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举措创建民族团结示范(争创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1)

多举措创建民族团结示范(争创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2)

各民族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是中华民族的生命所在、力量所在、希望所在,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一个民族都不能少,各族人民要心手相牵、团结奋进,共创中华民族的美好未来,共享民族复兴的伟大荣光。

——2021年4月27日,在广西考察时的讲话

民族团结的基础理论知识有哪些?

11.我国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12.各族人民的生命线:民族团结。

13.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

14.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对历史上中华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交往交流交融的认同,是对56个民族同呼吸、共患难,“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命运共同体认同。

15.做好民族工作的基本要求:最关键的是搞好民族团结,最管用的是争取人心。

16.党的十九大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写入党章,成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中国梦新征程上的共同意志和根本遵循。

17.十九大明确了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18.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根本政治制度: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9.现阶段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根本途径: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20.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三个原则: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

多举措创建民族团结示范(争创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3)

多举措创建民族团结示范(争创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4)

来源丨鲁甸县民宗局

本期编辑丨李东梅 邵阳

编审丨孔祥曙

投稿邮箱:wldtg01@163.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