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平凹的主要作品及成就(具有深邃哲思的大家)(1)


贾平凹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影响。他以小说名世,代表作有《废都》《秦腔》《高老庄》等等,但他的散文也毫不逊色,如《丑石》《我的小桃树》等等。贾平凹散文创作中有一个鲜明特色:富有哲理色彩。

贾平凹常用轻淡的笔墨,再现生活中人们习以为常的生活景象。在他的《丑石》《静虚村记》《静水深流》等作品中,可以清楚地发现这一艺术特质。作品往往通过一些日常中的石头、村落、流水、月亮、桃树等景物,抒发自己独特的生命体验和感悟。在一种朴素而又自然的氛围中,贾平凹道出对生命、历史、宇宙的深深思索,使得散文透着一种深邃的哲思。

这种哲理性的感悟不是生硬的哲理说教,而是出自作者自己鲜活的生活体验。他通常从身边的生活世事中洞悉人生真理,随感而发。如《三游华山》,作者由三次游历华山写起,表面上是在写游记,但最后笔锋陡转,在与学生的对话中巧妙道出:“知之不知,才要欲知。”评论家费秉勋说:“除了游记作品外,贾平凹大部分散文的结穴,都归总到哲理的阐发。”这种哲理阐发,并不是美文的技法,而是出自作家的特异感受和体察生活所获得的独特见解。在《对月》中,贾平凹通过月亮来思考人生,“人再小,要长老;人老了,却有和小孩一般的特性。老和少是圆的接榫。冬过去了是春,春种秋收后又是冬……”“所以,我再不被失败所惑了,再不被成功所狂了,再不为老死而悲了,再不为生儿而喜了”。作者通过月圆月缺这种现象,对人生进行思考,蕴涵着深刻的人生启迪,充满着哲理光辉。这些作品在有限的篇幅中,既没有深奥的语言,也没有大而空的说理,只是以一个经历者的身份讲述一个个富有哲理的故事。不炫耀、不张扬,在朴素自然的描述中闪烁着哲理的火花。

— END —

来源 | 《语文报·高考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