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看“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我们无论在走路或坐车去访客,还有吃饭等等,显示出对长者的“敬”,在这里主要是说话,“尊长前,声要低”。在尊长面前说话声音要低,为什么呢?因为我们说话声音高,声很大,有很多老人、长者不喜欢声音太大,有点噪音。我们在出门的时候,常常看到有些人无论在机场、在高铁嗓门非常大,他说的话整个车厢人没一个人不知道。有时实在忍不下去了,我就说一说,我说:“朋友,你声音放小点,我们大家想睡觉,你让大家休息。”一般都能配合,但就是这个礼节也不练。这里声音是礼节,所以说话声音我们真要练这个。古人讲:“探理以柔,绝欲于刚。”就是讲道理的时候要用柔和的语言,不用难听的话说很难听这个。当然有特殊人特殊对待,就平时生活。跟人说话,我觉得这个非常重要,一定要柔和。你柔和的态度,微笑的表情会给人以好感。我们的声音也表现出了心态,也表现出了涵养。

弟子规的话术(处处在练我们的恭敬心)(1)

那我怎么办呢?我们学《弟子规》要练“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在尊长面前说话声要低,但是不能够让人听不见,就是告诉我们音量适中。这个事是我们学传统文化的人都应该讲究这个礼。说话用商量的口吻,不要命令,商量最好了。“你帮我把那件东西给我捎来可以吗?”“可以”。商量,人家爱听,人家心里舒服。除非很熟你和别人很熟,有的时候人家不高兴,说你这么说是命令,人家挑理,所以说人与人之间真不能熟而无礼。熟而无礼,是放肆,有瞧不起的这个感觉,人家会反感。有一次,我们同学在一起吃饭,都是老同学。有个同学说一句了话,他就记住了,吃完饭之后,他俩吵起来了,急了。他为什么那样做呢?那位是觉得很熟了,也没见外。而这位呢?他往心里去了,急了。说话真是可得小心,尤其我们学传统文化的人,在言语上就在这上练习,在尊长面前练。可以说父母,可以说哥哥姐姐,可以说在长辈身上都可以练习。

弟子规的话术(处处在练我们的恭敬心)(2)

“声要低”对于领导要低,那我们都能做到,但是对同事、同学、朋友这些人,我们恐怕就会放肆些,这个要练。我们刚才举这个例子,我的同学就是一句话得罪人了。即使两人不闹矛盾,也造成了隔阂,下回再见面,还得解释。所以说,我们平时在说话时候一定注意。从古到今就有一句话结上怨的,结上死怨的都有,一定考虑这句话该不该说,三思而后行。

弟子规的话术(处处在练我们的恭敬心)(3)

“声要低”就是声音,声音要调适中,不能太大。声音适中对我们内心,对我们修行有好处,我们声音调至适中,我们会心平气和。我们想改变命运,一定要在说话的表达上方式上和说话的声音上掌握好尺度,这样会使我们心态平和。心态平和,就是一种涵养,就是一种修养,就控制了浮躁。我们如果跟长者说话,比如说去某单位去拜访某领导,求他做事或者有事交流,这个时候如果说话声音适中,跟长者用非常柔和的心态说话,就会得到不一样的感觉。当然,我们跟耳朵背的老人说话就不能够小声了,必须让他听到,听到你的大声。

你看我岳母,你如果跟她小声说话,就当没说一样,你还得大声让她听到。这是另当别论。但是,我们学习《弟子规》,说话的语气和声音,我们在这方面练,修养非常好,尤其语速与声音。不能太快说话,像机关枪一样,说话像抢一样,不行,这都是浮躁的心态。

弟子规的话术(处处在练我们的恭敬心)(4)

“凡道字,重且舒,勿急疾,勿模糊”,这是说话打字,重且舒,舒缓。重,声音要重。

“勿急疾,勿模糊”,不要急,不要模糊。为了让人听的清楚,让人听清楚了对你自己有好处。说话缓慢,声音清楚的时候,那就是我们专注的时候。不专注,说话常常急疾模糊。我们说话专注了,内心就专注了,内心专注了,我们说的话一板一眼、稳稳当当。如果急疾模糊,那是心是燥的,心燥了,你的智慧就没了,我们判断事情就判断不准了,我们判断不准了就会有损失,会有不好的结果,所以说我们在这里就一再提示。说话声音柔和使人感觉到有教养,声音很舒服,感觉很好,对自己也是一种修养,一种约束,慎重,好处很多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