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原始社会人们在吃饱之后总会觉得单调无聊。作为人类的始祖们会想出一些活动来打发除了狩猎、采集之后的剩余时光。他们在一起蹦蹦跳跳、打打闹闹。他们发现扭动着身体或者尽情地舒展身体会令人心情愉悦。于是,氏族聚居的村落产生原始歌舞,并随着氏族的逐渐壮大,歌舞也逐渐发展与提高。

至于到底歌舞的产生是不是因为娱乐又或者是祭祀而产生的,这个不是作者想要讨论的问题。因为我要是讨论这个问题,这篇文章就成了学术论文了。《诗经》里的"颂",《楚辞》里的"九歌",都是祭神时歌舞的唱词。歌舞的产生确实是和祭祀分不开,从春秋战国到汉代,在娱神的歌舞中逐渐演变出娱人的歌舞。这个大概就是戏曲的起源。

汤显祖与明代戏剧(明代戏剧第二人)(1)

等到了唐宋的时候,市民阶级的兴起。瓦肆、勾栏等演出场所的兴起,让民间艺术迅速发展。在这个时候,戏曲虽然还没有正式成型,但是戏曲的雏形我相信一定就是出现这些瓦肆和勾栏之中。市民阶级享受着世俗的生活。享受着他们特有的文艺活动。

到了元朝杂剧诸宫调的产生,戏曲应该算是正式产生了。"杂剧"就在原有基础不停地被那些落魄文人们改写并且加工,成为一种及其流行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这时候的杂剧已经具备了戏剧的基本特点,标志着中国戏剧进入介于成熟与成型阶段之间。 这段时间逐渐产生了职业艺术和商业性的演出团体,比如:关汉卿就是一个民间戏曲团体的班主,他不仅会写剧本,还上台客串。关汉卿《窦娥冤》、马致远的《汉宫秋》以及郑光祖《倩女离魂》等诸多作品都是在戏曲史上和文学史占有重要地位。

等戏曲发展到了明代。前身是宋元时代的南戏明代"传奇"开始繁荣起来。这是一种以宋代杂剧为基础,融合了弋阳腔、昆山调的一种新的演唱形式。例如高明的《琵琶记》就是一部被称为"南戏之祖"的一部戏曲作品。

汤显祖与明代戏剧(明代戏剧第二人)(2)

16世纪明朝中叶,江南兴起了昆腔,涌现出了《十五贯》、《占花魁》等戏曲剧目,当然还有汤显祖的《牡丹亭》。又称"离魂记"的《牡丹亭》则是中国戏剧史上的一座丰碑!难道除了汤显祖之后就没有人能够扛起戏剧的大旗了吗?难道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找不出第二个能和汤显祖媲美的人了吗?

从电影《疯狂的石头》说起

《疯狂的石头》是宁浩导演的黑色喜剧片,由郭涛、刘桦、黄渤、连晋和徐峥等出演,于2006

年6月30日在中国大陆上映。讲述了重庆某濒临倒闭的工艺品厂在推翻旧厂房时发现了一块价值连城的翡翠,不料国际大盗麦克与本地以道哥为首的小偷三人帮都盯上了翡翠,他们与工艺品厂保卫科的科长包世宏长展开了激烈的攻防战。故事的结尾,出人意料的是心思费尽的冯董和他的秦经理在利用与被利用中双双殒命,麦克发现雇佣他的人已经被自己的暗器夺命后,最终却落在包世宏的手里。包世宏因勇擒国际大盗而受到表彰,道哥和他的兄弟如过街老鼠,在山城的环形高架桥上疯狂逃命。

汤显祖与明代戏剧(明代戏剧第二人)(3)

《疯狂的石头》在当年上映的时候绝对是一部现象级别的电影。小成本电影的春天就是从这部电影开始。导演宁浩、演员黄渤、郭涛就是因为这部电影打开了知名度。而这部《疯狂的石头》之后,导演宁浩马不停蹄又拍摄了《疯狂的赛车》这部电影。"疯狂的什么什么"系列成为了黑色幽默的代名词。

从剧本的角度来看,《疯狂的石头》和《疯狂的赛车》有很多因素是值得讨论的。因为它们受到市场的好评,所以我们从这里反推可以看出这两部电影都具有幽默性、剧情中的巧合性、人物的市井性、整体情节的巧妙性等等因素。笔者从《疯狂的石头》和《疯狂的赛车》说起为的是引出笔者今天真正想介绍的人物——李渔。作为汤显祖之后中国古代唯一能够撑起戏剧王国的剧作家。至于李渔和《疯狂的石头》有什么联系就请各位听我慢慢道来:

汤显祖与明代戏剧(明代戏剧第二人)(4)

离经叛道说李渔

李渔(1611-1680),初名仙侣,后改名渔,字谪凡,号笠翁。汉族,浙江金华兰溪夏李村人。明末清初文学家、戏剧家、戏剧理论家、美学家。被后世誉为"中国戏剧理论始祖"、"世界喜剧大师"、"东方莎士比亚",是休闲文化的倡导者、文化产业的先行者,被列入世界文化名人之一。

汤显祖与明代戏剧(明代戏剧第二人)(5)

1

李渔父亲李如松长年在江苏如皋做药材生意。可以说家境还是不错的。据说李渔母亲快要生产的时候,有个白发老人路过他的家又绕着房子转了一圈说:肚里的胎儿是"星宿降地",经老人建议,大家把产妇抬到夏李村的总祠堂里,才得以顺产。大家都说这孩子不是凡胎,是"仙之侣,天之徒",于是就取名仙侣,字谪凡,号天徒。

2

为了让儿子能静心攻读,光宗耀祖,李渔母亲学孟母"三迁教子",将李渔安置到李堡镇上的一座"老鹳楼"里读书。可以说在李渔父亲突然去世前李渔的生活都是比较稳定的。李渔因为父亲的去世更坚定了李渔谋取功名的决心,崇祯八年(1635年),李渔去金华参加童子试,一举成为名噪一时的五经童子。

29岁的李渔赴省城杭州参加乡试。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自己竟名落孙山。他满腹牢骚,在寄给同试落榜友人的信中写道:"才亦犹人命不遭,词场还我旧时豪。携琴野外投知已,走马街前让俊髦。酒少更宜赊痛饮,愤多姑缓读《离骚》。姓名千古刘蕡在,比拟登科似觉高。"1642年,明朝举行最后一次乡试,李渔再赴杭州应试,明王朝已成风雨飘摇之势。国难当头,自己求取功名之路化为泡影。

汤显祖与明代戏剧(明代戏剧第二人)(6)

3

对于功名上的失望使他愈发对与正统道路失望,他也开始更加离经叛道。他认为自己及时不在功名上有所成就,也可以通过"偏门"来获得成就。功名之上无所追求的李渔此时已经有了家庭,但是作为个读书人又有什么安身立命的本事呢?无奈之下,李渔只有拿起笔杆开始戏剧的创作,一段时期,杭州城忠的戏馆书铺都出现了一个叫李渔的人。他在不断接触与学习发现,杭州城里从豪绅士大夫到一般市民,对戏剧、小说这样的俗文学都有着非常浓厚的兴趣。李渔想着"卖文章以糊其口"可以解决一家人生计,一家人再也不用再为吃穿用度而发愁了。李渔连续写出了《怜香伴》、《风筝误》、《意中缘》、《玉搔头》等六部传奇剧本及《无声戏》、《十二楼》两部白话短篇小说集。李渔称自己的作品是"新耳目之书",也就是保证他的极端原创性与首创性。"前人未见之事","摹写未尽之情,描画不全之态"都是李渔在剧本创作之上需要干的事情,也是他安身立命的一个重要的手段。

汤显祖与明代戏剧(明代戏剧第二人)(7)

为了更好的方便大家理解李渔作品,笔者想要通过与《疯狂的石头》、《疯狂的赛车》两部电影进行类比分析,这样可以让大家更加深入的感受到其中的喜剧感受。

《疯狂的石头》、《疯狂的赛车》与李渔作品有何共同点?

1、 市井生活的"菜市场"特点的描写

我们都知道《疯狂的石头》的故事背景发生在重庆的市井之中,而《疯狂的赛车》发生在广州的市井。不管是耿浩还是郭涛扮演的安保队长,又或者是毛贼都是那种市井小人物。他们在市井中苦苦挣扎。虽然看起来挺搞笑的,但是全都是小人物的心酸。《疯狂的石头》中郭涛扮演安保队长就因为排尿不畅而导致了所谓男性的生殖中年病痛:还有《疯狂的赛车》里的耿浩则是一个落魄的赛车手,他因为被人陷害服用了禁药而被终身禁赛。之后,他就一直干送货员,干着市井小民的最普通的工作。里面各个凡是底层人群的烦恼都在其中集中展现,整个画面也非常脏乱和灰暗。就像是一种"菜市场"的感觉。

汤显祖与明代戏剧(明代戏剧第二人)(8)

这种菜市场感觉的李渔作品中也有着明显的体现。首先,李渔的思想就是市井思想,在李渔对功名失望之后为了写出符合百姓口味的作品,他就混进在街头慢慢体会人间百姓最接触百姓心声的那一块;另外,在作品内容上多是才子佳人,但是这些佳人并不是都是大家闺秀。其中也描写了很多的风尘女子或者是戏班女子。好比:《比目鱼》三十三出,剧中写贫寒书生谭楚玉因爱上一个戏班中的女旦刘藐姑,遂入班学戏,二人暗中通情的故事,就是写市井中的俗情与俗事的。当然,李渔没有像宁浩一样,那么全景式的展示"菜市场"气息的市井,可是我们感受到李渔的"菜市场气息"在"魂",宁浩的市井气息体现在"形"上。

2、 不仅是喜剧还是闹剧

《疯狂的石头》和《疯狂的赛车》是一出不折不扣的黑色喜剧这是毋庸置疑的,可以说不管在什么样的 场合你都会被其中情节、人物、台词给逗笑。宁浩的幽默是一种黑色幽默,一种带着讽刺与有些失望的感觉的幽默。在《疯狂的石头》之中,各方面人马都在为了争夺这块翡翠使出浑身解数,他们混杂在一起上演了一出疯狂的闹剧。整个电影都有一种紧张的幽默之感。

汤显祖与明代戏剧(明代戏剧第二人)(9)

而对于李渔来说,他同样使用了幽默或者喜剧的手法:《奈何天》、《比目鱼》、《蜃中楼》、《美人香》、《风筝误》、《慎骛交》、《凰求凤》、《巧团圆》、《意中缘》、《玉搔头》这些都是喜剧,这些喜剧或者幽默作品都不是像电影那样放纵的幽默而是一种有节制的幽默感受。或者在《丑郎君怕娇偏得艳》中,邹小姐是才貌双全的,遇到了四肢不健全的阙不全而心生嫌恶,但是得知何小姐却能够接受这样的丈夫后就夸何小姐是:"女圣人"。或者《拂云楼》中一个婢女为了自己能够通奸不被拆穿竟然和奸夫合谋"一网打尽而图长久欢愉"。李渔的游戏心态造就了李渔喜剧中的那种有些不羁的笑点,这些笑点反而和《疯狂的石头》有些相似。

3、 情节里总是那么多的巧合

《疯狂的石头》和《疯狂的赛车》都是以情节著称的电影作品。情节非常巧妙,可以说是巧合堆积起来的剧情。《疯狂的赛车》里台湾黑帮错把男主人公的骨灰当成毒品;男主人公错把来接毒品的毒贩当成了为自己师傅送殡的人;小偷以为警察是毒贩,不停向跟着追着男主人公的便宜警察,最终自投罗网。我们发现电影完全是因为各种巧合而推进剧情。虽然看起来不太真实,但是在虚拟世界这些也许都可以是真的。

汤显祖与明代戏剧(明代戏剧第二人)(10)

李渔《风筝误》写的是风流才子韩琦仲和纨绔子弟戚友先因放风筝而误人情场的故事:胸无点墨的戚友先拿才子韩琦仲题诗的风筝去放,风筝断线后落在詹烈侯的两院,被二小姐詹淑娟拾得,貌美且有才的詹淑娟依韵和诗一首于风筝上。风筝被戚家书童索回去后,韩琦仲见所和之诗赞不绝口,由此萌生了对詹家小姐的爱情,于是另作风筝题求婚诗一首,仿戚友先的做法去放。故意断线之后,风筝不坠西院坠东院,被貌丑且急色的大小姐詹爱娟拾得。爱娟密约韩生,韩生误以为是会淑娟,见面惊丑而急退。韩生赴试,状元及第,上司詹烈侯要以女儿淑娟配之。韩琦仲追忆"前惊"而不受(误以为婚配者就是密约时所见的爱娟)。后怕犯欺君逆父之罪而屈从:洞房之夜如临深渊,懊丧至极,结果银灯高照,方识"聘婷"而大喜。因为误会和巧合下,造成了这样情节的错位,你会佩服作者的精巧构思和安排。这就是它们第三点相似之处。李渔也是用巧合推进剧情,千千万万个巧合不仅构成了喜剧元素而且是的剧情不断新奇地向前推进。

4、 大团圆的结局与朴素价值观

汤显祖与明代戏剧(明代戏剧第二人)(11)

前面我们说了,它们都是喜剧,既然是戏剧自然是要有一个圆满的结局。不管是电影还是李渔的戏剧都是为我们传达了很朴素的价值观:好人有好报、善恶有报这些基本的市井价值观。电影里不法商人李发拉都受到了惩罚,恶人都受到了法律或者上天的惩罚;李渔作品也同样如此宣扬了这样的一个主题,是正义的一定会被弘扬,是邪恶的一定逃不过惩罚。这样的具有市井气息的价值观更是为了升华主题而出现一种产物。

笔者因为篇幅有限只能够用简单的手法通过与电影类比的手法为大家呈现一个最最基础的李渔,大家有兴趣当然可以仔细看看这位继汤显祖之后的另一位戏剧大师。雅俗并赏本来就是戏剧的特点,我们虽然用一种比较轻松的态度审视他的作品,但是还是要尽力发现其中的美感才对,因为这是欣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