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宫剧里的发型好看不?

清朝大羊角发型(清朝后期才有清宫戏)(1)

清初,清军刚进去北京时,多尔衮颁布了严厉的剃头令“不从者斩”,但随着下令后三河立即爆发了反金以及蠢蠢欲动的山东,不到数月的剃头令宣告停止。当然,这只是多尔衮的权宜之计。

待清军攻下南京、苏州、杭州之后,清政府认为大局已定,便重申剃发令,实行“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高压政策。

但由于这项政策涉及文化认同,引起了各族人民的强烈反对与抵抗,结果导致了清政府的血腥镇压。

剃发易服,无非是清政府为了消弱汉族反抗意识,巩固清朝统治地位的手段。

清朝大羊角发型(清朝后期才有清宫戏)(2)

那个时候,剃发令规定要留的发型叫“金钱鼠尾”辫,就头顶一个铜钱大小的头发扎成小辫,其他全剃光。

后来留的头发越来越多,渐渐成了“猪尾辫”、“蛇尾辫”,最终形成对半分的“阴阳头”。剃去前额头发,留起一根辫子。

清朝大羊角发型(清朝后期才有清宫戏)(3)

从鼠尾辫到阴阳头,这条辫子究竟经历了什么?一切的一切,要从乾隆三十三年的杭州开始说起…

02

乾隆盛世,尤其江南,经济发达物阜民丰,正所谓“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但这一年,苏杭笼罩着一层迷雾。

某天,杭州萧山县来了个外地和尚,笑眯眯问村口一个写字的男孩叫什么名字......男孩的父母惊恐地将他绑起来,聚集了全村人要将他烧死,罪名是“叫魂”。

苏州街上有个老乞丐,唱着谁也听不懂的歌,手里抓着一把乱糟糟的辫子,他冲谁笑,谁回家就生病,有经验的老人说,这家伙是在“叫魂”。

怪事一件接着一件地发生。

人们认为,造桥的石匠会把写着男孩姓名的纸条打进桥墩,插入京杭大运河的淤泥里去,石匠成了叫魂的巫师。

人们还认为,光头的和尚会带着一把剪刀,剪去男人的发辫,再念一串咒语,那人的魂就从身上分离出来。人被叫走了魂儿,丧失了精气,或痴呆或生病,最终死去。

于是,人人自危,有男孩的人家,把孩子关在屋里不让出门;外地人若是问了谁的名字,会被暴打一顿,然后报官扔进大狱。

官府一开始对这些“叫魂”案件嗤之以鼻,但止不住的流言,让青天大老爷们横眉怒喝:“盛世之下,岂会有这般荒唐事?”衙门的差役满大街抓人。

清朝大羊角发型(清朝后期才有清宫戏)(4)

到底是什么人在作祟?可又查不到,也抓不到,百姓们道路侧目,衙门里叫苦连天。

人人心头都涌上了疑云,孩子不敢出门上学,妇女不敢上街交游,男人不敢出门干活。

03

事实上,这些所谓的“叫魂”事件,纯属流言。

有一天,一个叫巨成的游方和尚被指控剪人发辫作法,但事实上他被抓时,只从随身的箱子里搜出了一缕头发。

抓他的蔡捕役认定这和尚很诡异,但一缕头发说明不了什么,于是从家里翻出自己的旧头发,小心翼翼地编成一股发辫,还特地拿了把剪刀放进和尚的行李中,使证据“板上钉钉”。

案件层层上报,每个人都觉得自己要做点什么来坐实和尚的罪名,以至于最后巨成和尚的行李里头,竟然有四把剪刀。

清朝大羊角发型(清朝后期才有清宫戏)(5)

最后,虽然这案子被查清是个冤案,蔡捕役被抓起来打了一顿,巨成和尚也被无罪释放了。可是不管是衙门捕快,还是吃瓜群众,都认定:事出有异,外地和尚会叫魂。

在萧山的另一个地方,人们打死了一个走街串巷的铁匠。说在他身上搜出来两张符咒,人们便认定这符咒是用来剪掉辫子后“夺生魂”的,将他暴打致死。

但后来知县发现,那两张符咒只是用来向土地爷赎罪的普通符文。

清朝大羊角发型(清朝后期才有清宫戏)(6)

在流言的中心地区安溪县(也就是笔者的家乡),村民们甚至遇见了一个外地口音的陌生人,就怀疑他是来叫魂的,把他吊到树上活活晾死。

欧洲中世纪的黑死病的恐慌来自鼠疫疾病,有无数的白骨堆砌,而叫魂的恐慌却来自民众无端的臆测。

04

人心惶惶。从萧山到杭州,从江南到整个长江中下游平原,流言制造的恐慌蔓延了大半个中国。

在江浙一带的官员们看来,这几起叫魂案件荒诞不经,完全是庸人自扰、民众愚昧,所以并没有及时上报。

可乾隆却通过他老爹当年建立的密折渠道,知道了这件事。乾隆怒了。

盛世治下,却出了这样的荒唐事,他如何能忍?于是从上到下风风火火掀起了一场全国性辟谣活动。

清朝大羊角发型(清朝后期才有清宫戏)(7)

百姓人心惶惶,官员疲于奔命,王公寝食难安。

查到最后,没有一个巫师逮捕,没有一件叫魂案件水落石出,老百姓们言之凿凿的“谁谁谁家的儿子被剪了头发丧了生魂”,都查不到到底是谁家的娃。

没有丢了魂的受害者,也没有加害者,甚至没有一桩确实存在的案例。

受害者只有那些被屈打成招的和尚、道士、石匠、乞丐,以及无数莫名其妙被愤怒村民打死的外乡人。

乾隆只得鸣金收兵。

05

折腾许久,这场叫魂案不了了之,但人们却留下了后遗症。如何才能保护好辫子不被剪掉?

戴帽子或许是个好主意,把辫子留得粗一点也是种方法。想象一下,像清初那样的金钱鼠尾辫,细细一根,一剪子下去全没了。而清末那种半个头留发的阴阳头,盘出的辫子又粗又长,寻常小剪子一下子也剪不断。

清朝大羊角发型(清朝后期才有清宫戏)(8)

于是江南人,辫子越留越粗。时尚不胫而走,全国百姓的辫子都越留越粗了,就连京城的王公贵族也效仿起这种潮流。

皇帝也自知入关后,剃头易服,嘉定三屠、扬州十日的过错,也就默认了这种做法。脑后蓄发越来越多,到了道光年间,基本形成了现在清宫剧里所熟悉的模样。

乾隆三十三年以后,政府不再强制推行暴力剃发,普通平民的着装发型也开始了复古风。

虽然官员们依然一板一眼地穿着长袍马褂,百姓也并不敢真的留起全部长发,但穿汉人衣冠不再是被明令禁止。

在街上,渐渐出现了穿着满汉服装、留着辫子和挽着发髻的人群并行不悖的画面。

清朝大羊角发型(清朝后期才有清宫戏)(9)

乾隆朝《姑苏繁华图卷》,街上有人穿着满人衣服,有人是传统汉人打扮

满族开始汉化,而汉人也找回点滴传统,而这一切都是源于叫魂事件带来的反馈。

清朝大羊角发型(清朝后期才有清宫戏)(10)

清朝廪生的集体肖像画,清代官服,明代儒生打扮,满汉混搭风,穿汉式长袍、戴满式官帽

06

《孝经》里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

当年满清入关,汉人对剃发令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殊死抵抗,其激烈程度甚至远远超过对明亡的愤慨。

清朝人头上的辫子不仅仅是灵魂的载体,更是满清统治的象征所在。从官府到紫禁城,甚至乾隆亲自下场,害怕原本不相信的人,变得深信不疑。

其实,剪辫叫魂这样的传言明朝就有过。

费孝通说,中国传统的乡土熟人社会是一种差序格局,好比是把一块石头投进水面,激起一圈又一圈扩散开去的波纹,每一个人都是他自己文化圈子的中心。熟人社会里,人们更容易达成一致的意见。

晚清时期,两广一带也多次传言那些黄头发高鼻梁的外国人的眼睛,能摄人魂魄,外国人带来的照相机,按下快门就会夺走生魂。

清朝大羊角发型(清朝后期才有清宫戏)(11)

今天的我们自然不会相信这些无稽之谈,可流言却曾真真切切地侵扰着古代社会百姓。但如今流窜朋友圈的奇葩谣言、各种人云亦云(如2011年的食盐抢购风潮)不也是另一种“叫魂”么?

流言止于智者,辟谣辟谣辟谣!!!机智如你。

最后,来扯下淡。

我们熟悉的很多清宫戏里,男子的发型都是错误的。

看看下面几张图:

清朝大羊角发型(清朝后期才有清宫戏)(12)

1793年英国访清使团随团画师、亚历山大的纪实画稿证明,乾隆时期还是金钱鼠尾。

清朝大羊角发型(清朝后期才有清宫戏)(13)

1799年,日本发行的《清俗纪闻》插图《浴堂》,右下角的那个人很明显的鼠尾辫

清朝大羊角发型(清朝后期才有清宫戏)(14)

陈道明老师的版《康熙王朝》的康熙,明显面积太大

清朝大羊角发型(清朝后期才有清宫戏)(15)

聂远版《延禧攻略》的乾隆,正面看不到发际线,应该算最接近史实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