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秀莲平凡的世界中的人物(重读平凡的世界)(1)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20岁时读路遥先生的《平凡的世界》,遗憾愤恨于田晓霞的逝去,觉得那是书中对平凡的现实生活和不平凡的精神世界的一种沉重的对比和表达;如今,40来岁,再翻起这本书,觉得让人更加意难平的是贺秀莲之死:以现在的年纪去想,田晓霞如果不死,少平最后还是书中的少平,因为那时的生活并不会给他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自学成才并逆袭的机会,大概率他的本不坚实的情怀和理想会被后续的生活磨平并长出现实的老茧。如果晓霞冲破阻碍和他在一起,大概率会被潜意识中模仿婚姻中的少安的他拖曳得疲惫憔悴,所以田晓霞之死对于读过这本书后依然会继续长大的读者来说也许正是一种完美。 而贺秀莲和田晓霞不一样,她对少安的感情那是一种更成熟的真诚的情感。从某种程度上,剧中贺秀莲的形象满足了那个时代以男性视角的社会对于完美妻子的一切想象,但书中的她并无意在乎别人的关注视角和感官评价,她只勇敢地以自己对“爱情”(过日子)的理解追求着作为一个女人幸福,她深沉而火辣地爱过,也通过自己的努力而温暖的被爱过。

秀莲全心全意为丈夫为婆家付出的背后,苦的却是自己的一生。她在漫长的艰苦劳动和辛勤付出中积劳成疾,最后倒下了。她陪着她深爱的少安年复一年地“共苦”,却再没有机会在“日子好起来”的时候一起“同甘”。

作为局外人的历代读者们多数会从社会的视角为她惋惜,并且可以肯定的是很多人在读到她的死之后与身边朋友聊天讨论时候会夸她一句“贤惠”,但对于秀莲本身来说,她不会写“贤惠”二字,也不会贪图被人这么夸,她只是去“爱”了一辈子而已!佛家所说的“无所住而生其心”也不过如此境界,所以,以一个有血有肉的人的角度,我在想:“她是成功的”,然而我又不仅只是一个“人”,也是一个“男人”,我经历在农村生活过,也经历过80-90年代的生活,在这个角度,少安是对不住秀莲的,他必然逃不出原生环境世俗的婚姻初衷和评价标准,作为长子的他只是想找个“好女人”,那个她需要是“好儿媳”、“好母亲”和“好大嫂”,在与润叶之间感情“不顺”后,她只是恰好遇见了有爱的秀莲,然后一次次地被感动后应激地付出着自己的感情热量并最终成为一种得到和付出的习惯,这不一定是“爱情”,但这已足够让婚姻中秀莲感受到“足够温暖和甜蜜”并支撑她继续“付出”的“热情”。从感情平等的角度,少安这种不确定的“爱”对秀莲是不公平的,书中作为丈夫的少安的“大家庭”视角的婚姻观指导下的相处方式也必然是很多地方对不住秀莲的,但这只是社会视角,只是作为局外人的读者们的我们对秀莲的一种怜爱而已,她自己并不知道也并不在乎,因为她是优秀的有爱的“贺秀莲”!

啰嗦到这里,从成年人的角度,再跳出书中的剧情,回到现实去总结并审视他们的婚姻人生,孙少安是幸运的,贺秀莲是幸福的,这本身是现实中绝大多数的“匹夫匹妇”一辈子没有机会得到的!

是的,路遥先生应该也是这么想的,所以他在书中说:“生活不能等待别人来安排,要自己去争取和奋斗;而不论其结果是喜是悲,但可以慰藉的是,你总不枉在这世界上活了一场。有了这样的认识,你就会珍重生活,而不会玩世不恭;同时,也会给人自身注入一种强大的内在力量。”

他想让我们一定知道:“其实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是一个世界,即使最平凡的人也要为他生活的那个世界而奋斗。”

时隔20年,重新翻到《平凡的世界》,没想到感慨之余自己竟然在这稀里糊涂地敲了这么多字,睡了!睡了!

愿有耐心看完这段啰嗦文字的朋友们:“即使没有月亮,心中也是一片皎洁!”

贺秀莲平凡的世界中的人物(重读平凡的世界)(2)

贺秀莲平凡的世界中的人物(重读平凡的世界)(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