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光之/一个有腔调的人文类解读头条号

什么是一个好的导演?

能拍出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娱乐片的,当然是好导演,所以拍出了好莱坞大爽片《真实的谎言》的卡梅隆享誉世界;能拍出学院派啧啧称奇的艺术片的,当然也是好导演,所以拍出了云里雾里的《东邪西毒》的王家卫堪称鬼才。

徐克与李连杰恩怨(徐克和李连杰拍出了)(1)

《东邪西毒》

同理,什么是一部好的电影?

答案也是显而易见的。讨得市井俗人欢心的是好电影,讨得雅人绅士欢心的也是好电影。

但对于徐克和他的电影而言,显然不够。他更喜欢的事情是讨得两方欢心,也就是俗称的雅俗共赏。

徐克是新派武侠的开宗大师,是香港电影黄金时代的一面旗帜,这应该是莫有质疑的事情。而在纷纷扰扰的光影之中,徐克的《黄飞鸿》系列应该是华语电影的一枝独秀,如果说华语电影是一个繁华锦簇的花园,《黄飞鸿》系列该是开得最艳的那几朵花中的一朵。

徐克与李连杰恩怨(徐克和李连杰拍出了)(2)

《黄飞鸿》

当然,《黄飞鸿》系列首先得是商业片,最简单了,必须要打得好看,所以《黄飞鸿》系列第一属性还是功夫片。当然也也需要俊男美女,所以挑大梁的自然是剑眉星目、拳脚潇洒的李连杰和娇俏动人、气质温润的关之琳

这一双壁人(《世说新语》解释为:白璧一样无暇的人,形容美丽)当年往那一站,就活生生有了噱头,就让观众一百个愿意去买票看他们嬉笑怒骂。

徐克与李连杰恩怨(徐克和李连杰拍出了)(3)

《黄飞鸿3》里十三姨亲吻黄飞鸿。拍这一场戏的时候,李连杰真的脸红了,而关之琳是真的亲了上去,而非借位

我真服徐老怪,眼光可真毒,怎么就找到如此适合的演员。

打情骂俏也好,文火慢炖也好,失却了这两位的《黄飞鸿》系列不知怎的就失却了一层韵味。

徐克与李连杰恩怨(徐克和李连杰拍出了)(4)

十三姨和黄飞鸿

同时,身怀绝技的李连杰,全国武术冠军的头衔也不是闹着玩的;八爷袁和平的武术指导也大气开阔,灵动优美。但剥离开这些芸芸众生爱看的东西,《黄飞鸿》似乎意味着更多。

徐克与李连杰恩怨(徐克和李连杰拍出了)(5)

李连杰饰演的黄飞鸿

1993年初上映的《黄飞鸿3狮王争霸》,本意就是紧跟大卖特卖的《黄飞鸿2男儿当自强》。但在徐老怪的亲自“烹调”之下,在当年内地和香港的编导们一腔冲涌的意气使然之下,《黄飞鸿3》的高度似乎已经超过了武侠电影,而到了家国大义的层面。

《黄飞鸿3》是中央六套电影频道的常客,是不少人少年时期就已经观睹过的文化盛宴。于我也如此,但我真正读懂它,或许懂徐老怪在这部电影里的用意却是现在。老怪果然是老怪,《黄飞鸿3》着实雅俗共赏,俗人看眼花缭乱之拳脚功夫,看俊男美女之荧屏爱恋,爱看动作的就看打戏,爱看美女的就看关之琳,而意犹未尽的,《黄飞鸿3》也够你细细解读。

妙,太妙!

但谁也想不到,这样标准的娱乐港片,却家国大义,看侠之大者,百态人世一应俱全。如此多的立意在这样一部电影里,竟就不慌不忙,不紧不慢地融合在一起。任我横看竖看,皆为精彩。

徐克与李连杰恩怨(徐克和李连杰拍出了)(6)

关之琳饰演的十三姨

很可惜,很抱歉,我并非拳脚武夫,也并非武林中人,看不出《黄飞鸿3》里的功夫门道,所以西安门前,黄飞鸿和鬼脚七的那一阵看客叫好的过招只能自待各位细细品来。十三姨和黄飞鸿的爱情戏也固然有趣,“爱老虎油”的神来之笔也为人津津乐道。

徐克与李连杰恩怨(徐克和李连杰拍出了)(7)

十三姨给大家拍摄影画戏

但《黄飞鸿3》的用意远不止于此,“徐克们”所寄寓声光画影的所在仍然是大道。

好一个《中国往事》,好一个《狮王争霸》。

徐克与李连杰恩怨(徐克和李连杰拍出了)(8)

《黄飞鸿3狮王争霸》

老佛爷和李大人的“雄狮”——官僚阶级

如果说第二部里的黄飞鸿在省城广州的故事还只是小打小闹。

那么这一部,徐克让他们来到了大清国的心脏——北京。故事的格局就一下子站在举国的角度。(这部戏得到了内地政府和北影厂的大力支持,因此得以在北京实地拍摄,剧中的紫禁城即为故宫实景)

徐克与李连杰恩怨(徐克和李连杰拍出了)(9)

故宫午门实景

这里,有着王公豪爵,有着执掌大清生死的一批人。

黄飞鸿的那句“这里是天子脚下”,犹在耳畔。

在这部《黄飞鸿》里面,肉食者是非常重要的角色。但徐克仍然是采用了“避而远之”的手法,那种捉摸不定的神秘,却反而更让这些官袍锦服,顶戴花翎的大人们栩栩如生。

电影开头的序幕,在我看来,是少有的出色的电影序幕。因为徐克用极少的笔触就描摹出了当时清朝统治者的那一副粉饰太平的嘴脸。着墨少,却笔走龙蛇。

一片暮霭之间的朝堂,偶有几束光射进,中堂大人李鸿章伏地跪拜,温驯若绵羊,原是上面坐的是慈禧老佛爷。只此一个镜头,一派皇家森严之景呼之欲出,也象征着当时的清王朝万马齐喑。

徐克与李连杰恩怨(徐克和李连杰拍出了)(10)

李鸿章向慈禧请安

但更妙的镜头是徐克设置了一场洋人下跪的戏码。只见着白皮肤高鼻梁的洋人,倒也入乡随了俗,身着长袍马褂,或是伶俐,或是稍显僵硬地跪伏在地,一口撇脚的中国话。

定耳一听,却是:

徐克与李连杰恩怨(徐克和李连杰拍出了)(11)

洋人跪地

神了!何以为之?

难道当时的大清朝真的四海咸服?八方来贺?可洋人们的坚船利炮可就泊在家门口呢,九州各地使馆区也是遍地开花。这一幕颇有了些春秋末期两国交战,却两方统帅却依旧在战场上以礼相称的讽刺意味。

洋人没有跪天跪地跪父母的规矩,想跪就跪,起身便是,这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国力相较之下,那大清朝是真的“跪服”在西方列强之前。打了数十年交道,洋人们深知,作为中国实际的统治者,慈禧更在乎不是割出去的香港,台湾或者遍地的外国租界,而仅仅是这么点粉饰门面的东西。

身体上的“卑躬屈膝”,远远比不上国家百姓任人欺凌的耻辱。只可惜,慈禧们只在乎面子,结果呢?仓皇逃出北京城的慈禧,可是面子和里子一点没留下。

徐克与李连杰恩怨(徐克和李连杰拍出了)(12)

慈禧

两个洋人的膝盖和一句“万寿无疆”,就足以满清朝廷被火枪大炮击碎后又粘回去的遍布裂隙的自尊心,和抢占的万里土地和万两黄金相比较,列强们明白这点人情,不值一提。

正如片中的慈禧自己都诧异:为什么洋人当着我们的面夸咱的海军船坚炮利,一背过面儿就把大清的军舰击沉?此语一出,李鸿章忙是以“老佛爷圣明”搪塞过去。

徐克与李连杰恩怨(徐克和李连杰拍出了)(13)

李鸿章应答慈禧

这个中原因,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中堂大人知道,有识之士皆知,连她身遭的大太监李莲英也知道。唯独坐着龙椅,掌握江山的她不知道。

镜头接着移动,尊严肃穆的紫禁城,天色微亮,千头雄狮并进,百千武夫挥洒拳脚,身形矫健,大气磅阔。颇有了一番大国气象,可满清还是那个任人宰割的满清,殿陛之间也依旧朽木为官,我土之上洋人也依旧横行无道。如此反差,顿生凄凉。

徐克与李连杰恩怨(徐克和李连杰拍出了)(14)

紫禁城

看着雄狮千头,好不壮观。咱的慈禧老佛爷又想出了新花样:“瞧我们的千头雄狮,还不把把洋赶尽杀绝?”李中堂自然顺着搭话下去:“何不多多举办如此奋发昂扬之事?大显我民神威,激发习武之分,达致兵强马壮,国富民安?”

此乃李中堂大人的救国之道,行乎?

但太后龙颜大悦,金口一开:“好,那就办一个狮王大会”。即为本片片名之由来。

徐克与李连杰恩怨(徐克和李连杰拍出了)(15)

慈禧和李鸿章

画面接着一转,前遭那批伏地的洋人,倒成了座上之宾,而看那身后陈列的诸位一品大员,此刻却活脱脱的一副“奴才像”,太后以为的“大显我民神威之举”真的恫吓到了他们吗?

非也,你看他们哪个不是气定神闲,犹如观看一场爆米花电影一般的惬意?

徐克与李连杰恩怨(徐克和李连杰拍出了)(16)

洋人观看舞狮

再大的场面,再壮怀激烈的盛景,在徐克的调度下反倒显出了戏剧性的讽刺色彩。这一场场舞狮大会,说是为了奋发国人之志,但却是为这些列强而设的“秀”。

黄飞鸿得知为了这个“狮王大会”惹得死伤无数,联名京城十四家武馆上书总理衙门,希求中堂大人停办狮王大会。这一幕戏太有官僚特色,不得不说,徐克肯定是受了内地同行的点拨,不然他这样一个土生土长的自由主义者如何明白大清王朝的官僚作风。

徐克与李连杰恩怨(徐克和李连杰拍出了)(17)

黄飞鸿上书

李大人当然是置若罔闻,他这样的身份,怎么可能把一介武夫的宣告放在心头,哪怕对方是黄飞鸿。李大人不紧不慢地问着自己的下属:“什么琐事都来烦我?”

意思很明白,他是上人,民之有求,之于他皆为琐事。绝!

这里,一个远景镜头,把官僚的“可远观而不可近”表现得淋漓尽致。

徐克与李连杰恩怨(徐克和李连杰拍出了)(18)

李鸿章在桥上

黄飞鸿也知道这一点,所以他哭笑不得地说:“等他们有了结果,就什么结果都没有了”。

懒政,怠政,甚至于不闻民意,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在那样一种社会环境之下,似乎十分妥帖。而这一幕他偌大的官威却与开场慷慨激昂的一番演说相去甚远。讽刺,永远是最深刻的戏剧手法,徐克深谙此道。

狮王大会之际,俄国人正准备暗杀李鸿章,因为黄飞鸿等人的搅局,俄国人的计划落败。俄国使馆的杜文奇成了替罪羊,被自己人的冷枪打死。眼看事情露了馅,俄国人忙称那死去的杜文奇就是日本间谍。哎,明眼人都不瞎,杜文奇是白人,跟日本人八竿子打不着。

徐克与李连杰恩怨(徐克和李连杰拍出了)(19)

杜文奇中枪

可结果如何呢?俄国人非但没事,你看那大清官员还点头哈腰地谢过。

徐克与李连杰恩怨(徐克和李连杰拍出了)(20)

清政府官员向俄国人致意

难道李中堂真的一无所知吗?他知道又能如何,不知道又能如何?大清早就是列强砧板上的鱼肉,人家是刀俎,如若他李中堂真的认真,吃亏的倒不如说还是清政府,索性大事化小,没有任何的镜头语言或者暗示,但每一个观者都明白这个中道理。

寥寥几笔,活脱脱的“官场现形记”,这些在洋人或者慈禧面前点头哈腰的大老爷们到了寻常百姓面前就换了幅模样,变得生龙活虎,威风凛凛。

好一个“狮王大会”。

到最后,老佛爷和李中堂的“雄狮”也终究吃不成那“羊”,办再多的狮王大会也无济于事,可惜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啊!

赵天霸和看客们的北京城——市民阶级

《黄飞鸿3》最出色的人物,恐怕不用我说,你也猜到了。

对,那个赵天霸。

贱得入骨,坏得切齿,霸得无道,一身地痞气,笑里藏着刀。

徐克与李连杰恩怨(徐克和李连杰拍出了)(21)

赵天霸,由内地著名武术指导赵箭(98版《水浒传》武术指导)饰演,此片亦是其银幕首秀

他在片中从一开始,到了末尾,都没有任何的成长曲线,也没有任何的复杂色彩。最简单了,徐克塑造他的时候,只抓住了一个字“霸”,他是一个纯粹的恶人,却又极富戏剧色彩。

这霸爷还真狂。一出场不分青红皂白砸了广东会馆,伤了黄飞鸿之父黄麒英;继而在西安门外,骑着高头大马对黄飞鸿说了那句我至今认为华语电影狂霸之最的台词:“不做我的狗,以后就不要做人了”,仅仅一句,效果胜过千万文武戏;当鬼脚七落难,瘸了腿,这赵天霸更是把霸演活了,就如同甩开一条狗一样地丢开了鬼脚七;请黄飞鸿的鸿门宴也是好不精彩以至于最后的狮王大会。

徐克与李连杰恩怨(徐克和李连杰拍出了)(22)

赵天霸和鬼脚七

这个人物,倒也能屈能伸,不然怎么在黄飞鸿徒弟们赶到时,说跪就跪。他简直坏得令人发指,却又仿若你我身边的人物。恶霸恶霸,又能屈能伸,就是他赵天霸,霸爷。

徐克与李连杰恩怨(徐克和李连杰拍出了)(23)

赵天霸跪地求饶

黄飞鸿面对这赵天霸可是真的无计可施,顶多是让他吃了自己的无影脚被抬了回去。徐克在这里的处理颇让人玩味,要知道在第二部里黄飞鸿可是不明不白地杀了广东提督纳兰元述,而为何对这么个地痞无赖左右为难呢?

很简单,他是地头蛇,他就是北京城。

面对赵天霸,黄飞鸿不止一次说过:“这里是天子脚下,王法当头,我要抓你去见官!”可赵天霸怕了吗?他可是不屑一顾。

晚清的丛林法则再次显灵,北京城的皇家园林是王侯将相的,不假;但那寻常巷陌,那大千市井却都是“赵天霸们”的。犹记得,慈禧老佛爷被洋人打得东逃西蹿,蹿去了山西,若没有那乔家,咱的老佛爷可能都挨不到回京的那一天。

成了,因为他们这些土豪劣绅才真真是地方的实际统治者。所以,赵天霸说:“我就是这的王法儿”。他不过是油厂之主,却可以呼风唤雨,在皇城脚下却一手遮天。因为他们掌握着最大的社会财富和话语权。

而洋人才是这种约定俗成的秩序的破坏者,并非官府。

片中还有个细节,当黄飞鸿制止武馆街斗的时候,你应该也看得入了迷,只见那些拳脚来去,飞沙走石,好不痛快。

徐克与李连杰恩怨(徐克和李连杰拍出了)(24)

黄飞鸿制止打斗,明明他打得最厉害,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然而,如果你真的如此,可就着了老怪的道,因为你也成那些街道两旁屋檐之上,饮茶摇扇,声声叫着好,看得津津有味的看客们。

徐克与李连杰恩怨(徐克和李连杰拍出了)(25)

屋檐上的看客

这并不是嘲弄,相反,这个细节代表着电影人的态度。

众生相,从来都是徐克的重笔。只是大多数人只看到了剑眉星目,俊朗丰神的李连杰。

那些广州茶楼上吃着鸡球大包,笑着“抵制割让台湾的学生们”吃饱了撑的食客,与此时北京胡同口上不解黄飞鸿用意,而只是对他身手声声叫好的看客,抑或片子开头围着身着洋服的十三姨,如同看见新物种一般惊诧的吃瓜群众,他们都是一样的。

徐克与李连杰恩怨(徐克和李连杰拍出了)(26)

众人看着十三姨,叫着”快来看假洋妞“

徐克一直在描摹同一批人,不管是在南海之滨的广州,还是在北国之上的北京。在清末的社会,他们是一样的,一样的无知,一样的苟且,一样的冷漠,一样的鲁迅先生笔下的”看客“。

徐克与李连杰恩怨(徐克和李连杰拍出了)(27)

注意黄飞鸿身后的阁楼上的人们,他们并不在乎黄飞鸿为何而出手,只是看一场戏一般

赵天霸是绅,而他们是民,他们是游离官场之外的中国社会。他们的北京城,那个烟土袅袅、人声鼎沸、王公豪爵和贩夫走卒并存的北京,就这样在徐克的镜头下复活了。

百年前的北京城,我不知道是否就是这模样,但我总觉得,或许是百年前的中国,到处都是这模样。洋人夹杂芸芸众生之间,赵天霸街头巷尾地横行霸道,看客们不问国事,只为看见“假洋妞”而驻足观望。

悲哉。

黄麒英的蒸汽机和旧狮头,十三姨的影画机和爱情——大时代的变革

《黄飞鸿3》终究是大格局,如若少了黄飞鸿父亲这个角色,这部戏要失色太多太多。倒不是没了动作片的神韵,而是失却了侠者的风范。

也是看了这一部《黄飞鸿》才明白了十三姨这个角色设置的初衷。

徐克与李连杰恩怨(徐克和李连杰拍出了)(28)

十三姨

黄麒英是黄飞鸿之父,广东十虎之一,片中由刘洵老爷子饰演,不得不说,老爷子功夫到家,不止打得好,演得是真的丝丝入扣。要他是坏人就是坏人,要他演大忠之人,他就是忠义之士。

所以黄麒英这个角色是真的出色。

徐克与李连杰恩怨(徐克和李连杰拍出了)(29)

黄麒英,刘洵饰演,片中的他性格温良忠厚,待人和蔼,俨然慈父

片中无所不在的东西,是新事物。它们都是隐藏在电影中的细节,或是一帧画面,或是一句话语。

从慈禧老佛爷开头就注意到的影画机,到黄麒英打趣的留声机再到满街的洋马车和洋人。

徐克与李连杰恩怨(徐克和李连杰拍出了)(30)

留声机

黄飞鸿一行人刚到北京,熙熙攘攘的火车站,龙蛇混杂,迎面而来的一个洋人正撞着黄飞鸿,他脱帽致歉,一句撇脚的“对不起”会让普通观众会心一笑。但这就是徐克营造的晚清北京城,一个新旧冲突激烈的大时代。

徐克与李连杰恩怨(徐克和李连杰拍出了)(31)

影画机

如黄飞鸿所说:“现在洋人都会说中国话,现在的世界变了。”

徐克与李连杰恩怨(徐克和李连杰拍出了)(32)

洋人向黄飞鸿道歉

确实,变了,变得太多太多。在那个时代的中国,西方浪潮裹挟着一切近代文明来到古老的大地之上。这就是《黄飞鸿3》之高明——不动声色地讲述大时代的历史变革。

事实上,那个俄国人杜文奇的设置更是绝妙,远非一个脸谱化的反派。可以说,徐老怪用人物来表达思想这一招是真的炉火纯青。

徐克与李连杰恩怨(徐克和李连杰拍出了)(33)

杜文奇和黄飞鸿与十三姨

黄麒英在片子里颇有了些民族资产阶级的意味,他虽然重视传统,但不因循守旧,他是开明士绅的代表。他药厂里弥散白色水雾的蒸汽机,就是一个新的时代。

齿轮转动,啮出吭哧吭哧的声响,白色的水雾弥散开外,周遭的乡绅们执着白纸扇,有了些时空错乱的诡异的妙趣。黄飞鸿对着蒸汽机问这问题,而十三姨答着问题。

“蒸热的水变成气存起来,有这么厉害吗?”

“是的,今天英国工业超过全世界经济就是因为它。”

黄飞鸿一知半解,乡绅们云里雾里,这是两个时代的碰头。以一种极其直接的方式,我们没有工业革命,我们的工业是半路出家。

徐克与李连杰恩怨(徐克和李连杰拍出了)(34)

而十三姨这个符号的意义也才浮出水面,我就知道徐克不是一个痴迷俊男美女的人,十三姨的作用是代表了一种接受了西式文化的符号,她会说洋文,她也懂得蒸汽机,她的影画机寄寓着她这样的开明中国人的视角,她爱黄飞鸿就会勇敢去追,也从不怕所谓辈分族谱。

可以说,如果黄飞鸿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那么十三姨就代表着开眼看世界的新派。

徐克与李连杰恩怨(徐克和李连杰拍出了)(35)

十三姨和影画机

而杜文奇关于蒸汽机的一番言论,不得不让我竖起大拇指,难以想象,那时的香港商业片怎么就如此的深刻?

徐克与李连杰恩怨(徐克和李连杰拍出了)(36)

杜文奇向黄飞鸿解释蒸汽机的作用

这一幕戏和最后黄飞鸿对质李鸿章的那一场一样精彩。我初看时,只觉得是黄飞鸿和杜文奇这一对“情敌”的较劲,现在看来,却是妙笔。

门外风雨大作,暗示着黄飞鸿的心境,也暗示着时代风雨大作间的交替,那一股天地怆然之气,教人为之动容。

杜文奇对着黄飞鸿说道:

因为它(蒸汽机)的出现,这个世界将产生一种新的贵族(即资产阶级),他们地位将取代现在的皇帝,俄罗斯帝国和大清帝国都逃不开这个历史的变迁。

这一番话语,有着超脱电影本身的魅力所在,与黄飞鸿最后对着李鸿章所说的的那一番话是异曲同工的。

只见着黄飞鸿大步迈向李鸿章,正气凛然,可四周皆为伤者,横陈于地,满目疮痍。所谓“大显我民神威”的“狮王大会”成了一场血雨腥风的斗兽。而上面的官僚却无动于衷,任那些地痞流氓互相撕咬,黄飞鸿跨着大步,手握金牌,说出了《黄飞鸿》系列我个人认为最为经典的一段台词,请允许我完整地把它写出来:

李大人,正所谓胜者为王,败者为寇。刚才天炮一响,如果没有天灯挡抢的话,胜负归谁,还真没人知道,现在,这个金牌在我黄某人手上,并非我赢了,大人为大显我民神威而办的这场狮王争霸,劳民伤财,死伤这么多人,其实,在世人眼里,我们都输了。以小民之见,我们不只要练武强身,以抗外敌。更重要的是广开言路,智武合一,那才是国富民强之道,区区一个牌子,能否改变国运,还望大人三思,这金牌,送给您作纪念吧!

徐克与李连杰恩怨(徐克和李连杰拍出了)(37)

黄飞鸿对质李鸿章

铮铮铁骨,嶙峋傲气,黄飞鸿的这一番话语,只讲了一个道理——广开民智,变者恒通!

那块黑白两道都觊觎不已的金牌,没有任何意义,正如李鸿章慈禧之流从未看到天下大势,看到浩浩汤汤的时代之流。文明的冲突之间,中国必须变革。

佩服,佩服。

那就是梁启超先生所言之变者恒通。而那个时代,也就是李鸿章所言的“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可以看到,新旧文化激荡冲突,工业文明和农业文明交织碰撞,近代风潮吹进古老的封建王朝,大变局当之无愧。

李中堂真的不知道吗?他当然知道,不然他大可做一个地主官僚,而不用大费周章去搞洋务运动,可惜,他所在的体制不允许他成为一个变数。可惜。

徐克与李连杰恩怨(徐克和李连杰拍出了)(38)

李鸿章,由葛优的父亲葛存壮老先生饰演

但如果一味西化,就会产生身份认同危机。在《黄飞鸿3》中就设置新旧文化交替的线,主要是黄麒英和十三姨,他们一个代表着旧文化,而一个代表着新文化。最出色的莫过于“旧狮头”这个道具的设置,黄麒英不舍得丢弃,因为它们都是以往的荣誉,明眼人都看得出来,那就是我们曾经引以为豪的文化。

徐克与李连杰恩怨(徐克和李连杰拍出了)(39)

可现如今,它们都成了盖满灰尘,静置一隅的“旧狮头”,象征着旧文化的落伍和与时代的格格不入。而如何让剧中人物放弃它们呢?

徐克用十三姨和黄飞鸿的爱情就做到了!

当黄飞鸿和十三姨不顾旁人眼光相拥,众皆满脸惊诧。而黄麒英却风牛马不相及地说了一句:

我看那些旧狮头破了就该丢掉。

过了时的东西就不该留着。

这话三层含义:一是指狮头,二是指对黄飞鸿和十三姨的爱情的陈见,三则是指所有的旧观念和迂腐的思想。

徐克,最擅长的就是一语多关。这里颇有了些老电影《神鞭》(1986年根据冯骥才小说改编的电影)的主旨意味所在——辫子可以剪了,但“神”一定要留着,老祖宗的东西再好,该割(改革)的时候还得割,无论什么新东西,到了手里一变还得是绝活!

徐克与李连杰恩怨(徐克和李连杰拍出了)(40)

但徐克仍然是寄寓了对于传统文化的信任和自豪。不然他也不会让黄飞鸿出狮之前,作了一番准备。只见黄飞鸿朱笔一提,对着狮头书写豪情:一点睛,二点明,三点国泰民安,四点天下太平。

这仍然是仁人志士的追求,一求国泰民安,二求天下太平!

好一个狮王争霸,好一个黄飞鸿!

徐克主刀的黄飞鸿最经典的其实也就是《黄飞鸿1 2 3》三部,之后的《黄飞鸿》大多是他退居二线的作品。可以见着,从三代之后的《黄飞鸿》,思想内涵大大下降,而娱乐性大大提高。徐克之流的忧国忧民和胸怀天下的志向,通过商业片呈现,却也出神入化。

犹记得,在洪金宝指导的《黄飞鸿6之西域雄狮》中,有如此桥段,黄飞鸿给海外同胞作演讲,要他们不忘根。而每一次,海外华人们都是要么昏昏欲睡,要么唯恐避之不及。

现在看来,当年的徐克和那些满腔热血的编导们也许在一堆狂轰滥炸的娱乐片中,也是如此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