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夏

好看的日落永远是一个人在看(美文美图-海明威的晚夏)(1)

那年晚夏,我们住在乡间的一栋房子里,隔着河流和平原可以望见高山。河床里的鹅卵石和圆石,在阳光的照耀下干燥白皙,清澈的河水湍急地流过,河道里一汪蔚蓝。部队沿着房子向大路挺进,扬起滚滚尘土,覆盖了树叶和枝干。树叶那年落得早,我们看着部队行进在路上,所过之处,尘土飞扬。微风吹得树叶纷然而落,士兵们踏过的路上只剩下哗哗的落叶,一眼望去白晃晃、空荡荡的。

平原上的庄稼长势良好,有许多果园,而平原外的山峦,则是满目褐黄,光秃一片。山谷里战斗正打得紧,夜里我们还能看到炮火的闪现。黑暗中,这番情景酷似夏季的闪电,只是现在夜里凉快些,人们觉察不到夏天暴风雨来临前的那种闷热罢了。

有时在夜色中,我们能听见部队从窗下走过,摩托牵引机拖着大炮发出的声响也声声入耳。夜里的交通颇为繁忙,路上有很多驮着弹药箱的骡子,运送士兵的灰色卡车,还有一种开得稍略缓慢的卡车,运载的东西被帆布盖着。白天也有用牵引车运送的重炮,翠绿的树枝遮盖着长长的炮管,郁郁葱葱、繁茂的枝条和葡萄藤把整个车身都覆盖了。朝北望是片山谷,山谷后面有一片栗树树林,林子后面,也就是在河的这一边,又有一座高山。在这座高山里也曾经发生过交战,只是没有成功。一到秋天,雨水就连绵而至,山上栗树的叶子掉得精光,只剩下赤裸的树枝,还有那被雨打得漆黑的树干。葡萄园中也是枯枝败叶,稀疏光秃;乡里的每一样东西都是湿润的,触目所至,一片萧瑟的秋意。雾气弥漫着河流,浮云在山涧萦绕,路上卡车驶过处泥浆飞溅,士兵们顶着湿漉漉的披肩,浑身都是烂泥;他们的来福枪也被淋湿了,每个人身前的皮带都挂着两个灰皮子弹盒,里面排满了又长又窄的六点五毫米口径的子弹,鼓鼓囊囊地盖在披肩下,他们走在路上,猛地一看,就像是一群怀胎六月的妇人。

作者简介

欧内斯特·米勒·海明威(1899年7月21日-1961年7月2日),出生于美国伊利诺伊州芝加哥市郊区奥克帕克,美国作家、记者,被认为是20世纪最著名的小说家之一。

海明威的一生之中曾荣获不少奖项。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被授予银制勇敢勋章;1953年,他以《老人与海》一书获得普利策奖;1954年的《老人与海》又为海明威夺得诺贝尔文学奖。2001年,海明威的《太阳照样升起》(The Sun Also Rises)与《永别了,武器》两部作品被美国现代图书馆列入“20世纪中的100部最佳英文小说”中。

1961年7月2日,海明威在爱达荷州凯彻姆的家中用猎枪自杀身亡。

海明威一生中的感情错综复杂,先后结过四次婚,是美国“迷惘的一代”(Lost Generation)作家中的代表人物,作品中对人生、世界、社会都表现出了迷茫和彷徨。他一向以文坛硬汉著称,他是美利坚民族的精神丰碑。海明威的作品标志着他独特创作风格的形成,在美国文学史乃至世界文学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