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天下大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秦始皇嬴政在公元前221年,灭六国,完成统一中国的历史大业,这里所说的统一并不是单独指疆土范畴,还包括统一的社会制度。

周朝开始,分封制就给社会留下了割据的隐患,随着周天子的威望衰落,春秋诸侯到战国王族就成为到时主角,生活在齐楚燕韩赵魏秦的百姓都有自己的模式,他们有不同的货币体系,不同的度量体系,不同的文字体系,完全让这些人生活在一起简直是天方夜谭。

秦始皇做到了,靠武力和另一把机利器。

武力可以结束疆土分割,是什么才能实现秦国伟大的“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呢?

答案是:严格的法家制度。

秦始皇当年为什么焚书坑儒(秦始皇从暴君到明君的转变)(1)

商鞅给秦国带来新生的活力,整个国家在法家思想的贯彻下大步向前,焕然一新,秦始皇全力支持,法家也给他带来了王朝,所以法家是治国根本,这点毋庸置疑。

众所周知,春秋开始各种思想潮流百花齐放,姹紫嫣红,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各有粉丝,秦始皇立法家威严,必然要打压其他思想体系。

焚书坑儒来了。

焚的书以四书五经为主,从《尚书》到《春秋》无一幸免,顺道还有其他家的论著,一个也跑不了,这点《史记》明确记载。

焚书的起因是宰相李斯,有一次在朝中议事,李斯说儒生只会摆大道理,对国家发展没什么大用处,如果不加管制,那老百姓不都受儒家教导了吗?秦始皇点头同意,烧书的浩劫开始。

秦始皇当年为什么焚书坑儒(秦始皇从暴君到明君的转变)(2)

秦始皇迅速做出判断的立场很简单:不能让儒家动了法家的根基,一定要维护思想尊严,不容任何践踏。

还有一个坑儒。

这里要注意,并不是所有儒生都被坑杀,秦始皇只是杀鸡给猴看,这些倒霉的儒生成了牺牲品,要告诉其他儒生,你们都老实点,要不然就在坑里过一辈子了。

另外,还有一群江湖术士也被一齐坑杀,这群人涉嫌坑骗秦始皇,这不是疯了吗,都扔进去。

所以从焚书坑儒事件以后,秦国社会再也看不到其他思想体系任意流行,可有一点还要说明,儒家思想没有从历史舞台消失,真消失了哪会有汉朝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点就说明了秦始皇为政的另一面,虽然不允许民间交流儒学,官方还是可以允许的。

秦始皇当年为什么焚书坑儒(秦始皇从暴君到明君的转变)(3)

当时设立一个职位,名叫“博士”,博学多才的人士,这样的人可以成为皇帝身边的高级策略师,有什么事可以给皇帝出出主意,就如同董事长身边的贴身秘书,权利很大的。

秦朝的博士里,有很多都是儒家出身,你看看,不但混的不错,还跟秦始皇关系牢固。

秦国有一位大儒叫叔孙通,史书记载这老人家辅佐过秦始皇、秦二世、还有汉高祖刘邦,可真是尽心尽力,靠走了一批又一批的皇帝,这说明官方允许的儒生真的很吃香,也能开设学堂,广收自己门徒,香火流传。

焚书坑儒带来的直接效果,是确立了法家在秦国的统治地位,手段是狠了点,可当时的秦始皇也不能考虑那么多,眼前利益大于一切;焚毁的书籍给华夏思想界也带来不可弥补的损失,尤其汉朝,风水轮流转,当时儒家是主流,几乎所有儒士都批评或者抹黑秦始皇,真是君子报仇十年不晚,秦始皇暴君的形象就被确定了。

秦始皇当年为什么焚书坑儒(秦始皇从暴君到明君的转变)(4)

正是秦始皇看到了儒家思想的先进,所以没有完全大开杀戒,相反,还利用官方同意的儒士来继续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使当时秦国国力强盛,真正实现了统一。

秦始皇是出色的军事天才,也是出色的政治高手,在其位就要谋其政,我们现代人都是回头看历史,如果是你,也会在那个环境,采取对自己统治有利的措施,秦始皇游刃有余的解决了上下思想问题,同时,让儒家正常发展,才使得孔孟之道在华夏,遍地花开,秦始皇也真是暴君明君的矛盾结合体啊。

秦始皇当年为什么焚书坑儒(秦始皇从暴君到明君的转变)(5)

历史还有一个有趣的现象:新王朝为了树立权威,必须否认被推翻的旧王朝,所以统治者就成了众矢之的,比如汉朝对待秦朝,难免会用浓墨重彩来夸大秦始皇的残暴,再比如唐朝对与隋朝,隋炀帝杨广也是出了名的暴君,耗费民力,修建运河,殊不知运河给唐朝带来了多少经济,再者清朝对与明朝,朱元璋被全盘否定,也是乱杀无辜贤臣,各种残忍酷刑,其实都有当时被“编改”的色彩。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凡事都有两面,矛盾特点不同,尤其读史,把自己当成柯南,从表面看本质,抽丝剥茧,这样才能发现背后的真相,读史才更有意思。

秦始皇当年为什么焚书坑儒(秦始皇从暴君到明君的转变)(6)

#历史杂谈# #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