勃拉姆斯匈牙利舞曲1-10号都好听(勃拉姆斯匈牙利舞曲第五号)(1)

《匈牙利舞曲第五号》是德国作曲家勃拉姆斯全部作品中最广为世人所知的乐曲。当时他在维也纳对该地的吉普赛音乐颇感兴趣,于是记下了许多吉普赛音乐的旋律。1869年他开始出版《匈牙利舞曲集》,实际上此曲集大部分是借用了吉普赛音乐的旋律,加以编辑和整理而成。《匈牙利舞曲第五号》则是《匈牙利舞曲集》中的第五首乐曲。

《匈牙利舞曲第五号》采用复三部曲式,g小调,稍快的快板,2/4拍。乐曲一开始即呈示出的第一部分的第一主题,这一主题以匀称平整的附点节奏写成,柔和抒情而略带淡淡的忧愁。移高八度反复时,情绪变得更为缠绵。接着,出现了节奏活跃、带有匈牙利查尔达什舞曲中那种快速段落风格的第二主题,与第一主题形成了生动的对比。随后乐曲进入中间部,奏出情绪激昂的主题,表现了匈牙利人民热情奔放的民族性格。速度忽慢忽快的中间部后半部分表情丰富,体现了匈牙利吉普赛音乐即兴性的特点。最后乐曲再现第一部分,在热烈而欢快的气氛中结束。

勃拉姆斯匈牙利舞曲1-10号都好听(勃拉姆斯匈牙利舞曲第五号)(2)

约翰内斯·勃拉姆斯(1833-1897)是德国古典主义最后的作曲家,出身于汉堡的一个音乐家庭,是创作和演奏并重的作曲家,勃拉姆斯与舒曼夫妇、李斯特等浪漫派音乐家交往甚密,得到他们的赏识和支持,有人把勃拉姆斯的作品比作“掺杂着浪漫主义新酒的古典主义陈酒”。

勃拉姆斯匈牙利舞曲1-10号都好听(勃拉姆斯匈牙利舞曲第五号)(3)

勃拉姆斯的作品兼有古典手法和浪漫精神,极少采用标题,作品气势宏大,然而笔法工细,情绪变化多端,时有牧歌气息的流露。他的作品中有很多都是世界名曲,与巴赫、贝多芬并称德国音乐史上的“三B”。

勃拉姆斯匈牙利舞曲1-10号都好听(勃拉姆斯匈牙利舞曲第五号)(4)

提起勃拉姆斯,就不得不说起他对克拉拉43年那种始终含而不露的柏拉图式爱情。1853年,20岁的勃拉姆斯初次见到大他14岁,并且已是几个孩子母亲的克拉拉。勃拉姆斯对师母克拉拉一见钟情。在此后几年内,勃拉姆斯一直同克拉拉一起照顾生病的师父舒曼以及他和克拉拉的孩子,直到1856年,舒曼在精神病医院里死去。

勃拉姆斯匈牙利舞曲1-10号都好听(勃拉姆斯匈牙利舞曲第五号)(5)

几年的朝夕相处加深了勃拉姆斯对克拉拉的爱意。但是,克拉拉是自己的师母,是他始终尊重如同父兄的老师舒曼的妻子。理智压制住了勃拉姆斯的感情,他用空间隔绝的方式把自己的爱也隔绝在绝望的思念里。所以,他选择离开,永远不相见。那一年,1856年。

勃拉姆斯匈牙利舞曲1-10号都好听(勃拉姆斯匈牙利舞曲第五号)(6)

爱情爆发时如同洪水猛兽,势不可挡。但是,勃拉姆斯始终没有让自己爱欲浪涛漫过理智的大坝。他把这种思念全部用音乐表现。他说:“我最美好的旋律都来自克拉拉。”

勃拉姆斯匈牙利舞曲1-10号都好听(勃拉姆斯匈牙利舞曲第五号)(7)

1896年,63岁的勃拉姆斯拖着病危之躯,绝望而痛苦的行驶在欧洲大陆。从瑞士急匆匆地赶往法兰克福参加一场葬礼。由于行色匆忙,他踏上了相反方向的列车,车载着他离他要去的地方越来越远。当他赶到法兰克福的时候,那场葬礼已经结束。十字架后面睡着他永远无法再看到的人。

勃拉姆斯匈牙利舞曲1-10号都好听(勃拉姆斯匈牙利舞曲第五号)(8)

天苍苍,野茫茫,他一个人孤独的站在墓前。他把小提琴架在肩上,拉了一首无人知晓名字的小提琴曲,倾诉着43年的情愫与40年的思念。听众唯有墓中人。这位墓主的名字叫克拉拉,一位钢琴演奏家,音乐家舒曼的妻子,勃拉姆斯的师母。

《匈牙利舞曲第五号》节奏自由,旋律有各种各样的装饰,速度变化激烈,带有一定的即兴性,是雅俗共赏的经典作品,因而流传甚广。

勃拉姆斯匈牙利舞曲1-10号都好听(勃拉姆斯匈牙利舞曲第五号)(9)

勃拉姆斯匈牙利舞曲1-10号都好听(勃拉姆斯匈牙利舞曲第五号)(10)

勃拉姆斯匈牙利舞曲1-10号都好听(勃拉姆斯匈牙利舞曲第五号)(11)

勃拉姆斯匈牙利舞曲1-10号都好听(勃拉姆斯匈牙利舞曲第五号)(12)

勃拉姆斯匈牙利舞曲1-10号都好听(勃拉姆斯匈牙利舞曲第五号)(13)

勃拉姆斯匈牙利舞曲1-10号都好听(勃拉姆斯匈牙利舞曲第五号)(14)

《匈牙利舞曲第五号》作为勃拉姆斯全部作品中最广为世人所知的乐曲,不但到处被演奏,而且被改编成各种不同形式的器乐曲。其粗犷而豪放的旋律具有明显的匈牙利《查尔达什舞曲》的特征,给听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勃拉姆斯匈牙利舞曲1-10号都好听(勃拉姆斯匈牙利舞曲第五号)(15)

恪守古典,精心构筑,力求完美,千古流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