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有很多夫妻把父母和孩子放在第一第二位。很多人认为夫妻关系只不过是为了延续香火,便从没有正视过这段关系。这不是当下人们的决定,在我们潜意识里,甚至可以追溯到封建时代。
在儒家思想的渲染下,向来都是以孝为先,导致后来的父母们常常以此为理由,扭曲了儒家哲理的本意,要求孩子必须处处顺从自己,便轻视了与妻子的关系,使得妻子既不受公婆尊敬,又不受丈夫重视,从而把唯一的希望寄托在自己的孩子身上,以孩子为中心,然后这种观念开始代代相传,恶性循环。
而当代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武志红老师却发现了这个问题的严重性,他在著作《为何家会伤人》中首先提出了这个重要的理论:夫妻关系是家庭的核心。即说明想要维持一个健康状态的家庭关系,首先要重视夫妻关系,其次才是和父母和孩子的关系。
可能有些思想比较固执的人不那么认为,这些人往往喜欢以自我为中心,自己认定的事,孔子再世也说不通他。所以我认为这本书比较适合成长性思维的人看,而当你愿意点开这篇文章,甚至想买下这本书看的时候,你就是那个成长型思维的人。
也许你已经面临家庭问题,更是想要找办法去解决它,那么恭喜你,这本书会给你想要的答案。
那作者为什么会认为夫妻关系是家庭关系的核心呢?在我们生活中经常会看到很多家庭矛盾的发生,或者在头条上看到各种婆媳关系或者姑嫂关系的吐槽大会,这样都是反映出夫妻关系之间存在问题而引发的各种其他问题。
前段时间我在网上看到一位儿媳吐槽:他们在新婚之夜,婆婆闯进房间要和他们一起睡,在逛街的时候婆婆必须夹在他们夫妻的中间……
无论这个儿媳说的是否事实,我们生活中总有类似的,婆婆和儿媳争宠的现象发生,婆婆认为孩子娶了媳妇忘了娘,害怕自己在家里地位不保之类的。
再举个例子:一位湛江的女士原本和丈夫关系向来和睦和睦,但回到婆婆家之后,婆婆处处在儿子和儿媳之间挑拨离间,长时间下来,儿子对儿媳渐渐从半信半疑变成责骂和殴打,后来,儿子在外面找了个情人,整日整夜不回家。
很多人认为婆媳问题就是婆婆和儿媳的问题,其实最大问题在于丈夫的态度,如果丈夫懂得把媳妇放在第一位去调解这段关系,婆媳之间的菱角也就不会那么尖锐。因此良好的夫妻关系是家庭矛盾的重要解决因素。
除了婆媳问题,夫妻关系对子女的影响也甚为重要,夫妻和睦的家庭能给儿女带来健康的心理建设,相反,如果孩子从小生长在父母日夜争吵甚至存在暴力倾向的家庭,那么孩子的性格将会是孤僻,内向的,还有伴随着极强的不安和自卑感,最明显的表现是——社恐。
由此看出,父母的关系才是孩子心理健康的模板,而且以后还是孩子进入社会,与他人建立关系的模板。
如果想要维持良好的夫妻关系,有一个诀窍——珍惜。
在一个家里永远是感受大于事实和道理,家不是讲道理的地方,如果一件事说出来让家人不好受,那么再大的道理也没有用,所以我们想要维持一个良好的家庭关系,就让珍惜成为家庭的主旋律,使得家不再伤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