子所处时代正是神权冉冉升起的时候,天神、地神和人神构成了整个社会对神权顶礼膜拜的环境,周朝的祭祀大典是至高无上的礼仪,本质上是神化的君权化身。

据此,人体有魂魄的认识论产生并逐渐完善。如《太平御览》讲到,人之精气曰魂,形体曰之魄。

魂魄的含义

依据上面的梳理,笔者认为可以这样定义“魂魄”。古代的“魂”,指意识层面的无形、无象,看不见、摸不着的意识流,如灵魂、鬼魂之类的超精神载体。《说文》解“魂”阳气也。引申为灵魂,古人想象的能离开人体而存在的精神;“魄”指人具体的形体,看得见、摸得着,有形、有象的具体人,如体魄。《说文》解“魄”阴神也。引申为人的形体。

了解到魂魄一词的由来后,我们再回到第一句话“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笔者认为可以这样解读此句中的“营魄”,即人身体所具有的内在精气和外在体魄,这两种物质构成人之所以成为人的全部,人的思想、情感、言行举止皆源于此。

“抱一”理解为“坚守道”

这个是《道德经》的经典表述,“道生一”“圣人抱一为天下式”皆是表达守道、循道之意。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蕴含着极深的道家哲学和人体生理科学以及神学的结合体,对人体学没有研究的人难以深入理解“营魄”一词的真正内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