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团购的日子现在并不好过,即便美团、阿里、京东、拼多多等网络巨头的加入,至今也未能扭转局面。盈利问题,一直是悬在社区团购头上的一把剑。

3月10日,滴滴旗下的橙心优选被爆关停社区团购业务,而其他玩家也仍在挣扎中求生。

社区团购零售商的下一站在何方(社区团购的未来在哪里)(1)

(图片来源于网络)

美团阿里之后,京东也开始了

3月21日下午,京东旗下的社区团购业务京喜拼拼被爆开启优化裁员,有消息人士表示,此次具体优化裁员的比例为10~15%,裁撤区域包括四川、江西、海南、广东、苏沪等地。

有京东认证员工证实了京喜拼拼裁员的消息,而据接近京喜业务的内部人士透露,这次调整主要是因为京喜将进行战略聚焦和区域聚焦,未来在下沉市场将更加聚焦在以供应链为核心的能力打造上。

现在在小程序上搜索京喜拼拼,页面无法显示,而且会自动跳转到京喜小程序页面。

在最近互联网行业大裁员的光景下,京喜裁员或许并不稀奇,但在社区团购这个行业,互联网巨头在这一业务上的收缩,已经很说明问题。

财报显示,2021年四个季度中,京喜所在的新业务板块营收分别为51.5亿元、69.6亿元、57.32亿元和82.1亿元,营收增长的同时,亏损的口子也在不断扩大,四季度亏损分别为22亿、30.2亿、20.73和32.2亿元,而京喜,就是亏损中的大头。

其实,作为进军社区团购的互联网巨头,背靠京东的京喜拼拼正式加入成为玩家,和美团、拼多多、阿里等相比,已经算比较晚的了。并且,在这一业务上,京东也并未完全押注京喜拼拼,而是另外以7亿美元投资了社区团购的老玩家兴盛优选,现在兴盛优选的区域业务已经十分稳定。

虽然没有退出社区团购,但京喜的裁撤,也反映出京东在这一业务上的收缩。而除了京东之外,今年以来,已经有不少互联网大厂也将裁撤的刀挥向了社区团购业务。

今年2月,就有消息称美团优选事业部开始裁员,直营团队和代理团队都难以幸免;而到了3月,有报道称,阿里整合了淘菜菜和零售通业务的MMC事业部也被传裁员20%左右。

互联网大厂相继败退或者收缩,也可以看出,社区团购现在仍处于一个较为艰难的境地。

社区团购零售商的下一站在何方(社区团购的未来在哪里)(2)

(图片来源于网络)

生鲜引流,标品赚钱

受困于模式,社区团购采用的仍是预售和团购,其人群画像呈现:客单价较低、复购率高、用户群体分散、对价格高度敏感等特点,制约平台提升用户黏性度。

据中金公司在研报中指出,去年6、7月份多多买菜和美团优选在部分区域停止补贴,结果订单量下滑近20%,其他区域性小平台的下滑幅度更高达到60%,但重启补贴后,订单量很快恢复。

可见,用户的“忠诚度”始终建立在平台价格维度上,这致使平台需持续补贴以保障日活。目前,社区团购仍属于资本驱动型产业,此前各大平台跑马圈地也只是停留在表层,并未有很深的根基与护城河,一旦资方退场、补贴减弱,仅留下一组亮丽的数据报表。

作为生活必需的一日三餐食材,生鲜具有刚需特性,又因易腐烂而保质期短,因而决定了生鲜品类高频、短消费半径属性。对“鲜”度要求较高的水果、蔬菜品类,消费者购买的频次更高。

而生鲜非标准化程度高、低客单、低毛利、易损耗、高时效性等特点,又决定其触网难度大。

传统生鲜电商通过前置仓、仓店等方式解决生鲜非标准化、易损耗、高时效性要求等难点,但也带来单票履约成本较高的缺点,在消费水平较低的下沉市场难以跑通。

社区团购的优势在于,其以低于快递物流的履约成本,解决了生鲜电商面临的难题,同时具备下沉能力。这使得社区团购在具备盈利潜力之余,拥有成为下沉市场重要流量入口的战略意义。

如今,各路玩家也开始探索新的思路,包括淘菜菜和美团优选等,各家社区团购都在控制生鲜品类,现在去看社区团购产品,大多推荐日用品、预制菜等,这些标品比生鲜还多。

日用品的品类广且受众人群多,不同于非标品,平台更倾向于用生鲜的流量去滋养日用品、预制菜等可以产生高客单价的商品,这也是社区团购演变为超级流量入口的潜在空间,补齐传统商超短板。

从经营者角度上来看,一家社区店完全可以不用货架,也可以正常运营,这个前提就是舍弃那部分有急需和喜欢逛店的顾客,但运营成本具有明显优势。

显然,对于很多已经经营实体店的零售商来说,更愿意将“望风窗口”和社区团购相结合。

不过,社区团购虽然以预售 自提模式运行,能够降本增效,避免商品浪费,但自提本身存在天然短板,次日达听起来很快,但如果当天急需,大部分人仍然选择线下超市。

零售商论认为,现阶段因疫情反复,生鲜仍是平台赖以存计的核心品类,而随着用户习惯养成,流量池逐渐饱满,扩增品类也将成为趋势,这也是社区团购们可以选择的盈利操作路径之一。

一方面,在供应链健全的前提下,生鲜作为引流品类,持续吸引用户加入,而周边也将扩充“高客单价”品类,缓解经营压力;另一方面,不同于传统商超,受限于物理空间,在社区团购平台上,可以承载足够多品类供用户选择,平台演变为“大型超市”。

社区团购的未来在哪?

京东并不是首个在社区团购业务上折戟的大厂。

2021年7月,曾经历8次融资,估值一度达10亿美元(65亿元)的同程生活公告称因无法摆脱经营困境,公司决定申请破产。

与此同时,食享会总部已人去楼空,部分供应商还被拖欠着货款。创始人戴山辉数天后回应称社区团购业务太烧钱一直亏损,准备转型实体便利店。

2022年1月,十荟团也悄然倒下。就在一个月前,这家公司还入选了胡润研究院《2021年中国独角兽排名》榜单,并在其中位居第83位,估值170亿元。

滴滴的橙心优选也未能扛到最后。2021年9月,其先是传出大面积裁撤业务的消息;今年3月前后,亿邦动力还报道称,橙心优选将在3月底彻底“关停”。如今,橙心优选App中已是“一片空白”。滴滴在2021年第三季度财报中称,受到橙心投资的公允价值变动影响,滴滴在第三季度确认了208亿元净投资亏损。

“烧钱”,这或许是很多人听到社区团购一词后的第一印象。事实也的确如此,有业内人士估测,2021年这个赛道至少烧了1000亿元。

不过,在大厂蜂拥涌入前,这个赛道并不是当前的模样。

从社区团购的鼻祖兴盛优选的经历来看,2001年,芙蓉兴盛成立于湖南,至2014年,其已将门店数量拓至近万家,但在电商冲击下,门店业绩不断下滑。此时,创始人岳立华观察到很多便利店会在店内免费放快递,进而借此引流,向着这个思路延伸,岳立华建立了兴盛优选的雏形。

其为加盟芙蓉兴盛便利店的店主建立了小区微信群,每天在群里发一些便宜的蔬菜清单,收集订单后发给公司总部,公司去批发市场采购,第二天一大早送到店里,用户自提。这个方法不仅降低了损耗,增加了商品丰富度,还提升了顾客到店率,同时也给店长赚取了额外的收入,可谓一举多得。

此时,社区团购还是一门慢生意,兴盛优选将自身便利店的店长发展为社区团购的团长,平台以小区为单元逐渐扩张。更重要的是,2020年7月兴盛优选在湖南的履约费用率已降至3%,商业模型已经初步盈利。

但互联网巨头的加入,将整个行业的节奏彻底打乱。追求效率和速度的大厂们,不仅带来了自身App所携的巨大用户量,还斥巨资挖角团长、做低价生鲜爆款引流,为的就是争夺流量入口。

不过,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社区团购原有的模型。首先,低价引来的用户忠诚度较低,复购率难以保障;其次,部分企业此前并没有丰富的商品供应链和运营经验,只是具备资金,很难搞定这类需要重资产、长周期的投入。

目前,社区团购已经演变成巨头之间的游戏。业内所达成的一个共识是,社区团购是一个已经被验证可行的,有消费者愿意接受的商业模式。但它目前的市场规模不足以支撑其独立存在,它必须依托于外卖、电商、或商超、便利店等成熟的业态来进行发展。

社区商业研究专家彭成京指出,“社区团购如果想要成为独立的经营平台,就要把原先电商平台干的活再重复做一遍,无论时间还是技术都处于追赶状态,只要大平台不犯懒,资金上不比你差,独立团购平台的那点先发优势就会随时间的推移消失殆尽”。

在这种趋势下,社区团购未来还是会更进一步精细化运营,和平台原有模式、前置仓、线下业态探索进一步结合的机会。

这将是个漫长的过程。一位美团优选人士表示,业务做了一年半,内部复盘得出的结论是,业务难度远超预期,且利润很薄,接下来 5-10 年都会持续亏损,“但上百亿的投入砸下去了,只能硬着头继续做。”(来源:凤凰网财经、澎湃新闻、电商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