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明解群20151107课中记录柔顺善学,了道入圣,学致天道——《蒙》卦六五的哲理意义,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道德经十大难解?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道德经十大难解(柔顺善学了道入圣)

道德经十大难解

周易明解群20151107课中记录

柔顺善学,了道入圣,学致天道——《蒙》卦六五的哲理意义

时间:2015年11月07日22:00-22:30

导读老师:刘震(中国政法大学哲学系副教授)

刘增光(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讲师)

主持人:温海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

课程秘书:黄桢(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硕士生)

导师简介:

刘震,中国政法大学哲学系副教授,就读于山东大学,获得中国哲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领域是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开设《周易概论》等课程,曾受邀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孔子学院总部、罗马尼亚布加勒斯特大学等国内外学术机构开设周易专题讲座。主张《易》学为中国文明的起源,以儒道并举的视野审视《周易》早期文本,以出土文献与传世文本互证来还原《易》学史。在《周易》与古代筮法,《周易》象数史及《周易》与出土文献等领域多有建树,先后在《哲学动态》、《中国哲学史》、《周易研究》等国内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

21:57:33温海明:这爻有点像好学生学习上道之后,学出味道的那种感觉,且听两位刘老师分解。

21:58:03刘震:六五:童蒙,吉。白话解读:蒙昧之人象学童一样(谦虚好学),是十分吉祥的表征。在《周易》之中,六五爻与九二爻相互应和时,一般都象征了较为谦虚的形象。

21:59:35温海明:刘老师译解很到位啊。

22:00:23刘震:《蒙》卦之六五则象征那些处于高位并且乐于谦虚好学的人。从象数上来讲,则六五爻是要与九二爻相互交换位置的。

22:02:03温海明:是啊,观六二顺升到五位成蒙。

22:03:20刘震:《象传》的文字就说明了这一交换。

22:03:28温海明:是啊,象辞就是描述六二爻上升的状态。

22:03:40刘震:“顺以巽也”就是指的六五爻与九二爻相互交换位置,那么《蒙》卦的卦象就变成了风地《观》,《观》卦下卦坤卦为顺,上卦为巽卦,即为“顺而巽也”。《彖传》在解释《观》卦的时候也讲到了“神道设教”,也是与教育相关的。

22:06:47温海明:观卦上巽下坤,变蒙上巽变互坤,都是“顺以巽也”之意。

22:07:42刘增光:蒙卦和观卦的联系紧密。观卦中说到了“童观”,蒙卦中说到了“童蒙”。

22:08:12温海明:“观”、“蒙”是亲上加亲啊。

22:09:00刘增光:王弼解释观卦的“窥观”时就说“不为全蒙,所见者狭”。

22:10:17温海明:王弼实在是不世出的天才,周易的密码被他破译大半。

22:10:21刘震:《观》卦与《蒙》卦之间有着某种联系,这样的联系外在体现为卦象之中的关系,内在体现为理念上的一致。即所谓“神道设教”。

22:11:00刘增光:“神道设教”的话,这两卦就不仅仅是教育卦,而且也是政治卦。

22:11:11刘震:“童蒙”所蕴含的的教育理念就在于我们面对知识要始终保持一种较为谦虚的态度。政教不分,因为学习的内容也多与政治相关。童也有儿童的含义。儿童时期是人类学习能力最为突出的一个阶段。

22:13:02刘增光:王弼和程颐的解释都突出了这一爻的政治含义,尤其是君臣关系。

22:13:32温海明:《观》偏政,《蒙》偏教,政教相通,今天这个传统还保持着。

22:13:40刘增光:儿童也是没有任何先见、成见,质地纯洁的人。

22:13:54刘震:儿童不够成熟,因为不成熟,就没有成见,也就减少了因为成见而拒绝知识的可能。

22:14:13刘增光:“绘事后素”。【整理注:语出《论语·八佾》,意为先有白色底子,然后绘画;比喻有良好的质地,才能进行锦上添花的加工。】

22:14:45刘震:周易之中有着一个十分重要的理念,就是“无咎”是人生常态。吉凶皆由“无咎”所生。

22:14:56刘增光:看来真是,没有不是的学生,学生都很好,就看老师怎么教。

22:15:05刘震:如果是我们知错能改,或者善于学习,那么“无咎”可以转化为吉祥。如果我们因为成见执迷不悟,则“无咎”之后恐怕是步步惊心。“童蒙”之吉,恰巧是吉在了学童之无有成见。

22:16:22温海明:@刘震 “无咎”之难,犹如中道之难。

22:16:26倪木蘭:天无弃物,人无弃材。

22:17:00刘震:我们每一个人无论掌握了多少知识,在伟大的自然天道面前都是渺小的,我们不妨学会放下自身,放下自我,以虔诚的赤子之心面对天道,通过学习提升自我,日新盛德。这样必然会有一个较为理想的结局。我个人觉得蒙卦讲的是天道之教,后世理解为知识之道,还是浅薄了。

22:17:52陈鹏飞:老师们讲解得很好,相得益彰!学生们听得过瘾,不舍得打断啊。

22:20:10刘震:比如卦辞之中的“渎”,孔颖达解释为老师的错误。但帛书《易传》因为是学习态度的错误。

22:20:49刘增光:一般的解释都强调六五要谦虚,要虚心向九二学习。看来,作为老师的九二也是要谦虚的,如何教学生就像制作一件艺术品,所谓“修道之谓教”,如何能将天道的内容完全教给学生,这个太难了,老师责任重大。

22:20:53刘震:所以学生也并非没有错误。错就错在知道而不行道,知行不合一的错误。“童蒙”之吉,则在于其谦虚,并且以高贵之位,实践学习之道,这就是儒家心目中理想的学生,处于高位并且乐于谦虚好学的少年贵族。

22:23:08陈鹏飞:@刘震 讲得太到位了!

22:23:22温海明:两位刘老师都说到教天道之难,其实教《易经》之难,就难在教学生领悟天道。现在对天道还很认真学习领悟的学生很少啦。

22:23:29刘震:@陈鹏飞 过奖了。

22:24:43刘增光:儒家的理想是德位合一,但绝不能让位高者凌驾于德之上,居于高位者在天道、大德面前也仍是学生。

22:24:52刘震:天道实际不难理解,难的是落实。以《周易》而言,一般九五突出有为,六五突出有德。

22:25:56张国明:六五向九二学习的同时,我觉得也应以上九为师。

22:26:02刘增光:宋明儒者说的理与势的关系中,势不能高于理。

22:27:05刘震:六五与上九之间肯定也是融洽的,只是九二更为合适。

22:27:57刘增光:程颐和朱熹解释“童蒙”时都用到了一个词“未发纯一”,也就是形容童子的毫无成见、质地纯洁的状态。

22:28:33温海明:两位刘老师讲得一天比一天精彩,卦爻之奥义也一天比一天明白清晰。

22:28:37刘震:我们的分析是基于象传,算是一种还原经典,但是微言大义,大家尽可以自由发挥。

22:29:05刘增光:温老师主持引导得好。

22:29:27刘震:是啊,温老师功不可没,客观地讲,蒙卦过去我真的没有读的这样仔细,算是教学相长了,如果算是教的话。

22:30:45温海明:大家多多发表学习两位刘老师精彩讲解的心得体会吧。

22:31:57刘震:这几天的一些心得回头写成文章,需特别注明部分思路来自“周易明解微信群”。下面是自由讨论,欢迎各抒高见。

22:33:37刘增光:“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人非圣人,都有相互取资学习的地方。 感谢周易明解这个平台!!

22:33:47温海明@刘震 “周易明解群”要特别鸣谢老兄的高见和精彩分析!

22:33:52郑静:@刘震 老师的解,让我每天都可见到真实的自己。

22:36:01王力飞:低见,个人感觉“童蒙”,童为动用,指向善待孩子一样启蒙,说的还是教育方法

22:36:43刘震:你的说法可以,但是卦象上有些说不通。

22:37:07王力飞:两个阳爻,一为包容,一为击发,包容里也有刚的成份。

22:37:35刘震:包容不是纵容,包容是有原则的。

22:37:37李振春:@刘震 老师,从象数上来讲,则六五爻要与九二爻相互交换位置,麻烦问一下原因是什么?有点蒙。

22:38:08刘震:阳爻要上升、阴爻要下降,这是阳升阴降的自然规律。

22:39:19李振春:@刘震 谢谢,不蒙了。

22:39:24刘震:童蒙更多的还是指向六五自身。

22:39:55孙世柳:温老师上次上课讲到求道,当时学生很感慨,如果把这个道系统阐述下,或者作学生的,会更加彻悟点啊。蒙,有个人之困顿,也有外在的限制吧。求道的确是件艰辛的路。

22:40:11刘震:从筮法出发,经文是第一轮的人伦化,《易传》是第二轮。

22:40:12王璇:@刘震 老师好!刚开始上课的时候您说在《周易》之中,六五爻与九二爻相应一般象征较为谦虚的形象。这是根据什么道理?

22:41:16刘震:所谓谦虚,是我们对于文字的一种相对理解,六五与九二相呼应。

22:42:22温海明:@孙世柳 今天两位刘老师都讲到,蒙不仅仅是启蒙知识,更重要的是启蒙天道。天道是要用生命去打通的,文化之道是要用生命去承担的,任重而道远。

22:43:49王璇:@刘震 噢,酱紫~

22:44:00孙世柳:学易越学问题越多,不过的确充实很多了。路漫漫!自古以来多少前人前赴后继啊!真的感慨万千!

22:45:23温海明:“周易明解群”就是要继承周易经传阐明的天道,让大道复明于世间,易道永不败。

22:46:18刘震:@王璇 你可以看看一些卦象中六五与九二相对者,即可以明白。

22:46:40刘震:帛书《周易》,就是《论语》的周易版。

22:47:25孙世柳:自学易来,收获很多,各位老师讲解视角很有启发性。

22:47:56王力飞:易唯阴阳,孔子损易卦道四时,很多精彩内容。

22:48:30刘震:我们也许根本不认识孔子,我们所见,无非是后世之述。

22:49:45孙世柳:限于历史久远,文献缺乏,很难搞清楚。

22:49:50王璇:@刘震 好的,谢谢老师指点。

22:50:39刘震:是啊,需要我们一起努力。@孙世柳

22:51:06孙世柳:有时候学生在想,我们校对文本,注疏经典,的确都是个人的东西越来越多了,是否也意味着离圣人也越来越远了。真的很矛盾。

22:51:35刘震:圣人同此心。@孙世柳

22:52:42孙世柳:如果哪天突然考古又有新发现,想必真的是件震撼的事。多挖出来点有文字的宝贝,世界就更美丽了。感谢刘老师的讲解,学生这几天有了新的思考。

22:55:51刘震:出土文献还是很有价值的,一些被古史辨派否定的,则重新被证实,例如钱穆就曾经否定孔子与周易有关系。

22:56:53孙世柳:古文献可以搞清楚很多疑问。最初的易,真是说不清楚了。啥时候把周易文献都研读一遍,真的要大醉一场庆祝一番。

22:59:26吴争先:《彖传》与《象传》立意每相反,本卦《彖传》说“山下有险”,主险而止之意;《象传》却说“山下出泉”,主盈科而后进之意。今天读《夬》卦发现《彖传》与《象传》的意思也是相反的,请问各位老师原因是什么呢?

23:01:49刘震:《彖传》以德为主导,《象传》则是以象为主导。二者确实有着细微的差别,但整体思想还是较为一致的。

23:02:30吴争先:《夬卦·彖辞》“主以刚决柔”,《象传》“主施泽于下”。

23:02:33王力飞:一外形,一内涵。属于联想范畴的象思维。

23:02:45倪木蘭:出土材料对思想史的构建和对文字学理论的建设意义大一些,但是对那些关涉于人自身的具有永恒性的问题的解答,并没有实质性的突破。

23:03:38吴争先:@刘震 @王力飞 原来如此,谢谢老师。

23:03:43刘震:所谓永恒性话题,大概是常说常新,就是“今文”学的范畴。我觉得即使是永恒性话题,出土文献也是可以提供不少新的视野的。

23:04:58吴争先:好~谢谢老师。

23:05:23孙世柳:我也倾向于对古文献的重视,的确很有价值。考古与朴学对中国思想文化传承与研究的确有很重的作用。

23:05:55郭鹏:感谢刘老師,收获甚丰!@刘震

23:07:37吴争先:温老师给我们开周易课,不主一家一派,兼容并包的态度很令我们受益,这等气度也不是一般的老师拥有的!@温海明

23:08:39王力飞:有的时候,从象直接入义理有些困难,结合彖的象内涵入义理,就方便多了。

23:11:29吴争先:@王力飞 我也觉得象数解易易失于支离,所以彖传是比较好的指引么?

23:12:45温海明:我们开“周易明解群”,也是要海纳百川,兼容并包,每位老师背后都站着许多今世的易学大德,都承载着古圣先贤深厚的易学智慧,非常感恩大家共同的努力,让易道昌明于微信时代。

(整理:黄桢,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硕士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