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单元学习长度单位相关知识点,重点学习长度单位的正确使用、测量和画线段的方法、加减计算和在实际生活中的灵活应用。旨在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动手能力和灵活应用能力。

扣分原因基本上是粗心大意,题目理解有误或是计算错误。其实本单元重要的知识点不多,在解决问题时,尽量做到审题时认真一点,计算时仔细一点。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第三单元满分(人教版二年级数学第一单元测试卷)(1)

填空题是综合性题目,涵括的知识点较多,简单易错

题1与题4考查学生对长度单“米”与“厘米”的概念性的理解和灵活运用。我们要牢牢记住,量比较短的物体,通常用“厘米”作单位;而量比较长的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

题2与题3考查学生利用直尺测量、认读、计算物体长度的灵活应用能力。在测量物体长度时,直尺的刻度0对准物体的一端,另一端所对的刻度是几,这个物体长度就是几个单位长度。当直尺的其他刻度N对准物体的一端,另一端所对的刻度是几,这个物体长度就是(另一端刻度数-N)个单位长度。如图2,实际长度为9-2=7(厘米)。

题5与题6考查学生对长度单位“米”与“厘米”的关系,以及它们之间进行加减计算和大小比较和换算能力和计算能力。

米与厘米的关系:1米=100厘米。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第三单元满分(人教版二年级数学第一单元测试卷)(2)

判断题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掌握和分析判断能力。考查的知识点有:长度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正确使用,用直尺测量物体长度的实操,米与厘米的关系的理解和互换以及大小比较,线段概念性的理解握和关键条件的灵活运用。

线段的关键条件:直线,有两个端点。二者缺一不可。

选择题是迷惑性强的题目,考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深度理解和结合条件进行灵活判断的熟练程度。

比如题1与题5考查学生对1米大概有多长的了解和判断。平时可以通过寻找一些合适的参照物来帮助孩子理解1厘米大概是多长(一个拇指宽),1米大概是多长(讲台的高度)。只有心中有实物参照,才能正确判断和使用长度单位。

题2与题3其实是考查学生对长度的计算与比较的理解与熟练掌握。只要互换关系记牢了,计算时细心一些,解决起来没有大的问题了。

题4考查学生对如何正确测量物体长度的正确理解掌握。测量时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从刻度0处开始(另一端对着几就几个单位长),另一种是从其它刻度开始(需要用另一端的刻减去这个刻度),之间的认读区别我们要记牢。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第三单元满分(人教版二年级数学第一单元测试卷)(3)

我会做,做什么?测量线段的长度。在测量物体长度时,直尺的刻度0对准物体的一端,另一端所对的刻度是几,这个物体长度就是几个单位长度。在测量长度时,尽量从0刻度开始,这样不容易出错。

我会画,画什么?画线段。线段有两个关键条件必须满足,一是直线,二是有两个端点。所以,我们的线段画完之后,务必检查一下这两点。另外,画完线段,应该在线段周边(上面或下面)标记线段的长度及单位。如果所画数据是通过计算得来的,最好是把计算算式也标写在卷面上。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第三单元满分(人教版二年级数学第一单元测试卷)(4)

我会搭,考查学生的观察理解能力和数形合一的分析能力,以及计算能力。

解决问题旨在考查学生利用已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应用思维能力。

题1问“能不能过?为什么?”,这个就需要我们进行一个比较步骤,和组织语言进行大概的一个表述。如:

3米>2米,小货车没有超高,所以能通过。

题2与题3,审题难度不大,在计算过程中做到认真、仔细,注意细节,这分还好好拿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