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经济带的概况(长江三峡34)(1)

三峡工程全景--三峡工程全貌01,郑斌摄影

国际在线消息(记者 高胜慧):2013年,三峡船闸货物通过量9707万吨,为长江航运事业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国务院三峡办主任聂卫国表示,长江已成为世界上货运量最大的通航河流,航运效益日益显现,千里峡江已成为连通中国东中西部发展的“水上高速公路”,正加速推进沿江经济带快速发展。

从1994年正式开工,2003年开始蓄水成库、船闸通航,三峡工程带来了显著的航运效益。在工程兴建20周年之际,记者溯江而上采访,直观地感受到了长江三峡“黄金水道”实实在在的变化。

航道条件明显改善,上通下达,三峡航运效益凸显

长江,中国内河运输的大动脉,也是联络东、中、西部的经济纽带,素有“黄金水道”之称。然而,历史上,从重庆到宜昌间河道狭窄,水流汹涌,礁石林立,巨大的航运潜力得不到发挥,“黄金水道”在长江上游名不符实。

交通运输部长航局三峡办副主任郭涛介绍说,三峡工程建成后,航道尺度明显增大,航道半径和水深增大、水位抬高,重庆至湖北宜昌河段的川江主要险滩被淹没,消除了139处滩险、41处单行控制河段和25处重载货轮需牵引段,水流条件明显改善。三峡工程宜昌至重庆660公里航道等级从三级升级为一级。“自古川江不夜航”成为历史,年平均货运量为蓄水前最大货运量的5倍,船舶运输成本降低约三分之一……长江终于成为实至名归的“黄金水道”。

运输成本与事故率“双降”,沿江“绿色走廊”形成

长江水运历来以占地少,运量大,成本低,环保低碳而备受青睐。三峡工程蓄水及通航条件的改善,进一步提高了水上运输的安全性,水上交通事故下降三分之二。水运每千吨公里的平均油耗由蓄水前的7.6千克下降到2千克左右,水运已成为三峡库区的主要运输方式,原来只占库区货物运输周转量30%的水运,现已增加到70%以上。

航道条件改善了,安全事故也明显减少。 长江航务管理局三峡办主任何兴昌介绍说,与水前相比,目前三峡库区年均事故件数、死亡人数、沉船数和直接经济损失也分别下降了72%、81%、65%、20%。

长江“黄金水道”助力长江经济带建设

三峡工程的建设还带动了三峡库区港口的建设和发展。现在,涪陵、万州、巴东、宜昌等18个库区淹没复建港口建设已初具规模。与2002年相比,2013年重庆市港口货物通过能力增长了4倍,港口货物吞吐量增长了4.6倍。

三峡工程建设使得长江黄金水道“投资省、运能大、成本低、占地少、能耗低、污染轻、安全性高”的比较优势得到充分发挥,激发了水运潜力,不仅取得了明显的直接航运效益,而且加快了长江流域综合运输体系的优化调整,吸引了产业布局加快向长江沿江地带和中上游地区集聚,水运业及水运业关联产业直接和间接拉动了沿江地区经济增长,吸纳了库区200多万剩余劳动力,增强了长江流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

“一条大江畅通东西,‘黄金水道’实至名归。”国务院三峡办主任聂卫国指出,因为三峡工程的兴建,长江干支流完成的水运货运量和货运周转量目前已分别占沿江全社会的20%和60%,在推动流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先锋作用不断凸显。2013年,长江干线完成货物通过量约20亿吨,是美国密西西比河的3倍,欧洲莱茵河的5倍,稳居世界第一。三峡工程是开发和治理长江的关键性骨干工程,对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三峡工程将进一步提升服务于长江经济带建设的能力,为实现国家战略做出应有的新贡献。

1 23

长江经济带的概况(长江三峡34)(2)

三峡航运---双线五级船闸全貌

长江经济带的概况(长江三峡34)(3)

《黄金水道新三峡》袁国平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