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徐美慧)记者从北京市发改委获悉,近日,北京城市副中心东夏园综合交通枢纽项目建议书(代可行性研究报告)获批复。该项目将支撑城市副中心公共交通体系建设,促进交通设施与城市服务融合发展。据了解,该项目主体工程预计于2023年下半年完工。

东夏园综合交通枢纽是《北京城市副中心控制性详细规划(街区层面)(2016年-2035年)》确定的综合交通枢纽之一,相关负责人表示,该项目将承担地铁6号线及多种地面交通的换乘功能,力争打造成一处“点亮”城市副中心的地标性建筑。

北京副中心交通枢纽具体位置(北京城市副中心将迎地标性交通枢纽)(1)

东夏园综合交通枢纽效果图。北京市发改委供图

该项目位于运河东大街与通济路交叉口东北角,总用地面积约2.2公顷,总建筑面积约5万平方米。项目地上6层、地下2层,主要建设枢纽换乘大厅、公交驻车场及自行车停车区、业务用房、地下过街通道等。还将同步建设便民服务、小汽车停车位等配套设施。

东夏园综合交通枢纽是一座对内交通枢纽,主要承担轨道交通与公交换乘功能,以区域微循环公交线路为主,联络副中心与中心城区的普通公交线为辅,进一步提高换乘效率及绿色公交出行比例,服务周边区域及居民出行。

在轨道交通衔接方面,该项目将与地铁M6线进行转运换乘,并将预留其他衔接条件;在地面交通衔接方面,将通过北侧公交专用通道进出口实现与周边公交线路的衔接。此外,项目还将在前北营路设置出租车上落客位,并同步设置小汽车库进出口。

值得一提的是,项目贯彻站城融合理念,植入共计1.7万平方米便民服务空间,未来除了完善的接驳换乘服务,还将为旅客提供便利的消费体验和休闲的好去处。

此外,项目以“灯笼”设计点睛整体造型,进一步提升建筑连通性与景观装饰功能,力争打造成为城市副中心又一地标性基础设施。

项目规划设计彰显多方面巧思,综合考虑了周边城市功能及换乘客流需求,建成后将进一步提高城市副中心公共交通吸引力,促进交通设施与城市服务融合发展。

北京副中心交通枢纽具体位置(北京城市副中心将迎地标性交通枢纽)(2)

东夏园综合交通枢纽施工现场。北京市发改委供图

在促进“站城融合”发展方面,项目综合考虑周边城市功能及换乘客流需求,在临街及换乘通道等位置设置便民服务设施,同时加强地下空间一体化设计,建成后将与西侧轨道站点、商业地块地下慢行系统互联互通,进一步优化便民服务业态,推动规范化、连锁化、品牌化发展,促进交通设施与城市服务融合,加快形成生活商业服务全面、交通便捷的站城一体化生活圈。

在提升换乘体验方面,项目优化换乘布局,结合换乘流线调整扶梯间位置及电动扶梯上下行方向,减少绕行距离,提升换乘效率。增设约130米自动步道等设施,将公交换乘地铁时间由5分钟缩短为3.5分钟,进一步提升换乘体验。同步加强标志标识系统设计,提高换乘服务舒适度和便利性。结合副中心公交场站布局完善交通组织,在优化区域公交线网的同时,避免对城市主干路交通造成直接影响。

在践行绿色环保节能理念方面,项目在满足技术指标要求和使用功能的基础上,研究使用建筑废弃物再生产品,预计消耗建筑废弃物2000吨。同时落实海绵城市理念,分散设置3处雨水调蓄池共700立方米,下凹式绿地约3000平方米等。对标绿色建筑星级标准,采用遮阳格栅、太阳能热水系统、节水器具等节能节水设施。

编辑 陈静

校对 薛京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