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要是想你了,我说一句话就能看见你”(1)

牵挂如果有形状,会是什么样子?

或许是晚风开始变凉,赶紧打个电话给远方,看看那边的天气如何。

或许是从视频里看见母亲总在捶腿,给她寄一包治疗关节痛的药。

或许是努力工作挣钱,将家里需要的种种都买好寄去。

或许是周五下班之后,匆匆开上高速,导航显示离家还有 200 公里。

为什么人们会离开家,奔向远方?

或是学业,或是工作,或是成家立业后难以兼顾大家、小家的遗憾。相隔千里万里的思念与牵挂,有时像风筝下牵着的线,更多时候,是我们翅膀下的风,将我们送去更远的地方。

本期人间像素,收集了五个与牵挂有关的故事。如今手机信息瞬间即至,可是相隔千万里的人们试图消弭距离的努力,也各有各的无奈,也各有各的温暖。

01/

“听她说话好过我漂泊生活里的所有嘈杂”

@刘刘

26 岁

“时间再大,大不过牵挂。”

这是刘刘离家工作数年之后,越来越深的感触,八岁前跟着姥姥长大,与姥姥的感情真挚又独特。

毕业之后在外漂泊的第六个年头,刘刘最放心不下的是是在家乡的姥姥。姥爷去世之后,姥姥就守着一方小院,一个人生活。

她不愿意给子女添麻烦,力所能及的事都尽量自己做。姥姥的菜地是她的宝贝,在炎热的夏日也每天去浇水、除草,经常淋雨回来也觉得没关系。

“一生很长,一切都来得及,以前总觉得,我要特别特别努力,给她最好的生活。”而最近几年身边的世事无常,让刘刘更害怕“来得及”会突然变成“我很遗憾”。

因为工作的关系,刘刘已经好几个月没能回老家所在的城市,无法在姥姥身边的日子里,每天给姥姥的那个视频电话,成为缓解乡愁的唯一途径。

以前总觉得,姥姥的样子是不会变的,她脸上的每一根皱纹都是从小就熟悉的模样,但是在教会姥姥用智能屏“小度”视频通话之后,刘刘看见了姥姥孤独的样子。

姥姥会从早期到晚睡,吃饭无聊都一直望着小度;她常常膝盖疼,躺下的第一件事是拍拍腿;当刘刘从小度里呼唤姥姥,她会先开心地答应一声,再慢慢地站起来,走到小度面前。

“听她说话好过我漂泊生活里的所有嘈杂。”刘刘说,她并不觉得这是一种负担,恰恰相反,很难分清哪一个更多——“是我每天二十分钟电话给姥姥的陪伴,还是看着姥姥在几千公里之外的一举一动给我的安慰。”

02/

“我在家留了一个小助理,你不许再报喜不报忧了”

@半糖

40 岁

同样是在外打拼,半糖过着的是“周末女儿”和“周末父母”的生活。

父母和孩子在河北老家,半糖和丈夫则在北京上班,每个周五下班后的三小时是他们一周里最紧张的时间——要赶在出城高峰之前开上回家的路,哪怕早一分钟到家,也是好的。

“有句话叫,我搬起砖头我就不能抱起你。我们这个年龄上有老下有小的,为了让家里人生活得更好一点、幸福一点,只能在外拼搏。”她说,“对孩子、对老人,多少都有点愧疚。”

不管孩子长到多大,父母总是将孩子当成小孩。半糖惦记父母的身体,但每次打电话,父母总是说“挺好的、挺好的,别担心”。给家里安上小度智能屏后,半糖常常用“看护助手”功能,“偷”看父母的日常。

这么一看,总能发现一些小细节。

有一次,半糖发现母亲总是坐在沙发上捶腿。“我想应该是腿疼又犯了,我算算她的药该吃完了,赶紧买了药直接寄回去。”半糖回忆道,“等妈妈收到药的时候,很惊讶,问我,你怎么知道我腿疼了?我呵呵一笑说,我有小助理,你的一举一动我都知道,不许再骗我了。”

03/

“家人现在过着的生活,就是我理想中生活的样子”

@洛洛

30 岁

从事建筑行业多年,洛洛已经习惯了进一个项目,就好几个月甚至一年多都不能回家的生活。

父母年纪大了,常常与洛洛说:“家里需要你,要不就回家来吧?”但作为家里的顶梁柱,洛洛知道,回老家他很难挣到现在的高薪。“在外面干一年的工资,在老家可能得不吃不喝攒两三年。”

有一次父亲打电话来,洛洛正在签合同,因为这一个电话,一笔 70 万的订单最终没有拿下。洛洛没有告诉父亲实情,但也与父母商量,打电话尽量在固定的时间。“父母会想,我是不是耽误我儿子工作了,以后千万不要打电话了。后来电话打得就少了。”

与家里联系少,却又放心不下家里。偶然听同事提起,现在的智能音箱连上手机,就能看到家里的情况,洛洛赶紧给家里买了一台小度智能屏。“我就是冲着‘回家看看’这个功能,手机一打开,就能知道他们目前在什么状态,要是有感冒、摔倒、暴雨等意外状况,都能第一时间知道。”

“现在要是想你了,我说一句话就能看见你”(2)

洛洛用小度“回家看看”看家里的画面

以前家里的电子产品,老人都嫌太过复杂,基本上都逃不开落灰的命运。小度来到家里的最初也是一样,老人害怕因为不熟悉而弄坏它,与小度保持着距离。

除了每天视频通话的时间,小度基本上都是安静地放在餐桌上。渐渐地,老人发现可以用小度查菜谱,还可以用小度追剧,随口问它什么,它总有回应,也就慢慢习惯了它。

洛洛感觉到一台不够用,就又给家里添置了两台小度。这样一来,“只要父母走过的地方,我都能看到,父亲爱看抗日剧,母亲爱看二人转,他们一人一台,也不用‘打架’。”

“现在要是想你了,我说一句话就能看见你”(3)

10 岁的女儿,也会用小度与爸爸视频

洛洛的父母,因为家里的智能家居,成为村里“最有面子的老头老太”。今年春节放假期间,洛洛给家里做了集中的改造,空调、插座、热水器、门铃……能用语音控制的都和小度连接上,父母不需要学习各种智能家居的使用,只需要把需求告诉小度,就能一一实现。邻居们纷纷上门参观,也要求洛洛帮忙“代购”,甚至连乡里都派人来参观了洛洛家的“智能样板间”。

“家里除了做饭需要自己动手,基本上都能用语音控制。”洛洛介绍说,“举个例子,爸妈从外面回来,就跟小度说,小度我回来了,小度就帮他们把家里的温度调好,把电视打开。”

更重要的是,那一声“在呢!”让父母觉得,家里有个人等着他们回家。

如今,老人再也没说过让洛洛辞职回家的话。“我妈打趣说,现在科学那么发达,要是想你了,我说一句话就能看到你,你在外面好好干,不用牵挂家里。”

四月离开家后,洛洛还没有回过家,但这并不影响他从视频里看着院子里的果树从点点新芽到枝叶繁茂再到如今挂果累累。“虽然家是不太常回去的地方,但家人过着我理想中的生活,那就是我心里家应该有的样子。”他说,“现在我在这里工作特别有劲头,特别有努力的目标。”

04/

“弟弟每天要问小度好几次,

姐姐在不在”

@小昕

21岁

对于小昕来说,小她七岁的弟弟就像是父母带给她的一个惊喜。

一起长大的姐弟,好像天生就会照顾彼此,小时候弟弟依赖姐姐更多,总喜欢黏着姐姐,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姐弟俩的角色好像反了过来,弟弟成为操心更多的那一个。姐弟俩之间的交流,比起和父母更密切。“有时候他在学校的事情,有时候在家里和家长说不太方便,就会和我说得多一点。我遇到什么事,也会跟他讲,不会把他当小孩那种。”

小昕考上了本省的大学,离家不到两个小时的车程。开学第一天,全家一起开车送姐姐去学校,弟弟没说什么,就跟着爸爸妈妈上车回家了,到家之后,妈妈悄悄告诉小昕,弟弟在回去的路上偷偷地哭了。

那是姐弟俩长这么大第一次长时间分离。

小昕用手机绑定了家里的小度,开学之后,小昕每天晚上都会用小度和家里打个视频。

“现在要是想你了,我说一句话就能看见你”(4)

小昕与妈妈的聊天记录

有段时间,学校里事情多,有几天就没给家里打电话。“那天我写完作业,翻了翻手机里看护助手保存的视频记录,发现他对着小度问了好几次,姐姐在不在,在不在。”不仅是那一晚,小昕发现,那段时间里,弟弟几乎把小度当成了“姐姐”,每天早上弟弟起床第一件事,就是到小度前,冲着屏幕招招手,中午又对着小度问:“姐姐姐姐你在不在?”

那一次之后,小昕每次来不及给家里打电话,一定会提前和爸妈说一声。“让他们转告弟弟别等我。”

“现在要是想你了,我说一句话就能看见你”(5)

小昕家里的小度,放在客厅中间

考研人的暑假,是在早 6 晚 10 的刷题中度过的。大四的新学期即将开学,小昕的复习也已经渐入佳境。有时候学习累了,给家里的小度打个视频,弟弟在屏幕那边开心地叽叽喳喳,爸妈在旁边也会顺便聊几句。

“我们家小度就摆在客厅的正中间,他们仨都围在小度边上,聊着聊着,就好像我没有离开家一样。”小昕说。

05/

从湖南到新疆,

3600 公里的思念

@严予汐

10 岁

对于 10 岁的严予汐来说,小度是一位忠实的好朋友。

在写作业时,只要说一声“小度小度,几分钟后提醒我”,小度就会帮他计时——练字与口算是 5 分钟,摘抄作业是 20 分钟,每 25 分钟则是让眼睛休息一下的提醒。此外,妈妈还为严予汐设置了游戏和视频功能的“童锁”,到时间了就该停止使用电子产品、保护视力。

定时之外,严予汐最常用的是语音搜索功能。“我有学习困难的时候,它就会帮助我。”他介绍说,“昨天我在画画的时候,发现蜡笔里面有一个朱红色,我就问小度,朱红色的英文是什么?它告诉我,是 Chinese red,因为那是中国的朱砂磨出来的红色。”

每天晚上,还有一个专属于奶奶的视频通话时间。现在奶奶独自生活在三千公里之外的新疆,叔叔伯伯与奶奶生活在同一个城市,但并不与奶奶一起居住。老人上了年纪之后不愿意离开故土,而严予汐的父母因为工作原因已经在长沙定居二十多年,物理上难以跨越的距离,就成为夫妻俩深深的牵挂。

用小度“回家看看”功能通话,奶奶不需要任何操作,对八十多岁的老人来说相当便捷,只需要在约定好的时间坐在小度附近就可以。“听到有声音呼叫,就坐到镜头前来聊天就可以了。”

“平常只有假期才能回去,我们也是想让奶奶能多看到孩子的成长,缩短一下时空距离。”说起给奶奶家也放一台小度的原因,严予汐的母亲周英志介绍说。

“现在要是想你了,我说一句话就能看见你”(6)

2019年春节,哥哥和严予汐的突然出现,让爷爷奶奶惊喜不已

周英志还记得 2019 年那年春节,严予汐的父亲原本因为假期紧张,决定不回新疆过年,后来临时决定带上两个孩子在除夕当天赶到家,给爷爷奶奶送上他们最想要的“包裹”,父子三人傍晚 6 点从长沙出发,辗转了十四个小时才到达石河子家中。而因为工作安排无法回家的周英志则通过小度,远程见证了两个孩子扑进爷爷奶奶怀中的惊喜时刻。

“我重复看着爷爷奶奶激动怀抱俩孙儿的视频,眼睛都湿润了。人世间最珍贵的就是亲情。”那一天,周英志在朋友圈这样写道。

“现在要是想你了,我说一句话就能看见你”(7)

周英志在朋友圈记录下那一天的感动

“现在要是想你了,我说一句话就能看见你”(8)

作为现代社会的困扰之一,孤独在罅隙中悄然滋生,伴随一个社会的形成而生根发芽。

全国老龄委公布报告显示,目前中国城市空巢率已经接近 50%,农村老人空巢率也达到了38.3%。预计到 2050 年,我国独居和空巢老人将占老年人口 54%以上。与此同时,很多年轻的父母为了生计远走他乡离开年幼的孩子,用勤劳获取家庭收入的同时,孩子与父母相伴的时间却微乎其微。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达与智能设备的普及,新型陪伴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子女与父母在远方缺失的陪伴。如小昕所说,看着屏幕的另一端,家人围着小度和她聊天,就仿佛“一键回家”,时空上的距离在人工智能的帮助下消弭于无形,而牵挂则藉它的帮助落于实处。

严予汐请小度帮助解决学习上的困难,半糖的母亲则爱让小度给厨房里的炖煮计时,洛洛的父母从最开始对小度“敬而远之”到一人抱一台小度看剧……无论是老人还是孩子,他们一点点发现着小度的技能,也越来越习惯生活里多了一个它。

小度的陪伴,具象化为一件件它能做到的事,以及一声声“小度小度”的呼唤之后,一句永远及时的“在呢”。

虽然这无法完全替代子女/父母/兄姐时时在身边的陪伴,但是它给予的,是一个人工智能倾力给出的全部温暖与陪伴。

人工智能在不断进化当中,仍有许多做不到的事,却也一直在努力帮助人们的生活变得更方便。就如一位小度用户在留言中告诉我们的:“小度并不是无所不能,有时候也会被它的反应气个半死,但是换个说法它懂了,就立刻满足你的需求,它就是这样一个永远不离不弃的伙伴。”

对于许多在生活中习惯了有小度陪伴的人来说,与其说它是一台机器,不如说它是一位助理、一个朋友,一个好帮手。

谢谢你,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