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圣陶是什么时候生的(那年今日叶圣陶)(1)

夜已深了。昏黄的灯光下,一位老者聚精会神地读书。他拾着一支钢笔的手悬在半空,时而阅读,时而纪录,时而念念有词。我似乎看见,透过他的双眼所闪现出的智慧之光,为这夜增添了一丝明亮。

这位老先生便是叶圣陶,我国文艺界、教育界的老前辈。

叶圣陶是什么时候生的(那年今日叶圣陶)(2)

叶圣陶先生

叶圣陶曾提出许多著名的教育理论,比如“教师并非教书,而是教育学生”,“做教师最主要的是不说假话,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要先做到。”叶圣陶便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行动为天下学子打下了榜样。

1988年2月16日,叶圣陶离开了我们,他的生命永远地定格在了94岁。

叶圣陶是什么时候生的(那年今日叶圣陶)(3)

从叶绍钧到叶圣陶——”圣人陶钧万物”

叶圣陶,原名叶绍钧,字秉臣、圣陶。1894年10月28日,他出生于江苏苏州。在中国现代文化史上,叶圣陶有着多重身份,成就非凡:我国著名的作家、教育家、编辑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

据说,他曾数次易名。他原名叶绍钧,12岁入读苏州长元吴公立小学,拜托授课先生章伯寅帮他取一个字,最好能表现出“爱国强国”这一层意思。章先生说:“你名绍钧,有诗曰‘秉国之钧’,取‘秉臣’为字好。”

到了1911年10月15日,辛亥革命爆发,苏州光复,叶绍钧找到章伯寅先生说:“清廷已覆没,皇帝被打倒了,我不能再作臣了,请先生帮我改一个字。”先生笑了笑说:“你名绍钧,有诗曰‘圣人陶钧万物’,就取‘圣陶’为字吧。”到了1914年6月10日,叶绍钧在《小说丛报》第2期发表文言小说《玻璃窗内之画象》,署名“圣陶”,以后又把姓“叶”与笔名“圣陶”连了起来,“叶圣陶”从此诞生。

此后,叶圣陶接连发表了童话故事《稻草人》、白话小说《春宴琐谭》、长篇小说《倪焕之》等作品,并于20年代初进入商务印书馆从事编辑出版工作,主编了《小说月报》等杂志。30年代,他进入执掌开明书店时期,主办《中学生》杂志,开始编辑、出版中文书籍和儿童故事书。

叶圣陶是什么时候生的(那年今日叶圣陶)(4)

叶圣陶的青年与老年时期

在这个过程中,叶圣陶经历了辛亥革命、五卅运动等的锻造,已经成长为一个成熟的革命者。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前往四川继续主持开明书店的编辑工作,同时参加发起成立“文艺界抗敌后援会”,并于1939年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理事。

他是学者,更是革命者,他身体力行,用行为证明自己:并非那纸上谈兵之辈。

教育领域的叶圣陶和我们熟悉的《新华字典》

作为我国现代最著名的教育家之一,在叶圣陶的一生中,有长达七十六年的时间热情关注、直接从事着语文教育的工作。他既任教过小学、中学、大学,又编撰过众多语文教材,发表和出版了相当完整、系统的语文教育论著,还担任过全国教育机关的重要领导职务。他的语文教育思想博大精深而切合实际,几乎涵盖了语文教育领域的所有方面。

叶圣陶是什么时候生的(那年今日叶圣陶)(5)

1985年住院期间,叶圣陶为第一个教师节题词

但在他所有的教育成就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对《新华字典》的编纂。尽管在第一版的《新华字典》内找不到任何编者的姓名……

当年曾参与《新华字典》编写工作的刘庆隆著文回忆叶圣陶与《新华字典》,其中论及字典的编写出版,“从酝酿到成立机构,再到字典审订和出版,各个环节都浸透了叶圣陶先生的心血”。1950年8月1日,字典编写前期的准备工作正式开始。叶圣陶在和专家学者反复商讨的基础上,拟定了编写宗旨和体例,并据此进行试编。拟定的体例和试编的稿子,叶圣陶都仔细看过。“有的稿子像作文一样进行修改,有的地方提出意见,供编写人员参考研究,有时也和大家一起讨论”。

“没有叶先生的领导和关怀,也许不会有《新华字典》”。刘庆隆的这句感言,也许可以看做是对叶圣陶在《新华字典》编写出版上历史功绩的评判。

文艺领域的叶圣陶:那藏而不露的悲悯之情

除了做编辑工作,叶圣陶还进行创作。

作为新文化运动以后最早进行白话文创作的作家之一,叶圣陶的作品很早就入选了中小学教科书,成了无数青少年白话文写作的范文,比如《爬山虎的脚》、《苏州园林》、《夜》等名篇。这些哺育了几代中国人的经典“叶”文,究竟有怎样的魅力?

叶圣陶是什么时候生的(那年今日叶圣陶)(6)

老年时期的叶圣陶依然神采奕奕

其实叶圣陶小说的突出艺术成就,在于他对“灰色人生”的冷静观察和客观描写。他带着一双透入的观世的眼,冷静地审视着蜷伏在旧中国黑暗一角的、那些被侮辱与被损害的民众。他的内心满蕴着悲悯之情,而在落笔之际却藏而不露、冷隽含蓄,“意”常见于“言”外,情不外露于文中。

而同情与讽刺兼备,是叶圣陶创作的另一特色。比如在对小市民知识分子的描写中,叶圣陶看不惯他们的怯弱,因此要“刺”一下,期望他们有所改变;但也深知他们的甘苦。因此,他在嘲讽的同时又毫不含糊地把笔锋指向黑暗现实制度,这就使他的批判现实主义具有了一定的深度。

叶圣陶是什么时候生的(那年今日叶圣陶)(7)

叶圣陶作品《牵牛花》

除此之外,叶圣陶还喜欢在他的文章中描绘美好的事物,歌颂希望。比如这篇《牵牛花》。

散文作品《牵牛花》节选:

但兴趣并不专在看花,种了这小东西,庭中就成为系人心情的所在,早上才起,工毕回来,不觉总要在那里小立一会儿。那藤蔓缠着麻线卷上去,嫩绿的头看似静止的,并不动弹;实际却无时不回旋向上,在先朝这边,停一歇再看,它便朝那边了。前一晚只是绿豆般大一粒嫩头,早起看时,便已透出二三寸长的新条,缀一两张长满细白绒毛的小叶子,叶柄处是仅能辨认形状的小花蕾,而末梢又有了绿豆般大一粒嫩头。有时认着墙上斑剥痕想,明天未必便爬到那里吧;但出乎意外,明晨竟爬到了斑剥痕之上;好努力的一夜功夫!“生之力”不可得见;在这样小立静观的当儿,却默契了“生之力”了。渐渐地,浑忘意想,复何言说,只呆对着这一墙绿叶。

即使没有花,兴趣未尝短少;何况他日花开,将比往年盛大呢。

缅怀叶圣陶

叶圣陶是什么时候生的(那年今日叶圣陶)(8)

叶圣陶画像

著名诗人臧克家曾经说过:“温、良、恭、俭、让,这五个大字是做人的一种美德,我觉得叶老身上兼而有之。”作为我国文艺界、教育界的老前辈,叶圣陶老先生虚怀若谷,平易近人,办起事来却刚强果断,认真负责。

比如编讲义、写教材,他不满意有的人只是照搬照抄,而主张其中必须包括自己的研究和心得。而且,一旦他已认定这件事是有益于广大读者的,就成年累月、不知疲劳地去做,决不半途而废。

叶圣陶是什么时候生的(那年今日叶圣陶)(9)

叶圣陶故居

看着他伏在书桌前工作的照片,追忆当年的种种,也让人觉得感动非常了。

叶老在品格和事业上的言传身教,堪称是后来者的楷模。作为老者,他慈祥可亲;作为学者,他学识博大精深,诲人不倦,勤恳敬业——永远值得我们的崇敬!

大家都在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