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取得革命的胜利,进而夺取政权,并建立、建设新中国,核心的原因是以毛泽东为首的共产党员牢牢地抓住了干好事业的底层逻辑和最高原则,即“实事求是的历史唯物主义”和“对立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这是立足一切、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的不二法宝,是共产党人在血与泪的革命过程中提炼总结的,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唯物主义历史观与唯物辩证法?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唯物主义历史观与唯物辩证法(的历史唯物主义与)

唯物主义历史观与唯物辩证法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取得革命的胜利,进而夺取政权,并建立、建设新中国,核心的原因是以毛泽东为首的共产党员牢牢地抓住了干好事业的底层逻辑和最高原则,即“实事求是的历史唯物主义”和“对立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这是立足一切、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的不二法宝,是共产党人在血与泪的革命过程中提炼总结的。

换言之,就是党中央领导层极端重视学习哲学,把哲学放在事业和生活异常突出的地位。毛泽东经常讲:“学习哲学,可以使人开窍。学好哲学,终身受用。学哲学不只是个人的问题,事关全党全局的大事情。全国人民把希望寄托于我们身上,我们有这样的责任,不能搞坏,搞坏了不是一个人、几个人的事,而是关系全国人民的得失。

——实事求是的历史唯物主义

“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毛泽东同志把实事求是形象地比喻为“有的放矢”。实事求是作为我们党的思想路线,始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和灵魂。

坚持实事求是,就要做到:一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来研究和解决问题。我们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都必须从不断变化的客观实际出发。任何超越现实、超越阶段而急于求成的倾向都要努力避免,任何落后于实际、无视深刻变化着的客观事实而因循守旧、固步自封的观念和做法都要坚决纠正正。二是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来制定和形成指导实践发展的正确路线方针政策。理论只有与实际紧密联系,才能发挥对实践的指导作用,才能实现自身的价值和意义。理论如果脱离了实际,就会成为僵化的教条,就会失去活力与生命力。我们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之“矢”去射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实践之“的”。三是坚持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理论是从实践中产生的,实践是认识的源泉,是真理的检验标准,理论是否正确要接受实践检验并要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

坚持实事求是,还要切实把握它的基础和关键。坚持实事求是的基础在于搞清楚“实事”,就是要深入了解实际、掌握实情。这要求我们必须不断对实际情况作深入系统而不是粗枝大叶的调查研究,真正掌握全面、真实、丰富、生动的第一手材料,搞清楚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实际情况,搞清楚影响改革发展稳定的突出问题,及时了解人民群众的所思所盼,这样才能真正掌握客观实际中的“实事”,做到耳聪目明、心中有数。坚持实事求是的关键在于“求是”,就是探求和掌握事物发展的规律。能否按客观规律办事,是决定我们的工作有无主动权和得失成败的关键所在。对事物客观规律的认识,只能在实践中完成。勇于实践、善于实践,在实践中积累经验、进行理论升华,再用以指导实践、推动实践,在实践中使认识得到检验、修正、丰富和发展,这是认识客观规律的根本途径,也是把握客观规律的必由之路。

——对立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

为了确立党的正确思想路线,从哲学高度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引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1937年毛泽东创作了《矛盾论》,反对唯心论和庸俗的形而上学,从根本上否定了教条主义、主观主义的思想根基,运用唯物辩证法相关理论并结合中国革命实践,提出了新思想和新观点,创造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新模式。《矛盾论》对于指导中国革命的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强调矛盾法则,深入唯物辩证法本质。《矛盾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情况相结合的成果,具有极高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矛盾论》深入唯物辩证法本质,即内部结构的不平衡性和矛盾双方的差异性问题,寻找阻碍当时中国发展的基本问题。毛泽东强调:“事物的矛盾法则,即对立统一的法则,是唯物辩证法的最根本法则。”毛泽东在《矛盾论》中主要论述了以下方面:形而上学和辩证法两种根本不同的宇宙观;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存在于宇宙发展过程以及宇宙中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矛盾的特殊性,特殊的矛盾构成了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本质;主要的矛盾和主要的矛盾方面;矛盾诸方面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对抗在矛盾中的地位,对抗是矛盾斗争的一种形式,而不是矛盾斗争的一切形式。

毛泽东指出,形而上学和辩证法两种宇宙观是截然相的。“所谓形而上学的或庸俗进化论的宇宙观,就是用孤立的、静止的和片面的观点去看世界。这种宇宙观把世界一切事物,一切事物的形态和种类,都看成是永远彼此孤立和永远不变化的”,“和形而上学的宇宙观相反,唯物辩证法的宇宙观主张从事物的内部、从一事物对他事物的关系去研究事物的发展,即把事物的发展看做是事物内部的必然的自己的运动,而每一事物的运动都和它的周围其他事物互相联系着和互相影响着”。在相似的地理和气候条件下,社会的变化却是巨大的,这是由于社会内部矛盾发展的结果,也就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发展的结果。毛泽东运用“孵鸡蛋”通俗易懂的例子解释了辩证法并不否定外因的作用,阐明了发展的根本是内因,外因是通过内因起作用的观点。

强化问题意识,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正确认识矛盾的普遍存在,承认其客观性,强调问题意识。毛泽东指出:“问题就是事物的矛盾。哪里有没有解决的矛盾,哪里就有问题。”马克思也指出,“主要的困难不是答案,而是问题”。事物的矛盾就是以问题的形式表现出来的,一个国家和民族想要不断前进和发展,就要勤于发现问题,乐于分析问题,善于解决问题。树立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是新的时代条件下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的必然要求。

各种物质运动形式中的矛盾,都带特殊性。毛泽东引用列宁的话强调:“要真正地认识对象,就必须把握和研究它的一切方面、一切联系和“媒介”。我们决不会完全地作到这一点,可是要求全面性,将使我们防止错误,防止僵化。”每一种社会形式和思想形式,都有它特殊的矛盾和特殊的本质。教条主义者对于革命过程中产生的矛盾不加以分析,妄想千篇一律地使用同一种模式、同一种观点去解决问题,结果可想而知。“马克思主义的最本质的东西,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就在于具体地分析具体的情况”,这为我们解决问题指明了方向,要求我们根据事情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措施,切忌一概而论。

紧抓主要矛盾,促进矛盾双方相互转化。“在复杂的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有许多的矛盾存在,其中必有一种是主要的矛盾,由于它的存在和发展规定或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矛盾的主要方面在矛盾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在认识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求我们抓住事物发展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抓住主要矛盾,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总结我们党的历史,它实际上就是一个不断认识和解决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历史,什么时候主要矛盾搞清楚了,革命建设改革就高歌前行,什么时候搞错了、搞偏了,就会跌跟头、走弯路。

明确了主要矛盾,就明确了中心任务,明确了我们党下一步的工作重心。抓住主要矛盾,并不是意味着放过其他次要矛盾。在一定条件下,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一切矛盾着的东西,互相联系着,不但在一定条件之下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而且在一定条件之下互相转化,这就是矛盾的同一性的全部意义。”矛盾既具有同一性,又具有斗争性,两者相互依存相互关联,又相互排斥相互对立。同一性寓于斗争性之中,没有斗争性就不存在同一性。毛泽东深刻认识到矛盾对立统一的关系,他指出,“如果我们经过研究真正懂得了上述这些要点,我们就能够击破违反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则的不利于我们的革命事业的那些教条主义的思想;也能够使有经验的同志们整理自己的经验,使之带上原则性,而避免重复经验主义的错误。这些,就是我们研究矛盾法则的一些简单的结论”。

——读书札记之《向开国领袖学习工作方法》(金冲及/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