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创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工作方案 昂首阔步新征程(1)

  碧水蓝天,生态蒲城。记者彭一鹏摄

争创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工作方案 昂首阔步新征程(2)

  2022年,蒲城县96万亩小麦喜丰收,实现“十九连丰”。记者彭一鹏摄

争创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工作方案 昂首阔步新征程(3)

  图为已建成运行的神渭管道输煤项目蒲城生产中心全景。

争创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工作方案 昂首阔步新征程(4)

  建成使用的蒲城县时间博物馆。

争创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工作方案 昂首阔步新征程(5)

  蒲城酥梨种植面积27万亩,年产值15亿元,品牌价值35.19亿。

争创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工作方案 昂首阔步新征程(6)

  2022年建成投入使用的蒲城县中医医院。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

  1月29日—2月1日,蒲城县“两会”相继召开,在民主团结的气氛中圆满完成了各项议程,胜利闭幕。这是一次高举旗帜、凝心聚力、鼓舞干劲、风清气正的盛会。

  新征程承载新使命,新使命要有新作为。248名政协委员和275名人大代表齐聚一堂,积极建言献策,共商发展大计。

  正如县政协委员葛玮说:“聆听了政府工作报告,深感句句紧扣发展,字字关乎民生,总结过去成绩卓著,锚定‘一镇三地’目标催人奋进,尤其今年要办的十件实事,既切合蒲城县实际,又符合人民期盼,为我们政协委员履职尽责提供了遵循。”

  县政协委员唐建华说:“我听了政府工作报告,信心倍增。过去一年蒲城县坚持工业倍增、城镇化建设、乡村振兴、文旅融合‘四轮驱动’,竭力将‘一镇三地’目标变成更多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现实成果。作为一名政协委员,我将以‘蒲城发展、我当先锋、我必尽责’的使命担当,在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的县域实践中,为竭力打造‘一镇三地’建言献策,贡献力量。”

  人大代表樊印平说:“把乡村人才振兴放在首位,作为我们新型职业农民协会,感觉到很鼓舞士气,同时感到责任在肩。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协会成立的宗旨,为协会会员做好服务,为乡村振兴再输入新的人才资源,推进蒲城农产品做得更强更大。”

  人大代表刘浩:“在新的一年里,围绕这次人代会的精神落实,做好建言献策和监督跟踪,并且要立足自身实际,带头在自己的行业和岗位上,促发展抓落实。”

  ……

  蒲城发展势头正盛、劲头更足。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这次县‘两会’深入贯彻中央、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市委、县委全会工作部署,系统安排了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和工作任务。全县上下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大会确定的目标任务上来,扎实开展高质量项目推进年、营商环境突破年、干部作风能力提升年‘三个年’活动,动起来、紧起来、干起来,强化敢为、敢闯、敢干、敢首创的担当作为,努力在‘强县域’的新征程上形成更多突破性进展,让‘一镇三地’目标变成更多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现实成果。”蒲城县委书记、渭南市经开区区委书记张毅锋铿锵有力地讲道。

  2022年 争先进位破解难题 “一镇三地”建设硕果累累

  2022年,在县委、县政府的带领下,全县领导干部群众齐心协力,蒲城30项创建类亮点工作引领发展、守正创新。荣获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中央财政支持普惠金融发展示范区、全国再生水利用配置试点示范县,全省高质量发展农业强县、保障性安居工程工作先进县、信访工作先进县等15项国省级荣誉,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棚户区改造、水利发展资金项目绩效评价、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等5项工作获得省政府督查激励。

  去年,全县上下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高效统筹“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砥砺前行、克难攻坚、埋头苦干,全力建设“一镇三地”,各项工作难中求成、经济运行稳中向好。具体呈现出“两增、三新、一加强”的显著特点:

  “两增”:主要指标较快增长。生产总值完成251亿元、增长6.1%,增速排名全市第三;规上工业总产值完成364.3亿元、增长12.6%,也是近年来最高的,增加值增长22%,增速排名全市第三,给渭南工业贡献了近三分之一的产值;农业增加值增长5.2%,增速排名全市第一;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8%,增速排名全市第三;城乡居民收入分别达到38972元、16389元,增速分别排名全市第三、第五。

  发展动能持续增强。深入开展高质量项目建设年行动,120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42.9亿元,策划专项债券项目78个,招引签约项目31个、到位资金143亿元。与中化学城投公司、西安交大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国铁西安局集团达成战略合作,县投发公司净资产达到50亿元,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2户、限上商贸企业10户。

  “三新”:园区发展取得新成就。渭南经开区整合成立,蒲城高新区、渭北煤化工业园获批省级化工园区、特色园区、绿色园区,国维淀粉、莱特光电二期等10个产业项目建成投产,园区产值实现241亿元、增长19.5%。

  农业产业化取得新突破。建成4万亩粮食规模化生产经营示范区,粮食总产60.14万吨、增长7.4%,实现“十九连丰”;实施酥梨、苹果提质增效3万亩,12个苏陕协作项目建成运营,新增现代农业园区4个,蒲城家禽产业入选首批省级现代农业全产业链典型县。

  城乡面貌呈现新景象。国卫、省文创建有力推进,城乡建设完成投资34.5亿元,66条背街小巷改造提升及迎宾路、西城大道绿化亮化全面完成,解放路南段、长乐街西段建成通车,新修农村公路93.5公里,主城区、国省道沿线等区域一批违法和有碍观瞻建筑物被拆除。2个省级乡村振兴示范镇、20个示范村加快建设,创建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6个,清淤排碱渠道298公里,城乡生活垃圾基本实现一体化转运,农村人居环境大幅改善,全年空气优良天数达到248天。

  “一加强”:即民生改善得到全面加强。创新推行“6336”防返贫动态监测模式,269个村集体经济组织收入8000余万元,脱贫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6.7%、高于全县平均增速。高质量完成“十件民生实事”,城北初级中学、新中医院、日间照料中心等一批民生工程建成投用,新增城镇就业5800人,累计发放各类救助补助资金4.3亿元。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安全生产、信访形势平稳,社会大局总体和谐稳定。

  2023年 敢闯实干砥砺前行 绘就“一镇三地”新画卷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今年的政府报告中提出:继续锚定建设“一镇三地”目标,全面加快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乡村振兴、文旅融合发展步伐,奋力开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局面。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为:生产总值增长7%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左右,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长10%以上,地方财政收入增长5.4%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左右,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增长7%、8%左右。

  (一)聚焦招商引资突破,厚植高质量发展优势

  坚持把高质量发展的着力点放在招商引资上,突破惯性、放大优势、赢得先机。全年招引3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1个、10亿元以上项目3个,到位资金130亿元以上。

  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政府“一号工程”,构建形成市场化和专业化招商体系。支持清洁能源、国维淀粉等重点企业强链延链,做大产业集群;发挥秦创原蒲城创新中心、西安交大蒲城工作站等平台作用,跟进氢能、储能等新赛道,积聚发展新动能。深入开展营商环境突破年活动,深入实施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让民营企业家专心创业、安心投资、放心经营。

  (二)聚焦重点项目建设,夯实高质量发展根基

  坚持以项目建设壮大总量、积蓄潜能,快节奏实施、强力度推进,为高质量发展汇聚强劲动能。全年实施重点建设项目129个,完成投资202.53亿元。

  深化高质量项目建设推进年活动,严格实行重点项目清单化管理,突出抓好陕煤蒲城工业化示范基地、诺正农药原药等投资规模大、示范引领强的重点项目,全力支持中蓝化工海棠产业化等15个产业项目建成投产,千方百计促进19个前期项目早开工、早建设。全年策划储备项目180个,争取各类资金18亿元以上。坚持定期召开政企圆桌会议,全面推行“标准地 承诺制”,深入开展“规范执法、优质服务”评议活动,为企业松绑减负、为发展清障搭台。

  (三)聚焦工业转型升级,增强高质量发展后劲

  坚持把工业高质量发展作为主攻方向,夯实产业基础,着力构建特色鲜明、充满活力的现代化工业体系。全年实施新型工业重镇项目45个,完成投资105.89亿元。

  全力支持经开区高质量发展,全面提升园区基础要素。加快陈庄“工业小镇”建设,深入实施“兴蒲”招才引智计划,推进县职教中心与省内高校联合办学,保障企业技术用工需求。全面落实主导产业链“双链长制”和产业发展基金、工业发展基金,加快西安吉利等项目建设,全年新增规上企业8户以上,规上工业总产值达到400亿元以上。

  (四)聚焦服务引领提升,拓展高质量发展空间

  加快推动文旅产业发展,支持恢复市场消费,努力实现服务业总量扩大、结构优化、业态创新。全年实施区域知名旅游目的地重点项目4个,完成投资3.44亿元。

  紧扣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培育发展文化产业。开放游客服务中心,建成运营槐院里街区最东府片区等,加强与华旅集团协作,举办第六届梨花文化旅游节,丰富旅游产品供给,提升蒲城旅游吸引力。加快构建“144”商贸发展格局,成功创建省级县域商业体系建设促进农村消费示范县。发挥惠民消费券拉动作用,全年新增限上商贸企业10户,电子商务交易额突破20亿元。持续推进“吃蒲城、最关中”餐饮品牌建设,支持企业在外开设水盆羊肉、蒲城包子等特色餐饮旗舰店、连锁店,扩大蒲城美食影响力。

  (五)聚焦推进乡村振兴,激发高质量发展活力

  铆足干劲抓好以乡村振兴为重心的“三农”工作,全面推进“五大振兴”,补短板、兴业态、强龙头、树品牌。全年实施特色农业示范地重点项目9个,完成投资4.94亿元。

  坚持“四个不摘”,巩固提升“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成果,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加大资金整合力度,支持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深化苏陕协作、定点帮扶和驻村帮扶。建成高标准农田5万亩,全面推进酥梨、苹果提质增效,新增设施面积1.5万亩、现代农业园区5个,陕西圣乳滋羊乳、大红门肉制品加工竣工投产,农产品深加工产值增长15%以上。培育家庭农场10个、职业农民200人,实施韩河灌区水源调蓄工程、户用分布式光伏整县推进试点和农村地区清洁取暖行动,盘活“空心村”、闲置宅基地。加强传统村落和乡村特色风貌保护,突出抓好56个重点村建设。创建省市级美丽宜居示范村10个,加强村级“一站式”便民服务建设。

  (六)聚焦城乡协调发展,做优高质量发展载体

  坚持以人为本,执法管理与制度规范并重,全面提升城镇精细化管理水平。全年实施城镇和道路建设重点项目42个,完成投资74.49亿元。

  落实“三区三线”划定成果,编制完成县域国土空间规划、中心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城市设计技术导则,统筹推进村庄规划编制。强化规划刚性约束,加强建房管控,持续开展“两违”治理,坚决遏制新增违法建设。持续推进“三四五”行动,落实“路长制”责任,成功创建省级文明县城,顺利通过国卫复审。深入实施集镇“六个一”工程,提升镇区辐射带动能力,城镇化率达到48%以上。加强农村公路养护及绿化管理,创建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县。

  (七)聚焦生态文明建设,擦亮高质量发展底色

  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污染防治与生态修复双管齐下,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双赢”。全年实施生态环保重点项目9个,完成投资5.34亿元。

  严守“三线一单”,建成陕西省百万亩绿色碳库蒲城试点示范基地。新增造林4.8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0平方公里,打造森林小镇2个、绿化示范村20个,创建省级生态文明示范县。强化“一县一策”科技治霾,狠抓“禁燃、禁烧”、工业窑炉等专项整治,推动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城区垃圾分类处置率达到50%以上。

  (八)聚焦保障改善民生,提升高质量发展品质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聚焦教育、医疗等热难点问题,补齐民生短板,让社会更加文明和谐、群众生活更有品质。全年实施民生类重点项目20个,完成投资8.41亿元。

  倾心办好十件民生实事:建成新职教中心(北区)和第十二幼儿园,启动建设新蒲城中学、第四初级中学,第十一、第十三小学和第十、第十一幼儿园;实施蒲城县第三医院、精神病医院、传染病医院建设项目;建成紫荆广场、长乐公园、城东运动公园及3座街头广场、3座公厕,改造老旧小区10个;实施城区内涝点治理工程,建成东风街、朝阳街、漫泉路雨水管网;更新改造供热主管道5公里,城区新增供热面积15万平方米;实施农村供水保障项目,改造提升2.5万人安全饮水;实施卤泊滩排水(碱)恢复保护工程,建成中干沟渠9.3公里、支沟73.8公里,清淤44.8公里;建成蒲城县公共交通体系,开通城乡公交线路3条,新增30辆新能源公交车;实施农村公路建设及水毁修复工程,新修农村公路72.9公里,修复水毁公路43.5公里;稳妥解决不动产登记历史遗留问题,重拳整治物业乱象。(记者 徐蕊)

来源:渭南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