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虽然春寒料峭,气温起伏不定,但在风景秀美的榆社云竹水库湖畔,已有三三两两的垂钓爱好者按捺不住赶来,看着逐渐消融的湖面,享受着鱼儿上钩的激动时刻,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科技治污再创新绿?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科技治污再创新绿(科学治污让云竹水库水清鱼跃)

科技治污再创新绿

眼下,虽然春寒料峭,气温起伏不定,但在风景秀美的榆社云竹水库湖畔,已有三三两两的垂钓爱好者按捺不住赶来,看着逐渐消融的湖面,享受着鱼儿上钩的激动时刻。

“前几年,化肥养鱼导致湖水浑浊,我钓的鱼自己都不敢吃,近两年经过一番治理,湖面恢复往日清澈,吃鱼也放心了。”3月18日,在水库坝上,记者从垂钓爱好者彭微涛的话语中,感受到了云竹湖水的变化。

昔日:浊浪拍岸百姓忧

云竹水库位于海河流域南运河水系、浊漳河支流的云竹河上游,于1959年动工兴建,1960年拦洪蓄水运营,以防洪为主,兼顾养殖、灌溉、旅游、发电,是我市最大的中型水库,总库容8725万立方米。

曾经,这里不仅是榆社的旅游佳地,也是该县主要的水产养殖地,以盛产银鱼闻名遐迩,鲤鱼、鲫鱼、白鲢、白条等大量繁殖,慕名而来的游客和垂钓爱好者络绎不绝。

然而,不知从何时起,水库的水不再像以前那般清澈,拍岸的湖水时常泛着白沫,游泳的人们抱怨着水脏,钓鱼者只钓不吃。一时间,“养殖户投放化肥,云竹湖水被污染”的坊间传言不胫而走。

“水库受化肥污染之说并非空穴来风。早在2005年以前,云竹水库水质天然清澈,但有水卖不出,渔业生产作为水库的主要经济支柱,长期处于一种粗放式经营状况,水体几近于闲置状态,资源优势一直得不到充分有效利用。”云竹水库管理处副主任刘宪军回忆说,2006年,为把水库搞活,云竹水库管理处响应该县政府号召,进行招商引资,最终东北海金山渔业有限公司获得水库15年承包权,进行水产养殖。

“水库渔业的经营方式也逐渐从粗放式经营向集约化经营发展,海金山渔业有限公司加大资金投入和科技含量,采取投肥(氮肥、磷肥)养殖后,产量逐年翻番,经济效益显著。”刘宪军介绍,施用化肥主要是促进了水中浮游生物的繁殖,为鱼类提供了大量饵料,进而加快肥水鱼类生长。

水库鱼类的产量提高了,利润丰厚了,但是老百姓同时也发现,原本清澈的湖水变得日渐浑浊。

如今:碧波重现山水美

水质的变化迅速引起各方关注。权衡利弊后,榆社县决定对云竹湖库区投肥养殖的现状进行专项整治,严禁使用化肥和农家肥养鱼。禁令之下,湖水旖旎风光再现。

在云竹水库管理处,一份2014年晋中市水产品安全监管抽样检测书上显示:“榆社县云竹水库鲤鱼、鲢鱼药物残留检测结果呈阴性”,表明鱼类没有受到污染。

另一份标有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制的2011年云竹水库《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环境现状评价报告》则显示:“该产地环境养殖水质现状符合《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水质》要求,同时现场调查也表明:该场周边生态环境良好,产地环境未受工业‘三废'、农业、城镇生活及其他污染源污染,适宜无公害水产品发展,养殖全过程严格执行无公害水产品养殖技术规范,未使用违禁投入品。”

两份不同的资料,共同展示着云竹水库的水质现状,天蓝水清鱼肥美。“投肥养鱼年产三四百吨,而纯天然养鱼产量最少降低一半。但如果在养殖过程中,向水面投放过量的农家肥和化肥,会破坏了水体的生态平衡,加快水体的富营养化进程。这种养殖方式持续下去,会影响水中其他生物的生长,影响景观和水的再利用。”刘宪军说,“以前用化肥养鱼确实经济效益好,但水污染明显,群众质疑声一片,心里很不踏实,现在一粒肥料也不投放了,水清了,群众笑了,我们心里也舒畅多了。”

治理:一湖清水留子孙

不过,云竹水库水质好转并非一日之功。在向水污染“宣战”的道路上,榆社县持之以恒地付诸行动,从源头、污染源、出水3个方面进行综合治理。

云竹水库上游主要来水为石盘河、清秀河两条支流,且上游无工矿和企业,主要污染源为周边村庄的农业生产和生活污染。为从源头上控制水污染,榆社县展开水库周边村庄环境整治工程,大幅控制了来水水源的污染。

水库内的污染源主要来自水产养殖,为此,从2011年起,云竹水库管理处要求水产养殖承包商不得再向水库内投放任何肥料,只能投放漂浮式饵料,严格控制污染,同时逐步取缔网箱养殖,勒令全部网箱养殖户停止鱼苗购进和饲料的投喂。如此一来,水库水质得到明显改善。

在水库出水的治理方面,榆社县利用中央“三河三湖及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财政专项资金800万元,县财政配套60万元,实施了榆社县云竹水库湿地项目。该项目采用人工潜流湿地工艺,将污水有控制地排入,通过细沙层等过滤污水,并在滤水层上覆盖黄土,形成人工潜流湿地,地表种植芦苇、香蒲等沼泽植物,这些植物的根茎深入污水中,可有效吸收固定污水中的氮、磷等元素,促使污水在沿固定方向流动的过程中得到净化,使排向海河流域的水达到环境保护的要求,兼具污水处理功能与观赏性为一体。

目前,随着榆社县旅游开发力度的加大,云竹水库也逐步从以水产养殖为支柱产业向旅游综合开发转移,保证水库一湖清水则成为旅游开发成败的一个硬件。

保护这汩汩清流,不仅为了良好的生态效益,也是为榆社旅游发展注入活力,更是为子孙后代留下一片绿色家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