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下雪时躲在哪(冬天就要冬躲惜)(1)

今天是立冬 一年的第19个节气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

“立,建始也”

立冬意味着冬天的开始

但这并不是它的全部意义所在

“冬,终也,万物收藏也”

古人又云“天地闭藏,水冰地坼”

由此“粮进仓,菜入窖,动物眠之”

所谓“冬藏” 其实并不简单

冬天的本义是“终结”

“冬”字上半部分是“夂”

表示缝补或串东西之后所打的结

用这个“结”来“约束”线或绳上之物

“冬”的本义就是“终”

冬是一年的最后一个季节

树叶凋零 万物萧瑟

这是生命和温暖气候的“终结”

于是称之为“冬天”

不下雪时躲在哪(冬天就要冬躲惜)(2)

“冬”下面是两点水“冫”

它不是三点水“氵”的省略写法

“氵”古文字为“

不下雪时躲在哪(冬天就要冬躲惜)(3)

”表示水

“冫”是最早的“冰” 古文字写作“

不下雪时躲在哪(冬天就要冬躲惜)(4)

加上“水” 表示冰由水凝固而成

”作为构件组字时

表示与“冰”相关的意思

如“冷、凉、冻、凌、冬、寒”

不下雪时躲在哪(冬天就要冬躲惜)(5)

立冬的哲学皆在“躲、藏”

“朔风起 万物藏”

立冬的哲学皆在“躲、藏”二字

“藏”最早没有草字头 写作“臧(zāng)”

“臧”左边是墙 右边是竖着的眼睛

眼藏于墙后 主动隐蔽寻找良机

“臧”由此引申出“好 good”的含义

《说文解字》曰“臧,善也”

“陟罚臧否”就是“赏罚褒贬”的意思

不下雪时躲在哪(冬天就要冬躲惜)(6)

不下雪时躲在哪(冬天就要冬躲惜)(7)

不下雪时躲在哪(冬天就要冬躲惜)(8)

甲骨文:臧

“躲”与“藏”含义相近 却有本质区别

“躲”由“身”加“朵”组成

将身体卷曲成花骨朵一样小

本义是“躲避 躲开”

“躲”是一个被动行为

是由其他事物迫使发生的

比如躲债 躲避严寒

“藏”则更侧重主动隐蔽 寻求利好

是一个主动发生的行为

这是两者的本质区别

不下雪时躲在哪(冬天就要冬躲惜)(9)

春种夏耕 秋收冬藏

这就是中国人尊崇千年的四季农事规律

冬是一年的终结和收尾

农田里丰收的粮食作物需要入仓

一年的工作也要收尾总结

行百里者半九十

立冬之后的“最后十里”

或许才是关乎成果丰硕与否的关键

立冬已至

既要被动“躲”避严寒

保持身体健康 免受酷冷伤害

又要主动总结 收“藏”成果(粮食)

“冬躲惜藏” 方不前功尽弃

希望大家抓住最后两个月

将身心调整到最佳状态

度过寒冷的冬天

不下雪时躲在哪(冬天就要冬躲惜)(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