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关注头条号《写乎》,您的足迹就是《写乎》!
推荐:历史上日本曾经制定这样搞笑的计划:迁都北京
文/陈二虎
(辽国皇后服饰)
【作者简介】陈二虎,笔名红叶,蒙古族中的契丹人。翁牛特旗作家协会副秘书长。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所有的等级制度和礼仪规定其核心便是后妃们绝对服从皇帝的摆布和玩弄,整个后宫就是皇帝一个人行乐纵欲的场所。皇帝对于女色的贪恋是他们人生最重要的目的之一,历史很少找到不好女色的皇帝。
中国的后妃制度发源于周,形成于秦,两汉以后渐成定制,历代略有增减,但大体不离周制。
汉代史学家班固说:“天子之配谓之后,后者君也。天子之配至尊,故谓后也。”有了后,就要有一套与之相应配套的后妃制度,可以说,中国的帝制历史有多久远,后妃制度便会有多久远。
大致而言,夏殷以前,有关后妃的记载十分简略模糊,将天子的配偶统称为妃,如黄帝有四妃,帝喾有四妃,正嫡叫元妃,其她的统称之次妃或侧妃。周代天子开始立后,便制定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后妃制度。《礼·昏仪》载:“古者天子后立六宫,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所谓后,在宫闱中地位仿如天子,母仪天下,统率嫔妃,三夫人如同三公,九嫔相对九卿,世妇如同大夫,御妻如同士。
《周易》中说:“女正位乎内,男正位乎外,男女正,天地之大义也。”然而内却是服从于外,女的必须服从于男人。《礼记》为妇女定制了幼从父兄,嫁从夫,夫死从子的“三从”,妇德、妇言、妇容、妇功的“四德”。不顺从父母、无子、淫、妒、有恶疾、多言、窃盗,犯一者出之的“七出”等清规戒律,而后妃制度更是用礼教法规的形式把后妃们严格地控制在帝王脚下,宫闱之内,剥夺了后妃们的人身自由,表现出它的专制性和残酷性。
人们常说皇帝有三宫六院七十二嫔妃,其实这仅是一种泛泛之谈。民间所谓的三宫,一般指后妃所居住的中宫和东、西两宫,其实这已经是明清年间的事了。三宫最早是指诸侯夫人所居之处,而天子后妃所居称之为六宫。《礼记》载:“王后六宫,诸侯夫人三宫也。”
《周礼·天宫内宰》中说:“王后帅六宫”。郑玄注六宫曰:“正寢一,燕寢五,合为六宫”,六宫为皇后所居住之所,所以人们便以六宫代指皇后,就如同后来习惯于用中宫代指皇后一样。
所谓七十二嫔妃,仅是指皇帝后宫人数众多而已。其实皇帝后宫何止七十二嫔妃,《管子·小匡》中言:“九妃六嫔,陈妾数千”,而且这一数字还不断扩大。
到了唐代,稍有不同,据《新唐书·后妃列传》记载:“唐制:皇后而下,有贵妃、淑妃、德妃、贤妃,是为夫人,昭仪、昭容、昭媛、修仪、修容、修媛、充仪、充容、充媛,是为九嫔。婕妤、美人、才人各九,合二十七,是代世妇。宝林、御女、采女各二十七,合八十一,是代御妻。”
从记载看,唐代嫔妃制度在前期基本遵循周礼,仅多出了一位夫人,唐代之所以发生了这样的变化,是因为按照法象而言,天子周围应有四星,皇后母仪天下,地位崇高,不应与夫人同列,于是便相应改动了周代以来皇后与三夫人为四星的做法,直接以四夫人为四星。
唐玄宗李隆基即位,认为“后妃四星,其一正后,不宜更有四妃,乃改定三妃之位”,规定惠妃、丽妃、华妃为三夫人,其下置淑仪、德仪、贤仪、顺仪、婉仪、芳仪各一人,合称六仪……后来杨玉环得宠,便又恢复了贵妃之号,宫中又是四夫人。
(辽国皇后服饰)
(二)契丹王朝初期,嫡与庶的差别并不明显
五代十国政权更迭,契丹雄起于朔漠,建立了契丹王朝,从唐朝那里借鉴了许多国家建制的方式方法,并形成了具有自己鲜明特色的“一国两制”的体系,恰表现出契丹人因地制宜、因俗而治、包容并举的精神,也是对先进封建文明地继承与发扬,促进了契丹王朝的封建化进程,有利于民族融合和社会发展,也表明契丹人开始放弃落后的生产方式向先进的生产方式过渡,提升了契丹人的素质和文化水平。“一国两制”是一座异质文化间对话与沟通的桥梁,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文化格局做出不朽的贡献。
契丹王朝的后妃制度是契丹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揭开其神秘的面纱,有助于我们对契丹的了解和政权体制的了解,契丹王朝的嫔妃及其后族萧氏,支撑着契丹的半壁江山,可以说,契丹兴也后妃、亡也后妃,但《辽史·百官志》却无“内命妇”及“宫人女职”的专条,《辽史·后妃传》也未提及有关契丹后妃制度的情况。笔者参阅大量相关文献记载,及近年来有关契丹的考古发现,浅尝辄止地勾勒契丹王朝的后妃制度。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时期,后妃制度还没有建立,因此,后妃也没有相应的封号和等级,除了皇后述律平之外,阿保机的妃子无法确定。
(壁画,契丹女)
据《辽史·皇子表》载:辽太祖有妃子萧氏给他生了一个儿子牙里果,字敌辇,得以在史料中一见。
《后唐太祖纪年录》中曰:天祐二年五月,阿保机会太祖(后唐李克用,当时为唐朝晋王)于云中,约为兄弟,留男骨都舍利为质而还。其时,皇后述律平生的儿子长子图欲才七岁,次子太宗德光四岁,这个质的儿子当长于嫡出诸子,应该是其她妃子所生。
又《资治通鉴》载:梁龙德二年(辽天赞元年)正月,定州之役,晋王获契丹主之子,此子又非述律平所生三子和入质的骨都,因此,阿保机的妃子当非一个。
契丹人可以多妻妾,妻与妾应该是明媒正娶的,却有尊卑之分,但嫡与庶的差别并不明显。
(三)契丹王朝后妃封号辽太宗才开始
辽太宗即位,体制草创,化繁为简,但他进入中原后(灭后晋),用中原皇帝的仪式进入后晋京城开封,在崇元殿身着汉族皇帝的装束接受文武百官的朝贺。
他深慕汉文化的各种体制建设,将后晋的方伎、百工、历象、石经、铜人、明堂刻漏、太常乐如数运往契丹本土上京(今赤峰市林东),并且把后晋的一套汉族官制和政权形式引入本国,自然包括后妃制度,临了还把后唐庄宗李存勗的遗妃韩淑妃与伊德妃及大批宫女纳入自己的后宫,依旧以韩淑妃和伊德妃称之。因此,契丹王朝后妃封号自此始。
辽太宗耶律德光从中原北返途中,死于栾城杀胡林。人皇王让国皇帝耶律倍(耶律德光兄长)的儿子耶律阮在南征将士的拥立下即位皇帝,是为辽世宗,并封得于后唐宫中的甄氏为皇后。
(辽代契丹贵族墓葬壁画)
(四)王族唯与后族通婚,皇帝可以纳妃子,但皇后必出萧氏
辽代规定皇族的娶亲范围相当严格“王族唯与后族通婚”,因此,甄氏虽然深得辽世宗宠幸,在皇后位置上坐了不久就被萧姓后族述律氏集团萧阿古只(述律平的弟弟)的女儿撒葛只取代。
契丹仅耶律与萧氏两姓,耶律氏是皇族的姓氏,萧氏是后族的姓氏。但耶律一姓之中包括大贺氏、遥辇氏和辽太祖耶律阿保机所出的世里氏,这是三个显赫的支系;在后族一姓之中,原来只有乙室、拔里“二审密”,世代与契丹统治集团的耶律结亲。后来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娶回鹘后裔述律平为妻子,立国后为皇后。
述律平及其家族在帮助辽太祖创业立国功劳巨大,述律平的诸兄弟萧敌鲁、阿古只等人,在对内外战争中功勋显著,是开国功臣。述律平的哥哥萧敌鲁被阿保机任命为北府宰相,并取得世选的资格。辽太宗耶律德光下诏“皇太后(述律平)父族及母前夫之族二帐并为国舅”,后族在原乙室、拔里氏的基础之上增加了述律氏一族,成为萧姓三氏之一,并形成了属于阿保机家族的世里氏一系与萧姓的述律氏一系世为婚姻,娶后尚主。只有述律家族后妃后生子嗣才可以称为嫡子,有继承皇位的资格与权力,其余都是庶出。
(萧太后的影视形象)
虽然契丹王朝皇后之位的争夺时有发生,但皆在述律家族大父帐与少父帐之间进行。这除了延续两姓为婚的古老传统外,更重要的是与契丹王朝的政权体制有关。因为辽代实行的是皇族与后族共同执政的国策,通过与后族的联姻,扩大其统治基础,以巩固和加强其政治地位。正如马克思所讲的“结婚是一种政治行为,是一种借新的联姻来扩大自己势力的机会,起决定作用的是家世的利益,而决不是个人的愿望”。
辽天禄五年(公元951年)九月,辽世宗耶律阮在归化州行宫(今河北宣化一带)被皇室成员泰宁王耶律察割弑杀。辽太宗耶律德光长子耶律璟被拥立为皇帝,是为辽穆宗。辽穆宗是一个暴君,生平两大爱好:饮酒与狩猎。有关他的嫔妃情况更是难以确知。
他被近侍小哥等人杀死,辽世宗耶律阮的儿子耶律贤即位,便是辽景宗。
景宗皇后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承天太后萧绰,小名燕燕。
(契丹武士)
辽景宗去世,其长子耶律隆绪十二岁即位,是为圣宗。
统和四年九月“纳皇后萧氏”,之后在与北宋的战斗中拔深州下武疆,得南唐李后主李煜的妹妹永禧公主李若莲,纳为妃。
圣宗亲政前后,进行了许多封建化改革,并于开泰年间仿照唐玄宗时期后妃制度,确立了皇后位下有贵妃、德妃、淑妃、惠妃四夫人为四星,“以马氏丽仪、耿氏淑仪、尚寢白氏昭仪、尚服李氏顺仪(李后主妹妹)、尚功艾氏芳仪、尚仪孙氏和仪”是为六仪,又有美人,尚宫左右夫人等为六尚,又有才人、御侍等名号,此后辽兴宗、辽道宗、天祚帝均依此例,略有增减。
后妃制度是一种历史现象,与当今社会永别了。但是,人类社会是一个连续发展的过程,了解历史,正是为了借古鉴今。因此,笔者有了这篇文字。
(契丹女子)
契丹王朝唯一的汉族皇后甄香儿(3):成为大辽国母
历史随笔丨仰望丝绸之路之二 斯文的宋朝到底会咋样?
历史丨宋徽宗的错位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