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布匹市场带动30万从业人员

中大布匹市场目前拥有商户2万余户,直接从业人员超过10万人,主要经营各种面料、辅料、家居装饰用品等商品,品类超过10万种。同时,以市场为中心,形成了3万多家大大小小的制衣厂、作坊、店铺在内的纺织服装产业集聚区,从业人员超过30万人,年交易额超过2000亿元。

广州中大布匹市场(巨额交易量的广州中大布匹市场)(1)

中大市场

对于中大布匹市场到底应该向何处去,中国商业经济学会副会长王先庆就认为,中大布匹市场的升级改造要从珠三角工业化进程的未来走向、广州国际商贸中心的城市定位以及广州在粤港澳大湾区、一带一路建设中的战略支撑等角度去谋划,寻找它的出路。“如果仅仅只是从一个城市片区的治安环境优化,或者局部利益去考虑,那么,广州完全有可能丧失这个极其珍贵的战略优势资源,错失将它作为广州城市转型‘引爆点’的战略机会”。

布匹市场老板们普遍表示不知情

一条新港路相隔,中大南门对面的布匹市场分明就是另一个世界。虽然在新港路与瑞康路交界路口,中大国际创新谷的标识已经树立起来,但是沿着瑞康路一路向南,这里仍是服装、布料、纺织的天地。

北至新港路,南达新滘路,长度近2公里的瑞康路附近,“中大布匹市场”这个词粗率地把此处名目繁多的纺织城、布料市场、服装辅料市场、毛绒市场、皮革市场等囊括进来。在中大布匹市场的东侧和南侧,也是与衣食住行的“衣”有关,瑞宝村、康乐村、鹭江村再到大塘、上涌村,星罗棋布着的是大大小小的制衣厂。这些制衣厂,前几日因为招工紧张成为新闻的“宠儿”。

早在去年,鹭江、大塘等海珠区城中村已经传出启动旧改的消息。在采访过程中也了解到,上述城中村一小部分制衣厂已经搬迁出去。不过这些城中村的体量实在太大,在旧改项目没有完全确定下来之前,制衣厂的生产作业依旧。制衣厂的老板们除了对日益上涨的租金、人力成本发愁外,所表达的态度多是静待其变。

广州中大布匹市场(巨额交易量的广州中大布匹市场)(2)

中大布匹市场连接着康乐、鹭江等城中村

不光是城中村制衣厂,毗邻的中大布匹市场目前同样没有太多变化。未来充满变数,不过对于档口的老板们来说,还没有人告诉他们,具体下一步会怎么变。

2月27日下午,沿着瑞康路分别走访了广州国际轻纺城、九洲轻纺广场、新长江轻纺城等。在广州国际轻纺城一层开店铺超过10年的李姨(化名)说,升级改造的事,之前就有听人说,但她估计此事牵扯人员太多,短期内应该不会搬迁。虽然她一直在感叹近两年生意不好做,但他们也和物业方签了较长时间的租赁合同。

从轻纺城物业管理方负责人了解到,广州国际轻纺城是本区域转型升级做得较好的一个布业商场,它在十几年前的规划上就较为超前。首先,国际轻纺城以Shopping Mall的经营思维将布业批发市场打造成为一个布业购物中心,硬件上配有多部电梯和物流仓;其次,国际轻纺城为改变了传统布匹市场的“三现”交易,商铺仅保留布样供消费者选择而不必囤货,成交后依靠物流实现仓库-仓库的运输。同时,国际轻纺城还使用自主研发了独立客户端,为商场里3000多户商铺打造电子门店,将实体门店与电商同步。

该负责人称,暂时没有接到政府层面关于产业升级改造的相关信息,即使将来真的要实施,仓储、物流、加工产业搬迁对广州国际轻纺城影响也是有限的。

广州中大布匹市场(巨额交易量的广州中大布匹市场)(3)

广州国际轻纺城

有老板担心搬迁后的生意

另一些档口情况和广州国际轻纺城不同。注意到,有些市场从软硬件设施和商业布局上,不如国际轻纺城“高大上”。还有为数不少的档口是属于前档口、后仓库的格局,空间比较拥挤。

在布匹市场某处,还看到了布匹布料相对集中的仓库所在地。这些仓库多是各档口、公司囤积量大货物之处。一般档口和仓库之间有点距离。守着某仓库的杨老板向记者表示,当下仓库的货可以用电动车运往档口,也可用货车运往较远的地方,自己的客户相对固定。如果仓库被要求搬到清远,可能对生意影响较大。杨老板还称,中大布匹市场和附近和鹭江、康乐等城中村制衣厂联系密切,如果布匹市场改造,城中村制衣厂也必然得改。

对于升级改造后的担忧,一位在布匹市场从事约20年物流行业的张先生这样表示:物流不是独立的,而是跟着这个产业走的,如果这里的仓库都搬了,不知道将来他们怎么办。和上述的杨老板一样,他现在所希望的只是市场内物流车辆的问题能够改善,不至于交通乱并且要给他们商户提供更便利的条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