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心理学家阿德勒曾说:幸福的人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幸福的童年时代是一生中美好的回忆,可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单亲家庭也变成了常态。当事与愿违,家已不再完整,希望你还能给孩子不变的爱。今天介绍一本有关于爱与分离、团聚的绘本《我的爸爸叫焦尼》。

这是一本儿童现实生活题材的图画书,描写了和母亲同住的单亲儿童狄姆,在爸爸来访的那一天所发生的事。作品采用第一人称,以男孩狄姆的口吻讲述了他与父亲度过的美好一天,伴随着所有过程和细节的娓娓道来,男孩的内心世界徐徐展开,他对父亲的思念和依恋、他们父子之间深刻的情感汩汩涌出。

我的爸爸叫焦尼绘本故事英语版(读绘本我的爸爸叫焦尼)(1)

这一天里可以和爸爸一起看电影、上图书馆。可以一整天都和爸爸在一起。焦尼,是爸爸的名字。爸爸笑的时候,喉咙会咕噜咕噜的,爸爸的手好大好大,爸爸吃披萨,爸爸喝啤酒,爸爸看报纸……关于爸爸的每一个细节,都像影片一样,一幕幕印在狄姆的脑海里。狄姆总是很大声的对人说:“他是我爸爸喔!”、“我和我爸爸要一起来看电影喔!”、“我爸爸要付钱啰!”……

我的爸爸叫焦尼绘本故事英语版(读绘本我的爸爸叫焦尼)(2)

跟爸爸一起,对一般孩子是很平常的,可是对狄姆来说却是那么珍贵的经验,因为他要盼好久好久,才能把爸爸盼来跟他相处一天。所以,他要大声的向全世界宣告:我的爸爸如何如何……狄姆一次又一次向所有人郑重介绍父亲焦尼的举动,带给读者强烈的内心冲击,而焦尼把狄姆带上火车,向所有乘客介绍“最好的儿子”的行为,将作品推向高潮。

优秀的绘本,不刻意煽情却又感人至深

作品触及到父母离异、单亲家庭儿童生活的现实问题,但处理手法比较含蓄,显示了作者对这些儿童特别的尊重、体贴、关怀和爱护。男孩狄姆所表现出的快乐、积极的生活面貌和情感态度,能给生活中所有儿童特别是离异家庭儿童有益的启示和鼓励。作品的画风平实柔和,笔法细腻动人,父亲的亲切、孩子的天真,在他们的表情、动作中生动而自然地流露和表现出来,其他各行各业出现在画面中的人物,也无不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烘托出作品浓郁而真实的生活气息。如果讲读者不给予特别的提示和强调,儿童读者对作品所表现父母离异、单亲家庭生活的背景并不敏感,双亲家庭的儿童会对相关内容表现出疑惑。

现实生活题材的图画书对儿童同样具有亲和力和感召力,儿童阅读时也会联系到自己的生活体验。但作品生活环境及背景对儿童阅读和感受作品有一定的阻碍和影响。

我的爸爸叫焦尼绘本故事英语版(读绘本我的爸爸叫焦尼)(3)

我的爸爸叫焦尼绘本故事英语版(读绘本我的爸爸叫焦尼)(4)

这类特殊绘本的讲读建议:

1、关于绘本背景,无需特别强调但可做提示和说明

这本图画书给儿童读者的主要印象和感受是表达父子之爱,由于作者对小主人公狄姆的单亲家庭生活背景并没有明确的说明和表示,年龄小的、对相关生活状况缺乏了解的儿童有可能根本意识不到。虽然未必要特别强调,但最好还是适当加以提示和说明,毕竟这是一切故事发生的最重要的基础,作品的感人力量也与此相关,完全忽略这一背景,不仅会造成艺术价值的流失,儿童还会产生疑问,比如为什么再也没有见过爸爸,为什么只可以一起过一天,为什么妈妈不和他们一起等。但是,另一方面,也不要把这部作品看成专门提供给单亲家庭儿童阅读的作品,在家庭问题日益普遍的当下,儿童对父母离异的现象已经或应该有所了解,作品适合所有的儿童阅读,而让那些在生活中或多或少有父爱缺失的儿童在阅读中享受和体验父爱的温暖和幸福,即使不是作者的主观目的,也是作品的客观效果,是作品对儿童产生普遍魅力和吸引力之所在。

我的爸爸叫焦尼绘本故事英语版(读绘本我的爸爸叫焦尼)(5)

2、不要轻易改变人称和叙述角度

图画书故事从小主人公狄姆的视角出发,采用第一人称叙述,发自人物内心的讲述格外真挚而动人,讲读者最好不要轻易改变人称和叙述角度。要注意,作品的文字表述既包含人物说出的话语,也有对事件的叙述,还有心理和情绪的表达,读出文字时声调和语气应有所区别,父子互相介绍对方的话语”,读时要有特别强调的语气和语调,让读者体会到作品中人物在说话时的自豪和幸福,互相珍爱彼此的思想和情感。

我的爸爸叫焦尼绘本故事英语版(读绘本我的爸爸叫焦尼)(6)

3、详尽欣赏画面所渲染的情绪,可提醒儿童自行体会

同步进行的画面欣赏应尽可能细致入微,不同情境中父子俩的面部表情和身体动作,父亲鲜亮的红色围巾,众人的目光、视线和情绪反应,列车上下父亲和儿子挥动的大手和小手,时钟、远去的火车、长长的通向远方的铁轨…都讲述着故事,诉说着心声,渲染着情绪和情感和身体动作,父亲鲜亮的红色围巾,众人的目光、视线和情绪反应,列车上下父亲和儿子挥动的大手和小手,时钟、远去的火车、长长的通向远方的铁轨 都讲述着故事,诉说着心声,渲染着情绪和情感。

我的爸爸叫焦尼绘本故事英语版(读绘本我的爸爸叫焦尼)(7)

作品的尾声,是一幅定格的、无文字小图,妈妈的形象第一次出现,她搂着狄姆,显示出对孩子心情的了解、关怀和抚慰,她穿着同样是亮色的大衣,预示着生活的信心和希望。留出一些时间让儿童阅读这幅图,讲读者未必需要向儿童读者进行图意的直接解说或描述,可以让他们自己体会和感受。作品的文字和图画中,有许多细节的呼应与对照,比如父母都嘱咐狄姆站在站台上不要动,比如同样的站台,同一个时钟分别指向上午十点半和晚上八点,比如狄姆的手上拿着图书馆借来的书,比如狄姆一家三口不同又似有关联的围巾色彩和图案……儿童读者如果没有发觉,最好适当予以提示,让他们领略到作品构思的精细,思考其中隐含的深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