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安说:“人人心中都有一座断背山,那是一个永远也无法抵达的梦。”

每个人的心里都有座花果山(人人心中都有一座断背山)(1)

2008年,28岁的希斯·莱杰死于过量混服多种处方药。他的死震惊了世界影坛,《断背山》也成了他的“绝唱”。而杰克·吉伦希尔决定出演《断背山》时,曾被好莱坞业内人士认定为“最愚蠢的决定”,事实却证明,他首次凭实力获得了瞩目。

影片的故事背景是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那时的意识形态比如今的中国更为保守,“反同”意识不仅体现在思想上,更外化于行动上。

每个人的心里都有座花果山(人人心中都有一座断背山)(2)

恩尼斯小时候曾目睹两位同性恋者被打死,留下十分严重的心理阴影。他在得知杰克意外死亡的消息后,闪回了一段童年记忆的画面,这段闪回有两层意思,表层含义是由此来强调恩尼斯的童年阴影的严重性,连杰克意外死亡都能引发他的联想;深层含义是隐喻杰克死于“反同”人士的殴打。

虽然导演没有明确表明这段闪回的意味,但是在那个年代,杰克的家人因其同性恋身份而感觉羞耻,进而隐瞒真相是很有可能的,故事发展的动力应该来自人物性格所赋予情节内在冲突的张力,若以一个特殊的意外事件来左右情节的发展,则是一个拙劣的编剧手法。

每个人的心里都有座花果山(人人心中都有一座断背山)(3)

杰克是自我认同与社会认同相抵触的牺牲品,他的死亡既表明了主流意识形态对个体的碾压,又激发了恩尼斯的自我认同,当恩尼斯对着那件血衣说“我发誓”的时候,他完成了个体意识的觉醒。

总之,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断背山,只是大部分人会选择下山。被李安的细腻给折服,不是需要准确表达出什么,就细细感受两个人之间的心理依赖,牵扯感。

我从没有离开过,只是静静地在那座山上等待着,想离开可是我没有办法,试过很多了,没用!再回想还是会鼻头一酸,爱的只是你而已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