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即将到来的开学季,针对部分家长带孩子出行时交通安全意识淡漠,存在自认为“全在掌控中”交通习惯行为,实际上却危险重重,危及孩子出行安全的情况,公安交管部门提醒广大家长,送学路上务必守法文明出行,切勿盲目自信,对交通安全隐患缺乏基本的判断,将孩子置身于危险中,需充分了解上学路上步行、骑行以及乘车等各种交通出行的正确方式及潜在的交通安全隐患,“知危险,会避险”,打造平安上学路。

严查学生到校时间违反规定(杜绝这些危险错误习惯行为)(1)

8月25日7时53分,在南京路临近新华路交口看到,一位身穿黑色上衣的中年女市民骑行一辆自行车,从南京路北侧准备由北向南通过路口。只见该女市民跨坐在自行车上,由于她通行方向上的交通信号灯刚转为绿灯,她便准备双脚滑地,借力给自行车加速前行。在她骑行的过程中,车把前的车筐处显得很沉重,车把几度失去平衡、左右扭转。记者仔细观察才发现,原来自行车前车筐里竟然蹲着一名三四岁的小女孩,女孩身材弱小,与女市民面对面蹲在车筐里,双手紧紧抓着车把,身后的粉色小书包就卡在车筐边上。在自行车行进中,由于车把沉重,带动车身左右摆动,小女孩表情紧张,双手一直死死抓住车把,两眼盯着地面,看着让人十分揪心。

这位女市民骑行自行车中将孩子放在车筐内,这种做法无异于将孩子置身于危险之中。在日常出行中,一些家长因自身交通安全意识淡漠,又对自己的掌控能力盲目自信,带孩子出行时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在步行、骑行、驾车以及乘车时的一些交通习惯行为,却着实是危险动作,给孩子出行埋下诸多隐患。开学在即,交警提示广大家长,应充分了解上学路上等各种交通出行方式的正确打开模式,以及错误习惯动作潜在的交通安全隐患,知危险,才能会避险。

私家车送学:让孩子坐副驾驶、身体探出车外、躺后排座休息、鲁莽开后门、车内吃零食玩玩具、从汽车前后通过,驾驶私家车接送学生上下学的家长需要注意杜绝这些错误习惯行为。

●许多学生喜欢乘坐副驾驶位置,家长并未意识到其中的危害。还有一些年龄较小的幼儿园孩子乘车时,家长经常会坐在副驾驶上抱着,觉得这样很安全,实际上,在遇到危险时,怀中的幼儿就成了家长的“安全气囊”。未满12周岁的未成年人不得乘坐副驾驶座位,孩子要坐在第二排,且要乘坐儿童安全座椅,系好安全带。

●送学途中,有的学生路遇同学会摇下车窗,探出胳膊和脑袋等身体部位打招呼,这非常危险。身体探出车外,在错车时极易引发事故导致受伤。

●因后排座位宽大,部分家长便让孩子随意站立、平躺在后排座上,还有年龄较小的孩子在后排座上蹦跳玩耍,车辆行进中这样的行为很不安全。当车辆急刹或发生碰撞时,站立或躺在后排座位上的孩子会完全没有准备而被惯性推到前排座椅上,造成伤害。

●孩子在开车门时很少注意观察旁边的车辆和行人,学校门前道路机非混行情况复杂,很容易被行人、车辆撞伤。家长要加强对孩子的教育,提醒孩子下车时注意观察后方车辆,将车开一条小缝,不要一下全部打开,再次观察周围情况安全后,打开车门下车,且最好有家人陪同。

●有的家长放学时会给孩子准备一些零食充饥,在车上吃东西是不好的习惯,因为一旦车子转弯、颠簸、刹车等情况,很可能导致食物阻塞孩子的呼吸道,进而发生窒息。同样,车内也尽量不要出现材质较硬的文具或玩具,发生紧急情况时都可能成为“隐形杀手”,增加孩子撞击时受伤的风险。

●安全位置停靠,即停即离以免影响学校门前通行秩序。家长驾驶车辆接送孩子,请选择安全地点停靠,请勿在行车道、人行横道、急弯陡坡等路段停车接送学生。

●教会孩子观察情况后再开车门,避免莽撞开车门导致事故。要从车辆的右侧车门上下车,左侧上下车很容易被后方来车撞到。学校门前道路机非混行情况复杂,许多驾车送学的家长将车停在学校门前,坐在后座的孩子自己开车门下车入校。此时,如果孩子没有注意后方车辆情况,直接打开车门,很可能与后方行驶来的非机动车或者行人发生碰撞。提示广大家长,要告诉孩子如何正确开车门,以免发生交通事故。学生应先观察后方情况,将车开一条小缝,不要一下全部打开,再次观察周围情况安全后,打开车门下车。

●提醒学生不可以从刚停下的汽车前面通过,因为车身挡住了后方来车的视线,很容易发生交通事故。

骑乘非机动车上学:骑行电动车不给学生戴头盔、一车驮俩、倒坐车、踏板站娃、不够年龄骑车、车筐坐娃,骑乘非机动车送学路上需杜绝这些错误习惯行为。

●骑乘电动自行车一定要规范佩戴安全头盔。有些家长知道骑行电动自行车必须规范佩戴安全头盔,但却因为“因距离学校路程较近觉得不用戴”“送完孩子直接去上班带着两个头盔太麻烦”等理由,并没有给驮带的孩子佩戴安全头盔,为图方便将孩子置身于危险之中。

●送学路上时而能看到,一人骑行电动自行车,车前踏板上站着一个孩子,车后座上还坐着另一个孩子或成年人。一车驮俩的“超负荷”模式以及踏板站娃的危险动作,都会降低操控性。还有的孩子耍酷倒坐在电动自行车后座上,不正确的坐姿更是随时可能从车上掉落。

●部分学校距离家较近的学生,家长一般会选择骑行自行车或电动自行车驮带孩子前往学校。还有一部分高年级学生的家长会陪同孩子,一人骑行一辆自行车前往学校。公安交管部门提示广大家长,相关法律对骑乘自行车、电动自行车都有明确的年龄规定。

●骑乘非机动车要遵守年龄规定。在《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中明确规定,在道路上驾驶自行车必须年满十二周岁;在道路上驾驶电动自行车必须年满十六周岁。也就是说,在小学阶段,只有已年满十二周岁的小学生才可以骑行自行车上道路行驶。小学和初中阶段的学生,因年龄未满十六周岁,是不允许骑行电动自行车上路的。

●有些家长在暑假里教会了孩子骑自行车,打算开学后每天上学一人骑一辆车。按规定,在道路上骑行自行车必须年满12周岁,且不得载人,在道路上骑行电动自行车必须年满16周岁。家长应担负起监护责任,不让未达到年龄规定的孩子骑车上路;对于达到年龄规定孩子,应关注并监督孩子的骑行行为。

●家长骑行共享单车时,千万不要图方便“车筐坐娃”,把孩子置身于危险之中。

步行上学:边走边打闹嬉戏、不看信号灯、随意横穿道路,步行上学需杜绝这些错误习惯行为。

●步行接送学生的家长,一般以“四老”居多,孩子放学后情绪高涨,难免走路时与同学嬉闹打逗,将家长甩在身后,过马路时也往往只顾着交谈嬉闹,忽视了观察交通信号灯和过往车辆的情况,极易引发交通安全问题。家长应提高交通安全意识,牵好孩子的手,特别是年龄较小的幼儿,千万不要轻易撒手,以免发生隐患。

●过路口时要遵守交通信号,走人行横道。横过道路时要从人行横道通行;在没有人行横道的路段横过道路时,要一停二看三通过,确认路口所有车辆是否都停了下来再通行,千万不要在车辆临近时突然猛跑。最正确的做法是,举手示意,最好和司机有目光接触,确保眼不离车、车不启动,这样才能安全通过路口。横过道路时,除可以走人行横道之外,还可以走过街天桥。

乘坐公交车上学:入站随车跑、车头前等车、抢挤上车、车前车后通行,乘坐公交车上学杜绝这些危险行为。

●乘坐公交车上下学的学生,等公交车时要在站台候车,不要看公交车进站就争先恐后,妨碍公交车正常靠站停车。千万别去公交车车头前去等,公交车前1米是司机视觉盲区。

●排队上车,乘车中要坐稳扶牢,不能追逐打闹,不能把身体探出车窗、不向窗外乱扔杂物。

●下车时要仔细查看右侧方向是否有行驶而来的非机动车,不能急冲猛跑,以免发生事故。

●下车后不要急于从自己所乘车辆的前面或后面横穿道路,要按照交通信号灯指示,从人行横道通过。

交警提示广大家长,应不断提升自身对交通安全隐患的认知,杜绝麻痹大意和盲目自信,改掉那些在日常出行中已经习惯了但是存在交通安全隐患的行为,保障送学路上平安出行。

文并摄 刘希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