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老段要分享的话题会有点沉重,但它确实是目前很多家长不重视、或者容易忽视的一个会影响孩子一生的主题——校园欺凌之前我也跟不少家长聊过这个话题,也开过专门的讲座来分享这个主题,来了很多家长,但是大部分人在听讲座之前都很好奇,说怎么可能有家长不重视或者会忽视校园暴力呢?我就问了一个问题,现场一片沉默:如果你的孩子不愿意告诉你,你怎么知道你的孩子被校园欺凌了呢?,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被校园欺凌过的孩子的表现?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被校园欺凌过的孩子的表现(怎么判断孩子被校园欺凌了)

被校园欺凌过的孩子的表现

今天老段要分享的话题会有点沉重,但它确实是目前很多家长不重视、或者容易忽视的一个会影响孩子一生的主题——校园欺凌。之前我也跟不少家长聊过这个话题,也开过专门的讲座来分享这个主题,来了很多家长,但是大部分人在听讲座之前都很好奇,说怎么可能有家长不重视或者会忽视校园暴力呢?我就问了一个问题,现场一片沉默:如果你的孩子不愿意告诉你,你怎么知道你的孩子被校园欺凌了呢?

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我们就要知道,什么是校园欺凌?

官方的定义是:校园欺凌是指学生被一个或者多个学生故意、反复、持续地做出伤害行为。这种伤害行为包括了肢体、语言以及网络等手段。比如殴打、辱骂、损坏财物、恐吓、传谣等。

字面上的意思很好理解,家长也很好判断,但是我要举几个不容易被定义成校园欺凌的例子,你就明白为什么老段说很多家长会忽视这个问题。第一,如果有调皮的男生经常以闹着玩儿的形式扯你女儿的头发,你觉得这算不算校园欺凌?第二,如果有孩子往你孩子的座位上故意倒墨水,也不多,但就是会偶尔发生,这算不算校园欺凌?第三,如果你的孩子被班级小团体孤立,不跟她玩,不跟她说话,这又算不算校园欺凌?

我记得以前华中师范大学做过一个社会调查,这个在网上还可以查到相应记录。他们曾经对一部分中小学生做抽样调查,发现每10个孩子里面就会有3个左右的孩子被校园欺凌过,他们当中有那种特别严重的,比如身体收到了损害,有的有那种表面看不出问题,但实际对心理造成了巨大伤害的,还有极少部分因为校园欺凌选择自残或者自杀的让人心疼的孩子。而给他们的父母做调研的时候,发现大部分父母是不知道孩子被校园欺凌,或者都是到孩子已经承受了很长时间校园欺凌,到最后已经产生了不可挽回的后果的时候才发现这个问题。还有一部分家长到现在都不知道自家孩子曾经或多或少都经历过校园欺凌,比如我,真人真事,我初中就是那个被校园欺凌的孩子之一,最后也成了我转班的原因之一,到今天,我父母都不知道这件事。

我相信很多父母都在网上看到过一些写校园欺凌的电影、电视剧、或刷到过那种校园欺凌的真实视频,每一个都看得牙痒痒,都会把它带入到自己的孩子身上。特别是我这种本身从事教育行业多年、又极度热爱教育的老师来说,每次看见那种极端校园暴力的视频都恨不得我在现场,然后用成年人的方式好好教训那些小兔崽子,我不想给他们讲道理,只想让他们亲身体会,体会那种痛苦和无助。但冷静下来之后,我又很无奈,无奈我不在现场,无奈那个衣服被扯破、脸庞被扇肿、各种拳打脚踢、污言秽语加身的孩子的无助。

真正的校园欺凌何止如此,你看过中国的《悲伤逆流成河》吗?你看过在重庆拍摄的《少年的你》吗?你看过日本的《告白》吗?你看过韩国的《妈妈别哭》吗?还有《怜悯》、《韩公主》、《蚯蚓》、《壁花少年》、《关于莉莉周的一切》这些讲校园欺凌、校园暴力、校园犯罪题材的电影是真的非常推荐给家长朋友们。

校园欺凌给孩子们带去的不仅仅是身体上的伤害,而且随着现在国家对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完善,对这种校园安全的重视,那种能给孩子们带去身体伤害的校园欺凌已经非常少了,更多的是那些很难外化,或者很难定义的语言类、行动类的校园欺凌,这些事情会给孩子们的心理带去极大的、几乎不可逆的伤害。这些孩子将来在出生社会之后,或者更有甚者在读书时期都会产生抑郁、自残、消极、自卑等情绪和行为。所以及时地通过小事去发现孩子是否有收到校园欺凌是非常重要的!

那我们应该怎么判断孩子被校园欺凌了呢?或者说,当发现孩子被校园欺凌了,我们作为家长应该怎么处理这件事呢?

1. 幼儿园阶段

这个阶段的孩子因为年龄小,自我表达更多的是行为上面体现,家长们是最容易发现问题的。但是也因为他们年龄小,很多东西表达不清楚,或者说容易受到施暴者的要挟、恐吓、欺骗,他们很少会通过语言来直接向父母表达。这个时候就特别需要爸爸妈妈们多观察。

比如孩子身上多次出现伤痕、淤青等等,不管孩子是不是愿意分享原因给你,你都要特别留意,有时候还要对孩子说出的原因保持一定的怀疑态度。再比如孩子或多或少地表现出不愿去上学,不愿意去学校,有时候不一定是孩子懒惰,有可能是学校有他害怕的人,但是他又不敢实话实说。还有那种突然情绪低落,而且连续好几天都活跃补起来的类型,又或者那种老是做噩梦,半夜惊醒,或者自己长期拿着自己喜爱的娃娃跟它诉说心事或者秘密,但过程中不是开心的状态。

家长一旦发现以上问题,一定要耐心引导孩子说出原因,千万不要发脾气,因为孩子很有可能会因为担心说出实情后又被父母骂而选择说谎。这个阶段的孩子只要家长耐心引导,都是会说出具体原因的。但是也在这提醒各位父母朋友们,幼儿园正常的打闹不属于校园欺凌,不要上纲上线,偶尔有磕磕碰碰很正常,找老师了解了,找孩子了解了,如果定义就是偶尔发生的小摩擦就没有必要一直揪着这个问题不放,过度保护孩子不是一件好事。

那怎么区分他是被欺凌了,还是和同学发生了小摩擦呢?很简单,一,你要看孩子伤心的时限,如果只是哭一场就好了,第二天跟没事儿人一样,或者说第三天就忘了这些不愉快,那这很大可能就是小摩擦,不用在意,了解清楚事情的原委,该道歉道歉,该和解和解。但是如果你发现孩子持续一周都不开心,那就要重视了,找孩子、找老师了解完情况后,有必要的情况下还要去调监控。

2. 小学阶段

这个阶段的孩子和幼儿园唯一的不同就是他们的表达能力基本成熟了,在学校和家庭的双向教育下,如果真的遇见校园欺凌,大部分孩子都会主动找老师,或者找爸妈去寻求帮助。这个时候家长一定一定一定要重视!千万不要因为孩子表达不够,或者在家长看来这个问题不大而忽视去了解这个问题的本质。

比如,我上面说到的那个问题,如果你的孩子回家告诉你,班上有个男孩子老是扯我的头发,你一定要去学校了解情况,给这件事下个基本的定义,看他是不是闹着玩,偶尔一两次,或者是不是这个男孩子和你的女儿有一些矛盾,还是说这个男孩就是习惯性的欺负你的女儿,一定要找到原因然后看怎么处理。不要直接来一句“这种事你直接告诉老师”就行了!家长这样不重视的态度如果被小朋友过分解读了,他下次遇见真正的校园欺凌就不会愿意告诉你了,因为他知道,告诉了你,也没用,你会直接让他去找老师,以为找了老师,一切都能解决。

还有,成年人最愚蠢的地方就在于和孩子沟通的时候不站在孩子角度思考痛苦。比如有一种家长就很讨厌,过年在没经过小朋友同意,就把小朋友的玩具送过亲戚家的小朋友,还美名其余曰是为了让孩子学会分享。你要知道,在他那个年级,那些你看起来送了人可以再买的玩具很可能就是他的精神寄托或者是他的一切。就好比说,现在让你给十万块钱给路边的乞丐,你大概率不会,但是如果让孩子给十万块给乞丐,他大概率会同意的原因。因为在他看来,10万块在某些意义上来说真的不如他的一个洋娃娃重要。

所以,当你的孩子给你反馈说,有人给他的座位上倒墨水,弄脏了他最喜欢的裤子的时候,你别轻描淡写的一句“给你重新买一条”就了事了,一定要去表现出你的关心,要去试着了解这件事的背后是不是老发生,是不是有孩子在故意给孩子造成语言或者身体上的伤害。

除了孩子自己说,家长朋友们还可以向我上面写幼儿园阶段孩子表现的各个方面去观察,除此之外,因为小学会有考试,长期被校园欺凌的孩子一般上课都不会太认真,因为害怕,所以他们的成绩会出现明显的下滑,有的会害怕和同龄人接触,有的孩子性格会大变,比如之前很乐观,突然就安静了。或者有些孩子会突然比较喜欢穿长袖长裤,哪怕是天气比较热,也不会轻易露出手臂和腿,害怕被发现那些伤痕。

除此之外,如果小学阶段你发现孩子真的被校园欺凌了,沟通方式也和幼儿园时期不一样,幼儿园的孩子你稍微引导他基本上就愿意说了,但是小学阶段的孩子如果不愿意主动跟父母说,那一定是平时父母对他的关心就不够,他们对家长的信任度不够,这个时候你一定更要多沟通、多互动,要让孩子感受到你时时刻刻都会站在他的角度考虑问题,会永远的支持和信任自己的孩子,然后再慢慢引导他说出实情的原委。

3. 初中及以上

上了初中的孩子因为会过度在意自己的隐私,所以很多东西都不愿意跟家长沟通,再加上青春期的孩子本来因为胆子更大了,更容易犯错,平时和家长沟通的频率本来就低,或者说和家长沟通的效果一般都差,所以他们宁愿自己默默承担,自己想办法解决,也不愿意告诉老师或者家长。

除了我们可以观察前面我写到那些东西来判断孩子是否被校园欺凌了,初高中的孩子还可以增加以下的观察项目:1、是否经常沉默寡言,几乎没有社交圈子、也不太喜欢外出,放假就宅在家里。2、是否有表达出一些比较消极想法或者行为。比如喜欢看一些悲剧,或者看一些校园欺凌的电影之类的。3、是否有上网去搜索过一些跟校园欺凌有关系的关键字。因为这类型的孩子在遇见问题的时候首先会考虑去网上寻求帮助。4、孩子是否长期眼神无光、对周围的人和事务都非常小心翼翼的。5、有没有经常丢三落四,比如经常“丢”掉了自己的零花钱之类的行为。

最后,如果你发现你的孩子被校园欺凌了,你应该怎么处理?

1. 平复情绪,调整心情,取证报警

首先,一旦你发现你的孩子被校园欺凌了,首先一定要平复情绪,不要激动,或者不要过于激动,不要因为自己不冷静,错过了很多前期可以做的事情。我知道很多爸爸妈妈在知道自己的孩子受委屈之后都很气愤,也很心疼,所以他们会冲动做出很多不恰当的事情,这是肯定给你的孩子带不来任何好处的。只有当你情绪稳定的时候,你才能更好地处理这件事情,比如如果孩子受伤了,要第一时间带孩子去医院验伤,留下所有纸质证据,然后报警!千万不要觉得这种事要不要上升到报警的高度,我告诉你,校园欺凌就没有小事,有了第一次,就会有第二次,第三次。

如果孩子不是受伤的这种,那就要想办法去学校找老师或者找同学了解情况,有必要的情况下要偷偷录音,这点非常重要,特别是跟孩子同学聊天的时候,因为当你第一次跟孩子的同学们了解事情原委的时候,同学们往往都是实话实说,但一旦这个孩子的家长知道了,有些家长会让孩子不要参与这件事,或者少参与,说出的事情就不一定是最真实的了,有些甚至会推翻他之前给你讲的东西,所以你偷偷录音是很有必要的。

另外,之所以报警主要是为了下面这一步。

2. 联系学校

当你已经有足够的证据证明你的孩子在学校受到了校园欺凌,报警之后一定要带着警察一起去学校找校领导,一来是要让学校重视这个问题,二来也是把事情的影响扩大化,方便对方家长重视。当你带着警察去学校,性质就不一样了,校方一定会主动联系对方的家长,然后不管对方家长是如何的身份、态度,在警察和证据面前他都得公平、公正的对待这件事。

有的家长可能会说,老师,一件小事用得着报警吗?就不能自己联系对方家长,然后要求对方道歉,最后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我非常反对!因为你根本不知道对方家长是否会认为自己的孩子欺凌你的孩子了,他或者会怪罪你,就这么个扯头发的小事,还需要两方家长来单独沟通,对方的态度可能会不好。

其次,你要的是对方的道歉吗?你要的是你的孩子不再受到下一次的欺凌,所以我推荐你报警,有些小事虽然不能判刑,但是一旦对方家长不重视这个问题,或者学校不重视这个问题,报警就可以给那些校园欺凌者一个非常严肃的环境刺激,更能让他们实话实说。而且一旦定性为校园欺凌,你只要不撤案,这个记录会留在校园欺凌者的人事档案上面,会严重影响他们以后的考学和工作,这就逼得他们不得不重视。

然后,你要校方和对方家长当着全校的面给孩子和你赔礼道歉,一定要当着全校的面,要把这件事的影响扩大,要让整个学校的孩子们都明白,任何校园欺凌的行为都很有可能直接被警察叔叔“抓”的。你平时所做的一些小事,在你看来不算校园欺凌,但是在受欺负的人看来,他就是很难受的。校方也可以借助这次的问题来给全校做一次关于校园欺凌的教育活动。

3. 反思自己,改变思想和行为

在这次赔礼道歉结束之后,你一定更要反思自己,为什么你的孩子会受到校园欺凌?是不是因为你对孩子的日常生活关系不够,对孩子的观察不够,是不是平时的鼓励不够,让孩子没有自信,是不是对孩子的身体发育管理不够,比如让孩子过于胖,过于满脸青春痘之类的。

有些家长不理解,胖怎么了?长痘痘怎么了?我是让你重视这个现象,从而可以分析原因。比如,一个过于肥胖的孩子是不是更容易受到语言的攻击?一个满脸痘痘的孩子是不是更容易受到区别对待?你仔细想想,那些被校园欺凌的孩子有哪些是非常有自信的?试问一个长期受到语言攻击,长期被区别对待的孩子怎么可能有自信呢?他们是不是更容易被校园欺凌呢!所以作为家长的你,是不是要好好反思一下,是不是要看看自己平时是否有认真对待这些“小事”呢?

4. 改变环境

如果孩子校园欺凌造成的效果已经很严重了,一定要给孩子换环境,能转学转学,或者能让对方转学就让对方转学。校园欺凌给孩子带去的心理影响是远远超过身体损伤的,如果孩子被校园欺凌到心理状态极度不正常了,那一定要给孩子换新环境,让他接触新的朋友,新的老师,鼓励他抛开过去,重新开始!

5. 深度沟通

最后一点,所有受过校园欺凌的孩子都需要多次的深度沟通,一方面教育孩子应该怎么避免校园欺凌的再次发生,比如下次发生这种情况,你应该怎么处理?当你发现别人被校园欺凌后,你应该怎么处理?或者我们平时应该怎么去对待那些容易被校园欺凌的同学?二来也是通过这次深度沟通,增加你和孩子的感情,我永远相信,如果你和孩子的感情非常好,平时对他关系足够,这样的孩子大概率是很有自信的,而有自信的孩子是很难收到校园欺凌的。

另外,我们说,说有的有效沟通都是需要契机的,这件事本身对孩子就是有切身的体验,而且应该是非常深刻的记忆,用这次的机会去跟孩子做深度沟通也是比较有效果的。而且有些孩子受影响大,很有可能是需要长期沟通,甚至是需要心理医生的帮助才能恢复的。当然,今天老段写着一篇文章也是为了让更多的家庭能重视这个问题,让更多的孩子都不会受到校园欺凌或者不会去欺凌同学,让孩子们永远都接触不到心理医生,都能健康、快乐的成长,最后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标,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