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前几天回答了一个有趣的问题:王安石写下名篇《金陵怀古》,却为何被苏轼骂为“野狐精”?

“金陵怀古,诸公寄词于《桂枝香》,凡三十馀首,独介甫最为绝唱。东坡见之,不觉叹息曰:‘此老乃野狐精也。”《古今词话》


苏轼与王安石是一对欢喜冤家,既是政治上的对手,也是惺惺相惜的两位文学天才。那么为什么苏轼看了王安石的诗词以后,说他是野狐禅呢?

其实苏轼并不是骂王安石为“野狐精”,而是一种特别的赞赏。而且这个评价来自于两个故事,一个是苏轼评价王安石的词,一个是评价王安石的词。

王安石为什么看不起苏轼(苏轼两次骂王安石为野狐精是什么意思)(1)

一、何为“野狐精”?

“野狐精”来自禅宗的一个故事,禅宗对一些妄称开悟而流入邪僻者讥讽为:野狐禅。

百丈禅师每日上堂,常有一老人听法并随众散去。有一日却站着不去。师乃问:"立者何人?"老人云:"我于五百年前曾住此山。有学人问:大修行人还落因果否?我说不落因果。结果堕在野狐身。今请和尚代一转语。" 师云:"汝但问。" 老人便问:"大修行人还落因果否?"师云:"不昧因果。" 老人于言下大悟。告辞师云:"我已免脱野狐身。住在山后。乞师依亡僧礼烧送。"

在《景德传灯录卷十二》有”野狐精“一说:

‘有尼欲开堂说法。师曰:“尼女家不用开堂。”尼曰:“龙女八岁成佛又作么生?”师曰:“龙女有十八变,汝与老僧试一变看。”尼曰:“变得也,是野狐精!”’

可见,无论是野狐禅还是野狐精,都有”歪门邪道“的意思。但是,苏轼真的在讥讽王安石是歪门邪道吗?

王安石为什么看不起苏轼(苏轼两次骂王安石为野狐精是什么意思)(2)

二、苏轼两次说王安石野狐精

1、《桂枝香·金陵怀古》

杨湜的《古今词话》中记载苏轼评价王安石的故事:"

金陵怀古,诸公寄词于《桂枝香》,凡三十馀首,独介甫最为绝唱。东坡见之,不觉叹息曰:‘此老乃野狐精也!’

介甫即王安石,其《桂枝香·金陵怀古》词云: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芳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后人多评价王安石这首词突破了词为艳科的藩篱,所以苏轼惺惺相惜,称之为野狐精。其实苏轼更是“以诗为词”的代表人物,开创了宋词的豪放一派。南宋俞文豹《吹剑录》中载:

东坡在玉堂日,有幕士善歌,因问:“我词何如柳七?”对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卓板,唱‘大江东去’。”东坡为之绝倒。

词以婉约为正宗,因此类似于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苏轼的《念奴娇》在当时都属于另类,自然有几分野狐禅的意思。

李清照就对于苏轼、王安石的词作不以为然,易安居士称苏轼的词为“句读不葺之诗”:

至晏元献、欧阳永叔、苏子瞻,学际天人,作为小歌词,直如酌蠡水于大海,然皆句读不葺之诗尔。又往往不协音律,何耶?

称王安石作词能把人笑死:

王介甫、曾子固,文章似西汉,若作一小歌词,则人必绝倒,不可读也。乃知词别是一家,知之者少。

王安石、曾巩两人都是唐宋古文八大家的人物,李清照对于其文章评价甚高:”文章似西汉“。但接着说,他们如果作词的话,就会被笑死,写出来的东西不可读。

李清照对于苏轼、王安石并且定了性,说词别是一家,你们根本就不懂。言外之意,其实你们呀都是野狐禅。不过李清照甚至把晏殊、欧阳修也一并捎带上了,可以易安居士的眼界太高。

但是苏轼在评价王安石的一首诗时,也称为野狐精,这又是为了什么?

王安石为什么看不起苏轼(苏轼两次骂王安石为野狐精是什么意思)(3)

2、《题西太一宫壁二首》

蔡京的儿子蔡绦在《西清诗话》卷中载:

“元佑间,东坡奉祠西太乙,见公旧题:‘杨柳鸣绸绿暗,荷花落日红酣,三十六破春水,白头想见江南’注目久之日:‘此老野狐精也。”

这两首诗有点特别,是比较少见的六言绝句:

柳叶鸣蜩绿暗,荷花落日红酣。三十六陂春水,白头想见江南。

...... 三十年前此地,父兄持我东西。今日重来白首,欲寻陈迹都迷。

如果说《桂枝香·金陵怀古》以其豪放在柔婉的北宋词中别具一格,所以受到喜欢以诗为词的苏轼赞赏。那么苏轼为什么在见到这首诗的时候又称王安石为野狐精呢?

也许这次不是由于内容而是形式,因为六言诗还是比较少见。

苏轼见到这两首诗,除了说王安石是野狐精以外,还下和韵诗《西太一见王荆公旧诗偶次其韵二首》:

秋早川原净丽,雨余风日晴酣。从此归耕剑外,何人送我池南!

但有樽中若下,何须墓上征西?闻道乌衣巷口,而今烟草凄迷!

可见苏轼很喜欢与野狐精站在一起,在文学上,二位其实是同道中人。

王安石为什么看不起苏轼(苏轼两次骂王安石为野狐精是什么意思)(4)

结束语

苏轼与王安石在政治上见解不同,但是在文学上却惺惺相惜。苏轼称王安石为野狐禅并不是贬义,而是一种戏谑式的赞扬。

《桂枝香·金陵怀古》有可能写于宋英宗治平四年(1067年),还有一种说法是作于王安石第二次被罢相、出知江宁府时,大约在(1076年)之后。而苏轼第一首豪放词《江城子·密州出猎》 作于公元1075年。写完之后自己也有些自豪,也有些忐忑,在写给朋友的信中说:

“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成一家。呵呵!数日前猎于郊外,所获颇多。昨得一阕,令东州壮士抵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颇壮观也。‘

苏轼豪放之词,有可能受到了王安石这首词的影响或者鼓励。

@老街味道

观宋填词83 蒋元龙1首好事近只有45个字 如何做到一波三折

他乡虽月好 何似故乡明 如何写一首关于乡愁的诗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