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几秒的毁掉一个家庭(让我看到家庭里最悲剧的一幕)(1)

这两天,刷到一个视频瞬间让我火蹭蹭上来了。

一个女孩情绪失控地控诉母亲给剪了个很丑的短发,母亲在一旁随着女儿的声嘶力竭笑得愈发放肆。

最后,女孩歇斯底里地离开了房间。

只有15秒的视频,但每一秒都让窒息,为这个女孩难过。

视频底下,有人看不过去指责这个母亲做得有点过分。

你们知道母亲是如何回应的吗?

“如果我笑就伤了她心了,那她就是不懂事的孩子。”

十几秒的毁掉一个家庭(让我看到家庭里最悲剧的一幕)(2)

有人指出她伤孩子自尊了,她继续回怼:

“这样就伤自尊了,不就剪个头发她不满意吗?”

十几秒的毁掉一个家庭(让我看到家庭里最悲剧的一幕)(3)

多少人从这个母亲身上看到自己家长的身影。

很多孩子终其一生,跟这个女孩一样,从来就没被自己的至亲「看见过」。

十几秒的毁掉一个家庭(让我看到家庭里最悲剧的一幕)(4)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在短视频平台,看到诸如“生孩子不玩还有什么意义”这样的梗。

说实话,真的无法苟同!

这些恶搞视频里,有被透明胶带绊住后,惶恐到不行的孩子...

十几秒的毁掉一个家庭(让我看到家庭里最悲剧的一幕)(5)

有被妈妈深色面膜吓哭的孩子...

十几秒的毁掉一个家庭(让我看到家庭里最悲剧的一幕)(6)

有被巨大的雪团一脑袋砸倒在地的孩子...

十几秒的毁掉一个家庭(让我看到家庭里最悲剧的一幕)(7)

每每看到这些视频,实在笑不出来。

设身处地想一下孩子的无力抵抗,恐惧难堪的情绪,就分外难受。

这些视频和上面那个女孩的哭诉,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就是孩子作为一个附属品成了家长取乐的工具。

而这些家长统统都忽略了:孩子的心比我们敏感且脆弱得多。

再小的孩子,都有自尊心,他们在人格上也享有与大人平等的权力。

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杜布森说过:

让孩子失去自尊的方式有千百种,可要替孩子重建自尊,是一个缓慢困难的过程。

在那个给女孩剪短发的视频底下,很多人说了自己的亲身经历:

有的小时候被家长剪成男人头,被同学嘲笑留下阴影。

十几秒的毁掉一个家庭(让我看到家庭里最悲剧的一幕)(8)

有的也是因为短发被同学排挤。

十几秒的毁掉一个家庭(让我看到家庭里最悲剧的一幕)(9)

再小的事,在孩子眼里也是大事。

也许孩子还小,就算自己的感受被忽略了,暂时做不了什么反抗。

可总有一天孩子会长大,这些回忆会变成一颗种子,不断在孩子的内心生根发芽。

而每个内心感受被忽略的孩子,一定会陷入很深的自我怀疑和厌弃。

周而复始,成为孩子内心永久的伤痕。

十几秒的毁掉一个家庭(让我看到家庭里最悲剧的一幕)(10)

所以,不管多小的孩子,他们的内心世界都值得被看见。

保护孩子的自尊是一切教育的前提。

从心而发的尊重,最起码需要做到以下4点:

1. 尊重孩子的情绪

很多父母见不得孩子哭, 孩子一哭,烦躁、不安甚至恼火……一开始,会试着安慰“不要哭了,乖”,可是哄完没用的话就会开始大喊大吼,甚至武力解决。

但其实都疏忽了,哭,是一种正常情绪的表达呀。

十几秒的毁掉一个家庭(让我看到家庭里最悲剧的一幕)(11)

允许孩子表达情绪,不止在快乐的时候可以大叫,更可以在难过时的捶胸哭喊,合情合理。

无论如何,记得温柔地告诉孩子:有想法就诉说,有情绪就表达。只是,我会帮助你慢慢学会理解和控制。

“It’s OK to be sad”。

2. 尊重孩子的不同

之前网上有个段子:孩子天生就有读书的资质,有的孩子没有。

没有资质的孩子是用来报恩的,因为读书特别好的,将来会去美国、英国、加拿大,见面只能靠视频。

读书没资质的,等我们老了可以常伴左右,今天载我们去吃牛肉丸,明天载我们去吃海鲜,想想真美好!

都说,植物要开花结果,首先需要的是适合自己的土壤。这用在孩子身上也是一个道理。

有的孩子不爱说话,但是观察力很强;有的孩子学习成绩一般,但体育拔尖。

如果能够尊重他们的个性发展,找到适合他们的兴趣爱好,其实每个孩子天生都是赢家。

3. 尊重孩子的想法

当7、8个月的孩子试图自己吃饭的时候,你可允许?

当别的孩子要拿走自己孩子玩具的时候,你可曾尊重他对玩具的所有权?

若希望孩子将来有主见,一定要在儿时给他坚持自己看法和观点的机会,即便那是错的,只要不是原则性的伤害和错误;

也请给孩子自己去发现、去总结的机会,而不是粗暴地否定。

十几秒的毁掉一个家庭(让我看到家庭里最悲剧的一幕)(12)

4. 尊重孩子的隐私

孩子还小的时候,很多大人喜欢公开谈论孩子的隐私,比如尿床啊,或者一些孩子不愿被提及的糗事。

再大一些就会出现如翻抽屉看日记、拆信件等,殊不知这种做法都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

尝试从孩子的角度思考,如果我现在是孩子,我是不是也想要拥有一个隐私空间来装一些我不想告诉别人的秘密呢?

学会保护孩子的"隐私",可以增强彼此间的信任,还可以真正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密关系。

叔本华说,要尊重每一个人,不论他是何等的卑微与可笑,要记住活在每个人身上的是和你我相同的性灵。

孩子,也是和你我相同的性灵。

你可以引导他,但是不能强迫他。

因为,他再小,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

尊重他,是我们做父母的一生的教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