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浮宫详细讲解(圆顶漫谈从万神庙到阿布扎比卢浮宫)(1)

圆顶是具有弯曲表面的建筑屋顶结构,由围绕拱形的中轴旋转产生,具有与其共同的品质:就拱形的特性而言,圆顶称为半球形(圆拱形),抛物线形,降低形,伞形,球茎形或洋葱形。

在中欧和俄罗斯,分布在亚美尼亚的圆锥形建筑是东正教典型的集群,而凸起的基督教建筑则是印度和穆斯林建筑的典型形态。

圆顶就像拱门一样,是建筑最伟大的象征性和建设性元素之一:罗马式建筑的表达要素开发出多种解决方案,而伊斯兰和拜占庭式的表达要素则衡量着西方和东方教堂之间的关系,比如伊斯坦布尔的圣索菲亚大教堂就是典型案例之一。

卢浮宫详细讲解(圆顶漫谈从万神庙到阿布扎比卢浮宫)(2)

伊斯坦布尔的圣索菲亚大教堂

有些圆顶清楚的展示着建筑建造的过程。例如万神殿的圆顶是人类最高的宗教和政治愿望的象征,从帕拉第奥到卢蒂安斯都是模仿的对象。

圣母百花大教堂(Santa Maria del Fiore)的穹顶具有受古代建筑实践启发的自支撑结构,标志着传统建筑工地的革命和建筑师的诞生;而圣保罗的圆顶则具有纯球形轮廓,带肋和双盖以及设计用于支撑肋骨推力的鼓座,这些都是文艺复兴时期圆顶的典型特征。

卢浮宫详细讲解(圆顶漫谈从万神庙到阿布扎比卢浮宫)(3)

圣母百花大教堂

因此,圆顶时常存在于彩绘艺术中:所有与古代有关的事物都落在废墟的范围内。万神庙和它的圆顶出现在版画中,刻有时间对其物质的影响。

在所谓的现代建筑中,圆顶被三石系统所取代,从战后第二个时期开始,圆顶就呈现出与参考文化相关的不同研究线所赋予的建设性特征和意义。

卢浮宫详细讲解(圆顶漫谈从万神庙到阿布扎比卢浮宫)(4)

1967年蒙特利尔世博会美国馆

测地线是由有机运动的代表人物开发的圆顶样式,其中以巴克敏斯特·富勒为首,他对有机和无机世界的几何学研究的结果,测地穹顶的网状结构基于三角形或四面体节点的使用和复制。

卢浮宫详细讲解(圆顶漫谈从万神庙到阿布扎比卢浮宫)(5)

巴克敏斯特·富勒 曼哈顿上空的屋顶 1960年

这些穹顶在可变尺度上充满了对科学的积极态度,并在缩小人类空间的上限上,可以采取个人或集体的保护措施:测地穹顶可以覆盖房屋,展厅,整个城市或流浪社区。

卢浮宫详细讲解(圆顶漫谈从万神庙到阿布扎比卢浮宫)(6)

富勒 《十二面人》1982年

在此框架出现后,许多建筑师从测地几何开始,尝试将天然材料用于临时穹顶的结构:Kristoffer Tejlgaard和Benny Jepsen的穹顶是用机械加工的胶合板制成的; 而坂茂设计的纸屋顶在与雕塑家Klaas Kamphuistubi的合作下,将结构纸管与钢制接头连接在一起。

卢浮宫详细讲解(圆顶漫谈从万神庙到阿布扎比卢浮宫)(7)

卢浮宫详细讲解(圆顶漫谈从万神庙到阿布扎比卢浮宫)(8)

罗斯基勒巨蛋 2012

卢浮宫详细讲解(圆顶漫谈从万神庙到阿布扎比卢浮宫)(9)

卢浮宫详细讲解(圆顶漫谈从万神庙到阿布扎比卢浮宫)(10)

坂茂 纸圆顶

但丁·比尼的穹顶非常薄,由钢筋混凝土制成,表面连续:它们标志着建筑系统的使用,系统利用了气动结构并开创了一种新的理解和创造穹顶的方式。它不再只是屋顶结构,也不是临时活动的结构:圆顶变成了可以在任何地方建造的建筑物。

卢浮宫详细讲解(圆顶漫谈从万神庙到阿布扎比卢浮宫)(11)

但丁·比尼 撒丁岛哥斯达黎加天堂 1969

胡安·纳瓦罗·巴尔德维格的圆顶总是被隐藏或者悬挂起来。例如,萨拉曼卡国会宫的中心思想与圆顶建筑的悠久传统相对立,其屋顶象征着天空,但颠覆了天空的含义:降低并悬挂起来的圆顶使其与众不同传统的负载和支撑概念,创造了一个解放的现代空间。

卢浮宫详细讲解(圆顶漫谈从万神庙到阿布扎比卢浮宫)(12)

萨拉曼卡国会大厦 1992年

卢浮宫详细讲解(圆顶漫谈从万神庙到阿布扎比卢浮宫)(13)

但丁·比尼 圆顶建筑系统 2016年

胡安·纳瓦罗·巴尔德维格设计的圆顶受19世纪初约翰·索恩的幻觉圆顶的启发,还受到阿斯普伦德古典主义的影响,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在西班牙创造了一种有效的替代传统法兰克文化的方式。

卢浮宫详细讲解(圆顶漫谈从万神庙到阿布扎比卢浮宫)(14)

胡安·纳瓦罗·巴尔德维格 里约塞古拉磨坊的整修

穆尔西亚 1988年

卢浮宫详细讲解(圆顶漫谈从万神庙到阿布扎比卢浮宫)(15)

胡安·纳瓦罗·巴尔德维格 里约塞古拉磨坊的整修模型

圆顶与旨在通过阅读空间和建筑(包括与路径和位置相关的位移和感知的概念)编织“记忆”的诗学联系起来,具有矛盾的含义。

阿布扎比罗浮宫的穹顶(2017年)来自遥远的视野:其直径大小180米及其与构成邻里的底层空间建立的关系,用圆顶屋顶重写了任何空间概念。

卢浮宫详细讲解(圆顶漫谈从万神庙到阿布扎比卢浮宫)(16)

罗浮宫穹顶由八层钢结构组成,它们在现代风格中重新构成了传统的伊斯兰网格,卢浮宫穹顶确定了传统阿拉伯建筑典型的光线和感官效果:它也是一个mashrabiyya(中东花格窗)。

卢浮宫详细讲解(圆顶漫谈从万神庙到阿布扎比卢浮宫)(17)

卢浮宫详细讲解(圆顶漫谈从万神庙到阿布扎比卢浮宫)(18)

圆顶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乌托邦而非建设性活动的背景下。在这些情况下,它具有社会,环境和政治意义,通常包含欲望的含义,几乎不让自己陷入建筑形式的有限历史中。

露西 豪尔赫·奥尔塔组成的五十只帐篷装饰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旗帜,这些帐篷组成了Antartica村(2007),其名称是:圆顶织物帐篷,是国际社会在南极开展研究的标志,旨在保护南极洲。

卢浮宫详细讲解(圆顶漫谈从万神庙到阿布扎比卢浮宫)(19)

Antartica村

三冢下筑(Tsukagoshi Miyashita Sekkei)工作室的半穹顶由轻巧的可折叠树脂面板组成,为地震高发的日本领土上的居民提供临时保护;但这种设计却不适用于彼得·斯洛特迪克,格萨·穆勒·冯·德·哈根和建筑师迪尔克·乔丹(全球即时物体)他们所开发的气动议会(2006年),因为在没有这种社会秩序的国家中,塑料穹顶会被充气和并且强加上“民主对话制度”的含义。

卢浮宫详细讲解(圆顶漫谈从万神庙到阿布扎比卢浮宫)(20)

圆顶现在已经变成了一种专业术语。

编辑 | Z

卢浮宫详细讲解(圆顶漫谈从万神庙到阿布扎比卢浮宫)(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