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皇帝常赏黄金万两,是真的一万两黄金吗?大臣敢怒不敢言

从古至今,黄金都是“硬通货”的代表,是富贵和财富的象征,备受人们推崇。古代黄金的一个重要用途,就是皇帝用它来赏赐文臣武将。这一点,在很多古装剧中得到体现,每当臣子立下大功,皇帝总是会很高兴,大手一挥:“赏黄金万两!”每当看到这样的情节,总是满眼的羡慕,万两黄金,这得是多么巨大的一笔财富啊!

唐朝古代一两黄金长什么样(古代皇帝常赏黄金万两)(1)

其实古代的“两”这个单位,实际重量是变来变去的,不像现在这般1两等于50克。秦到隋,一两平均约为20克左右,唐至清,一两约为40克左右。不过就算以一两代表20克来计算,万两黄金就是200000克,即现在的400斤黄金。即便如此,万两黄金也是一笔巨大的财富了,以古代的生产力,皇帝真的这么大方吗?

其实所谓的“赏黄金万两”,更多时候只是古代帝王的一个“套路”罢了!黄金可不是萝卜白菜,自然界的纯金极少,一般都是跟银、铜、铁、钯等等元素伴生,这玩意是需要经过开采以及复杂的冶炼才能得到,在古代落后的生产条件下,产量一直不高。因此,黄金主要集中掌握在权贵,甚至皇帝手中。

唐朝古代一两黄金长什么样(古代皇帝常赏黄金万两)(2)

先秦时期,限于冶炼技术不太发达,黄金特别少,通常情况下,金多是指铜和锡这两种金属。到了秦朝,冶金技术渐渐走向成熟,金也开始多了起来。但当时的金并不是足金,而是掺杂了很多其他金属的金。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开始推行圆形方孔钱,所以赏赐的“黄金万两”也基本是用铜钱来代替。

汉唐时期,黄金产量开始提升,《汉书·食货志》也说秦统一后,定黄金为上币,这里的黄金,是指真金。汉朝的黄金储备曾经很惊人,《史记·陈平世家》说的清楚,刘邦给他的是“四万斤黄金”;汉武帝赏赐大将军卫青,一次赏给黄金二十万斤;王莽时代疯狂敛财,国库中存放的黄金总量达到了60万斤。

唐朝古代一两黄金长什么样(古代皇帝常赏黄金万两)(3)

“黄金上币,其次铜钱”,但是汉朝把黄金、白银、青铜皆称为“金”,所以造成一种感觉:汉朝的黄金实指黄铜。其实在汉朝,金与铜基本不混用,金是金,铜是铜。黄金在汉朝已经是法定货币,因币值太大,一般不直接流通,主要还是用铜钱。《汉书·食货志》说:黄金重一斤,直钱万(值一万铜钱)。

不过汉朝的一斤,约折合如今的258.24克,一斤16两,一两等于16.14克,万两黄金算下来约折合如今300多斤,对“黄金满仓”的汉朝皇帝来说,简直是毛毛雨。因此汉朝皇帝的“赏黄金万两”,一般是给真金。但是汉朝之后,“赏黄金万两”就慢慢变了味。

唐朝古代一两黄金长什么样(古代皇帝常赏黄金万两)(4)

汉朝之后,黄金似乎经历了一个“断档期”,中原大地似乎一下子没金子了,汉朝巨额的黄金不翼而飞,金子都哪去了?汉盛行厚葬之风,如海昏侯墓,曾出土了大量黄金。汉末三国时期,曹操曾盗了汉景帝同胞弟弟,梁孝王刘武的墓,仅此一墓就“收金宝数万斤”——《水经注疏》,所得的财宝,养将士十余年。

三国归晋后,中原大地经历了数百年的超级动乱,五胡乱华、异族入侵,各方势力轮番登场,疯狂敛财。战乱时期,硬通货只有两种:黄金、粮食。中原财物大都被掠夺走,这些人为了保住这些黄金,大多数都会选择掩埋或者带到陵墓中。战乱之后,这些黄金就一直被埋在地下和坟墓里,渐渐被人遗忘。

黄金的开采速度、储量,远远比不上白银,因此越来越值钱。据历代正史的食货志记载:西汉一斤黄金能换三斤白银;魏晋一斤黄金能换十斤白银;北宋一斤黄金可换十三斤白银;鸦片战争前夕,一斤黄金已经能换三十斤白银了。

唐朝古代一两黄金长什么样(古代皇帝常赏黄金万两)(5)

但即使如此,中国的金银比价也一直低于国际价格。至少从明朝开始,大批的洋人开始把白银运到中国,再换成黄金运走,使中国银价越来越低,金价因稀少而越来越高。

因此,汉朝之后的各个朝代,皇帝赐予大臣“黄金万两”慢慢变成了一个噱头,多以白银、铜板、实物代替,就算是赏黄金,也不再是“万两”,而是“千两”、“百两”。“黄金万两”甚至在某些时期,成了象征性物品,指一个空心的大金元宝,上刻“万两”二字,类似如今的奖状,锦旗,奖杯!遇到这种情况,大臣也很无奈!

(参考资料:《史记》、《汉书·食货志》、《水经注疏》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