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三角形》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学生对几何图形的认识是通过操作、实践而获得的。因此本节课的设计着眼于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掌握三角形概念以及特性。由于本节课的两大难点:一是三角形稳定性的本质是什么?二是三角形的高的认识。因此采用慢镜头与快节奏相结合的策略。

[设计思路]

认识三角形的教学是一堂概念课。设计体现以下几个特点:

1.设计活动充分体验,准确把握概念的本质属性。

2.采用慢镜头与快节奏相结合的策略,在学习重难点上下功夫。

本节课教学设计的概念较多,如果平均用力的话,势必会造成蜻蜓点水的现象,因此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那些他们已经会的或自己能学会的知识,就可以快节奏,而在概念形成的关键点和学生学习的困难处,教师要引导,这就需要慢镜头。教学中,应以学伦教,采取慢镜头与快节奏相结合的策略,真正追求课堂教学的高效率。

[教学内容]2011课标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33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三角形的定义,掌握三角形的特性,并会在三角形内画高。

2、过程与方法:学会通过观察、操作、分析和概括去获得

的学习方法,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操作的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小组合作、探究与交流的过程中,增强学生创新意识和团结协助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1、三角形稳定性的本质。

2、认识三角形的高,并会在三角形内画高。

[教学准备]课堂小研究、带连头的小棒、课件。

[教学过程]

一.了解认知,引发三角形的概念。

1、让学生举例说一说生活还有哪些地方见到过三角形,以生活中图的形式出示生活中的三角形,让学生找一找,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

2、提出问题:什么样的图形是三角形?

3.学生描述三角形的定义。

①(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学生找出定义中的关键词,描述“围成”的含义。

预设:“围成”就是每相邻线段的端点相连。

②并指出三角形的三条边、三个角和三个顶点。并指一指每个顶点所对的边。为后面画高打好基础。

[设计意图]根据学生原有的认识,通过画三角形的过程,让学生理解概念中的关键词,并运用反例使学生的语言逐步规范,提升学生的理解。

二.交流三角形稳定性的本质。

1.通过预习三角形还有什么特性?出示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2.用实验的方法验证三角形的稳定性。

(1)用三根小棒搭一个三角形试一试

(2)让学生分组找一找,有没有形状大小完全一样的三角形,然后采用重叠的方法揭示三角形稳定性的本质。只要三角形的三条边长度确定,那这个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就完全确定,从而体验三角形稳定性的本质。

(3)用四根小棒搭一个四边形,看可以搭多少个不一样的四边形?再拉一拉,看能不能拉动?

(4)教师出示一个活动的四边形,请同学们想想办法将它固定。

3.说一说三角形稳定性在生活中的应用。

[设计意图]三角形的稳定性“拉一拉不易变形”只是三角形稳定性的一个外在表现,对三角形稳定性的正确解读应该是三条边的长短确定了,那么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也就确定了。

三.认识三角形的高,并尝试画三角形的高。

1.通过预习生说一说三角形高的定义。

2.指定一名学生在黑板上画出锐角三角形的一条高,并让演示的学生说一说画高的过程,教师演示如何画高。

强调三角形的高是一条垂线,同时还是一条线段,所以三角形的高是一条垂直线段。

3.每位同学尝试在练习纸上画出指定BC为底的高,并进行检验。

数学教案认识三角形(四年级下册数学认识三角形教学设计)(1)

通过此操作,让学生更清楚三角形的高的含义。

在这个锐角三角形中画出其他的高,想一想三角形能画几条底高?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是本节课的难点,为了突破这一难点,通过直观感知认识锐角三角形的高,再层层深入,引发认知冲突,在不断的思维活动中达到对高的完整认识。

四、全课小结

五、板书设计

认识三角形

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叫做三角形。

三条边长度确定

三角形的形状、大小就确定

具有稳定性

B

A

C

数学教案认识三角形(四年级下册数学认识三角形教学设计)(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