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宝最近上线了一种名为“相互保”的全新保险形式,无门槛进入,保额来自众筹,公司的运营成本和收益来自于10%的服务管理费。这样一款产品是基于互联网技术的流量推广和芝麻信用的征信手段成熟才有可能实现的,完全可以称之为行业进步的体现。

相互保哪一年开始的(相互保到底是什么)(1)

这样一款“免费”的产品自然也有“免费”的代价,我们可以从条款中得知:

相互保哪一年开始的(相互保到底是什么)(2)

很显然这并不是一款终身有效的保障,在人数低于330万时保险公司有权力即可终止这一机制,支付宝不会多掏一毛钱出来。

相互保哪一年开始的(相互保到底是什么)(3)

保障固定,对于40岁以上的人来说10万的保障过于寒酸,而且60岁开始是没有保障的,恰好这个年龄段以及70岁往后的老人重疾发病率会变高。并不适合所有人群。同时单次赔付分摊到个人只要一毛钱是一个非常混淆人视听的概念,因为单次赔付不等于全年保费,参与者一年所交保费其实是由在这个机制内部的人的重疾发病率来决定的。

相互保哪一年开始的(相互保到底是什么)(4)

那么从理论上来讲:这是一款保障有缺失,每年可能要交几百块,60岁开始就不管你了,退出捞不回来钱而且人数降下去就会停售的产品。

可是其实我们在购买医疗险的时候,本身就是在买一个概率风险,追求的是万一的事情,本身就是图心安而不是别的。

买保险本身就是需要组合不同产品一起买的,比方说医疗险中最常见的重疾险 百万医疗的组合,单买其中一个要么就面临现金流缺失的问题,要么就面临无处报销的窘境。如果我们在已经配置其他医疗险的基础上再看相互保,你就会发现它是一个很好的补充产品。

相互保哪一年开始的(相互保到底是什么)(5)

实际上相互保对应的并不是什么重疾险,而是类似水滴筹轻松筹这样的互助性质产品,更贴近于公益慈善,如果这样一比,相互保在保障赔付,隐私保护和个人金额支出上的优势就很凸显了不是吗?

相互保实际上引入了"信用额度高有价值"这一概念。在大众的印象中买保险的第一门槛应该是钱,其次是健康。结果相互保这里第一位的却是信用,芝麻信用650门槛。这之后一定会出现很多类似商品,不管它们的持续时间是多久,它们代表的概念对社会的影响和改变都会是深远而积极的。

相互保哪一年开始的(相互保到底是什么)(6)

对于相互保目前网上讨伐的声音居多,但我们应该更客观的去看待一些具有进步性的事物发展,现在社会的负能量真心有点重,也可以说缺乏包容性,对失败的包容性,对新事物的包容性。其实很多时候没有必要专门揪着着一个人的缺点或者一个东西的局限性不放。也没有什么努力是一定能成功的。我自己也经常这样,看到一个新东西冒出来,就各种找它的不足,然后否定它的价值。这样会造成很不好的思维习惯,而且会让自己错过很多好东西,这样想的人多了,整个社会就变得刻薄了。一个对失败有宽容度的社会远比一个只认成功的社会要好,能说错话才叫自由。作为一个保险经纪人,我非常开心能看到相互保这种产品出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