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来疲软的恐怖片市场最近惊喜不断。

从温子仁导演的《致命感应》,到势头正盛的《灵媒》,均小范围“破圈”。

灵媒结局是好是坏(灵媒终究是挥霍了上好的素材)(1)

韩泰合资电影《灵媒》,以伪记录片的形式拍摄。大量冲击性场面,充斥绝望感的氛围营造,使作品更具现实质感。

韩国电影的工业水准,《哭声》《鬼影》的核心主创,融合东南亚宗教文化,构成了《灵媒》的别样意味。

可惜,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伪纪录式恐怖片”亦成为本片的败笔。前半段铺垫、氛围感渐入佳境,岂料后半段不伦不类的虚晃镜头使结尾彻底泄气。

“强强联合”下的鸡肋

凭《哭声》名声大噪的编剧罗泓轸,提供了《灵媒》的剧作理念;泰国恐怖片《鬼影》的导演班庄·比辛达参与剧本改编和导演工作。两位联手本身就是最好的招牌。

灵媒结局是好是坏(灵媒终究是挥霍了上好的素材)(2)

《灵媒》说的是两大家族的家族魔咒。在泰国东北伊桑地区,人们都信奉一个叫巴扬神的祖先神。虽然没人知道他的来历,但大家都认为巴扬神是一个善神。

尼姆是巴扬神的附身灵媒。灵媒,就是萨满,他们可以请神上身,祛病救灾。巴扬神本选定了她的姐姐诺伊,后者却改信了基督。尼姆选择了与神相伴,姐姐则嫁给了同村的威洛。威洛的祖先杀人如麻,被人用血咒下了家族诅咒。

影片开场俨然人物访谈。摄影团队来到泰国小镇调查民俗,特意来采访传说中的“灵媒”。纪实人物式镜头不断穿插,给人一种在看“走近科学”的奇妙感。

灵媒结局是好是坏(灵媒终究是挥霍了上好的素材)(3)

于是,怪事连发。自杀、兄妹乱伦、癌症等,困扰着这家人。同时,诺伊和威洛的女儿敏,更是行为反常。

一边是拒绝了巴扬神附身的母亲,另一边是承受着来自雅桑提雅家族邪恶诅咒的父亲。父系家族的诅咒让她吸引恶灵,母系家族的通灵天赋又让她成为恶灵的容器。

尔后,剧情急转直下,吃小孩、弑母、炖狗、屠杀等限制级镜头接连出现,不断轰炸观众神经。《走近科学》一下子变成了融合《驱魔人》《鬼影实录》《咒怨》和灵异探灵节目的驱魔片。

灵媒结局是好是坏(灵媒终究是挥霍了上好的素材)(4)

《灵媒》刻意让影片“去虚构化”。但这种刻意地追求如纪录片一般的现实性却弄巧成拙,不伦不类。既不是彻底的“伪记录”,又不是彻底的故事片。

伪纪录团队的视角早已俗套,用心营造的“真实”变得更加“虚假”。恐怖片迷们翘首期盼的强强联合,最终变成了1 1<2的鸡肋产物。

“伪纪录”不是灵丹妙药

所谓“伪纪录片”,就是模仿新闻片、纪录片毫无艺术加工痕迹的写实拍摄,去演绎一段加工好的恐怖故事。

伪纪录恐怖片最吓人的地方,在于一种缺场的真实。

1994年,三个大学生拍摄的《女巫布莱尔》是此种类型的开山之作,以几万美元成本收获几亿美元票房。随后的《灵异咒》《鬼影实录》《死亡录像》都是用小成本获得高票房的佼佼者。

灵媒结局是好是坏(灵媒终究是挥霍了上好的素材)(5)

女巫布莱尔

前两年获誉不断的国产恐怖片《中邪》,采取的也是伪纪录片形式。故事讲述大学生丁鑫和刘梦为拍摄农村风俗纪录片进入一个村落,在目睹了充满诡异气息的 “还人”仪式后,两人跟随王神婆夫妇来到一处偏远的山庄拍摄驱邪过程。

随着电影工业不断进步,伪纪录恐怖片由于缺少艺术加工,优缺点泾渭分明。如果编剧和导演功力不够,很容易使电影因粗糙而损伤观感。

《灵媒》的伪记录手法非常偷懒,并没有使观众感觉更逼真,而是更加虚假。摄影师肠子都露出来了,还戳在原地拍个不停。明明一句话就能阻止一场屠杀,却为了拍摄效果一言不发。建议改名为《摄影机不要停之我在泰国打工的日子》。

灵媒结局是好是坏(灵媒终究是挥霍了上好的素材)(6)

更滑稽的是,直到结束,影片也没交代邪灵的来历。不管是神明还是邪灵,都需引入相应的传说与典故作铺垫,才能避免陷入大逃杀式的平庸。一个宗教系恐怖片,硬生生拍成了民俗猎奇片。

《灵媒》怎么拍才好看?

想要讲好一个地狱宗教和信仰的故事,就要抛弃技术上的偷懒。以宗教为切入点,让观众看到更多精神层面的超验表现,不能在内核上草草收场。

神秘的泰国灵媒、附身、驱魔,韩国对各类宗教的痴迷和否定,都是有趣的视角。亚洲的恐怖片大可继续用这个命题继续发挥。

灵媒结局是好是坏(灵媒终究是挥霍了上好的素材)(7)

救女心切的诺伊饥不择食。她以为女儿感受到的是妹妹口中所说的“巴扬神”,还企图依靠这股力量对抗女儿身上的恶灵。她代表的是盲目的信仰。

尼姆代表有信仰的那类,而整部影片并没有阐明巴扬神的由来和他真正的“好坏”。从诺伊疯癫的状态和诡异的狂笑来看,如果附身她的是巴扬神,那么巴扬神也绝非善神,这也是尼姆信仰崩塌的原因。

信奉善神的人们,祈求到的是“灵”的庇佑之力;内心有怨恨,诅咒他人之人,求得的是“灵”的邪恶之力。所给即所获,所求即所得。人们烧香求佛,祷告礼拜,是希望清洗内心的杂念,对抗人性中肮脏邪恶想法,做错事被诅咒的家族装模作样地乞求神灵保护,不过是垂死挣扎。

这便是《灵媒》在信仰问题上的留白,可惜未能明说。

灵媒结局是好是坏(灵媒终究是挥霍了上好的素材)(8)

回顾近几年的韩国恐怖片,无一不带有宗教人伦内核。

《娑婆诃》中关于佛陀转世的痴迷和对基督教的质问,《招魂》中对所罗门七十二柱邪神的引用,《哭声》中富有仪式感的“邪斗邪”超自然奇观,都值得称道。

亚洲人最擅长心理恐怖,导演挥霍了神秘宗教这一素材,用奇观展演和廉价视觉冲击加以处理,使《灵媒》陷入“弃之可惜,食之无味”的境地。

【文/张思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