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在街上可以看到露天大屏电视,这一景象很容易使人联想到80年代及以前的露天电影。露天电影的历史当然要比集体到生产队看电视早得多,但是在80年代中前期,它还是农村文娱生活中的重头戏。露天电影的播放往往集中在夏天的夜晚,当然春秋季节也有,如果天气太冷,恐怕看电影都要看出病来。露天电影播放的夜晚,本该是偷鸡摸狗之辈事业的上升期,但是我小时候家里好像没有在放露天电影的晚上受过损失。我想,那时农村的文娱生活方面实在是太缺油水了,那些平日多手多脚的小偷也抵挡不住露天电影的诱惑。真是!光挣钱没用,也得有点精神追求。

崇明岛拍过的电影(崇明岛那时的露天电影)(1)

一旦接收到放露天电影的消息,大人们的喜悦感一点也不亚于小孩们。全家往往兴高采烈地吃完晚饭,抄起板凳就往大队部的土场子上赶。已经可以自由活动的小孩是最先到达放映点的,在那里可以凑在一起先玩点打弹子之类小游戏,为即将开演的电影热热身。已经上小学的同学遇见了,还可以互相介绍一下各自的弟妹。放电影幕布是用两根粗大毛竹支起来的黑边白布,当时在我看来,这块布很有科技含量。在寂静的夜空中,布上演绎的情景都是天地日月星辰受感召而幻化出来的神奇。

放的片子以革命题材为主,虽然八十年代已经有文革结束后的伤痛文学和伤痛电影,但是这些无法对得起农民的观影热情,乡亲们还是倾心于高大全的英雄人物和矮小丑的鬼子伪军的传统组合。我印象中放得最多的是三部片子:《狼牙山五壮士》、《智斗美女蛇》、《古刹钟声》,多少年反复轮回播出,是我早期观影史上教科书性质的三大片。这就是80年代中前期,我的家乡露天电影的主旋律。很多年未看露天电影之后,90年代末的一个夏天,我大学放暑假回老家,居然又听说要放露天电影,片名叫做《泰坦尼克号》,我的天啊!我为乡亲们紧紧地捏了一把汗。实际上,8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电视机在农村家庭的普及,看露天电影的机会就开始减少了。到了90年代,我就基本上没看过露天电影。到了90年代末,别说露天电影放的片子是《泰坦尼克号》,就算是听说还有露天电影这回事,就能吓人一跳。如今农村人烟寥寥,有线电视又通进家家户户,乡镇电影院都快要拆迁了,露天电影基本上成为了绝迹。

崇明岛拍过的电影(崇明岛那时的露天电影)(2)

我永远都不能忘记一次夏夜看露天电影的经历,虽然我已经想不起来那时我多大。那天晚上似乎是露天电影全面开花的晚上,一个村连着一个村的同时在放映。爸爸抱着我,和村里的人群一起,从一个村走到另一个村,从一部电影看到另一部电影,那晚上走了绝不是一个放映点,看了绝不是一部片子,就好像电视机可以换频道一样。我已经全然不记得看的什么片子,我只是记得那一夜飘荡着诗意的微风。1980年代的前期,没有路灯的乡村路上,我们行走在芦苇茂密的河岸上,穿过随风摇曳的柳枝,路过一片片竹林农舍,在此起彼伏的蛙声之中,在静静流淌的溪水之边,夜空高挂星星和月亮,水田和河流反射晶亮细碎的光。有说有笑的夜行人,脚踩松软的乡间路,游荡在田园诗般的夏夜里。而我伏在爸爸的肩膀上,享受着亲情的温暖和夏夜的凉风,享受着1980年代早期的夏夜。心语

本文图片来源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作者简介

施春煜,1979年3月出生于崇明马桥公社,后为港沿乡。1991年——1997年就读于民本中学。1997年考入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2003年考入苏州大学社会学院攻读史学硕士学位。2006年毕业至今,于苏州从事文化遗产保护研究相关工作,并于苏州成家立业,育有一子一女。

崇明岛拍过的电影(崇明岛那时的露天电影)(3)

崇明岛拍过的电影(崇明岛那时的露天电影)(4)

编者留言:亲爱的读者,如果您也有崇明浜镇和蟠龙镇的故事,欢迎您能给我投稿,传播和传扬乡土文化,让一个个动人的老镇故事得到传承和记录,让古镇的故事沉淀在时代的发展中,让古镇的魅力永远留存在人们的心间。来稿请发送电子邮件至:1466670@qq或者下面的微信。谢谢您!

崇明岛拍过的电影(崇明岛那时的露天电影)(5)

崇明岛拍过的电影(崇明岛那时的露天电影)(6)

赶快来分享关注吖

如作者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合作!

欢迎关注陆安心的私媒体“心语”。

感谢您的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