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了┗|`O′|┛ 嗷~~2023届的秋招,马(已)上(经)开始了!

“离秋招满打满算也就2个月了,简历还有些单薄,想要拿个高薪名企的Offer,现在开始准备还有机会吗?”

这些,大概是不少23届同学的内心OS。

有一位22届学姐,也是这样:

美国名校TOP级专业毕业,但离秋招仅剩两个月,才仓促决定想跨专业去互联网,相关经历几乎空白。

她如何靠一系列高能操作,2个月时间,爆肝几个高含金量项目和实习,最终力挽狂澜,在秋招斩获美团、阿里等多个年薪25万 顶尖Offer,成功圆梦互联网大厂?

今天带你一起来看看,大牛学姐奋斗史,论2个月翻盘的壮举是如何炼成的?希望给你启发。

01“疫情下突然爆发,我放弃了申请OPT选择回国,但事情跟我想的不太一样...”

2020年的时候,我在洛杉矶学社会学。

我们学校的这个专业全美排名第一,在美国非常受欢迎。本来我是打算申请OPT,在美国实习就业的。

没想到新冠疫情爆发了。美国的新冠疫情非常严重,我们心理压力很大,家人也都很担心,所以,我选择了回国发展。

假期的时候,我在国内找了一个本专业的实习,是一个养老相关的top级国企,实习了大概两个月。

但是整个实习过程,和我的想象非常不一样——可能大家的认知、观念,以及很多方面的文化都不同,导致两个国家的这个产业有很多不同。

总之,我没感觉到有什么能运用到我的专业知识。

时间一久,我就开始焦虑:怎么办?如果不能去本专业方向,我还能去哪?不会毕业就失业了吧。

这份焦虑一直持续着,直到有一天,我看到一个比我大一届的学长,他发了一个思成的朋友圈,大概的内容是思成的《毕业大电影》。

通过跟学长沟通,我才了解到:他也曾经是思成的学员,在思成的帮助下拿到了很多秋招Offer,现在在腾讯工作。

他建议我加入思成,因为他也曾经经历跟我类似的情况。

他说,秋招如果自己单打独斗的话,会觉得焦虑很正常。如果跟着一个专业团队的话,会事半功倍一些,因为你做的一切的动作都是有效的。

专业的老师们有经验,会帮你选择合适的企业,帮你卡着时间点,告诉你要做哪些准备。

有针对性的提升的话,就不用一边焦虑,一边又不知道该从哪里下手,陷入一个恶性循环。

我隐隐有一种预感:报了思成我就能拿到心仪的Offer。所以我通过思成的公众号,约了思成的咨询师,准备详细沟通了一下。

见到咨询师,我第一个问题就是:我还来不来得及?

咨询师给了我非常大的信心,老师说,在思成每年都有非常多和我情况差不多的小伙伴,他们都拿到了很心仪的Offer。

我心动了。

在决定报名之前,我咨询了我另外一个好朋友,她在网易雷火。我说,你看这个机构怎么样,结果她说,这不是我给你发的吗?

留学生无法参加秋招(留学生的魔幻秋招)(1)

我翻了聊天记录才想起来,我们两个还在洛杉矶的时候,她就报名了思成,参加了各种思成的项目。她确实给我推荐过思成,甚至给我发了思成的公众号。

但我当时就一门心思想在养老行业发展,就没有往心里去。现在她已经拿到了自己心仪的Offer,我才刚刚起步。

不过可能我开窍晚一些,是要实际感受了本专业实习之后,才确定这个方向跟我想的不一样,我要跨专业求职,以及需要找这样的一个机构帮助我。

好在我父母也比较支持我,我就报名加入了思成。而这个时候,马上就要五一,距离我的秋招仅剩2个月了。

02“互联网35岁定律?互联网又累又卷?去了字节实习,我找到了自己的答案。”

因为跨专业求职,我需要重新选择求职赛道。

受那位学长和同学的影响,互联网又是大厂,自带光环,我想去互联网。

再加上我不太想一毕业就躺平,也不能说毕业就选择一个稳妥一生的工作不好,但是可能不太适合我。

为了保险起见,思成的咨询师建议我可以同时考虑快消和互联网。

所以,我发动身边的人脉、拿出做研究的精神,对这两个方向,做了一个深入了解,几番下来:

我发现,快消和互联网最大的一个差异就是:培养体系。

快消的培训体系非常完善。

比如有很多是管培生,像我有很多小伙伴是在宝洁,一入职就有三个月的培训什么的;

而互联网相比较,就4个字概括:野蛮生长。

学习基本上就是靠自己,可以看内网上的一些资料,自己在网上找一些什么“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学习,或者可以向一些前辈们请教,但没有成体系的培训。

但是,互联网和快消也有共通之处。虽然我没有在快消企业实习过,但是就我理解,有些岗位,互联网和快消的业务底层逻辑好像差别不大。

像我知道的一位师姐,她就是从宝洁跳到了阿里。她在宝洁做销售,在菜鸟做区域经理;此外,我至少还知道两个宝洁的前辈跳槽去了字节,做大客户运营。

基于以上这些考虑,我就决定按照咨询师帮我规划的“互联网&快消并行”战略,进行准备。

留学生无法参加秋招(留学生的魔幻秋招)(2)

时间紧迫,确定了求职方向, 我就马不停蹄地开始补充经历。

按照在思成导师的规划,我参加了思成合作的一个封闭项目——雀巢微店项目。这是我第一个真正接触的互联网、快消类的项目。

整个项目跟下来之后,我对销售的全链路,包括可能涉及到的环节有了一个全面的了解。

比如说,要做营销,要设计活动,要准备直播;包括产品的上下线的操作排期,直播脚本的准备等等……

留学生无法参加秋招(留学生的魔幻秋招)(3)

这张是我找出来我之前写的一些重要的小idea~

果然跟思成导师叮嘱我的一样:这些跟过一遍之后,和你没有接触过相比,是挺不一样的。做了和没做,到面试的时候能说出来的东西,完全是两码事。

而且这段写在简历上,也算是给自己补了一点点的空白,让简历看起来非常充实。

留学生无法参加秋招(留学生的魔幻秋招)(4)

紧接着六月份,在导师的安排下, 我参加了第二个封闭项目——思成和字节校友合作的抖音电商优化项目。

要求我们三个人一组,看很多很多很多场直播,然后从C端视角上,把中腰部的主播跟头部的主播做对比,找一些还能优化提高的点。

比如说一些前台场景布置,或者说他选品的顺序,选品的内容什么的。然后,出一个PPT。

万万没想,PPT可属实难倒了我们。

我们费老大劲做的第一版PPT,结果被我们的求职导师说没重点、乱七八糟的、没逻辑

留学生无法参加秋招(留学生的魔幻秋招)(5)

DDL近在眼前,没办法,肝了!我们熬了整整三天大夜,甚至

有一天熬到凌晨1点多,就为了改出有逻辑、有框架的PPT。

好在,我们的努力没有被辜负最后我们小组拿到了第三名的好成绩!

而且这个项目,对我后面拿到抖音的实习Offer,也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有意思的是,我去了字节实习之后,发现这个项目给我打分的评委,正是我后来在字节实习的leader,因为项目分数不错,他说当时对我就有印象。

留学生无法参加秋招(留学生的魔幻秋招)(6)

时间转眼就到了6月底、7月初,按照导师的规划,我要去找一份正经的实习,还需要抓紧时间投递秋招了。

好巧不巧,思成有一个小伙伴,要从字节离职,我就去申请了他的HC!

面试面了三轮就通过了,整个节奏非常快。

幸亏有思成导师助攻,每次我急三火四的找到她,她都非常快的给了我解决方案:

比如预测面试问题表,修改面试问题答案,改完还会再发给我,告诉我怎么回答,用什么思路……

求职导师的助攻下,我顺利拿到了字节的实习Offer。

这份实习,真正的让我从焦虑中解脱了一点,从一个担忧迷茫的状态变成了一种很累很充实,至少觉得有希望的一种状态。

那段时间,我晚上熬夜上网课,白天在字节实习,就真的太累了,就差007不睡觉了。我当时每天脸色蜡黄,顶着黑眼圈。

但是现在想想,还挺值得的。

留学生无法参加秋招(留学生的魔幻秋招)(7)

我的这些实习经历,可以说真正意义上的,让我破除了对互联网的一些担忧。

比如,当时选择互联网,让我最犹豫的一个点,就在于:市面上所流传的什么35岁定律。大家都说,互联网是吃年轻饭。

但是我后来在字节实习,打消了我这个想法:

因为我所在的部门,很多人都是很有资历的人。虽然年纪在变大,但同时经验也在变多,的确有可能管理层只有那么些人,但是也有可能是你自己。

说到底,还是看个人能力。

而且谁也不是说,一定要留在互联网行业。如果自己真的在平台把能力锻炼好,去别的行业也是可以的。

第二个担忧,就是大家都说,互联网很累很卷。

实习了之后,我发现,其实很多前辈,随着他们对业务的熟悉、工作效率的提升,他们确实是可以做到工作和生活更平衡。

比如我们团队里,有两个师姐都当妈妈了。

为了照顾家里的小朋友,她们的整个工时是相当于前置的,早上送完孩子,会比所有人都早到,也会比所有人都早走。

尽管人家和老公都是互联网的,但确实就是可以同时handle她的工作和孩子。

我现在肯定做不到,新人我觉得有一个过渡期,这个地方是新接触的,那个地方也要新学,肯定时间精力上消耗都是更多的。

但以后,谁能说我就一定做不到呢?

03“兵荒马乱 幸福收割,爆肝几个高含金量项目和实习,我收获了美团、字节、阿里、有赞4个大厂Offer。”

我去字节实习的时候已经7月份了,这个时候,很多大厂其实已经开始22届的秋季招聘了。我也在导师的陪同下,加入了秋招大军。

第一个面试,应该是美团,一面是七月底还是八月十几号,我不太记得了。一共三轮面试,前两轮是业务面,三面是hr面。

美团的面试主要深挖了之前的实习经历,比如会问:

实习中遇到什么困难?怎么解决的?有什么收获?

在跟B端客户沟通的过程中,觉得他们这个群体有什么特性和画像?

相关实习部门的管理架构怎么样?

......

说到底,是在看你对这个事情有没有自己的思考,只是一个简单的执行者,还是也在思考你所在的部门的这个业务到底如何,这个方向你认不认可?

留学生无法参加秋招(留学生的魔幻秋招)(8)

此后还有阿里的面试,当时最惊险的就是第一轮。

突然通知晚上面试,而我在字节实习还没下班,完全没有时间准备……

之前面试我再怎么说,也会跟思成的求职导师过一遍,这下可怎么办?

我赶紧抽个吃晚饭的时间,到公司楼下给我的求职导师打了个电话,急三火四的:

“老师,我现在没时间准备了,咋办?”

思成导师想了想,跟我说:

“我现在来电话面你,假如咱们现在在模拟面试,我是你的面试官,我问你,你现在来给我回答。”

然后,她就直接在电话里开始了模拟面试。

等我回答完,又当场在电话里改:第一个问题你就这么回答不对,你要记住回答问题要围绕这几个点……

思成导师的及时给了我底气,至少心态上稳定了很多。她这边快速讲完,我这边快速吸收。

可能是老天眷顾,也可能是在思成之前的准备比较充足:

按照老师的规划,我很早就把经历提炼、面试模拟做了出来。导师指点一遍,我大概就知道每个问题的点在哪里,哪些该说,哪些该换个方式说……

当晚阿里面试,我竟然就顺利通过了!

留学生无法参加秋招(留学生的魔幻秋招)(9)

我的下一个Offer,是字节的。

不过这个Offer来的有些幸运成分,因为我没有投,他们部门给我当社招捞起来面的,面试一共有四轮:

第一轮是业务面,问了一些对于搜索的理解,或者作为用户,对抖音视频的排序之类的一些理解;

二面是leader面,三面是hr面。

四面的面试官是个部门老大,问题会比较偏对业务思考,比如:你对xx是怎么理解的?举例三个你觉得抖音能改善的地方?

第四轮面试,我其实答得不是很好,面完我感觉凉凉了,但没想到竟然给我通过了。

现在想想,可能是因为就算是不太有把握的问题,我也没有怯场。

这也是思成求职导师教给我的:面试非常重要的,是你跟面试官之间沟通的这种感觉,不能让对方觉得你颤颤巍巍地来参加面试,要非常自信。

当然,自信的前提是你要有很好的储备,就是经历储备以及你面试的准备。

留学生无法参加秋招(留学生的魔幻秋招)(10)

一边实习,一边秋招的感觉,太酸爽了!如果能重来,我绝对不这么干!

但是好在,努力没有白费。8月底的时候,我就收到了美团、阿里、有赞的Offer,年薪二十几万。

其实字节跳动四轮面试也通过了,HR给打电话问我去不去,算是提前询问意向,因为我拒绝了,所以也没发正式的Offer letter。

而互联网整体的秋招节奏,要比快消早1~2个月,我拿到了互联网几个Offer的时候,快消还没开始。

因为前边折腾得太辛苦了,加上当时9月份我其实有考虑回美国,在慎重考虑后,我决定放弃了继续面快消的企业,直接锁定互联网,正式结束我的秋招。

04“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10年前,其次是现在。”

我想我大概是幸运的,加上一点努力和专业的指导,才能在这么短的时间,拿到自己比较心仪的Offer。

作为过来人,总结几个关键的Tips分享给师弟师妹吧。

第一,想清楚自己要什么。

我身边有一些朋友回到家乡,在家乡找一份稳定的工作。也有一些同学去了央企,可能有一个铁饭碗,一直都非常平稳。

我觉得这些都没有错,你不能说在大城市打拼的人,比那些回到小城市享受这种平静生活的人就要优秀。我觉得这是个人选择。

但是对于我来说,我知道如果我在25岁刚毕业的年纪,就回到小城市躺平,这不是我想要的。可能四十岁、可能五十岁,我总有一天会后悔。

可能我现在在大城市,以后发展也不一定就多么牛逼,但至少,我在这样的平台,有这样的事业,我经历过了。

我没有浪费这样的机会和精力,我觉得这就是非常重要的。

这两条路都是没有错的,你得看你想要什么。

第二,不要让自己留遗憾。

我之前在思成的师兄师姐毕业视频里看到过,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10年前,其次现在。

但是每个人的认知不同,开窍的时间、包括一些收集接受到信息的时间是不同的。

就像我接触思成,其实是在秋招前的可能快一年左右,但是我就是在秋招前两个月左右那个节点,才考虑到我要了解思成、报思成。那这个时候就是我种树最早的时候。

只要你意识到了,想清楚了之后,就赶紧去做,别留遗憾就好。不要到了最后,没有一个好的结果,然后说:你本可以。

关注思成实习校招,更多秋招求职干货、求职故事分享给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