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仅用于科普用途,为了保护患者隐私,以下内容里的相关信息已进行处理)

【基本信息】女,62岁

【疾病类型】右耳感音神经性聋

【治疗医院】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三甲)

【治疗方案】给予银杏叶提取物改善内耳微循环,甲钴胺营养神经等对症支持治疗。

【治疗周期】住院11天

【治疗效果】患者耳鸣症状减轻,听力明显增高,无其它不适主诉。

一、初识患者

患者是一位60岁女性,退休在家,平时身体比较健康,没有高血压、冠心病等疾病。然而在20天前,患者突然发现自己右耳听力有所下降,同时感觉到有机器运作样轰隆隆的声音在耳朵边一直响。1周前,患者又出现头晕,但没有伴随恶心、呕吐等不适,于是自行前往药店购买营养神经药物(具体不详)服用,不过症状并没有得到缓解,因此前往我院门诊就诊。

门诊予以纯音听阈以及言语测听检查,结果提示:患者左右耳气导听阈平均值为32dBHL、35dBHL,左右耳骨导听阈平均值为27dBHL、30dBHL,骨、气导都在正常范围之外,且二者差异小于等于10dB,考虑为感音神经性聋。言语测听检查发现患者字词识别率为100%,无异常。

结合患者症状、主诉、专科检查结果,门诊初步诊断为“右耳感音神经性聋”,并建议患者入院接受治疗。

右耳听力突然下降的原因(右耳听力不明原因骤降)(1)

二、患者的治疗过程

因为感音神经性聋的原因有很多,包括药物中毒、外伤、退行性变、内耳压力异常、遗传等,所以入院后除了安排患者完善常规检查,如血常规、凝血功能、心电图等,还详细询问了患者的基本情况,询问其是否患有相关基础疾病,近期是否有使用过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耳毒性药物,家人是否也出现过耳聋现象等......

经过详细询问,患者否认自己患有相关疾病以及用药史。因此,排除是药物、遗传等因素导致的感音神经性聋。询问后,对患者进行专科查体,可见双外耳道通畅,双侧外耳廓无畸形,鼓膜完成,标志佳,音叉检查R( ),L( ),WT→L,提示对侧耳有感音神经性耳聋。

右耳听力突然下降的原因(右耳听力不明原因骤降)(2)

第二天,相关检查陆续返回,未见明显异常。由于患者耳聋突然发生、无用药史、无耳道畸形,排除器质性疾病,所以诊断为右耳感音神经性聋。鉴于患者无明显诱因,于是决定给予银杏叶提取物改善内耳微循环,甲钴胺营养神经,并嘱托患者在住院期间注意休息,避免噪音,通过11天住院治疗,患者症状好转,顺利出院。

三、患者在治疗中的注意事项

1、治疗期间,遵医嘱用药,若出现药物副反应,如腹痛、腹胀,或者听力出现变化,应及时告知医生,尽早处理。

2、治疗期间注意休息,避免劳累,同时远离噪音,避免大音量听歌、看剧。

3、患者应做好保暖措施,出入病房及时增添衣物,避免引起感染发生,造成中耳炎,影响听力。

右耳听力突然下降的原因(右耳听力不明原因骤降)(3)

四、患者的治疗效果

出院时,患者耳鸣症状减轻,听力明显增高,无其它不适主诉。查体可见患者一般情况良好,脉搏为74次/分,血压120/70mmHg。复查音叉检查提示R( ),L( ),复查听力图提示右耳PTA(纯音听力测试)为25dBHL,左耳PTA为10dBHL,听力恢复正常。

五、患者在日常生活中的注意事项

1、科学用耳,避免噪声,生活上要避免外界噪声的干扰,也要避免长时间、大音量使用电子产品。

2、避免接触毒性药物,如庆大霉素、卡那霉素、链霉素等。

3、改变生活方式,规律作息,定期运动,合理膳食,戒烟限酒。

4、定期复查,居家期间若再次出现听力问题或其它不适,应及时告知医生。

右耳听力突然下降的原因(右耳听力不明原因骤降)(4)

六、医生感悟

神经性耳聋是一种听觉神经或大脑内的听觉中枢受到损害,发生听力下降或全聋的一种疾病。导致神经性耳聋的原因有很多,包括噪声、过度疲劳、耳部疾病、血管瘤、脑供血不足、高血压、耳毒性药物等。

具体是何原因需要结合患者病情具体分析,因此患者在入院后,除了安排其完善检查外,我还详细询问了患者的情况,如患者有没有家族史,是否使用过耳毒性药物,睡眠情况怎么样,有无长期处于噪声环境。通过详细询问以及听力测试、实验室检查,排除患者是器质性因素导致,所以决定给予对症支持治疗,具体用药为银杏叶提取物改善内耳微循环,甲钴胺营养神经。通过治疗,患者症状得到改善,顺利出院。

但因为本次发病病因尚不清楚,所以患者仍然有再次发生感音神经性聋的可能性,因此在结束治疗后,也对患者进行了健康宣教,嘱托患者改变生活方式,避免熬夜、情绪波动,同时科学用耳,避免听力出现快速下降。

对于耳聋这一大类疾病,预防重于治疗,早治疗好于晚治疗,所以大家应在日常生活中做好预防措施,若出现不明原因听力下降、耳聋,应及时来医院就诊,查明原因,对症处理,避免造成听力不可逆损害。

姓名:宋广斌

单位: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科室:耳鼻喉科

职称:副主任医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