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浅析(72)

子击磬于卫,有荷篑而过孔氏之门者,曰:“有心哉,击磬乎!”既而曰:“鄙哉,硁硁乎!莫己知也,斯己而已矣。深则厉,浅则揭。”

子曰:“果哉!末之难矣。”

这段话通常翻译为:

孔子在卫国,一次正在击磬,有一个担着草筐的人从门前走过,说:“这样击磬是有心事啊!”过了一会又说:“真可鄙啊,这样硁硁的声音!没有人了解自己,也就守着自己罢了。如果水深,就索性穿着衣服过去,如果水浅,就提起衣服过去。”

孔子说:“这人好果断,没有什么可责问他的了。”

论语十则全文解读(论语浅析72深则厉)(1)

这段话可以看作是一则寓言,想要理解其中的含义,有几点需要搞清楚:

①过路人从孔子的磬声中听出了什么?

②过路人为什么对孔子击磬先褒后贬?

③孔子对过路人的话是什么态度?

先说①:过路人从孔子的磬声中听出了什么?

这个比较简单,用四个字来形容——无人知我。

用《道德经》中的话来说就是:知我者希,则我者贵,是以圣人被褐而怀玉。

意思是:了解我的人很少,效法我的人就更加难能可贵了,所以圣人只能身穿粗布衣服而胸怀美玉。

孔子和老子有着相似的遭遇。

再说②:过路人为什么对孔子击磬先褒后贬?

显然过路人听出了孔子磬声中隐藏的情感,然后又在那里持续听了一段时间,最后才作出后面的一番评价。

“鄙哉,硁硁乎”。

“鄙”是轻视、看不起的意思。

可以意译为:真让我看不起,有什么大不了的,在这里硁硁敲个没完。

“莫己知也,斯己而已矣。”

意译为:没有人了解自己,就做好自己就行了。

“深则厉,浅则揭。”

意译为:不要总沉溺于无人知我的情绪中,人还是要继续前进,有什么困难不能渡过的呢?如果水深,就索性穿着衣服过去,如果水浅,就提起衣服过去。

综上所述,过路人对孔子击磬先褒后贬,褒的是其中的情感,贬的是沉溺于这种情感而怨天尤人。

最后说③,孔子对过路人的话是什么态度?

“果哉!末之难矣。”

末:微末。难:困难。

意译为:说得好,够果断!君子以自强不息,无人知我又怎么样?这些都只是微末的困难。

最后总结为:

孔子在卫国,一次正在击磬,有一个担着草筐的人从门前走过,说:“这样击磬是有心事啊!”过了一会又说:“真让我看不起,有什么大不了的,在这里硁硁敲个没完。没有人了解自己,就做好自己就行了。不要总沉溺于无人知我的情绪中,人还是要继续前进,有什么困难不能渡过的呢?如果水深,就索性穿着衣服过去,如果水浅,就提起衣服过去。”

孔子说:“说得好,够果断!君子以自强不息,无人知我又怎么样?这些都只是微末的困难。”

最后:

为什么一个过路人能够开导孔子?

我的理解是,无巧不成书,如果没人能听出孔子的心意,也就不会有这篇文章了。既然有了这篇文章,那就一定有个人听懂了孔子心意,而这个人恰好是那个过路人而已。

又或者这只是一个隐喻,过路人就是孔子理性的一面。不过考虑到《论语》是孔子的弟子根据孔子言行编撰的,这种概率较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