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 子

常考指数:★★★

人物介绍及评价:

心理学教育公式大全(教育心理学人物宝典)(1)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zōu]邑(今山东曲阜市)人,祖籍宋国栗[lì]邑(今河南省夏邑县),中国古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大成至圣先师”。 孔子开创私人讲学之风,倡导仁义礼智信。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去世后,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论语》。该书被奉为儒家经典。

著作:孔子晚年修订“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

观点:

1.孔子学说的核心是“仁”和“礼”孔子主张以“礼”为道德规范,以“仁”为最高道德准则,提倡立志、克己、力行、中庸、内省、改过。

2.教育对象上主张“有教无类”“有教无类”本来的意思是:不分贵贱、贫穷和种族,人人都可以入学受教育。孔子实行“有教无类”的方针,广泛地吸收学生。他说:“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只要本人有学习的愿望,主动奉送10条干肉履行师生见面礼,就可以成为他的弟子。

3.论教育内容孔子重视古代文化的继承和整理,编撰《诗》《书》《礼》《乐》《易》《春秋》作为教材,奠定了儒家教育内容的基础。在孔子的整个教育中,道德教育居于首要地位。然而道德教育并没有专设学科,而是把道德教育的要求贯穿到文化知识学科中。

孔子“述而不作,信而好古”,《述而》中提到的“子以四教:文、行、忠、信”,这也是孔子所主张的学习内容的四个方面。

孔子的教学内容偏重社会人事,偏重文事,轻视科技与生产劳动。

4.论教学原则与方法

(1)启发诱导。孔子曾说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居一隅不以三与反,则不复也。”

孔子是世界上最早提出启发式教学的教育家,比古希腊教育学教苏格拉底提出的“产婆术”早几十年。

(2)因材施教。孔子因材施教的前提是承认学生间的个体差异,并了解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孔子是我国历史上首倡因材施教的教育家。

(3)学、思、行相结合。即学思并重。“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强调学习知识要“学以致用”。

(4)温故知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语录(孔子的教学名言):

“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译:“冉求平日做事退缩,所以我给他壮胆;仲由的胆量却比两个人的还大,勇于作为,所以我要压压他。”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译:“自我品行端正了,即使不发布命令,老百姓也会去实行;若自身不端正,即使发布命令,老百姓也不会服从。”

“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

译:“看一个人的所作所为,考察他处事的动机,了解他心安于什么事情。”

真题示例教 育 学 家

1.(2019·山东单选)主张以“礼”为道德规范,以“仁”为最早道德准则,提倡立志、克己、力行、中庸、内省、改过。这位教育思想家是( )

A.孔子

B.孟子

C.墨子

D.老子

答案:A解析:孔子主张以“礼”为道德规范,以“仁”为最高道德规则。孔子还总结了一些进行道德修养的原则和方法,主要包括立志、克己、力行、中庸、内省、改过。

2.(2018·内蒙古单选)“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出自( )

A.《论语》

B.《学记》

C.《大学》

D.《中庸》

答案:A

3.(2018·河南单选)孔子曰:“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这段话表明孔子的施教内容( )

A.具有灵活性

B.脱离社会生产

C.具有全面性

D.结合社会生产

答案:B

解析:孔子的教学内容偏重社会人事,偏重文事,轻视科技与生产劳动。题干中的这句话的意思是只要做好礼、义、信,便不用学习生产类的知识。这表明孔子的施教内容脱离社会生产。

4.(2019·四川单选)下列选项与孔子的教育实践不符的是( )

A.学思结合

B.有教无类

C.举一反三

D.“六艺”教人

答案:D

解析:“六艺”是西周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基本学科,孔子以“六经”教人。

5.(2019·湖南填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___提出教育对象“有教无类”的观点。

答案:孔子

孟 子

常考指数:★★★

人物介绍及评价:

心理学教育公式大全(教育心理学人物宝典)(2)

孟子(约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 ,名轲,字子舆,邹国(今山东邹城东南)人。战国时期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是孔子之后、荀子之前的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亚圣”与孔子并称“孔孟”。孟子宣扬“仁政”,最早提出“民贵君轻”思想,被韩愈列为先秦儒家继承孔子“道统”的人物,元朝追封为“亚圣”。

著作:孟子的言论著作收录于《孟子》一书。《孟子》一书由孟子及其底子(万章等)共同编撰而成。其中《鱼我所欲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寡人之于国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和《富贵不能淫》等篇编入中学语文教科书中。

观点:

1.我国“教育”一词最早起源“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中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2“性善论”孟子持“性善论”,这是其教育思想的基础。孟子认为教育是扩充“善性”的过程。孟子的扩充人所固有的善性的思想,蕴含着他对教学过程的基本要求,即教学活动要体现理性特点,遵循和发展人的内在能力。这一基本要求贯穿在他的整个教育思想中。

3.孟子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明人伦”。

(1)“人伦”即“人道”,所谓的“人伦”就是五对关系:“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妻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2)孟子尤重父子——孝,兄弟(长幼)—— 悌两种关系,并以此为中心,建立以一个道德规范体系“五常”——仁、义、礼、智、信。

4.论理想人格——“大丈夫”

(1)大丈夫:“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有“浩然之气”。

(2)如何实现大丈夫,主要靠人的内心修养:①持志养气:一个人有了志向和追求,他就会有相应的“气”——精神状态。

②动心忍性:也就是意志锻炼。"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将苦其心志......”

③存心养性:存养和扩充善端。

④反求诸己:当你的行动未得到对方的反应时,就应当首先反躬自问,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然后对人做得更到家。

5.孟子是中国古代“内发论”的代表孟子认为人的本性是善的,“万物皆备于我”,人的本性中就有恻隐、羞恶、辞让、是非四端,这是仁、义、礼、智四种基本品性的根源,人只要善于修身养性,向内寻求,这些品性就能得到发展。

语录: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译:得到天下优秀的人才进行教育,这是第三大快乐。摘自《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二十节》,原文:孟子曰:“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zuò](注:惭愧)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

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译:父亲与儿子之间有亲情、君王与臣子之间有节义、夫妻间有区别、年长与年幼者有主次、朋友之间有信任。摘自《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四节》

万物皆备于我。

译:万事万物的本性都为我所具备。指万物本性都与我所通。出于《孟子·尽心上》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译:在富贵时,能使自己节制而不挥霍;在贫贱时不要改变自己的意志;在强权下不能改变自己的态度,这样才是大丈夫。出自《孟子·滕文公下》

真题示例教 育 学 家

1.(2017·广东单选)在我国最早把“教”和“育”连在一起使用的人是( )

A.孔子

B.孟子

C.蔡元培

D.朱熹

答案:B

2.(2019·山东单选)在我国“教育”一次最早起源于( )中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A.《论语》

B.《礼记》

C.《孟子》

D.《周易》

答案:C

3.(2017·河南判断)孟子认为,教育的过程就是扩充人固有的“善性”的过程。

答案:正确

4.(2017·湖南单选)中国古代内发论的代表人物是( )

A.孔子

B.荀子

C.孟子

D.庄子

答案:C

5.(2018·江西单选)我国古代思想家孟子主张“万物皆备于我”“人的心中自有浩然之气”,这是一种( )的观点。

A.内发论

B.外铄论

C.动因论

D.综合论

答案:A

乐正克

常考指数:★★★

人物介绍:

心理学教育公式大全(教育心理学人物宝典)(3)

乐正克(约公元前300—前200年),姓乐正,名克,战国时鲁国人,思孟学派的重要人物,孟轲(孟子)的学生。乐正克是深得孟轲信任的高才生。战国时代儒分为八,其中一派就是“乐正氏之儒”。由此可知,乐正克在战国时代是一位很有影响的人物。

著作:据郭沫若考证,《学记》的作者为乐正克。

注:《学记》(收入《礼记》)是中国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的第一步教育专著,成文大约在战国末期。

《学记》的语录&观点:

1.教学相长[jiào xué xiāng zhǎng]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译:通过学习,才发现自己不懂的事情很多,经过教学,才感到自己知识的贫乏。认识到了自己知识的不足,然后才能反过来要求自己;知道了自己对有些知识还理解不通,然后才能自己努力。所以说:教和学互相促进,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

2.尊师重道

“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

译:老师受到尊敬,然后真理学问才会受到敬重。真理学问受到尊敬,然后人民才会敬重学问,认真学习。

3.藏息相辅[zàng xī xiāng fǔ]

(1)《学记》认为正课学习与课外练习必须兼顾,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相互补充。

⑵“大学之教也,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

译:(1)“藏”,原为“臧”,通内脏的“脏”,“息”是指呼吸的气息,人自身的内脏和大气相配合,才能呼吸自如。

(2)大学教学,按照时序进行,必须有正式的课业,课后休息时也得有课外练习。

4.豫时孙摩[yù shí xùn mó]这是《学记》在总结了长期教育、教学中的经验教训后概括出来的规律,

包含四条原则:

豫:通“预”,是预防,即预防性原则;

时:是及时,合乎时宜,即及时施教原则;孙:通“逊”,顺应,指循序,即循序渐进原则;

摩:指观摩,相互学习,即学习观摩原则。

5.启发诱导《学记》反对死记硬背,主张启发式教学

“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译:要引导学生,但决不牵着学生的鼻子;要严格要求学生,但决不使学生感到压抑;要在问题开头启发学生思考,决不把最终结果端给学生。6.长善救失

《学记》认为:“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

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译:学习的人有四种过失(不足之处),传授知识的老师必须了解。人们的学习,有的人有贪多而不求甚解的毛病,有的人有得少为足的毛病(知道一些就满足了),有的人有认为太容易,生起轻忽,不认真学习的毛病,有的人有自我设限,不求进步的毛病。这四种过失产生的原因,心理状态是不同的。知道了他们的心理状态,这样以后才能补救他们的过失。

传授知识的人教育的目的,就在于发扬他们的长处,并且补救他们的过失。此外,《学记》还主张“学不躐[liè]等”(1),即教学要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循序渐进;同时,重视学生的学习,指出“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2)

(1)为学习不能超越次第,应循序渐进。(2)会学习的人,能使教师费力不大而效果好,并能感激教师

真题示例教 育 学 家

1.(2020·辽宁单选)我国古代乃至世界教育思想史上最早的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文献是( )

A.《学记》

B.《论语》

C.《理想国》

D.《孟子》

答案:A

2.(2019·湖南单选)中国历史上最早提出“教学相长”的著作是( )

A.《大学》

B.《中庸》

C.《学记》

D.《春秋》

答案:C

3.(2018·辽宁多选)《学记》中提到的学生学习的过失有( )

A.或失则多

B.或失则寡

C.或失则易

D.或失则止

答案:ABCD

4.(2020·天津单选)“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要求教学必须遵循的原则是( )

A.因材施教原则

B.巩固性原则

C.启发性原则

D.科学性和教育性相结合的原则

答案:C

5.(2017·内蒙古单选)《学记》中“学不躐等”主要体现了( )

A.循序渐进

B.温故而知新

C.藏息相辅

D.长善救失

答案:A

荀 子

常考指数:★★

人物介绍:

心理学教育公式大全(教育心理学人物宝典)(4)

荀子(约公元前313年-公元前238年),名况,字卿,华夏族(汉族),战国末期赵国人,先秦儒家最后一位大师,先秦思想的集大成者。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世人尊称“荀卿”。荀子对儒家思想有所发展,在人性问题上,提倡性恶论,主张人性有恶,否认天赋的道德观念,强调后天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在中国教育史上开创了与教育“内发论(孟子性善论)”截然相反的教育“外铄论”。其思想和社会实践对战国末期社会政治和思想学术的发展,对中国古代文化的传承,都产生过重大影响,荀子对重新整理儒家典籍也有相当显著的贡献。

著作:现存《荀子》一书,共32篇,大部分为荀子本人所作,也有他的弟子和后学撰写的内容。

教育观点:

1.论教育的作用

从其“性恶论”观点出发,荀子认为教育的作用在于“化性起伪”,就是通过教育和学习来改变自己的本性,使人具有适应社会生活的道德智能。化性起伪:意思是指变化先天的本性,兴起后天的人为。出自《荀子·性恶》

2.论教育的内容

在教育内容方面,荀子重视《诗》《书》《礼》《乐》《春秋》等儒家经籍的传授。而在诸经之中,荀子尤重《礼》,以之为自然和社会(道德与政治)的最高法则,所以他说:“学至乎《礼》而止矣。”

3.论学习过程

荀子对于学习过程的分析相当完整且系统,他认为完整的学习过程是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到行动的过程,即闻—见—知—行。他曾说过:“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

译:没有听到的不如听到的,听到的不如见到的,见到的不如了解到的,了解到的不如去实行,学问到了实行就达到了极点。

真题示例教 育 学 家

1.(2018·福建单选)荀子说:“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这是强调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是( )

A.遗传

B.环境

C.教育

D.个体主观能动性

答案:C

2.(2019·河南单选)下列说法中,主张“外铄论”的是( )

A.盈科而后进

B.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

C.化性而起伪

D.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

答案:C

3.(2017·江西单选)中国古代的思想家荀子、英国的洛克均强调教育的价值。对教育的作用持乐观的态度,关注的重点是学习。这种观点属于( )

A.内发论

B.外铄论

C.东银轮

D.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答案:B

4.(2019·内蒙古单选)荀子曰:“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这句话所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

A.启发性原则

B.量力性原则

C.巩固性原则

D.直观性原则

答案:D

解析:直观性原则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尽量利用学生的多种感官和已有的经验,通过各种形式的感知,使学生获得生动的表象,从而比较全面、深刻地掌握知识。题干中这句话体现了教学的直观性原则。

5.(单选)我国古代教育家荀子说:“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这强调了哪一因素对人的发展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A.遗传

B.环境

C.教育

D.主观能动性

答案:B

解析:“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意指环境完全左右人的行为,就像生长在麻丛中的蓬草,会长得很直,失去原来的形貌;而混在黑泥中的白沙,也会变黑.可见,这是环境对人的潜移默化的作用.本题正确答案为B.

墨翟(墨子)

常考指数:★★

人物介绍:

心理学教育公式大全(教育心理学人物宝典)(5)

墨子,名翟[dí],春秋末期战国初期宋国人,一说鲁阳人,一说滕国人。宋国贵族目夷的后裔 ,曾担任宋国大夫。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墨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墨子是墨家学说的创立者,墨家在先秦时期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显学”。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有“非儒即墨”之称。墨子死后,墨家分为相里氏之墨、相夫氏之墨、邓陵氏之墨三个学派。

著作:墨子弟子根据墨子生平事迹的史料,收集其语录,编成了《墨子》一书。

教育观点:

1.“兼士”“贤士”在教育目的上,墨翟主张教育要培养“兼士”或“贤士”。关于兼士或贤士,墨翟曾提出过三条具体标准:

“博乎道术”“辩乎言谈”“厚乎德行”,即知识技能的要求,思维论辩的要求,思维论辩的要求和道德的要求。

2.“兼爱”“非攻”墨翟以“兼爱”“非攻”为教,同时注重文史知识的掌握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还注重实用技术的传习。

3.“亲知”“闻知”“说知”对于获得知识的理解,墨翟认为,人的知识来源可分为三个方面,即“亲知”“闻知”和“说知”。前两种都不可靠,必须重视“说知”,即依靠类推和明故的方法来获得知识

闻知是得自传授的知识,它又分"亲闻"和"传闻"两种;

说知是由推理得来的知识,它不受地域(空间)的限制;

亲知是亲身观察所得直接经验的知识。

4.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墨翟以素丝和染丝为喻,来说明人性及其在环境和教育下的改变和形成。有一次他见染丝而颇有感慨:

“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五入必而已则为五色矣。故染不可不慎也!”人的善恶不是天生使然,而是后天环境和教育的结果,必须慎其所染,选择所染。

译:“(丝)染了青颜料就变成青色,染了黄颜料就变成黄色。染料不同,丝的颜色也跟着变化。经过五次之后,就变为五种颜色了。所以染这件事是不可不谨慎的。”

5.“量力”墨翟是中国教育史上首先明确提出“量力”这一教育方法的,他十分注意在施教时考虑学生的力之所能及,曾说“夫智者必量其力所能至而从事焉。”

译:聪明的人一定先估量他的能力能否达到, 然后才去做某件事。

真题示例教 育 学 家

1.(2017·河南单选)先秦时期被称为显学之一,( )在教育上注重文史知识的掌握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对获得知识的理解,其认为主要有“亲知”“闻知”和“说知”三中途径。

A.墨家

B.道家

C.儒家

D.法家

答案:A

2.(2018·山东单选)墨子是先秦时期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创立了墨家学说,与儒家并称“显学”。他认为人的知识来源可分为三个方面,即闻知、说知和亲知。其中,墨子所说的“说知”是指由( )而得到的知识。

A.实践

B.审问

C.推论

D.传闻

答案:C

解析:墨子所说的“说知”,包含推论、考查的意思,是指由推论而得到的知识。

3.(2017·河南判断)墨家教育中所谓的“博乎道术”主要是指对学生进行文史知识的教育。

答案:错误

解析:“博乎道术”即知识技能的要求,知识技能的要求是为了使兼士投入社会实践,有兴利除害的实际能力,并非仅限于掌握文史知识。

4.(2018·贵州判断)墨子提出的“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体现了环境对人的发展的重要作用。

答案:正确

5.(2017·山东单选)墨子提出的“夫智者必量其力所能至而从事焉”观点,强调教学要重视量力性的原则。量力性教学原则实施的基础是( )

A.教师吃透教材精心备课

B.学生身心健康,具备学习能力

C.学校开展新课改活动,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

D.开展家校合作,联合家长共同参与教学

答案:B

解析:量力性原则又称可接受原则,是指教学的内容、方法和进度要适合学生的发展水平,使他们能够接受,但又有一定难度,需要他们经过努力才能掌握,以便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因此,量力性原则实施的基础是学生身心健康,具备学习能力。

董仲舒

常考指数:★

人物介绍:

心理学教育公式大全(教育心理学人物宝典)(6)

董仲舒(公元前179年-前104年),广川(河北省景县广川大董故庄村)人,西汉前期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儒客大家,有汉代“孔子”之称。

著作:董仲舒的著作很多,有一百多篇文章、词赋传世,尚存的有《天人三策》、《士不遇赋》、《春秋繁露》及严可均《全汉文》辑录的文章两卷。

观点:1.“罢黜[chù]百家,独尊儒术”董仲舒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兴太学置名师,以养天下之士”“推行选举,以尽天下之材”的三大对策,被汉武帝采纳,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

2.“性三品”董仲舒明确提出了“性三品”说。把人性划分为上、中、下三等,即“圣人之性”“中民之性”“斗筲[shāo]之性”。其中,绝大多数人是具有“中民之性”的中民,教育对他们的发展具有重要甚至决定性的作用,因此他们是教育的主要对象。

教育名言:“古之王者明于此,是故南面而治天下,莫不以教化为大务。”

真题示例教 育 学 家

1.(2017·河南判断)汉代董仲舒提出的“独尊儒术”的政治思想被汉高祖采纳,并实施了一系列的文教政策使儒学成为封建教育的主流。

答案点击下方空白处获得答案

答案:错误解析:为巩固中央集权,汉武帝接受了董仲舒的建议,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文教政策。

2.(2018·广西单选)董仲舒曾向汉武帝建议:“古之王者明于此,是故南面而治天下,莫不以教化为大务。”从作用对象看,这体现了教育的( )

A.个体功能B.社会功能C.正向功能D.负向功能

答案点击下方空白处获得答案

答案:B

解析:题干的意思是:古代的君王都明白这个道理,因此当他们登上王位治理天下的时候,都把简历教育感化体制作为非常重要的事务来对待。统治阶级通过培养人(政治和意识形态教育)来影响社会的存在和发展,这体现了教育的社会功能。

朱 熹

常考指数:★★

人物介绍:

心理学教育公式大全(教育心理学人物宝典)(7)

朱熹(1130年10月18日-1200年4月23日),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祖籍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省尤溪县)。

中国南宋时期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

神话起源说的代表人物,世尊称为朱子。

著作:《四书章句集注》《近思录》等。

观点:1.论教育阶段朱熹把一个人的教育分为小学(8~15岁)大学(15岁以后)两个阶段。小学教育内容的重点是“教事”

大学教育内容的重点是“教理”

2.“朱子读书法”朱子读书法是古代最有影响的读书方法论,为宋代理学家朱熹的学生汇集他的训导概括归纳出来的,共六条

(1)循序渐进

它包含三个意思:第一,读书要按一定的次序,不要颠倒。第二,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能力安排读书计划并切实遵守它,即量力性原则。第三,读书要扎扎实实打好基础,不可囫囵吞枣,急于求成。

(2)熟读精思

读书有巩固性原则,即既要熟读成诵,又能精于思考。

(3)虚心涵泳

所谓“虚心”,是指读书时要虚怀若谷,精心思虑,仔细体会书中的意思,不要先入为主,牵强附会。

所谓“涵泳”,是指读书时要反复咀嚼,细心玩味。他说:“读书之法无他,惟是笃志虚心,反复详玩为有功耳。”

(4)切己体察

朱熹强调读书不能仅仅停留在书本上,口头上,而必须见之于自己的实际行动,要身体力行。

(5)着紧用力

包括两方面的含义:

其一,必须抓紧时间,发愤忘食,反对悠悠然;

其二,必须抖擞精神,勇猛奋发,反对松松垮垮。

(6)居敬持志

所谓“居敬”,敬,恭敬,就是读书时精神专一,注意力集中。

所谓“持志”,是要坚定志向。朱子读书法是我国古代最系统的读书法,集古代读书法之大成,值得认真研究和参考。

3.对“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进行解释

朱熹对孔子提出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做出了这样的解释:“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

4.提出“孔子施教,各因其材”的说法

我国古代的孔子善于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以发挥他们各自的专长。朱熹把孔子这一经验概括为“孔子施教,各因其材”,这是“因材施教”的来源。

5.谈论“课程”

朱熹在《朱子全书·论学》中多次提及课程,如“宽着期限,紧着课程”“小立课程,大作功夫”等句。这里的课程已经含有功课及进程之义,这与我们现在许多人对课程的理解有相似之处。

教育名言:此处为董仲舒名言,分享有误。“古之王者明于此,是故南面而治天下,莫不以教化为大务。”

真题示例教 育 学 家

1.(2018·河北单选)将孔子因人而异的教学方法概括为“孔子施教,各因其材”的是( )A.孟子B.荀子C.曾子D.朱熹

答案点击下方空白处获得答案

答案:D

2.(2019·山东单选)“虚心涵泳”是朱熹的读书法,此处的“涵泳”是指读书时应( )

A.细心玩味B.融会贯通C.敬守此气D.收敛此心

答案点击下方空白处获得答案

答案:A

3.(2018·山东单选)孔子注重启发式教学,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朱熹对“愤”的解释是

A.“答其辞”B.“口欲言而未能之貌”C.“开其意”D.“心求通而未得之意”

答案点击下方空白处获得答案

答案:D

4.(2018·四川判断)宋朝朱熹在《朱子全书》中提及“宽着期限,紧着课程”,这里的“课程”是指功课及其进程。

答案点击下方空白处获得答案

答案:正确

苏格拉底

常考指数:★★

人物介绍:

心理学教育公式大全(教育心理学人物宝典)(8)

苏格拉底(公元前469年~公元前399年),古希腊哲学家、教育家。苏格拉底提出了很多内涵深刻的教育见解,形成了独特的教育方法,这些成就使得苏格拉底成为“西方教育史上有长远影响的第一位教育家”

观点:

1.“美德即知识”

在道德问题上,苏格拉底提出了“美德即知识”的观点。他认为,一个人的道德行为如何,主要取决于它是否具备有关的知识。只有当一个人知道什么是善和什么是恶时,他才能趋善避恶。由此出发,苏格拉底提出了“德行可教”的主张。在他看来,既然知识是后天人们通过教育所获得的,那么以知识为基础的道德也可以通过教育来培养。

2.“产婆术”

苏格拉底以其雄辩与青年智者的问答法著名。这种问答法亦称“产婆术”,分为三步:

第一步称为苏格拉底讽刺,他认为这是使人变得聪明的一个必要的步骤,因为除非一个人很谦逊,“自知其无知”,否则他不可能学到真知;

第二步称为定义,在问答中经过反复诘难(诘[jié]:诘问,追问。)和归纳,从而得出明确的定义和概念;

第三步称为助产术,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思索,自己得出结论。由于此方法有助于启发学生的思考,因此被视为后世西方启发式教学方法的渊源。

真题示例教 育 学 家

1.(2018·广东单选)苏格拉底“产婆术”的实质是以( )为主的教学方式。

A.问答B.讲授C.演示D.练习

答案点击下方空白处获得答案

答案:A

2.(2017·内蒙古单选)主张在教学中应用“产婆术”,即用讨论问题的问答方式与人谈话,但不直接把结论教给人,而是指出问题并引导人最后得出正确的结论。提出这一主张的教育家是( )

A.苏格拉底B.柏拉图C.亚里士多德D.昆体良

答案点击下方空白处获得答案

答案:A

3.(2019·江西单选)“知识就是美德”是由( )提出的。

A.孔子B.孟子C.苏格拉底D.亚里士多德

答案点击下方空白处获得答案

答案:C

4.(2019·山东单选)古希腊苏格拉底创立的教学方法——“苏格拉底问答法”,又有一个名称叫( )

A.启迪术B.产婆术C.孕育术D.催化术

答案点击下方空白处获得答案

答案:B

柏拉图

常考指数:★★

人物介绍:

心理学教育公式大全(教育心理学人物宝典)(9)

柏拉图(公元前427年—公元前347年),是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也是整个西方文化中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

柏拉图和老师苏格拉底,学生亚里士多德并称为希腊三贤。

著作:《理想国》《法律篇》等。注:《理想国》集中体现了柏拉图的教育思想,被视为西方三大教育名著之一(其他两部为卢梭的《爱弥儿》和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

观点:

1.柏拉图认为教育与政治有密切的联系,以培养未来的统治者为宗旨的教育乃是在现实世界中实现理想的正义国家的工具。

2.柏拉图为国家统治者的教育开设了众多实用性的教学科目,在所有科目中,柏拉图最为重视的是哲学(辩证法)。他认为,辩证法的作用在于教人“达到每一事物的本质”,能够“靠思想本身理解善者的本质”,从而达到“可理知事物的顶峰”。因而,哲学(辩证法)的教育是国家统治者、特别是最高统治者必备的教育。

3.柏拉图是“寓学习于游戏”的最早提倡者,他要求不强迫孩子们学习,主张采用做游戏的方法,在游戏中更好的了解每个孩子的天性。

真题示例教 育 学 家

1.(单选)( )的教育思想散记在他的哲学著作《理想国》一书中。他以“理想说”为核心,建立了一整套包含形而上学、价值论及知识论的哲学系统。

A.苏格拉底B.柏拉图C.亚里士多德D.康德

答案点击下方空白处获得答案

答案:B

2.(单选)柏拉图认为应该为国家统治

者的教育开设众多实用性的教学科目,其中他最为重视的是( )

A.算术B.哲学C.体育D.军事

答案点击下方空白处获得答案

答案:B

3.(单选)认为游戏是儿童学习的最好方式,首倡“寓学习于游戏”的教育家是( )

A.巴斯多B.柏拉图C.卢梭D.福禄贝尔

答案点击下方空白处获得答案

答案:B

亚里士多德

常考指数:★★

人物介绍:

心理学教育公式大全(教育心理学人物宝典)(10)

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公元前384~前322),古代先哲,古希腊人,世界古代史上伟大的哲学家、科学家和教育家之一,堪称希腊哲学的集大成者。

他是柏拉图的学生,亚历山大的老师。公元前335年,他在雅典办了一所叫吕克昂的学校,被称为逍遥学派

马克思曾称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哲学家中最博学的人物

恩格斯称他是“古代的黑格尔”。

作为一位百科全书式的科学家,他几乎对每个学科都做出了贡献。

著作:《政治学》《伦理学》《论灵魂》等。他的写作涉及伦理学、形而上学、心理学、经济学、神学、政治学、修辞学、自然科学、教育学、诗歌、风俗,以及雅典法律。亚里士多德的著作构建了西方哲学的第一个广泛系统,包含道德、美学、逻辑和科学、政治和玄学。

观点:

1.在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中,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是他提出的自由教育理论。他认为人的教育应当以充分发展人的理性为根本目的,这种教育才是自由人(即城邦公民)所应接受的教育。他指出,自由教育的实施需要两个基本条件:

(1)闲暇;

(2)自由学科。

2.亚里士多德认为,教育应该是国家的,每一个公民都属于城邦,全城邦应有一个共同目的,所有的人都应受同样的教育,“教育事业应该是公共的,而不是私人的”但他所指的“每一个公民”并不包括奴隶。他主张一部分人可以受教育,另一部分人即奴隶则是不可受教育的。

3.亚里士多德在教育史上首次提出了“教育遵循自然”的观点,主张按照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对儿童进行分阶段教育,提倡对儿童进行和谐的教育。

4.亚里士多德最早将教育分为德智体三部分,并提出了实施三种教育的顺序。其中,他把体育即身体的训练放在智力训练之先,并且认为学前教育的核心是体育,这一时期里应顺应自然,以儿童身体的发育成长为主。

真题示例教 育 学 家

1.(多选)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伟大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主要反映在( )等著作中。

A.《政治学》B.《伦理学》

C.《雄辩术原理》D.《乌托邦》

答案点击下方空白处获得答案

答案:AB

2.(单选)反映古希腊教育家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的著作是( )

A.《民主主义与教育》B.《政治学》

C.《理想国》D.《大教学论》

答案点击下方空白处获得答案

答案:B

3.(单选)主张“教育事业应该是公共的,而不是私人的”的学者是( )

A.柏拉图B.亚里士多德C.苏格拉底D.维多利诺

答案点击下方空白处获得答案

答案:B

4.最早提出教育要适应儿童的年龄阶段,要进行德智体多方面和谐发展的是( )

A.柏拉图B.亚里士多德C.苏格拉底D.维多利诺

答案点击下方空白处获得答案

答案:B

5.(单选)历史上最早提出德智体的和谐发展,并把体育即身体的训练放在智力训练之先的哲学家是( )

A.毕达哥拉斯B.柏拉图C.亚里士多德D.苏格拉底答案点击下方空白处获得答案

答案:C

昆体良

常考指数:★★

人物介绍:

心理学教育公式大全(教育心理学人物宝典)(11)

昆体良,古罗马帝国时期著名的教育家、雄辩家,古罗马教育思想的集大成者。他还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教育家

著作:《雄辩术原理》(《论演说家的教育》或《论演说家的培养》)注:该书是西方最早的教育著作,也被誉为古代西方的第一部教学法论著。

观点:1.昆体良提出,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具有良好修养的雄辩家(演说家)

2.昆体良还对班级授课进行了一些阐述,这是班级授课制思想的萌芽。

真题示例教 育 学 家

1.(2017·辽宁单选)昆体良提出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 )

A.军人B.教育家C.演说家D.思想家

答案点击下方空白处获得答案

答案:C

2.(2019·山东单选)世界上第一本研究教学法的教育著作是( )

A.《理想国》B.《雄辩术原理》

C.《大教学论》D.《普通教育学》

答案点击下方空白处获得答案

答案:B

3.(2019·辽宁单选)世界上最早的教学法专著《雄辩术原理》的作者是( )

A.苏格拉底B.柏拉图C.昆体良D.亚里士多德

答案点击下方空白处获得答案

答案:C

4.(2019·河南单选)教育史上首次提出分班教学,引发班级授课制萌芽的教育家是( )

A.夸美纽斯B.柏拉图C.昆体良D.苏格拉底

答案点击下方空白处获得答案答案:C

埃拉斯莫斯

常考指数:★

人物介绍:

心理学教育公式大全(教育心理学人物宝典)(12)

埃拉斯莫斯(又译伊拉斯谟)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尼德兰著名的人文主义者、教育思想家。

观点:1.埃拉斯莫斯充分肯定教育的巨大作用,他指出:“一个国家的主要希望,在于它对青年的适当教育。”

2.埃拉斯莫斯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具有虔诚的信仰、高尚的德行和非凡的智慧的人。

3.埃拉斯莫斯率先正式使用“班级”一词。

真题示例教 育 学 家

1.(2018·河南单选)率先正式使用“班级”一词的著名教育家是( )

A.埃拉斯莫斯B.夸美纽斯C.洛克D.卢梭

答案点击下方空白处获得答案答案:A

第二节 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

培 根

常考指数:★

人物介绍

心理学教育公式大全(教育心理学人物宝典)(13)

培根,英国近代科学家、哲学家,以提倡近代自然科学和科学教育而著名,被称为“近代实验科学鼻祖”。

观点

1.培根猛烈地批评了亚里士多德以来的经院哲学及其认识论基础,提出了实验的归纳法,将其看成获得真正知识的必由之路,为后来教育学的发展奠定了方法论基础。

2.1623年,培根在《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一文的科学分类中,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提了出来,与其他学科并列。

真题示例

1.(单选)“近代实验科学鼻祖”( )首次提出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提了出来,与其他学科并列。

A.培根B.裴斯泰洛齐C.福禄贝尔D.斯宾塞

答案点击下方空白处获得答案答案:A

夸美纽斯

常考指数:★★★

人物介绍

心理学教育公式大全(教育心理学人物宝典)(14)

夸美纽斯(1592~1670),17世纪捷克著名的爱国者,伟大的教育改革家和教育理论家,人类教育史上里程碑式的人物,有“教育学之父”之称。

著作

《母育学校》《大教学论》《世界图解》等。注:夸美纽斯于1632年出版的《大教学论》是教育学开始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该书也被认为是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

观点

1.夸美纽斯提出影响人的天赋发展的关键因素是教育,认为“只有受过恰当的教育之后,人才能成为一个人”。

2.“泛智”教育。夸美纽斯从他的民主主义的“泛智”思想出发,提出了普及教育的思想,提出了“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一切男女青年都应该进学校”。

3.教育适应自然。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是夸美纽斯整个教育思想体系的根本性指导原则。教育适应自然包含两方面的含义:(1)教育要适应大自然的发展法则;(2)教育要适应儿童个体的自然发展,即适应儿童的天性、年龄特征。

4.班级授课制。夸美纽斯出版的《大教学论》最早从理论上对班级授课制做了阐述,为班级授课制奠定了理论基础。

5.教学原则。夸美纽斯提出并论证了直观性、系统性、量力性、巩固性和自觉性等教学原则。其中,夸美纽斯率先提出了教学中的直观性原则,他在《大教学论》中指出,应该尽可能地把事物本身或代替它的图像放在面前,让学生去看看、摸摸、听听、闻闻等。

真题示例1.(单选)《大教学论》的作者是教育家( )

A.夸美纽斯B.赫尔巴特C.洛克D.凯洛夫

答案点击下方空白处获得答案

答案:A

2.(判断)捷克民主主义教育家夸美纽斯出版的《大教学论》是近代最早的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

答案点击下方空白处获得答案答案:正确

3.(单选)提出“只有受过恰当的教育之后,人才能成为一个人”的西方教育家是( )

A.夸美纽斯B.赫尔巴特C.苏格拉底D.杜威

答案点击下方空白处获得答案

答案:A

4.(单选)夸美纽斯是节课著名的教育家,近代资产阶级教育理论的奠基人。下列属于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的是( )

A.普及教育思想B.自然教育思想

C.和谐教育思想D.自由教育思想

答案点击下方空白处获得答案答案:A

5.(单选)夸美纽斯论述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

A.个别教学制B.分组教学制

C.设计教学法D.班级授课制

答案点击下方空白处获得答案答案:D

洛克

常考指数:★★★

人物介绍

心理学教育公式大全(教育心理学人物宝典)(15)

洛克(1632~1704)英国近代早期著名的哲学家、政治家和教育家,英国绅士教育和实科教育的倡导者,“外铄论”的代表人物之一,其教育思想对18世纪的家庭教师和学园教育产生了重要影响。

著作

《教育漫话》(1693年)

观点

1.提出“白板书”洛克反对天赋观念,提出了“白板说”。他认为人的心灵原来就像一块白板,没有一切特性,没有任何观念,天赋的智力人人平等。

2.提出“绅士教育论”洛克认为,教育目的就是培养绅士,而这种培养只能通过家庭教育,由此提出了“绅士教育论”。在其著作《教育漫话》一书中,他详细论述了绅士教育的内容(即体育、德育和智育)及方法。

3.重视教育的作用洛克高度评价教育在人的形成中的巨大作用。他明确指出,“我们日常所见的人中,他们之所以或好或坏,或有用或无用,十分之九都是他们的教育所决定的。人之所以千差万别,便是由于教育之故。”

真题示例

1.(单选)关于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白板说”观点属于( )

A.内发论B.外铄论C.能动轮D.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答案点击下方空白处获得答案

答案:B

2.(单选)洛克的绅士教育思想主要反映在他的代表作( )中。

A.《人类理智论》B.《教育学纲要》

C.《教育漫话》D.《普通教育学》

答案点击下方空白处获得答案

答案:C

3.(单选)提出“人之所以千差万别,便是由于教育之故”的是以“白板说”著称的教育家( )

A.夸美纽斯B.卢梭C.洛克D.马卡连柯

答案点击下方空白处获得答案

答案:C

4.(单选)《教育漫话》是英国哲学家( )的著作。

A.洛克B.休谟C.卢梭D.培根

答案点击下方空白处获得答案

答案:A

5.(单选)“我们日常所见的人中,他们之所以或好或坏,或有用或无用,十分之九都是他们的教育所决定的。”这一观点出自洛克的( )

A.《大教育论》B.《教育漫话》

C.《爱弥儿》D.《普通教育学》

答案点击下方空白处获得答案

答案:B

卢梭

常考指数:★★★

人物介绍

心理学教育公式大全(教育心理学人物宝典)(16)

卢梭(1712年~1778年),法国十八世纪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民主政论家和浪漫主义文学流派的开创者,启蒙运动代表人物之一。个人本位教育目的理论的代表人物之一。其教育思想在西方教育史上被誉为新旧教育的分水岭。

著作

《爱弥儿》(1762年)

观点

1.“性善论”卢梭是坚定的“性善论”者。他认为,自然是善的,人性是善的,只是社会把人心变坏了。

2.“自然主义教育理论”卢梭的教育理论以“自然主义教育理论”著称。他认为教育的任务应该是使儿童“归于自然”,这是其自然主义教育的核心。他的教育著作《爱弥儿》宣扬了他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这是《爱弥儿》的开篇一句。

3.“消极教育”卢梭提出了“消极教育”的思想,所谓“消极教育”即成人的不干预、不灌输、不压制和让儿童遵循自然率性发展。但“消极教育”并非无所作为,还有两件事要做:

(1)观察自由活动中的儿童,了解他的自然倾向和特点;

(2)防范来自外界的不良影响。

4.“自然后果”卢梭提出了“自然后果”的教育方法。他说:“不要对你的学生进行任何种类的口头教训,应该使他们从经验中去取得教训;也不要对他们施加任何种类的惩罚...”在12岁以前,儿童所受到的惩罚应当只是“他们不良行为的自然后果”。也就是说,儿童一旦犯了错误,应让他们从其自身不良行为的后果中吸取经验教训,认识到该做什么和不该做什么。

真题示例

1.(2019·内蒙古单选)主张教育要顺应儿童成长和心理发育的自然法则的教育家是( )

A.洛克B.卢梭C.福禄贝尔D.斯宾塞

答案点击下方空白处获得答案

答案:B

2.(2019·山东单选)18世纪中期,法国思想家卢梭在其著作《爱弥儿》中系统阐述了( )思想。

A.义务教育B.超常教育C.自然教育D.普及教育

答案点击下方空白处获得答案

答案:C

3.(2018·陕西单选)教育目的价值取向上的个人本位论的代表人物有( )、福禄贝尔、裴斯泰洛齐等。

A.卢梭B.杜威C.马克思D.孔德

答案点击下方空白处获得答案

答案:A

4.(2018·山东单选)秉承自然主义教育理念的著名教育家是( )

A.夸美纽斯B.苏格拉底C.卢梭D.斯宾塞

答案点击下方空白处获得答案

答案:C

5.(2017·河南单选)卢梭自然主义教育理论中的“消极教育”是指( )

A.教育作用有限

B.教育在于等待儿童的成长

C.教育对儿童的发展难以发挥积极作用

D.教育要遵循儿童本性,防范外界不良影响。答案点击下方空白处获得答案

答案:D

康德

常考指数:★★

人物介绍

心理学教育公式大全(教育心理学人物宝典)(17)

康德(1724年~1804年)不仅是德国著名的哲学家,也是18世纪最重要的教育家。他曾先后四次在哥尼斯堡大学讲授教育学,是最早在大学讲授教育学课程的有影响力的学者之一。

著作

他的教育思想集中反映在《康德论教育》一书中。

观点

1.“人是唯一需要教育的动物”康德认为教育的根本就是要对人的本性进行适当的控制,“人是唯一需要教育的动物”。他认为自由是道德教育的最高目的,必要的“管束”和“训导”是实现自由的必要保证。2.教育万能论康德主张教育万能论,他认为人只有通过教育才能成为人,人完全是教育的产物。

真题示例

1.(2020·辽宁单选)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在大学进行讲授,最早始自德国的哲学家( )

A.柏拉图B.赫尔巴特C.康德D.梅伊曼

答案点击下方空白处获得答案

答案:C

2.(2018·辽宁单选)教育学列入大学课程始于( )

A.康德在哥尼斯堡大学教授教育学

B.夸美纽斯在哥尼斯堡大学教授教育学

C.赫尔巴特在哥尼斯堡大学教授教育学

D.《康德论教育》纳入大学课程

答案点击下方空白处获得答案

答案:A

裴斯泰洛齐

常考指数:★★

人物介绍

心理学教育公式大全(教育心理学人物宝典)(18)

裴斯泰洛齐(1746~1827)是19世纪瑞士著名的民主主义教育家。他的全部教育活动和理论贯穿着“拯救农村”和“教育救民”的思想,被誉为“穷人的救星”“孤儿之父”“人民学校的创办者”

著作

《林哈德与葛笃得》

观点

1.论人的和谐发展和教育。裴斯泰洛齐提出了体育、劳动教育、德育和智育的和谐教育思想。他认为,要使人成为一个道德完善的人,就要使人的才能得到充分和谐的发展,对儿童来说,就是要“发展儿童道德、智慧和身体各方面的能力”。

2.教育心理学化。在西方教育史上,裴斯泰洛齐是第一个明确提出“教育心理学化”口号的教育家。所谓“教育心理学化”就是把教育提高到科学的水平,将教育科学建立在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基础上。其内涵包括:

(1)要求将教育目的和教育的理论指导置于儿童本性发展的自然法则的基础上;(2)必须使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编制适合儿童的学习心理规律,即教学内容心理学化;

(3)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的心理学化,就如何做到这一点,裴斯泰洛齐认为首要的是使教学程序与学生的认识过程相协调

(4)要让儿童成为他自己的教育者。

3.要素教育论。裴斯泰洛齐教学理论体系的重心是他的要素教育论。要素教育论的基本思想是,教育过程要从一些最简单的、为儿童所能接受的“要素”开始,再逐渐转到日益复杂的要素,促使儿童各种天赋能力和力量的全面、和谐的发展。

4.个人本位论代表裴斯泰洛齐是个人本位论的教育目的理论的代表人物之一。他认为,教育的首要功能应是促进人的发展,尤其是人的能力的发展。他说:“为人在世,可贵者在于发展,在于发展各人天赋的内在力量,使其经过锻炼,使人能尽其才,能在社会上达到应有的地位。这就是教育的最终目的。”

真题示例

1.(单选)在世界教育发展史上,某教育家第一次明确提出“使人类教育心理学化”的口号,这对于推动教育活动的科学化及教育学的诞生都起到了重要作用。该教育家是( )

A.拉伊B.裴斯泰洛齐C.福禄贝尔D.蒙台梭利

答案点击下方空白处获得答案答案:B

2.(单选)主张教育的目的在于按照自然的法则全面地、和谐地发展儿童的一切天赋力量的教育家是( )

A.康德B.裴斯泰洛齐C.卢梭D.夸美纽斯

答案点击下方空白处获得答案答案:B

3.(单选)各学科都有基本的要素,如语文的基本要素是“发音”,数学是“1”。教学要考虑到这些要素,这一思想源于( )

A.《大教学论》B.《爱弥儿》

C.《林哈德与葛笃得》D.《教育漫话》

答案点击下方空白处获得答案

答案:C

赫尔巴特

常考指数:★★★

人物介绍

心理学教育公式大全(教育心理学人物宝典)(19)

赫尔巴特(1776年~1841年)康德哲学教席的继承者,近代德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在世界教育史上被认为是“现代教育学之父”或“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其对19世纪以后的教育实践和教育思想

著作

《普通教育学》(1806年)注: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的出版标志着规范教育学的建立,同时,这本书也被认为是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

观点

1.教育理论体系的两个理论基础是伦理学和心理学赫尔巴特的贡献在于:把道德教育理论建立在伦理学的基础上,把教学理论建立在心理学的基础上,可以说是奠定了科学教育学的基础。伦理学即实践哲学,主要体现为五种道德观念;赫尔巴特认为心理学就是研究观念的科学,它重视和发展了两个重要的概念,即“意识阙”“统觉”

2.教育目的赫尔巴特认为教育的目的可分为两种:“可能的目的”和“必要的目的”两部分。“可能的目的”是指培养和发展儿童多方面的能力和兴趣,以便他们将来选择职业;“必要的目的”是指道德的目的,具体而言就是指养成内心的自由、完善、仁慈、正义和公平五种道德观念,这是教育最必要的、最高的目的。

3.教育性教学原则在西方教学史上,赫尔巴特第一次提出了“教育性教学”的概念。“教育性教学”指没有任何无教学的教育,也没有任何无教育的教学。“教育性教学”的主要内容有:教学和教育是相互联系的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教育和教学的关系是目的和手段的关系;决定教学具有教育性的主要因素在于强化教学工作中的教育目的性;对于“教育性教学”来说,一切都取决于其所引起的智力活动。4.教学四阶段论19世纪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提出了教学的四个阶段,即明了、联想、系统、方法

第一阶段:明了。主要是让学生清楚、明了地感知新教材,儿童的心理处于静态的专心活动中,兴趣为注意阶段。

第二阶段:联想。这个阶段主要是把新获得的观念与旧有的观念联系起来,形成新的观念。

第三阶段:系统。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对已获得的知识进行综合、归纳、概括、作出结论,使之概念化、系统化,并纳入原有的知识系列,以形成组织严密的、更加完整的知识体系。

第四阶段:方法。即通过实际练习,运用系统的知识,使之变得更加熟练、更牢固。

5.“旧三中心论”赫尔巴特强调系统知识的传授,强调课程教学的作用,强调教材的重要性,强调教师的权威作用和中心地位,提出了“课堂中心”“教材中心”“教师中心”的“旧三中心理论”。

真题示例

1.(2019·山西单选)第一个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并把伦理学和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的理论基础的是( )

A.夸美纽斯B.赫尔巴特C.杜威D.苏格拉底

答案点击下方空白处获得答案

答案:B

2.(2018·辽宁单选)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的标志是( )

A.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学》的问世

B.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的问世

C.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的问世

D.凯洛夫的《教育学》的问世

答案点击下方空白处获得答案

答案:B

3.(2019·福建单选)将教学过程分为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个阶段的教育家是( )

A.杜威B.凯洛夫C.夸美纽斯D.赫尔巴特

答案点击下方空白处获得答案

答案:D

4.(2020·辽宁多选)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提出的以( )为中心的“三中心”教学模式,对近代世界各国的教育理论和实践有着深远影响。

A.教师B.教材C.课堂D.学生

答案点击下方空白处获得答案

答案:ABC

5.(2017·河南单选)赫尔巴特认为教育的目的包括“可能性目的”和“必要的目的”,其中“必要的目的”是指( )

A.与儿童未来所从事的职业有关的目的

B.与儿童奠定必要的文化知识基础有关目的

C.与儿童养成内心自由、完善、仁慈、正义、公平等道德观念有关的目的

D.与儿童形成经验、思辨、审美、社会、宗教等与兴趣有关的目的

答案点击下方空白处获得答案

答案:C

第斯多惠

常考指数:★★

人物介绍

心理学教育公式大全(教育心理学人物宝典)(20)

第斯多惠(1790~1866),19世纪德国著名的教育家。他长期从事师范教育,致力于发展国民教育,被誉为“德国教师的教师”,

著作

《德国教师培养指南》(1835年)

观点

1.重视教师的示范作用第斯多惠曾说:“教师本人是学校里最重要的师表,是最直观的最有教益的模范,是学生最活生生的榜样。”

2.重视启发性教学第斯多惠曾说:“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

真题示例

1.(2019·四川判断)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曾指出:“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这说明在教育过程中教师的言教胜与身教。

答案点击下方空白处获得答案

答案:错误

解析:第斯多惠关于“身教重于言教”的名言是:“教师本人是学校里最重要的师表,是最直观的最有教益的模范,是学生最活生生的榜样。”题干中的名言并不能体现身教与言教的关系。

2.(2019·河南单选)第斯多惠指出:“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

A.启发性原则B.直观性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D.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的原则答案点击下方空白处获得答案

答案:A

斯宾塞

常考指数:★★

人物介绍

心理学教育公式大全(教育心理学人物宝典)(21)

斯宾塞(1820年~1903年)英国哲学家、社会学家和教育家。他提倡科学教育,反对单纯的古典主义教育,对世界诸多国家的 教育内容革新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著作

《教育论》(1861年)注:《什么知识最有价值》是该书中最重要的一篇论文。

观点

1.斯宾塞认为教育的目的是为“完满的生活”做准备。“完满的生活”等同于“幸福的生活”,二者都依赖于“最有价值的知识”——科学

2.斯宾塞按照重要程度把人类生活的主要活动分为五大类:

(1)直接有助于自我保全的活动;

(2)获得生活必需品而间接有助于自我保全的活动;

(3)抚养和教育子女的活动;

(4)与维持正常的社会和政治关系有关的活动;

(5)在生活中的闲暇时间用于满足爱好和感情的各种活动。

3.在西方,最早提出“课程”一词斯宾塞在《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中最早提出“课程”一词,他将“课程”术语引入教育中,并很快被西方教育者普遍采用。

真题示例

1.(单选)第一次提出“教育是为完满的生活作准备”的教育家是( )

A.斯宾塞B.康德C.陶行知D.涂尔干

答案:A

2.(单选)英国著名教育家斯宾塞从认知的“实际效用”出发,主张通过“自由竞争”达到“适者生存”,而教育的目的就是为有价值的知识做准备。在他看来,能实现完满的生活的最有价值的知识是( )

A.哲学B.古典“七艺”C.进化论D.科学

答案点击下方空白处获得答案

答案:D

3.(单选)下列哪位教育家最早把“课程”用作一个专门的教育术语( )

A.老子B.斯宾塞C.柏拉图D.杜威

答案点击下方空白处获得答案

答案:B

4.(单选)英国的斯宾塞在《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中强调了( )知识最有价值。

A.科学B.地理C.德育D.体育

答案点击下方空白处获得答案

答案:A

乌申斯基

常考指数:★

人物介绍

心理学教育公式大全(教育心理学人物宝典)(22)

乌申斯基,19世纪俄国著名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教育家,被誉为“俄国教师的教师”“俄国教育科学的创始人”“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著作

《人是教育的对象》

观点

1.乌申斯基认为教育学要真正成为一门科学,就必须以哲学和心理学以及其他科学(如生理学、解剖学、伦理学等)为理论基础。

2.乌申斯基认为教学过程是教师指导下的学生的学习过程,也就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和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

3.在乌申斯基看来,直观教学,并不是以抽象的观念和文字为基础的,而是以学生直接感知的具体形象为基础的。他说:“一般来说,儿童是依靠形状、颜色、声音和感觉来进行思维的。”

真题示例

1.(单选)“额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是( )

A.乌申斯基B.彼得罗夫斯基

C.卡普捷列夫D.巴浦洛夫

答案点击下方空白处获得答案

答案:A

2.(单选)乌申斯基指出:“一般来说,儿童是依靠形状、颜色、声音和感觉来进行思维的。”“逻辑不是别的东西,而是自然界里的事物和现象的联系在我们头脑中的反映”。基于以上表述的教学方法是( )

A.讲授法B.讨论法C.直观演示法D.案例法

答案点击下方空白处获得答案

答案:C

杜威

常考指数:★★★

人物介绍

心理学教育公式大全(教育心理学人物宝典)(23)

杜威(1859年~1952年),美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心理学家,实用主义的集大成者,也是机能主义心理学和现代教育学的创始人之一。他倡导活动课程理论,是美国实用主义教育理论和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被誉为“哲学家们的哲学家”“创立美国教育学的首要人物”。

著作

《我的教育信条》(1897年)《学校与社会》(1899年)★《民主主义与教育》(又译《民本主义与教育》,1916年)

观点

1.论教育的本质杜威认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组或改造。“教育是生活的过程,而不是将来生活的准备。”此外,杜威还提出“学校即社会”,这是对“教育即生活”的进一步引申。从“教育即生活”到“学校即社会”、再到课程的变革(“从做中学”)是层层递进的。

2.教育无目的论杜威从“教育即生活”中引出他的“教育无目的论”,他将教育目的与教育活动本身联系起来,反映了教育活动主体的自觉。值得注意的是,“教育无目的论”并非主张真正的教育无目的,而是认为无教育过程之外的“外在”目的。正如杜威所说:“教育的过程,在它自身以外没有目的,它就是它自己的目的;教育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改组、不断改造和不断转化的过程。”

3.“新三中心论”杜威的教育理论是现代教育理论的代表,区别于传统教育“课堂中心”“教材中心”“教师中心”的“旧三中心论”,他提出了“新三中心论”:“儿童中心(学生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

4.“从做中学”五步教学法在经验论的基础上,杜威提出“从做中学”,要求以活动性、经验性的主动作业取代传统的书本式教材的统治地位。同时,“从做中学”也是杜威提出的教学方法,这是一种经验的方法、思维的方法和探究的方法。这种探究的五个步骤即思维五步说或五步探究教学法,即:创设疑难情境;确定疑难所在;提出解决问题的种种假设;推断哪个假设能解决这个困难;验证这个假设。

5.机能主义心理学代表机能主义的先驱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詹姆士。其代表人物有杜威、安吉尔等人。机能主义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出现于美国的心理学派:

(1)主张研究意识,但是他们不把意识看成是个别心理元素的集合,而是看成一种持续不断、川流不息的过程,提出了“意识流”;

(2)强调对意识作用与功能的研究,不赞成构造主义对心理结构进行分析;(3)主张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具有适应性的心理活动,强调意识活动在人类有机体的需要与环境之间起重要的中介作用。

6. 实用主义教育学代表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是杜威、克伯屈,实用主义教育学的基本主张:

(1)教育即生活,教育的过程与生活的过程是合一的;

(2)教育即学生个体经验持续不断的增长;

(3)学校是一个雏形的社会;

(4)课程组织应以学生的经验为中心;

(5)师生关系以儿童为中心;

(6)教学过程注重学生的独立发现和体验,尊重学生发展的个体差异。

名言

1.教育是生活的过程,而不是将来生活的准备。by:杜威《我的教育信条》

2.教育的过程,在它自身以外没有目的,它就是它自己的目的;教育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改组、不断改造和不断转化的过程。by: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

3. 把全班儿童笼统的看作一样,不去辨别他们的个性,决不会有真正合于科学原理的教育发生。

真题示例

1.(多选)以下属于杜威的观点的是( )

A.教育即生活B.学校即社会

C.从做中学D.为求知而求知

答案点击下方空白处获得答案

答案:ABC

2.(单选)以美国教育家杜威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派倡导的“三中心”是指( )

A.儿童、教材、活动B.教师、活动、经验

C.儿童、活动、经验D.教师、经验、教材

答案点击下方空白处获得答案

答案:C

3.(单选)杜威主张的课程理论是( )

A.学科课程论B.形式教育论

C.活动课程论D.实质教育论

答案点击下方空白处获得答案答案:C

4.(单选)杜威所主张的教育思想被称作是( )

A.存在主义教育思想B.要素主义教育思想

C.实用主义教育思想D.永恒主义教育思想

答案点击下方空白处获得答案

答案:C

5.(单选)杜威是现代教育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其代表作是( )

A.《多元智能》

B.《科学与教育》

C.《民本主义与教育》

D.《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

答案点击下方空白处获得答案

答案:C

福禄贝尔

常考指数:★★

人物介绍

心理学教育公式大全(教育心理学人物宝典)(24)

福禄贝尔(1782年~1852年),德国教育家,被公认为是19世纪欧洲最重要的几个教育家之一 。现代学前教育的鼻祖。19世纪中叶,福禄贝尔创办了世界上第一所幼儿园,而且创立了一套幼儿教育理论和相应的教育方法、教材、玩具等。他推动了世界范围内的幼儿园运动的兴起和发展,被誉为“幼儿教育之父”“幼儿园之父”

著作

《人的教育》(1826年)

观点

1.福禄贝尔是第一个阐明游戏教育价值的人。他认为,游戏是儿童内部存在的自我活动的表现,是一种本能性的活动,是儿童内心世界的反映,通过游戏可以表现和发展神的本源,“游戏是生命的镜子”。他还认为游戏中玩具是必需的,幼儿通过玩具“可直觉到不可观的世界”。他制作的玩具取名为“恩物”,意为“神恩赐之物”。“恩物”的基本形状是圆球、立方体和圆柱体,现在仍有很多幼儿园在使用。

2.福禄贝尔的语录“游戏是创造性的自我活动和本能的自我教育”“每一个村镇都应当具备一个自己的、供儿童世界使用的公共游戏场所,这对整个社区的生活将会产生卓越的成效。”

真题示例

1.(2019·山东单选)“幼儿园之父”指的是( )

A.苏霍姆林斯基B.柏拉图C.福禄贝尔D.洛克答案点击下方空白处获得答案

答案:C

2.(2017·河南单选)福禄贝尔重视发挥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价值,他将游戏理解为( )

A.儿童的外部肢体活动

B.儿童创造性自我活动的表现

C.对儿童实施基础教育的最佳形式

D.促进儿童身体发育和健康成长的手段

案点击下方空白处获得答案

答案:B

3.(2019·福建单选)将教学过程分为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个阶段的教育家是( )

A.杜威B.凯洛夫C.夸美纽斯D.赫尔巴特

答案点击下方空白处获得答案

答案:D

孟禄

常考指数:★★

人物介绍

心理学教育公式大全(教育心理学人物宝典)(25)

孟禄(1869年~1947年)美国教育家。生于印第安纳州,1897年获芝加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02年任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教授;1915~1923年任该院院长。是教育“心理起源论”的代表人物。

著作

《教育史课本》(1905)《中等教育原理》(1914)《在演变进程中的中国》(1920)注:在《教育史课本》中,专以一章论述中国古代教育,阐述古代中国教育思想、制度和方法。

观点

美国教育家孟禄在批判教育的生物起源说的基础上提出了教育的心理起源说,他认为教育起源于日常生活中儿童对成人无意识地模仿。

对其观点的评价

“心理起源说”把人类有意识的教育行为混同于无意识模仿,导致了教育的生物学化,否认了教育的社会属性,也抹杀了教育的目的性。

真题示例

1.(单选)教育心理起源说的代表人物是( )

A.孟禄B.沛·能西C.洛克D.裴斯泰洛齐

答案点击下方空白处获得答案

答案:A

2.(单选)美国心理学家孟禄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简单的、无意识的模仿,这种关于教育起源的学说是( )

A.心理起源说B.生物起源说

C.神话起源说D.劳动起源说

答案点击下方空白处获得答案

答案:A

蒙台梭利

常考指数:★

人物介绍

玛利娅·蒙台梭利(1870年-1952年),意大利幼儿教育家,意大利第一位女医生,意大利第一位女医学博士,女权主义者,蒙台梭利教育法的创始人。她创办了举世闻名的幼儿教育机构——“儿童之家”,撰写了大量幼儿教育理论著作,推动了世界幼儿教育实践的发展。其独创的“蒙氏幼儿教育法”风靡整个西方世界。

著作

《发现孩子》《童年的秘密》《有吸收力的心灵》《蒙台梭利方法》

观点

1.蒙台梭利的教育观点和方法包括:(1)推崇遗传,重视引导儿童的自发冲动;

(2)提出教育必须与儿童发展的敏感期相吻合;

(3)注重感官教育;

(4)通过工作,使自由与纪律相协调;

(5)爱护信任儿童,细心观察和机智、及时地指导儿童;

(6)一个有准备的环境是关键。

2.蒙台梭利的基本教育思想包括:

(1)发现儿童。她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发现儿童的“生命的法则”,帮助儿童发展生命,她对于儿童有新的认识,并不把儿童看作是未成年的“小大人”,而是看成与成人互为相反的两极。作为教育工作者所能做的,只是为儿童预备一个适当的工作环境、活动场所。

(2)自由的原则。蒙台梭利认为,要建立一种合乎科学的教育,其基本原则是使儿童获得自由,使儿童从妨碍其身心发展的障碍中解救出来,使儿童的天性得以自然的表现。

真题示例

1.(单选)下面不属于蒙台梭利教育观点和方法的是( )

A.儿童有自我成长的能力,儿童成长具有敏感期,强调感官训练

B.创设有准备的环境

C.通过工作,使自由与纪律相协调

D.真正的学习是儿童主动地、自发的学习

答案点击下方空白处获得答案

答案:D

2.(单选)蒙台梭利的基本教育思想主要包括____和____两个方面。( )

A.发现儿童 自由的原则B.发现儿童 控制的原则C.自由的原则 思维发展D.爱的教育 自由的原则答案点击下方空白处获得答案

答案:A

梅伊曼、拉伊

常考指数:★★

人物介绍

梅伊曼(1862-1915),德国教育家和心理学家,实验教育学的创始人之一。他在1901年首次提出“实验教育学”并首次系统地论述了实验教育学的性质、方法、研究范围和任务。

拉伊(1862~1926),德国教育家,实验教育学的创始人之一。

著作

梅伊曼的《实验教育学纲要》、拉伊的《实验教育学》

观点

1.实验教育学梅伊曼和拉伊是实验教育学的主要代表人物,实验教育学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产生于德国,随后在欧美一些国家发展的以教育实验为标志的教育思想流派。

2.实验教育学的观点主要表现在:

(1)反对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强调思辨的教育学,认为这种教育学对检验教育方法的优劣毫无用途。

(2)提倡把实验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和方法应用于教育研究,从而使教育研究真正“科学化”。

(3)把教育实验划分为三个阶段:就某一问题构成假设;根据假设制定实验计划,进行实验;将实验结果应用于实际,以证明其正确性。

(4)认为教育实验与心理实验的差别在于心理实验是在实验室里进行的,而教育实验则要在真正的学校环境和教学实践活动中进行。

(5)主张用实验、统计和比较的方法探索儿童心理发展过程的特点及其智力发展水平,用实验数据作为改革学制、课程和教学方法的依据。

真题示例

1.(单选)下列号称与人物之间对应错误的是( )

A.现代课程理论之父——泰勒

B.现代教育学之父——赫尔巴特

C.实验教育学之父——斯宾塞

D.幼儿园教育之父——福禄贝尔

答案点击下方空白处获得答案

答案:C

解析:实验教育学的创始人是梅伊曼和拉伊。

2.(多选)实验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是( )

A.哈贝马斯B.拉伊C.梅伊曼D.杜威

答案点击下方空白处获得答案

答案:BC

克伯屈

常考指数:★

人物介绍

克伯屈(1871—1965)是美国进步主义教育家。他一生致力于对杜威的教育哲学进行解释,使普通教师都能接受进步教育思想并付诸实践。他具体阐述了进步教育的学习理论,提出了设计教学法(又称单元教学法)。

著作

1918年,他因发表《设计教学法》一文而在国内外赢得很大声誉,被称为“设计教学法之父”。

观点

1.教育的目的在于发展完善的人格克伯屈强调教育应积极地帮助改造生活,教育的目的在于发展完善的人格。教育制度应适于现实生活的变化,主张废除传统的班级授课制,取消分科教学和教科书,建立一种以生活和实际经验为中心的新学校,让儿童根据自己的兴趣决定学习的目的和内容,在自己设计、自己负责实行的单元活动中获得有关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的作用仅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帮助学生选择生活所需要的教材。

2.克伯屈把设计教学法分为四种主要的设计类型:

(1)创作的设计,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2)问题的设计,是为了解决一个问题;

(3)欣赏的设计,是为了使学生从设计活动中获得娱乐和满足;

(4)练习的设计,是为了使学生获得某一种或某一程度的技能或知识。

3.设计教学法的过程由四个步骤组成:

决定目的、制定计划、实施计划、评价结果。

真题示例

1.(单选)设计教学法的提出者是( )

A.赫尔巴特B.斯宾塞C.克伯屈D.福禄贝尔

答案点击下方空白处获得答案

答案:C

马卡连卡

常考指数:★★★

人物介绍

心理学教育公式大全(教育心理学人物宝典)(26)

马卡连柯(1888~1939),苏联早期著名的教育革新家、教育理论家和教育实践活动家。

著作

《教育诗》《塔上旗》等。

观点

1.平行教育原则(通过集体、在集体中和为了集体的原则)马卡连柯指出,教师要影响个别学生,首先要去影响这个学生所在的集体,然后通过集体和教师一道去影响这个学生,便会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平行教育原则(平行影响)是班级平行管理的理论渊源。

2.尊重新人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马卡连柯强调要把尊重信任孩子和严格要求孩子和谐有机的统一起来,在教育孩子时,既要尊重孩子,又不能溺爱孩子。他说:“如果有人问我,怎样以简单的公式概括我的教育经验的本质时,我就回答说: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

真题示例

1.(多选)马卡连柯的集体教育模式强调:在集体中,通过集体,为了集体。这要求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必须遵守( )

A.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原则B.平行影响原则

C.前景教育原则

D.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

答案点击下方空白处获得答案

答案:BD

2.(单选)马卡连柯提出的“平行教育影响”是指( )

A.知行统一原则

B.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

C.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

D.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答案点击下方空白处获得答案

答案:C

3.(单选)班级平行管理的理论渊源是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的( )教育思想。

A.民主影响B.教师人格

C.平行影响D.群体影响

答案点击下方空白处获得答案

答案:C

第三节 教育学的发展阶段

凯洛夫

常考指数:★★

人物介绍

凯洛夫(1893~1978),20世纪40—50年代苏联教育界最主要的代表人物,他所主编的《教育学》一书曾对我国产生过很大影响。

著作

《教育学》该书被公认为世界上第一部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

观点

1.全面发展的人凯洛夫认为,学校教育的基本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全面发展的教育应包括智育、综合技术教育、德育或共产主义道德教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

2.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参与的过程在对教学过程的理解上,凯洛夫认为,教学过程是教师引导下的学生特殊的认识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过程。

3.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的基本组织形式在教学形式上,凯洛夫认为课堂教学应是教学工作的基本组织形式。

真题示例

1.(判断)世界上第一本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编写的《教育学》一书,其作者是赫尔巴特。

答案点击下方空白处获得答案

答案:错误,凯洛夫主编的《教育学》

2.(多选)我国和世界上最早的马克思主义教育 学著作分别是( )

A. 凯洛夫的《教育学》

B. 克鲁普斯卡娅的《国民教育与民主主义教育》

C. 杨贤江的《新教育大纲》

D. 潘菽的《教育学》

答案点击下方空白处获得答案

答案:AC

3.(判断)凯洛夫认为教学过程的第一步是理解教材。

答案点击下方空白处获得答案

答案:错误,凯洛夫提出了感知、理解。巩固、运用四个教学阶段,第一步是感知。

瓦·根舍因

常考指数:★★

人物介绍

瓦·根舍因(1896~1988),德国教育心理学家,范例教学法的创始人,与布鲁纳和赞科夫一同被国际上誉为“课程现代化”的三大典型代表。

著作

《理解学习》《范例教学原理》

观点

提出了范例教学模式

1.范例教学模式具有如下特点:

(1)体现基本性,教学重视基本知识的学习;(2)体现基础性,教学重视学生实际和可接受性,难度适宜;

(3)体现范例性,在学科知识中精选起示范作用的内容,便于学生学习时进行正向迁移;

(4)体现四个统一,即知识教学与德育的统一、问题教学与系统学习的统一、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的统一、主体与客体的统一。

2.范例教学的基本程序包括:

范例性地阐明“个”案范例性地阐明“类”案范例性地掌握规律原理掌握规律原理的方法论意义规律原理的运用训练

真题示例

1.(多选)课程现代化的代表人物是( )

A. 布鲁纳B. 怀特海C. 瓦·根舍因D. 赞科夫

答案点击下方空白处获得答案

答案:ACD

2.(多选)范例教学的特殊之点在于“范例”,范 例的基本特征是要具备( )

A. 基础性B. 基本性C. 范例性D. 启发性

答案点击下方空白处获得答案

答案:ABC

赫钦斯

常考指数:★★

人物介绍

赫钦斯(1899~1977),美国教育家,毕业于耶鲁大学,曾任芝加哥大学校长。

著作

《美国高等教育》《为自由而教育》等。

观点

1.自由和学术性科目的地位赫钦斯的教育思想强调自由和学术性科目的地位,推崇古典名著的教育价值,被认为是对当时美国盛行的实用主义和进步主义教育思想的批判,从而与后者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某种对立。

2.自由教育论赫钦斯提出了自由教育论,他主张自由教育应是人人享有的正规教育,因为它是最具有价值的,最适合于现代工业社会、甚至未来的世界形态。

3.《学习化社会》(1968年)赫钦斯在其著作《学习化社会》中首先提出了学习化社会的概念。

4.永恒主义课程理论赫钦斯是永恒主义课程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永恒主义课程理论认为教育内容或课程涉及的第一个根本问题就是:为了实现教育目的,什么知识最有价值或如何选择学科。永恒主义的回答是具有理智训练价值的传统的“永恒学科”。

真题示例

1.(单选)赫钦斯所代表的( )认为,教育内容或课程涉及的第一个根本问题就是:为了实现教育目的,什么知识最有价值或如何选择学科。

A. 永恒主义B. 要素主义

C. 结构主义D. 社会改造主义

答案点击下方空白处获得答案

答案:A

2.(单选)中小学课程不管过去、现在、未来都应是“不变的学问”,因此,学习者要认真地阅读那些经历了许多世纪仍流传的经典著作。这种观点属于课程理论流派中的( )

A. 经验主义B. 后现代主义

C. 永恒主义D. 结构主义

答案点击下方空白处获得答案

答案:C

赞科夫

常考指数:★★

人物介绍

赞科夫(1901~1977),苏联著名的教育家、心理学家,一生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把毕生精力都献给了“教学与发展问题”

著作

《教学与发展》

观点

1.赞科夫认为,教学的目的不能局限于让学生积累知识,教师要在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中不断提高他们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也就是要促进他们的一般发展。他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尽可能大的教学效果来促进学生的一般发展”。

2.赞科夫提出了发展性教学理论的五条教学原则,即高难度、高速度、理论知识起指导作用、理解学习过程、使所有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一般发展原则。

真题示例1.(单选)强调学生的“一般发展”,要求“以最好的教学效果来达到学生最理想的发展水平”的苏联教育家是( )

A. 巴班斯基B. 赞科夫C. 加里宁D. 凯洛夫

答案点击下方空白处获得答案答案:B

2.(单选)提出以高难度、高速度、理论知识为主导进行教学的是( )。

A. 凯洛夫B. 赞科夫C. 布鲁纳D. 布卢姆

答案点击下方空白处获得答案

答案:B

苏霍姆林斯基

常考指数:★★

人物介绍

苏霍姆林斯基(1918~1970),苏联著名的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被誉为“苏联教育界超群绝伦的人物”“教育思想界的泰斗”

著作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等。

观点

1.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是全面发展的教育理论。他认为学校教育的理想是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2.苏霍姆林斯基非常热爱孩子,他在《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一书中写道:“我生活中最主要的东西是什么?我毫不犹豫地回答:对孩子的爱。”

真题示例

1.(单选)教育名著《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和《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的作者是( )

A.杜威B.赞科夫C.凯洛夫D.苏霍姆林斯基

答案点击下方空白处获得答案

答案:D

2.(单选)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的核心是( )

A.教学与发展的理论B.认知结构理论

C.全面发展的教育理论D.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

答案点击下方空白处获得答案答案: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