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承斌 郝俊刚 霍燕

洪洞通背拳的起源(太祖洪拳源于武)(1)

三兄弟讨论拳法

洪洞通背拳的起源(太祖洪拳源于武)(2)

太谷历史上一直流传着“文敦坊,武郭村”这样一句话。“武郭村”就是指水秀乡北郭村,这个在地图上都很难找到的小村子之所以获得如此赞誉,是因为该村从明代开始,就有习武练武的传统,而且还为我们留下了数百年的文化遗产———智耳太祖洪拳。现在,就让笔者带着大家去探寻那段关于北郭村、关于太祖洪拳的精彩故事吧。

说到太祖洪拳,不得不提智耳,我们就先从他的父亲说起吧。清朝康熙、雍正年间,智耳的父亲离开故乡郭村前往福建泉州做生意,之后便娶泉州女子为妻,即智耳的母亲。智耳的母亲善打洪拳,尤其擅长二十四短打拳和二十四进短打拳。智耳年幼时就表现出对武术的热爱,再加上他天资聪颖,母亲便决定教他练拳。等他长大一些,就被家人送到泉州少林寺拜师习武。学成之后他拜别师傅,与堂弟智勇一起做起了保镖。由于他武艺高强、性格豪爽,很快就成了福建南省各地的名人,人送“好汉智耳侠”称号,由此名声大振。当时,民间有反清复明的天地会组织,智耳也加入了他们。在那里,他广交天下英雄,博采众长,吸收了天下武术的精华。后来,年老的智耳带着毕生所学回到郭村,并创立了智氏洪拳。据太谷县志五卷记载:拳术分内外二家,吾邑独有智氏一门为少林内家,智耳智勇其名特著。从此,这门堪称民间武术瑰宝的智氏洪拳在太谷郭村代代相传,不仅成就了“武郭村”的美名,还造就了自清朝康熙以来的数个传奇人物。

作为太祖洪拳的鼻祖,有关智耳的传奇故事很多。比如,在清朝雍正年间,智耳在山东游历,走在某县城大街上,看到一个理发铺的招牌上写着“功夫理发铺”,心想,这铺名倒也有趣,难道铺内有功夫高手?便以理发为由走进了理发铺。进门后,看到理发师似睡非睡地躺在长椅上,“理发吗?”理发师傅懒洋洋地问道。智耳答道:“请大师傅给理发。”大师傅仍未起身,而是吩咐小徒弟给智耳理发。智耳看这师傅如此傲慢,就想治治他。当小徒弟给他洗头时,他把气功用到了头上,头发立马像钢柱一样直挺挺地竖起来,小徒弟吓得急喊:“师傅,这客人的头发太硬,我没办法给他洗头,更没办法给他理发。”大师傅一听,知道遇上奇人了,便从长椅上下来,走到智耳身边,大师傅也用足了气功,想要制服智耳的头发,怎奈智耳加紧发力,二人僵持了半个时辰。领教了大师傅的高强气功,智耳收了功,头发变软,大师傅很快给他理了发。当智耳离开座椅时,椅子的四周陷在地里足有半尺深。

理完发,该洗头了,大师傅让小徒弟去院子里打盆水来。院子的井口上盖着一口直径约一米的大锅,徒弟说:“师傅,锅太重,我移不动。”大师傅说:“真没用,我来移。”只见他用两个手指捏住锅边,毫不费力地就把大锅移开了。打完水后,大师傅对徒弟说:“盖上吧。”徒弟面露难色,智耳见状上前说道:“不要为难你的徒儿了,我来吧。”说着,智耳把手掌放在锅底,用功发力,把大铁锅粘起,然后轻轻把铁锅放在井口上,当智耳的手掌离开铁锅时,井里传来铁块落水的“扑通”声,锅底开了一个手掌大小的洞。

大师傅看得真切,抱拳笑着说:“客人神功,真了不起!”智耳答道:“大师傅的奇功,智某佩服,佩服!”从此,二人结为好友。由此可见,智耳的功力非同一般。

最初的太祖洪拳有这样的门规:单传本村,不传外村,传男不传女。所以历代太祖洪拳的弟子都是郭村人。太祖洪拳的第二代传承人中,最有名的当属张凌霞和智章了。在清朝乾隆十六年(1751年),二人均中武保。后来,张凌霞又中了武榜眼,挂印云南提督,任两广总兵,他遗留下来的有两百余年历史的盔铁甲在民国初年被移送太原文庙保存。在他俩的倡导和组织下,北郭村人习武风气大盛,青少年习武人数大增,“武郭村”声名大噪,这是郭村武术最辉煌的时期。关于张凌霞的武功及功绩在国立故宫博物院图书文献处清史馆传稿第701006809号有记载,另《太谷县志》(乾隆十六年)和《太谷县志》(民国二十年)都有记录。

第三代传承人智三元曾在清朝嘉庆年间闽东川厂任武术教师,在当时那一带很有名;智沁是个文武全才,他体格魁梧、胆力非常、雄气逼人、好学好问、平易近人,且纵箭功法特殊,善舞刀带镖,武林人称“神镖手”,在当时的南北两地名望极大。他还曾在河南彰怀两府开设镖局,并雇了很多人,其中大半成为他的弟子。

第四代传承人赵文彬,善骑射,大杆十三枪更是他的绝技。在清朝道光咸丰年间,他是我省徐沟县天禄堂王家最得用的保镖;道光末年咸同绪初年的张合昌,精通洪门七十二功法。据说,当时的北郭村有两块大石头,最轻的有240余斤,他骑着马能一下举起来。还有一把生铁大刀重260斤,他能挽背花四五次,因此在附近村镇很有名;智继光,人称四教师,又称捕犬师。相传有一天,蔡光辉知事让人在县衙门口一棵高一丈多的槐树上挂了一千文铜钱,让城乡练武的人去摘,并告诉他们摘到另外有赏。一连三天来了好多人,竟然没人摘得下来。后来,衙门当差的人就说让四教师试试吧,于是请出知事来看,谁知,智继光轻而易举跳起来摘下了铜钱,知事随即赏了他四千文钱,从而深受知事的奖赏和众人的喝彩。

第五代传承人就更多了。其中,薛依德善用大杆枪和拳术鸳鸯腿,他曾在徐沟黑城营任武术教师;武香贵,精通十二连对打,曾在徐沟小王任武术教师;张尚贤,擅长拳法长意两门,曾任太谷县五区教练;杜瑞珍,善打罗汉拳,曾是太谷北氵光曹家护院;薛二勇,善练猴拳,身法极快,人称皮虎,曾在天津卖艺,后来被大连聘请保送坤伶上下台;智毛棍,善舞滚身刀,民国十二年(1923年)一个冬天的晚上,县长安恭己到郭村参观武术,智毛棍脱了上衣挥舞大刀,因此得了一万文赏钱。另外,笔者了解到,从道光、咸丰、同治直到光绪年间郭村练武的人很多,每到冬天夜里,大家就聚集在村公所谈武论剑,好不热闹。

新中国成立前后,北郭村习武宗师薛喜庆、薛永宁、智安等人作为太祖洪拳的第六代传承人,他们不仅习武传艺、功底深厚,还将太祖洪拳收集整理成书,编纂成《洪拳拳谱》和《罗汉拳》,用文字的形式将这一宝贵文化遗产留存于世。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北郭村太祖洪拳又有了新一代传承人。如今,郭村50岁以上的男子几乎都练过洪拳。其中较为突出的有智铁牛、智喜铨和智天明。智喜铨如今任北郭学校武术教练员和北郭村太祖洪拳武术协会副会长,已年过八旬的他身体依然硬朗。他13岁就多次参加县级武术比赛并获得一、二等奖。1950年出生的智天明现任太祖洪拳北郭村武术协会会长和北郭村学校武术教练,为发扬光大北郭智耳洪拳,一方面收徒传艺,另一方面与爱好洪拳的朋友、弟子何晋阳、张晋福等整理北郭智耳洪拳历史、申报非遗、创办训练基地,致力于洪拳的发展与传承。

洪拳有南洪拳、北洪拳之分,支派较多。在广东省港江、花县、广州、佛山、顺德广为流传。在广西、浙江、四川部分市县流传亦广。目前,我省太原市、昔阳、平遥、灵石、霍州等地亦有传统,尤以太谷县传练人数最多。

北郭村太祖洪拳传承人智安等汇集整理的智氏洪拳拳谱系统地总结了洪拳的拳路、要领、歌诀、口诀等,拳谱共四万余字。拳谱详细介绍了“八字散打”、“七步打法”、“攻防打法”、“拆拳”、“太祖长拳”、“二郎拳”、“小洪拳”、“大洪拳”、“小黑虎拳”、“大黑虎拳”、“滚身拳”、“九连拳”、“九滚十八铁掌”、“五虎单打”、“滚身刀”、“梅花虎头钩”、“双剑”、“虎尾鞭”、“六合枪”、“五郎奇枪”、“三仙棍”等四十余种拳路的要领及注意事项。拐子棍就是智耳洪拳所独有的,这种武器的优点是平时可以当拐棍,遇到坏人提起来就能对敌,方便实用。而太祖洪拳最有名的六合棍在当时要用两担麦子外加绿豆才能换一个学习机会。

太祖洪拳源自生活,用最简单的东西创造出最实用的招法,真正做到招招都有用,把把不放空,而且动作绵软,招式简单,老少兼宜学习。

正是由于这样的原因,太祖洪拳得以流传百年,以武闻名的郭村被代代铭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