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修,字得祖,陕西华阴人,太尉杨彪之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文学家。

杨修之死的六个事件(却为何引来杀身之祸)(1)

在《三国演义》中,杨修因为卖弄才华,事事都知道曹操的心思,而惹怒曹操,最终引来杀身之祸。

杨修之死的六个事件(却为何引来杀身之祸)(2)

曹操在得悉大将夏侯渊被黄忠所杀,便亲率大军20万为其报仇,不想却连吃败仗。这天,曹操看到厨房送来的鸡汤,觉得目前的战局很像啃鸡肋骨,丢掉舍不得,要吃没什么肉。此时,大将夏侯敦来请示夜间口令,曹操随口而答:“鸡肋!鸡肋!”,时任行军主簿杨修听到这一口令,随即吩咐随行军士收拾行装,准备归程。

杨修之死的六个事件(却为何引来杀身之祸)(3)

夏侯敦惊问何故,杨修说:“从今夜口令便知魏王将要退兵。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现在的战局也正是这样。进不能胜,退恐人笑,不如早归。我料定魏王来日必要班师,所以先收拾行装,免得临行时慌乱。”夏侯敦听了觉得有道理,于是也收拾起来。曹操知道后大怒,以“乱我军心”论罪,将杨修处斩了。 杨修恃才放旷,为显示本身的聪明才智,置军纪于不顾,一闻“鸡肋”就主动拾掇行装,并怂恿其别人也作归计,因而,他的被杀是罪有应得。明代李贽点评《三国演义》时对这件事曾写道:“凡有聪明而好露者,皆足以杀其身也。”即有此意。 然而,这真的是曹操杀杨修的全部原因吗?

杨修之死的六个事件(却为何引来杀身之祸)(4)

其实,令曹操真正疑惧的,是因为杨修直接介入了曹氏家庭内部争宠夺位的斗争,这是操不能容忍的,所以杨修是死于曹家内部废立之争,即使操不杀修,别人(如曹丕)也不会放过他的。

杨修之死的六个事件(却为何引来杀身之祸)(5)

有人认为:曹操杀杨修的实质是维护曹氏根本利益,曹操为防止袁绍“废长立幼”招致的兄弟俱亡的惨痛教训再次发生,当然要巩固太子曹丕的地位,而必须剪除植党势力,植党中最重要的人物是杨修,因而杀修是必然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