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斤面粉出几斤馒头(白馒头)(1)

白馒头见证了社会的发展

你如果问我吃过最好吃的东西是什么,我一定告诉你,是我小时候第一次吃的白馒头。

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国开始实行的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政策。中国的对内改革先从农村开始,是从安徽凤阳县小岗村实行大包干而拉开了中国对内改革的大幕。

70-80年代初,在淮北大平原上,那个时候改革刚开始,物资极度匮乏,吃不饱饭的家庭比比皆是,我就是在那个吃不饱饭的年代出生的。因为吃不饱,缺乏营养,一直都没长个,比大部分同学矮了半头。

一斤面粉出几斤馒头(白馒头)(2)

父亲是一个泥瓦工,没上过一天学校,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所以一辈子都在卖苦力。母亲也只上过几天学校,能认识几个简单字,但是母亲一有机会就不断学习,逐渐也认识好多字。后来母亲经人介绍,听说基督教是教人行善积德的,可以保护家人平安,于是去做了礼拜,就是信奉基督教,成了基督教徒。在教堂里,经常跟着朗诵经书,她渐渐的认识了很多字。父母除了卖苦力、种庄稼,老实本分,吃苦耐劳外,几乎就没有其他经济上的长处了,从来不会做生意之类的,再加上土地少,我小时候体质差,经常生病,所以小时候我的家庭经济状况一直比较差。

小时候,我的主食是山芋稀饭、玉米饼子、野菜窝窝头,都是带色的。后来读了路遥《平凡的世》这本小说的时候,经常看着看着就流泪,因为我感觉小说就是在写我小时候的事情,有的情节就是发生在我身上的,比如书中提到的非洲馍馍、亚洲馍馍、欧洲馍馍,我小时也是吃非洲馍馍和亚洲馍馍长大的,后来错过了黄金长个的年龄才吃到欧洲馍馍。

现在想想,过去生活真他妈的不是人过的日子啊。说给我的孩子听,她还不相信呢。但是没办法,这个是真实的确实的。

一斤面粉出几斤馒头(白馒头)(3)

第一次吃白面馒头的事情,我记得很清楚。父亲给别人建房子,竣工的时候,包工头晚上请吃饭,他们家的生活水平远比我们家要好,当天自然有酒有菜,也有白馒头。父亲在吃饭的时候还惦记我,在他即将吃好饭的时候,在手心里藏了一小块没有吃完的白馒头,带回了家。我早已经睡着了,父亲喊醒我,说有白馒头吃,我还在梦中梦见好吃的呢,我一骨碌爬起来,揉揉眼睛,一把接过白馒头,大口大口的吃起来,真是大快朵颐啊!原来真有梦想成真啊!那顿白馒头吃的我比过年还高兴、还满足,因为过年也未必吃得上白馒头啊。

人在困境时吃到最简单的食物都是最可口的,也是最值得回味和留恋的。

就如人在困境时接受100元资助,能解决他饿肚子生存大问题,远比他发达时接受的100万的意义重要。

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天天大鱼大肉,任然没有胃口。

过过苦日子的人,最看不惯浪费粮食的行为,无论社会多么发达,都要提倡光盘行动,不浪费粮食!

一斤面粉出几斤馒头(白馒头)(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