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所有的相遇

都是久别重逢


飞蛾赴约,艳遇美丽:



传说中的那些被称为“蛊”的大扑棱蛾子



图文原创 :登围墙


To the time to life,rather than to life in time.

给时光以生命,而不是给生命以时光。

——帕斯卡


大燕蛾


美蛾赴约——赴人——赴汤——赴宴,你见过吗? 故事的主角是这只大燕蛾。故事发生在2011年7月20日23:12 ,海南三亚。 注意到那个红裤男衣服上的东西了吗?

什么蛊比金蝉蛊毒性更高(传说中的那些被称为)(1)

美蛾引诱了我。让一个八尺汉子跟着......

什么蛊比金蝉蛊毒性更高(传说中的那些被称为)(2)

什么蛊比金蝉蛊毒性更高(传说中的那些被称为)(3)

然后,它开始赴汤——到沙滩上吸食海水

什么蛊比金蝉蛊毒性更高(传说中的那些被称为)(4)

什么蛊比金蝉蛊毒性更高(传说中的那些被称为)(5)

什么蛊比金蝉蛊毒性更高(传说中的那些被称为)(6)

什么蛊比金蝉蛊毒性更高(传说中的那些被称为)(7)

什么蛊比金蝉蛊毒性更高(传说中的那些被称为)(8)

最后,我们去大排档吃宵夜,美蛾也跟着赴宴

什么蛊比金蝉蛊毒性更高(传说中的那些被称为)(9)

【物种简述】:大燕蛾,Nyctalemon menoetius,燕蛾科燕蛾属的一种昆虫。这种蛾子有早起的习性,太阳一出就开始飞舞,中午飞行相当活泼,直到飞至日落。翅长约50mm;前翅赭褐色,有黑、白相间的节形纹,并有棕黑色散纹,外侧有较宽的灰褐色区,顶角至外线处为烟褐色;后翅呈粉白色;外缘有齿形突及长达25mm的尾带,基部赭色,端部白色。它们用相当快的速度飞行在森林的高高树枝上,连续飞行时,在阳光下能陆续反射出闪闪发光的金属红色光,显得异常灿烂和华丽。静止时,低下头,伸开两翅,后翅的风羽又轻轻地滑走移动,此时,真是美极了,就像森林的妖精。大燕蛾尽管白天飞翔,夜间点灯时,有时也会屡屡飞来。幼虫取食一种琉璃草的植物。分布:湖南、福建、海南、广东、广西、重庆、贵州、云南。


长尾水青蛾


2010年10月4日8:31 ,在珠海的荷包岛上,营地外艳遇了一只绿尾大蚕蛾(也叫长尾水青蛾、宁波尾大蚕蛾)。


什么蛊比金蝉蛊毒性更高(传说中的那些被称为)(10)

什么蛊比金蝉蛊毒性更高(传说中的那些被称为)(11)

什么蛊比金蝉蛊毒性更高(传说中的那些被称为)(12)

粗壮的羽毛状触角

什么蛊比金蝉蛊毒性更高(传说中的那些被称为)(13)

什么蛊比金蝉蛊毒性更高(传说中的那些被称为)(14)

什么蛊比金蝉蛊毒性更高(传说中的那些被称为)(15)

好像没有口器

什么蛊比金蝉蛊毒性更高(传说中的那些被称为)(16)

什么蛊比金蝉蛊毒性更高(传说中的那些被称为)(17)

什么蛊比金蝉蛊毒性更高(传说中的那些被称为)(18)

长尾水青蛾的羽翼特写,眼纹是此蛾的特征

什么蛊比金蝉蛊毒性更高(传说中的那些被称为)(19)

显微镜下,长尾水青蛾的羽翼鳞片

什么蛊比金蝉蛊毒性更高(传说中的那些被称为)(20)

什么蛊比金蝉蛊毒性更高(传说中的那些被称为)(21)

【物种简述】:长尾水青蛾 是蛾的一种。主要分布于印度、中国大陆和台湾,在日本和美国等地也有相似的品种。以枫香类似的树为食。英文名:Indian moon moth。学名:Actias selene 。与所有的天蚕蛾科物种一样,长尾水青蛾的成虫并没有具功能的口器,所以它们破蛹之后无法进食,一般只有数天到一周的生命。


藏珠天蚕蛾


2019年11月24日9:03,在帽子峰生态公园售票处外艳遇了此蛾。帽子峰林场坐落在南雄市西北部,北和西北部与江西省赣州大余县接壤。2011年1月,经广东省林业厅批准,设立"广东帽子峰省级森林公园" ,帽子峰林场总面积为2924.6公顷,属低山丘陵,山脉走向起伏显著。林场境内北高南低,西高东低。广东帽子峰森林公园,全年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冬季降雪,呈现出南方少有的雪景气候。很多地方保留了原始森林风貌,野果满山遍野。林场四季鸟语花香,飞禽走兽在林间出没,树木花卉众多,四季飘香。特别是深秋季节,林场银杏金黄,层林尽染,受到了许多摄影发烧友的追捧。有"粤北九寨沟"之美誉。

什么蛊比金蝉蛊毒性更高(传说中的那些被称为)(22)

拉丁名:Saturnia (Rinaca) thibeta Westwood, 1853。 分布:福建,海南,云南。



珠大蚕蛾属是国内比较丰富的大蚕蛾类群之一。比如常见的银杏大蚕蛾、后目大蚕蛾都是此类,其中不乏很多狭域分布的少见种,共同点就是体型很大,四翅皆具有眼纹斑,各种形状的比如什么丹凤眼、吊角眼、铜铃眼,就是长的很任性。另一类和珠天蚕蛾很像的是鸮目大蚕蛾属,因为属中成员的眼纹周围多有波浪形花纹等点缀,颇有猫头鹰眼睛的神韵,故中文为“鸮目”,幼虫长的像个巨型扁萤,成虫多为超大型鳞翅目昆虫,极度拉风,不过出镜率不是很高。海南鸮目大蚕蛾,该属目前已知最大种。当然“蛊”可能指代的成员里还有一个异端就是箩纹蛾,不仅幼虫非常的朋克,成虫也是满满的后现代艺术范儿。事实上乌桕大蚕蛾所属的巨蚕蛾属Attacus和相近的冬青巨蚕蛾属Archaeoattacus应该是中国分布的最大型的蛾子类群,这两类多出现于华南和西南地区,具有强烈的趋光性,而夜间飞行时慢节奏的振翅配合四翅上透明的三角型斑块确实有一种诡异的美感。尤其对于郊区人家,于清晨之际在自家门板、墙面或者果园发现前夜停歇还未离开的这类大扑棱蛾子,视觉冲击力应该是max级别的。其实除了大蚕蛾的“蛊”,国外也有很多关于蛾子的妖魔化传说,最著名的当属鬼脸天蛾系列,以及那部传世经典“沉默的羔羊”,让很多人对它们有了阴影 箩纹蛾是密恐症患者的克星。




黑端红尺蠖蛾(又称豹尺蛾)


在春天,2017年2 月19日 11:05,在高明盈香生态园拍到油菜花丛里的黑端红尺蠖蛾, 少见的在白昼飞翔的热带蛾类。饰以鸟类所讨厌的黑白橙警戒色的独特图案。主要分布在印度、印尼、菲律宾等地。


什么蛊比金蝉蛊毒性更高(传说中的那些被称为)(23)

什么蛊比金蝉蛊毒性更高(传说中的那些被称为)(24)

什么蛊比金蝉蛊毒性更高(传说中的那些被称为)(25)

什么蛊比金蝉蛊毒性更高(传说中的那些被称为)(26)

什么蛊比金蝉蛊毒性更高(传说中的那些被称为)(27)

什么蛊比金蝉蛊毒性更高(传说中的那些被称为)(28)

2011年7月26日 11:20 在珠海荷包岛

什么蛊比金蝉蛊毒性更高(传说中的那些被称为)(29)

什么蛊比金蝉蛊毒性更高(传说中的那些被称为)(30)

什么蛊比金蝉蛊毒性更高(传说中的那些被称为)(31)


双星锦斑蛾


2015年10月4日8:59 黄金周,从广西黄姚古镇到姑婆山,在景区门口,刚停下车,一只双星锦斑蛾飞到我的车上,表示欢迎。或者说,表示这是它的地盘!

什么蛊比金蝉蛊毒性更高(传说中的那些被称为)(32)

什么蛊比金蝉蛊毒性更高(传说中的那些被称为)(33)

什么蛊比金蝉蛊毒性更高(传说中的那些被称为)(34)

什么蛊比金蝉蛊毒性更高(传说中的那些被称为)(35)

【物种简述】:双星锦斑蛾,属于鳞翅目(Lepidoptera)斑蛾科(Zygaenidae)斑蛾属(Ino)的昆虫。中国已知140种以上斑蛾。成虫颜色常鲜艳夺目,白天飞翔在花丛间。口器发达。翅多数有金属光泽,少数暗淡,身体狭长,有些种在后翅上具有燕尾形突出,形如蝴蝶。


蜂鸟鹰蛾


2016年初秋 17:25 陕西省延安市延川县乾坤湾镇。

什么蛊比金蝉蛊毒性更高(传说中的那些被称为)(36)

蜂鸟鹰蛾,蜂?鸟?鹰?蛾?4种动物合为一体?跨界?有点意思。蜂鸟鹰蛾,被称为昆虫世界里的"四不像",像蝶,和蝶一样白天活动,口器是长长的喙管,且有尖端膨大的触角,还有色彩缤纷、美丽炫目的翅膀;它又像蜜蜂,在夏秋季节飞舞于百花丛中采食花蜜,并发出清晰可闻的嗡嗡声;它还像南美洲的蜂鸟,夜伏昼出,很少休息,取食时,和蜂鸟一样,时而在花间盘旋,时而在花前疾驰。

什么蛊比金蝉蛊毒性更高(传说中的那些被称为)(37)

什么蛊比金蝉蛊毒性更高(传说中的那些被称为)(38)

什么蛊比金蝉蛊毒性更高(传说中的那些被称为)(39)

什么蛊比金蝉蛊毒性更高(传说中的那些被称为)(40)

什么蛊比金蝉蛊毒性更高(传说中的那些被称为)(41)

什么蛊比金蝉蛊毒性更高(传说中的那些被称为)(42)


什么蛊比金蝉蛊毒性更高(传说中的那些被称为)(43)

【物种简述】:白天活动的天蛾科昆虫。别称 :蜂鸟天蛾、长喙天蛾、蜂鸟蝶蛾、蜂鸟蛾。天蛾多在夜晚活动,但也有一些天蛾在白天活动,飞翔于花丛中采蜜。天蛾访花吸蜜时,快速振动翅膀,当它盘旋于花前伸出长长的嘴(口器)采蜜时,极像蜂鸟,从而被误认为是蜂鸟。长喙天蛾在春季和8-10月可见到它在绿色植物上盘旋的身姿。这种天蛾的英文名叫Hummingbird Hawk-moth,直译就是蜂鸟鹰蛾。它属蛾亚目。由于它和蜂鸟太过相似,在飞行状态下连很多专家也难以分辨真假,国内外都有错把蜂鸟蛾当作蜂鸟的报道。主要分布亚洲、南欧、北非和北美等地。幼虫白色,身体肥硕,头很小呈黑色。在干枯的瓜蒌藤中越冬。因为空气污染的原因近年不常见。目前西北地区如陕西也有发现大量分布,尤其是在陕南和关中地区。河南地区也有人看到蜂鸟鹰蛾在采食。本人在宁夏银川、延安也见过。


粉蝶灯蛾


粉蝶灯蛾,太厉害了:蝶也是它, 蛾也是它。

什么蛊比金蝉蛊毒性更高(传说中的那些被称为)(44)

什么蛊比金蝉蛊毒性更高(传说中的那些被称为)(45)

什么蛊比金蝉蛊毒性更高(传说中的那些被称为)(46)

【物种简述】:粉蝶灯蛾:灯蛾科(Arctiidae)。 寄主于柑桔、 菊科、无花果等。为害绿肥作物叶果等。本种为同属中最常见的灯蛾。 翅展44-56毫米。 除了冬季外,成虫生活在平地至中海拔山区。白昼喜访花,夜晚亦具趋光性。


肾巾夜蛾


什么蛊比金蝉蛊毒性更高(传说中的那些被称为)(47)

【物种简述】:肾巾夜蛾,体长23mm左右;翅展58mm左右。拉丁名:Parallelia praetermissa (Warren,1913) 分布:湖北,江西,台湾,四川,云南。


平眼尺蛾

平眼尺蛾 2010年11月7日 番禺

什么蛊比金蝉蛊毒性更高(传说中的那些被称为)(48)

什么蛊比金蝉蛊毒性更高(传说中的那些被称为)(49)


金星尺蛾

金星尺蛾, 展翅35-45mm, 翅面白色,前翅中线近后缘有3-4枚小斑点群聚,外线为点状单线纹,近外缘中央有一枚较大的灰黑色斑块。

什么蛊比金蝉蛊毒性更高(传说中的那些被称为)(50)


2016年5月1日 14:51 连南

什么蛊比金蝉蛊毒性更高(传说中的那些被称为)(51)


一点燕蛾

2011年7月 百色 。 一点燕蛾,中小型,翅面白色,前翅密布横向的细纹,中央有3条灰紫色的横带,后翅斑纹近似前翅,后翅具尾突,内各有一枚黑色圆斑。本种分布於低中海拔山区,停栖时展翅,数量稀少。

什么蛊比金蝉蛊毒性更高(传说中的那些被称为)(52)


什么蛊比金蝉蛊毒性更高(传说中的那些被称为)(53)



鹿彩虎蛾


2013年8月 尼泊尔博卡拉费瓦湖畔

什么蛊比金蝉蛊毒性更高(传说中的那些被称为)(54)

2010年8月8日16:40 广西

什么蛊比金蝉蛊毒性更高(传说中的那些被称为)(55)

什么蛊比金蝉蛊毒性更高(传说中的那些被称为)(56)

鹿彩虎蛾:Episteme adulatrix Kollar:背面基部黑色,其余各节有黑横条;前翅黑色,基部有二列粉蓝斑,在后缘处相连,中室基部一嫩黄小斑,中部一嫩黄大方斑,其后连一同色大方斑,外区前半有二组长方形嫩黄斑,亚端区一列白斑。后翅黑色,亚端区一列蓝白斑,在2脉后为二桔红斑。分布:云南、贵州、四川;印度,缅甸,尼泊尔等 。



鹿蛾


鹿蛾,鹿蛾科(Amatidae)小至中等大蛾类,外形似斑蛾或黄蜂。喙发达,但有时退化,下唇须短而平伸,长而向下弯或向上翻,头小,触角丝状或双栉伏。胸足胫节距短,腹部常具斑点或带。翅面常缺鳞片,形成透明窗;前翅矛形、颇窄,翅顶稍圆,中室为翅长一半多;后翅显著小于前翅。幼虫色泽鲜艳,具有4对腹足、1对臀足,体表常具毛瘤,其上着生长毛簇,腹足趾钩半环形;蛹光滑、坚硬、有茧。在花丛中飞翔吮吸,休息时翅张开,因为鹿蛾体钝,加上后翅很小,飞翔力弱,人们常可用手去捕捉它们。

什么蛊比金蝉蛊毒性更高(传说中的那些被称为)(57)

贵州镇远石屏山

什么蛊比金蝉蛊毒性更高(传说中的那些被称为)(58)


大斑豹纹尺蛾

巨豹纹尺蛾 ,成虫出现于夏季,生活在低、中海拔山区。白昼喜访花,夜晚具趋光性

什么蛊比金蝉蛊毒性更高(传说中的那些被称为)(59)




蛾螟难辨


对于蛾或螟,小编连菜鸟级别都不是。所以疏漏和错误,在所难免。还望高人指点。

什么蛊比金蝉蛊毒性更高(传说中的那些被称为)(60)


什么蛊比金蝉蛊毒性更高(传说中的那些被称为)(61)

什么蛊比金蝉蛊毒性更高(传说中的那些被称为)(62)

什么蛊比金蝉蛊毒性更高(传说中的那些被称为)(63)

什么蛊比金蝉蛊毒性更高(传说中的那些被称为)(64)

什么蛊比金蝉蛊毒性更高(传说中的那些被称为)(65)

什么蛊比金蝉蛊毒性更高(传说中的那些被称为)(66)

什么蛊比金蝉蛊毒性更高(传说中的那些被称为)(67)

什么蛊比金蝉蛊毒性更高(传说中的那些被称为)(68)

一种夜蛾(2011年7月20日 11:42 摄于海南万宁市日月湾)

什么蛊比金蝉蛊毒性更高(传说中的那些被称为)(69)

什么蛊比金蝉蛊毒性更高(传说中的那些被称为)(70)


贵州镇远石屏山上的一种蛾

什么蛊比金蝉蛊毒性更高(传说中的那些被称为)(71)


什么蛊比金蝉蛊毒性更高(传说中的那些被称为)(72)

什么蛊比金蝉蛊毒性更高(传说中的那些被称为)(73)


什么蛊比金蝉蛊毒性更高(传说中的那些被称为)(74)

什么蛊比金蝉蛊毒性更高(传说中的那些被称为)(75)


什么蛊比金蝉蛊毒性更高(传说中的那些被称为)(76)


什么蛊比金蝉蛊毒性更高(传说中的那些被称为)(77)

什么蛊比金蝉蛊毒性更高(传说中的那些被称为)(78)

什么蛊比金蝉蛊毒性更高(传说中的那些被称为)(79)

什么蛊比金蝉蛊毒性更高(传说中的那些被称为)(80)

什么蛊比金蝉蛊毒性更高(传说中的那些被称为)(81)

甜菜白带野螟成虫? 螟虫就是磷翅目有喙亚目 螟蛾科昆虫的统称。中国的常见种类有:螟蛾科的三化螟、褐边螟、二化螟、台湾稻螟和夜蛾科的大螟。三化螟、二化螟和大螟是水稻的历史性大害虫。


什么蛊比金蝉蛊毒性更高(传说中的那些被称为)(82)

绿翅绢野螟

什么蛊比金蝉蛊毒性更高(传说中的那些被称为)(83)

橙带蓝尺蛾

什么蛊比金蝉蛊毒性更高(传说中的那些被称为)(84)


锚纹蛾是锚纹蛾科的一类昆虫,白天活动,形似蛱蝶,曾有一著名的分类学家将触角损坏的锚纹蛾误认为蝶类。世界上约知50种左右,大都分布于东南亚一带及大洋洲北部,太平洋岛屿上比大陆上多,往往成群飞翔,或在草木叶上,或在路边饮水。


什么蛊比金蝉蛊毒性更高(传说中的那些被称为)(85)

什么蛊比金蝉蛊毒性更高(传说中的那些被称为)(86)

隐锚纹蛾

什么蛊比金蝉蛊毒性更高(传说中的那些被称为)(87)


蝴蝶与蛾,可谓鳞翅目的“双娇”,叫鳞翅目是因为它们的翅膀上都布满鳞片,人们觉得抓蝴蝶蛾子会掉粉,其实这“粉”就是翅上细碎的鳞片。自古至今,人们对蝴蝶的偏爱远远大于蛾子。中国人向来图吉利,民间爱把猫和蝴蝶画在一起,因八九十岁称为“耄耋”(mào dié),用猫蝶谐音寓意长寿。在建筑中,也会用蝴蝶的元素代表“福”。词牌名有“蝶恋花”,却没有关于蛾的。“庄生晓梦迷蝴蝶”,“儿童急走追黄蝶”,“穿花蛱蝶深深见”,人们用各种诗句咏蝶赏蝶,形容蛾的诗句却都带着“飞蛾赴烛甘死祸”的寥落。

蝴蝶和飞蛾,到底界限在哪里?

60年代以前,人们把鳞翅目分为2个亚目:锤角亚目(蝶)Rhopalocera和异角亚目(蛾)Heterocera,至此把“蝶”与“蛾”对立起来。但事实上,蝶与蛾是为人们的主观称呼,这20多万种鳞翅目昆虫之间的亲缘关系当然不可能是对立的两类,需要在进一步的系统发育研究下得以呈现。

按传统的分类方法,蝶和蛾最大的区别还是在于触角。即蝶是棒状触角(像火柴棒,末端膨大),蛾是丝状、栉齿状或羽毛状触角,这对于绝大多种种类都是最靠谱最简单的分辨方法。还有如蝶两翅联络无翅缰,蛾有翅缰(翅缰是由后翅前缘基部发生的一根或多根硬刚毛,飞行时用于连锁前、后翅的结构)。但这些也不是绝对的,存在特例。1986年Scoble发现原属于尺蛾总科Geometroidea的丝角蛾科Hedylidae ,比弄蝶总科更接近凤蝶总科。在形态上它们的特点是成虫是夜行性、丝状触角,但卵、幼虫和蛹的形态类同粉蝶和蛱蝶 。Scoble认为它与凤蝶总科和弄蝶总科是姊妹关系这一观点在2005年Wahlberg等人基于分子和形态特征的研究中获得认可。自此,原属于蛾类的丝角蛾总科改为了丝角蝶总科。分类学的事就交给科学家处理吧,就普通观察到的蝶和蛾而言,还是可以依据之前传统的方法的,触角是最简单方便的分辨方法。此外还可以通过习性(蛾多夜行,蝶多日行)还有停歇状(蛾多平展,蝶多竖立)等几个方面进行初步的判断。当然,观察多了自然也会有分辨的能力了。举两个栗子。很像蛾的弄蝶,黯淡粗壮,棒状触角暴露了它“蝶”的身份。停歇时竖立翅膀也很像蝶的锚纹蛾。

蛾的种类是蝶的好几倍之多,在野外每每见到蛾都要感叹它们的多样性如此之高,各种形态,各种颜色,美轮美奂。



蝶与蛾在英语、汉语里的用词不同,但在法语、俄语等语种中就是同一个词,没有区别。如果非要在鳞翅目中进行科学的分类,还需要在进一步的系统发育研究下才能得以呈现。


明代著名的地理学家徐霞客曾在游记中这样热情称颂云南大理蝴蝶泉:“泉上大树,当四月初即发花如蛱蝶,须翅栩然,与生蝶无异;又有真蝶千万,连须勾足,自树巅倒悬而下,及于泉面,缤纷络绎,五色焕然。游人俱从此月,群而观之,过五月乃已”。但据后人考证,游记中所描述的成串垂吊在树枝上的,竟都不是蝴蝶,而是一种蛾。因其腹部为红色,所以被人们称之为“红腹灯蛾”。虽然当年徐霞客把成串倒悬的人纹污灯蛾错认成了蝴蝶,不过几百年来倒也梦倒了不少人,圆了诸多的梦。


由于蛾类和蝶类在昆虫分类上同属昆虫纲Insecta鳞翅目Lepidoptera,其形态和习性也极为相似,致使一部分人将它们混为一谈、常常指鹿为马。现已经发现的鳞翅目昆虫约有20万种之多,其中蝶类仅占有10%左右,其余全是蛾类。事实上,曾被誉为世界上最美丽的鳞翅目昆虫的几十个种里,蛾类占了近一半。蝶与蛾的大小、形状和颜色多得惊人。其巨大的差异以及对任何气候条件的适应能力,使它们成为地球上最成功的动物之一。从北极冻土到高山之巅、从热带雨林到沿海的红树林沼泽,到处都可见它们的身影。鳞翅目是昆虫纲中的第二大目,仅次于鞘翅目Coleoptera。鳞翅目是由瑞典生物学家林奈(Linnaeus,1707-1778)所创设的一个目,是由希腊文λεπνѕ,λεπνδοѕ(鳞) πτερον (翅)而来。体表和翅膜密被扁平而细微的鳞片,并具有虹吸式口器,是这类昆虫的主要特征。早在1906年Dumeril根据触角的形状,将鳞翅目昆虫又细分为锤角亚目Rhopalocera与异角亚目Heterocera,蝴蝶属锤角亚目、蛾属异角亚目,这也同我国对蝶与蛾的划分相吻合。也不是所有的蛾类都在夜间活动,白天活动的蛾类称为昼出性蛾类;有很多喜食采蜜的蛾类也会在白天出现在花丛中。比如,长喙天蛾。蝶与蛾并不是生物学的分类,而是为人们的主观称呼,这20多万种鳞翅目昆虫之间的亲缘关系当然不可能是对立的两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