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荷花五首品读,荷花一生

喜欢李商隐,最大的原因,还是因为他诗里的情感,浓厚而真挚。

已经无从知道李商隐为什么爱荷花,李商隐是从那一年开始见过荷花,并被打动的。从小失去父亲,13岁以后,就谋生谋职,兼顾家庭,无论在乡间还是城市,总可以看到荷花,那荷花摇曳满塘,象征高洁富庶,家庭兴旺,象征互有依赖。而这些恰恰是李商隐现实缺失的。他没有更多的庇护,甚至他的家如果是荷塘的话,父亲已经死了,他必须长成可以遮蔽风雨的荷叶荷花,而从精神上来讲,他有永生的欠缺。面对父亲死后的母亲,他能够获得多少母爱?同时期的高官白居易和李商隐家庭类似,白居易孝顺母亲,但是孝顺不等于得到爱和幸福。白居易抗衡母亲,为了娶到心爱的姑娘湘灵,延迟到35岁,在中国古代,这是可以做爷爷的年龄。

所以我们知道,缺失什么,就会渴慕什么。

李商隐写荷花的诗句(李商隐荷花五首)(1)

16岁的李商隐,被叔父安排玉阳山学道。李商隐颇有悟性,他自己后来也说,是准备把学道当做终生职业和追求的。在唐朝,道教兴盛,道士地位也高,道士是可以娶妻的。李商隐谋生,也谋求精神上的安定。日后那些美轮美奂仙气的诗歌,都出自这一阶段,对道教典籍的深知。但是这也是他最少年青春的年龄,不能废止对爱的幻想和渴望,而这又是他所缺失的。

这里是唐朝公主的修行领地,公主带发修行,连同陪侍,占据了重要的岗位,而唐朝也有从道士中选拔优异者,类同进士,服务皇帝和王朝。李商隐是学习中的佼佼者。但是他爱上了一个人,一个有才华敏慧的修行女子,公主的陪侍。

这个女子,比李商隐年龄大,至少20多岁了。作为公主的陪侍,这是宫女中的优异者。但是之所以和公主同时出现,可以想到她的地位还是相当高的。这样的女子,千挑万选,又经过时间考验,陪同公主修行,气质不凡。她已经没有尘世的家,因为大半宫女进宫,就是将自己的一生卖给皇家了。唐朝幕府里的文士都如家奴,何况这样身份的女子。但是正是她的聪慧严谨,她得以和公主并行,甚至管理这里的教育和事物。

李商隐在需要爱的年龄,遇见这样一位青春而持重的仙女,是哪些细节的互动让他们产生了爱情呢?其实也不需要特别的缘分,那些可以看到无边山色云海星空的栏杆,她站在那里,已经让李商隐相信前生今世。她的笑容仙意温婉,眉眼似曾相识,他蓦然感知是为她而来,就像她,感知,自己寂寞的宫女生涯,修行的路上,这个少年是一道光。

李商隐写荷花的诗句(李商隐荷花五首)(2)

“对影闻声已可怜,玉池荷叶正田田。

不逢萧史休回首,莫见洪崖又拍肩。

紫凤放娇衔楚佩,赤鳞狂舞拨湘弦。

鄂君怅望舟中夜,绣被焚香独自眠。” 唐 · 李商隐《碧城三首 其二》

他们相爱了。而这里的道场,都成了最美丽的爱情的布景。

16岁或者17岁的李商隐蓦然燃烧着熊熊爱火,看到她的身影,听到她的声音,都勾起无限不能遏制的感情的波澜和震动。这里是李商隐流传下来的第一首有荷叶荷花的诗。

在玉阳山顶的天池里,荷花荷叶开得正茂盛,那连绵不断的风吹荷叶的美,那荷花摇曳的蓬勃,都是他浓得无法化开的感情,因为他的心和情感,不在孤独。

他甚至在爱情里有着占有欲和患得患失感。

仙女啊,不是你真正的爱人请不要回头,请不要将手拍在别人的肩膀上,那样我会吃醋啊。

我和你的爱,就是天上的龙凤,和谐狂放。

我在遥远的地方,想念你,想念你的样子,而这里没有荷花,有的是一望无际空阔的水面。

我为什么觉得李商隐真挚呢?这首诗是绝对的爱情诗。而且李商隐此时作了最大胆的设想,给两个人的爱情一个结果。

此时李商隐还不是进士,无需要背负太多,只要能和对方在一起,他也没有什么好失去的。

但是事情急转直下,他们的恋情公开后,并没有得到祝福,相反触怒了公主,将这位侍女调离此地。而显然李商隐不能够在这里久留,他去找寻过这位爱人,只是红楼隔雨相望冷。

玉池荷叶正田田,最美的爱只有一瞬,但是这个大气浓情的场景,让他体会到真正的男女爱情,热烈饱满,也瞬间失去。他陷入了另外一种情感的孤独

李商隐写荷花的诗句(李商隐荷花五首)(3)

“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唐代李商隐的《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很多人觉得这首诗老成,但是这是李商隐21岁时的作品。

每个人于人生于情感,都在寻求同类项。对于李商隐,这种向上的寻求,是发自内心的渴望。

他父亲死了,家境清寒,他的爱情也不顺。

总之还是年轻,他需要工作,需要朋友。他在华州刺史的表叔 崔戎那里做事,和两个表弟相处良好。但是这家很不幸,崔戎忽然病故,留下尚未成年的两个表弟。

而李商隐处理完丧事之后,又要赶往下一阵谋职。

走到半路,留宿在竹林驿站里。

李商隐是百感交集,他有一个特点,就是因为自己曾经遭受父亲死亡的痛苦,他特别能够共情。

对于崔戎的家庭来讲,两个表弟的处境,和他当年一样。

象征家庭繁荣的荷花塘枯萎了,凄风苦雨,曾经打在自己身上,如今淋在两个弟弟身上。

枯荷听雨,是他的苍凉,也是暗示两个弟弟,你们的心境和状态,我理解也共情。

我们都是父亲没有了的枯涩的荷塘荷叶,然而还是要挺立。

把磨难看成另外一种命运的馈赠吧。

因为李商隐,枯荷听雨成为中国文学一种特殊的审美,苍凉,嶙峋,傲然。

李商隐写荷花的诗句(李商隐荷花五首)(4)

世间花叶不相伦,花入金盆叶作尘。

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

此花此叶常相映,翠减红衰愁杀人。”唐 · 李商隐《赠荷花》

李商隐一生重感情,重朋友。也许深谙孤独的滋味,他喜欢的荷叶荷花,和别人不同,他需要一种合力扶持形成的壮观峥嵘的美。

这世上所有的花和叶子,都不般配,往往人们取花弃叶,要的就是花在金盆银瓶里的装饰美。甚至折枝留花。

但是荷叶荷花不一样啊,荷叶卷曲舒展,荷花菡萏红艳摇曳,两者缺一不可,互相照应,形成一种花叶大气的和谐 美。

我喜欢荷花荷叶的照映生长,就怕看到秋天,荷叶老了,荷花谢了,让人难受。

李商隐清贫的家世,仕途的艰辛,造就了他的隐忍低调和善良。

他对爱情是认真的,在男尊女卑的时代,他对爱人对妻子,更多的是宠爱欣赏,因为有了她们,他的人生才是饱满的。

他对朋友也是认真的。可以说,李商隐留下的诗很多是写给同僚同事的。有人说李商隐一生沉沦下僚,就是说一生混在低级官吏的岗位和朋友中。但是我想,正是这种低调,他虽然仕途不幸,但是他爱的这些朋友共同成就了李商隐的千古诗名。

他们知道李商隐的善良,才华,见证过李商隐的率真天真。

从精神追求上来讲,李商隐是有着天才一样的孤独,但是实际上,他生前就拥有很多喜欢他文字的朋友,还有关系良好的同事。

而往往同事聚集的地方称为莲幕。

一大群人共同工作,带来的欢乐,也是无与伦比的吧。

他爱荷花一样人间的热闹,缓解内心的孤独。

李商隐写荷花的诗句(李商隐荷花五首)(5)

“莲华峰下锁雕梁,此去瑶池地共长。

好为麻姑到东海,劝栽黄竹莫栽桑。”唐 · 李商隐《华山题王母祠》

这是李商隐四十多岁的晚年,因为李商隐寿命不长,四十六岁时离世。

他从四川回到长安的途中,特意去了西岳华山。

那么华山何以叫做华山呢?《山海经》说, “太华之山,削成而四方,其高五千仞,其广十里。” 《水经·渭水注》载:“其高五千仞,削成四方,远而望之,又若花状。“而到了唐朝,华山西峰被称为莲花峰,因为山顶有一块巨大的如何莲花瓣一样的石头,覆盖山顶。

李商隐此来拜谒高山,登上莲花峰,是缅怀自己曾经做道士那段生涯,也是缅怀他的第一个恋人。此时她或者还在哪座高山上修行吧。

这里的莲花峰下,有王母祠,虽然这是人间的迷信,但是李商隐从历史神话中衍生中另外一种岁月命运和人生的悲怀。

那王母娘娘将行宫建立在这里,是为了等待爱人周穆王,因为他们曾经约定好,一起上瑶池过神仙日子,周穆王说,人间苦难,我得安排好我的子民,三年后,我就回来陪你。但是三年之后,周穆王死了。李商隐用自己的心灵笔触来写西王母,她还抱着爱人会回来的心理,劝这里的人们多栽竹子,抵御风寒,因为只有竹林茂密,世上没有饥馑,她的穆王才会回来。

但是李商隐为什么这么写呢?

因为他身体多病,妻子已经离世,而那位初恋,和他虽然没有交集,但是以他对她的了解,她在等待他。他愧疚,因为他的生命,如同一杯蒸发的露水,沧海桑田,他回不去了。

只有这莲花一样的高山,见证着某种永恒。

李商隐写荷花的诗句(李商隐荷花五首)(6)

”苦海迷途去未因,东方过此几微尘。

何当百亿莲花上,一一莲花见佛身。“唐 · 李商隐 《送臻师二首 其二 》

李商隐一生最害怕生离死别。这是父亲留下的童年阴影。

但是怕什么,来什么,和道姑的爱情,剩下残酷的牵挂,在20年宦海途中,见证过太多人的离开。有人说李商隐运气实在不好,几乎一生所做的幕府,幕府主人的结局,都是先他而死,结果造成他不断求职。但是话又说回来,李商隐是个善始终的人,不到万不得已不主动离开工作的地方,这也是他一生虽然艰辛颠沛,但是总有相对合适的事做,被主人和同事信任。

而四十岁那年,他失去了妻子。

所以用苦海来形容人生,李商隐是有自己的深度的。

虽然这是一句佛教用语,苦海无边。

苦海中迷惘的路途,那是过去未来造成的因果,就算是东方朔,来到这个人世,该吃的苦一样不会少吧。

而我已经看淡了这世上的悲欢,就让这苦滋味,生长出百亿朵莲花吧。

每朵莲花,都见证心灵的慈悲和善良。

李商隐写荷花的诗句(李商隐荷花五首)(7)

如果有来生,李商隐还愿意这样重新走一遍苦海莲花的路吗?

答案是肯定的。因为再苦的人生,也有玉池荷叶正田田的青春浪漫,有着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的畅快,当然也有着枯荷听雨的苍凉残酷。李商隐说,身在情长在。

再苦的人生,他都爱着,那是他的生命,他的华美。

初衣胜雪为你解读诗词中的爱和美。季夏溽暑古诗六首:游鱼出没一世人,静心谁得似禅师?

农历六月十五古诗词五首:清夜已欣天似水,长空还爱月如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