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词《满江红.题电影“大汉十三将”》曰:烽火连天,关山外,旌旗猎猎。抬眼望,夕阳悲泣,玉轮呜咽。二万外番凶与冦,十三戍将枪和钺。厮杀处,震吼卷哀鸣,寒声切。 侵凌耻,犹待雪。涂炭恨,凭谁灭。驭轻骑,踏破重围残缺。待旦枕戈人不寐,褴衫铁马雄风烈。但从今,大漠得平和,长圆月。

大汉十三将之血战疏勒城(影评胡潍伟情忠智勇铸精魂)(1)

7月21日,第106期影视文化沙龙——《大汉十三将之血战疏勒城》观影活动在天行影院举行,本期沙龙观影也是由永康影视办举办的美视众乐优秀作品展播的第二部。影片讲述了公元74年,汉朝重新设立西域都护,外番大肆入侵汉朝边境。疏勒城守将耿恭凭其智慧、胆略以少胜多粉碎外番侵略图谋的故事,彰显了大汉朝"犯我大汉者,虽远必诛"与"凡我大汉子民,虽远必救"的精神 。早在2019年2月13日,该片在浙江省人民大会堂举办了隆重的首映式,各界代表2000余人参加,美视众乐创始人罗子珊女士和时任CEO徐志毅先生盛邀我与会观摩(时隔两年多后我才发现影片监制里署有我的名字),可惜由于工作冲突没能身临其境感受盛况,只能委托同事将自己创作的上面这首《满江红》诗词和书法作品送上以示志贺,两年多后的这次观影也算了却了这桩遗憾。

并非所有的英雄都能在历史上留下了自己的姓名,也并非所有留下姓名的英雄都能被人记忆和传颂,耿恭这个名字应该说是足够响亮的,但于孤陋寡闻的我而言,在此之前却真是闻所未闻,所以真要感谢我们的电影工作者!感谢美视众乐!感谢电影主创团队在尊重史实的前提下,严格把好导向关,认真讲好英雄故事,让我们能铭记那段激情燃烧而又不能忘怀的历史。

“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在《大汉十三将之血战疏勒城》里,三百大汉将士对阵两万匈奴大军,守城难度之大令人咂舌而不敢想象。耿恭和大汉将士们用血肉身躯构筑钢铁长城,用斑驳足迹勾勒大汉轮廓,用忠勇的坚守给了国及国民固若金汤的享受。影片要在短短不到九十分钟的时间里还原这一壮举,难度可想而知,好在他们做到了!纵观全片,做为一部中小成本制作几百人参与的网络电影,能够制作出堪比院线电影的给人以心灵震撼的画面场景服装音效,确属难能可贵。虽然影片在情节设计场面构思上不乏粗糙和瑕疵,但瑕不掩瑜,该片能拿下近2000万的网络票房并荣获第三届中国银川互联网电影节网络电影单元最佳网络电影奖,即是对该片最好的肯定。

烈烈中华魄,铮铮大汉篇。看完全片,感触颇多,但感受最深的肯定莫过于主人公耿恭的忠勇情智。

大汉十三将之血战疏勒城(影评胡潍伟情忠智勇铸精魂)(2)

耿恭之忠。

残阳咽疏勒,缺月黯孤城。枕戈人不寐,时听马嘶声。

影片中关于朝庭争论和大军救援的片段时间不长,但却交待了一个重要前提,即当时朝庭为是否救援疏勒城,发生了激烈的争论,所以最后拖了近一年才发兵救援,而且是在朝中很多人都认定在被围困这么久的情况下疏勒城肯定是坚守不住了,汉章帝刘炟本人更是自顾不暇。如此局面下,耿恭丝毫也没有放弃,幼时就失去父亲的耿恭慷慨大义、足智多谋,很早就显露出将帅的才能,他身上具有强悍的民族气节,这种气节正是继承了中华民族的优良品德和优秀传统。据史书的记载,耿恭的成就,就是为后世树立了一个忠义的形象。他的义节,被后世不断提及,并成为了一种精神,“忠烈苦节”的评价,为耿恭在以后的历史的形象奠定了基础。汉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强大的朝代之一,它与西域各国特别是与匈奴之间的战争一直是人们热议的话题,自汉武帝时期,抗匈名将不断涌现,这里面,耿恭就是其中杰出的代表,而在其身上所展现的各种英雄气节中,忠无疑是排在首位的,这也是其能够克服重重困难,骁勇善战,宁死不屈的精神动力所在。

耿恭之勇。

城孤凄泪潸,血色冷边关。百战黄沙暗,褴衫铁马还。

两军相遇勇者胜,有军事学家说过:“从重兵和鼓手直到统帅,胆量都是最可贵的品德,它好比是使武器锋利和发光的真正的钢。”胆量不但要求战胜自己——战胜内心对死亡的恐惧,同时,还要求战胜对强敌的恐惧,才能成为“真正的钢”。那么,耿恭能否战胜恐惧成为“真正的钢”?答案当然是肯定的。耿恭之勇在于对胜利的自信,当匈奴铁骑围攻上来的时候,耿恭从容淡定登上城墙和他们拼搏,在他的眼中,精神和勇敢的力量早已超出了一切,无所畏惧!耿恭之勇在于对敌人的藐视,将千军万马视同草芥,这是何等的英雄气概了得。与将士的练兵、与敌人的对决,耿恭身先士卒冲锋陷阵的勇气和胆识,极大地感染了身边每一位士兵,让他们变得和他一样无惧死亡,最终以少数人逼退多数人,赢得战争主动权。

耿恭之情。

无情未必真豪杰,有情有义方显英雄本色,影片中对耿恭情感执着的描写亦不吝篇幅。对国家对民族的忠贞之情在其忠其勇其智中已极尽彰显,对百姓对民众的同情关爱保护怜悯之情亦在其舍生忘死和与城池共存亡中高度展现,而对兄弟的手足之情则在战火和冲杀中充分显示,这其中还有对怯战者的残酷无情。各种情愫中最令人难忘的当然是恋人之间刻骨铭心爱到深处的爱恋之情,范柔的热情奔放和坚贞执着与耿恭的为了战争胜利而暂时舍弃男女私情的隐忍深藏形成了鲜明的反差,青梅竹马与英雄救美这两个在人间传唱最为广泛的爱情故事同时集中在耿恭一人身上,情节虽为虚构,但无疑更烘托了主人公形象的高大丰满有血有肉。

耿恭之智。

耿恭很清楚以数百人打退两万匈奴人那是不可能的挑战,对实力悬殊的匈奴军,他不仅要斗勇,还要斗智。影片对耿恭如何和匈奴人斗智斗勇的描述可谓浓墨重彩。如从心理上战胜敌人,把一种毒药涂抹在箭上,只要被射中,伤口处就会冒起血水,并有强烈的灼烧感,继而发痒、溃烂,令人痛苦无比。这种毒药虽不致命,但给匈奴人带来了强烈的心理恐惧。为解决缺水问题,耿恭选定傍有涧水流过的疏勒城据以固守,在水源被断的情况下亲率士卒挖井,得泉水涌出,匈奴人以为神助,惊恐之下再次退去。为收服人心,他以心换心,以诚服人,放出犯人大胆使用。在敌军攻城之际放火烧毁漠北大军粮草,乱了对方阵脚,迫使敌人退兵,救了危在旦夕的疏勒城。为克服孤立无援状态下士兵的恐惧问题,不惜破坏两军交战不斩来使的战争法则,直接以斩杀敌军劝降使者来打消士兵投降的念头,岳飞《满江红》词中“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正是耿恭此时的真实写照,耿恭的雄韬伟略和聪明才智亦令人赞叹不已。

大汉十三将之血战疏勒城(影评胡潍伟情忠智勇铸精魂)(3)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指出,中国不乏史诗般的实践,关键要有创作史诗的雄心。抬望眼,新时代史诗般的实践,必将催生出更多史诗巨作。“崇尚英雄才会产生英雄,争做英雄才能英雄辈出。”中华民族历来不乏英雄,耿恭的故事,是一次对英雄的仰望,是一次唤醒人生意义的点名,是一次对英雄的缅怀,更是一次砥砺人生使命担当的誓言。

做为入驻永康影视企业中的突出代表,美视众乐注重原创,坚持高起点定位、主旋律导向,秉持打造精品理念,创新创作观众喜闻乐见的好作品,聚焦新时代,描绘中国梦,用真情实感吸引观众,打动观众,走出了一条极具特色的影视作品创作之路,本片即是其成功的代表作之一,期待美视下步有更多精彩奉献给观众。

最后,一首旧作《七律》以为本文结句:

四起狼烟黯旷芜,谁怜疏勒一城孤。

忍看胡马掠疆土,长恨生灵罹炭涂。

恣意凌欺多暴桀,慨然喋血有雄夫。

家园岂许外番虐,虽远千山亦必诛。

(辛丑夏于永康)

作者简介

胡潍伟 : 笔名羽弈,永康人,现供职于市政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