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郑晶晶

通讯员 马遥遥

目前,我国心血管疾病患者达3.3亿,冬季是心梗的高发期,近年来心梗发病呈现年轻化趋势。那么,心梗的早期信号有哪些?心梗发生后应该如何治疗?如何预防心梗?近日,武汉市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陈刚做客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健康视点”直播节目,为广大读者和网友一一解答。

为什么体检正常却突发心梗(23岁小伙突发心梗)(1)

动脉粥样硬化是最常见病因

“我国心血管病的患者已达到3.3亿,急性心梗最常见的病因就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直播开始,陈刚副主任医师介绍。

他表示,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以及经常抽烟、饮酒等人群,高危因素会对血管内皮产生损害,有害的物质沉积会形成斑块(即动脉粥样硬化)。有些斑块就像“不定时炸弹”,一旦破裂就会引起血栓栓塞,堵塞血管,导致急性心肌梗死或脑梗死,

他表示,心梗发生的年龄段很广,近年来,心梗也有年轻化趋势,自己接诊的年龄最小的患者是名23岁的小伙,血脂特别高,是普通人的4倍左右。究其原因,与他经常加班熬夜,生活不规律、饮食高脂、高盐等原因有关。幸好经及时手术打通闭塞血管,小伙康复状况良好,出院后不久又重返工作。

对于心梗的早期症状,他表示,如果胸痛胸闷持续超过半个小时以上无法缓解,就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信号,此时应及时到医院或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进行检查,典型的心梗患者的心电图是很有特点的,通过检查能很快识别。

此外,他也提醒,有些心梗患者还会出现一些不典型的症状,如上腹痛、肩背痛、牙齿疼、喉咙发紧等,如果持续时间较长,建议及时就诊,警惕心梗的发生。可到专业医疗机构,让医务人员进行甄别,以免延误病情。

“时间就是心肌”,心梗救治越早越好

发生心梗后怎么办?陈刚副主任医师介绍,心梗发生后,要抓住治疗的关键期,时间就是“心肌”,患者治疗得越及时,血管堵塞的时间越短,预后的情况就越好。心梗救治的黄金时间一般为6小时。因此,他建议,如果患者出现胸闷胸痛等不适,要放下手中正在做的事情,找一个较平缓的地方坐着或躺下休息。如果胸闷、胸痛持续半小时无法缓解,需要立即拨打120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在发病后6个小时之内,医生一般采取血运重建的办法,进行冠脉介入开通血管。对于未能在最佳的救治时间进行血运重建的患者,陈刚副主任医师表示,医护人员也会采取积极措施抢救患者,应用药物及各种生命支持手段让患者能够度过急性期,赢得恢复的机会。

而有一些患者,在家里拖延到实在受不了了,才到医院进行治疗,实际上已经错过了血运重建的时间。这种患者可能出现预后不良、发生猝死等其他情况,即使将患者的血管重新开通后,大块心肌可能已经坏死,而心肌坏死是无法重生的,之后心功能会大大下降,生活质量也会大不如从前。因此,他建议患者应拨打120及时就医,千万不要拖。

预防心梗需保持健康生活习惯

硝酸甘油是冠心病患者常备的急救药,有些患者出现胸痛胸闷,以为是心绞痛,爱自行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对此,陈刚副主任医师提醒,出现胸闷、胸痛的原因很多,如急性心梗、肺栓塞、主动脉夹层、肺部感染、胃炎胃溃疡等,而这几种疾病服用硝酸甘油是无效的。如果患者把心梗、肺栓塞、主动脉夹层当作心绞痛,因此延误治疗,还可能危及生命。

因此,如果冠心病患者出现胸闷胸痛不适,舌下含服一颗硝酸甘油后5分钟未缓解,可在5分钟后再含服一颗,如仍未缓解,需要警惕心梗发生的可能,立即就医,不要反复吃,也千万别拖延,以免延误病情。

那么,如何预防心梗呢?对此,陈刚副主任医师提醒,预防心肌梗死,要从源头做起。吸烟、睡眠不足、精神压力大、饮食不规律、情绪波动、缺乏运动、肥胖等,这些高危因素都容易诱发心梗。因此,市民日常应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对于“三高”人群,要经常监测血压、血糖、血脂,预防肥胖,并且戒烟戒酒,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冬天心梗高发,市民要加强顺应天气的变化的能力,当身体释放出不良信号时,需要及时就诊,遵医嘱治疗,避免病情的进一步发展。在秋冬季节,不建议市民朋友在早上4、5点进行晨练,寒冷的刺激很容易发生一些心脑血管疾病,可在8点之后太阳升起后再锻炼,锻炼时注意保暖;所以在寒冷天气时,需注意保暖,防止受凉后造成肺部感染。此外,不管什么年龄段,都需要注意自己的身体状况,不要持续高强度、高紧张的生活。

除了要有健康的生活习惯外,秋冬之际,市民更应积极调节自己的心态,保持乐观向上的态度。多听听音乐,适当参加娱乐活动。工作之余应注意放松,多和朋友交流,多培养兴趣爱好,做一些呼吸和肌肉放松训练。总之,要保持心理平衡和精神愉快,以防止心脏急症的发生。

来源: 荆楚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