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小生,其实不太适合演帝王,倒不是他们演技很差,而是他们少了气质。
你稍微想象一下,一个演员长得很帅,身高1米8,但体重刚过100斤,看起来弱不禁风。
这样的角色像气吞山河的皇帝吗?
就算真的是皇帝,但是个病秧子皇帝。
我不反对女性化特征,但是在对历史剧的出演上,我向来觉得还是要一板一眼都要对。
你不能把帝王演成娇羞的公主。
真正的雄性气质化就应该是男性本体的样子,有棱角的硬朗腮帮,过度精致,反而只会导致审美畸形,甚至牺牲身体的健康。
陈宝国就是个雄性气质化的演员,但没有人想到的是,陈宝国,也曾是俊俏后生。
白里透红的皮肤,清晰的下颌线。
内双的大眼,英气的剑眉。
年轻的陈宝国就像是从古装画里走出来的公子,皇室宗亲,但,即便如此,陈宝国从来没有骄傲,他没有怠慢自己的演员身份。
至今为止,陈宝国仍然保持着飞天奖数的最高纪录。当然,对于很多年轻人而言——
似乎陈宝国是帝王专业户,他戏路太窄了,演来演去,都还是那个只会瞪眼的汉武帝。
这是对陈宝国的误解。
陈宝国最在意的事情是角色有没有重复,不管是重复他人还是重复自己,他都不允许。
他永远在寻找下一个好角色,
因为他是一位演员。
陈宝国在处理每一个帝王都是不同的。
他在撰写人物小传的时候,把自己带入了那个时代,给了不同帝王的性格的注释。
比如,“汉武帝”和“嘉靖帝”就不同。
汉武大帝
01:经验
陈宝国,49岁出演的《汉武大帝》。
那会儿,他已经成名了。
毕竟《汉武大帝》是2005年的,而《大宅门》则是2001年的。陈宝国在2001年凭借着《大宅门》里的白景琦大火。
用他自己的话来说:为了白景琦我等了二十年,这是我觉得五十年一遇的剧本。这份荣幸,这份运气摊到我头上,演起来特别过瘾。那真的是特别好看的一部戏。
虽然演技大成,但陈宝国没演过帝王。
2005年的《汉武大帝》前,陈宝国没有演过一个完整的帝王,而外界的期待对他很高。
人们都期待,49岁的陈宝国究竟能交出怎么样的一张“帝王试卷”,陈道明做到了,
陈宝国能做到吗?他能演出历史上那位雄才伟略、气吞山河的霸主的汉武大帝吗。
这是外界对陈宝国的疑问,而与此同时,戏外又不断传来“陈宝国”欺压剧组成员的报道。
陈宝国是“体验派”演员。
他在演角色的时候,时常想象自己就是角色本身,陈宝国而为了更深层的进入角色。
戏里戏外,他都把自己看作是“汉武大帝”,这也导致,他动不动就跟剧组人发火,念台词的时候,不能有人靠近他。这很危险。
有些演员代入角色,一辈子都没走出来,一辈子就把一个角色演到了极致,也有些演员代入角色后,因为走不出来而抑郁自杀。
陈宝国也曾有过轻生的念头。
在陈宝国把灵魂带入“汉武帝”时,
他精神不集中,状态游离,时而暴躁狂躁,时而忧郁低沉,情绪像过山车一样。
剧组为了他的安全,
给他请来了心理医生。
为了沉浸在角色里,陈宝国拒绝了剧组心理医生的辅导,坚持演完,最后剧集杀青。
他终于松了一口气:“刘彻这个角色曾让我备受折磨,始终处于痛苦挣扎中。”
02:演技特点:挣扎与不忍
陈宝国的挣扎换来了最好的汉武帝。
历史上,早年的汉武帝,英气风华,但晚年,他也被权力所吞噬,猜疑,太子也没放过。
著名的“巫蛊乱”,表面上是太子因为佞臣五利将军巫蛊栽赃逼上梁山。实际上,是武帝他自己猜疑,怀疑这怀疑那, 太子没底,以为地位岌岌可危,不得已出此下策。
陈宝国把汉武帝的挣扎表演的很好。
太子兵败,被田仁给放走了。
丞相要斩首田仁,被御史给拦了下来。
汉武帝问,为何要拦下来,御史回答的是:皇上和太子始终是有血脉之亲,但是汉武帝是皇帝,当他坐上皇位的这个时候,家就变成了国,他要的是江山。
于是,陈宝国抬着头,保持着一股帝王的英气,情绪极为的克制,收敛,你能看到他的挣扎,但是咬字却格外的清晰,因为他是皇帝,他的一言一行都代表着权威与权力的伸张。
真相大白,汉武大帝的那股隐忍再度爆发了,但是跟此前的愤怒不同的是,
少了愤怒,多了迷惘。
汉武帝”,不再是那个少年英姿,舜目重瞳的千古一帝变成了一个糊涂的老昏君。
这里的处理,陈宝国的处理是颇具戏剧性。
台词铿锵有力,但是心神却紧闭,这个人没有了神,也没了过去的傲气,此时的汉武帝就像是失去了绳的马,没人可以压住他,但是他也不知道去哪里,迷失了方向。
陈宝国在这段历史的处理,
几乎是教科书级别的。
巫蛊乱后,
汉武帝,没了当年那股坚韧与英气。
他意识到,他的统治危机四伏,他罪己诏下,彰告天下。至此,武帝罢兵,大汉王朝定鼎,中华文明传承至今的疆域。
陈宝国在《汉武大帝》里——
演出了一个从少年壮志凌云,
到青年踌躇满志,
到中年人的英气,
再到晚年的昏庸。
一个最立体的帝王。
尽管陈宝国的演技依旧是戏剧舞台的表演风格,有着强烈的表演痕迹,但毫无疑问,在那个追求者戏剧表演的大环境下。
陈宝国的一板一眼对情绪的把握是对的。他对“汉武帝”的戏剧性的表演处理,毫无疑问,是中国银幕史上最丰富的“汉武帝”。
等到演“嘉靖”的时候,陈宝国变了。
嘉靖
01:经验
2005年,陈宝国演玩“汉武大帝”后,他又火了一次,约片不断,仅仅是帝王,陈宝国就演了5版,但演多了,没意思。
陈宝国很敏锐地发现,自己演过太多的帝王,这些帝王的内心有着内心深处的共鸣,陈宝国已经分不清楚,真正的帝王到底是怎样的,表演是有框架的,但帝王的框架呢?
陈宝国找不到。
自己一直都没有突破,陈宝国拒接“帝王戏”,直到《大明王朝》的剧本送上了上来。
嘉靖,让陈宝国产生了好奇心。
陈宝国好奇的是,嘉靖这个人颇具传奇与戏剧。在嘉靖即位前,他不是皇室嫡长子,也不是武宗生前钦定的接班人,登基时,大权一直都在掌握在杨廷和集团手里。
在上位前,嘉靖就是个藩王。
登基后,朝廷又爆发了“大礼议”杨廷和要把武宗和世宗的堂兄弟关系变成亲兄弟关系,于是,一场长达数年的大礼议便开始了。嘉靖的即位,意味着永乐以后明代历史长河中最大的政治撕裂,而伴随出现的大礼议则是新旧势力政治的综合较量。
嘉靖就在这样的环境中掌管天下。
他一个0政治经验的人,在短短三年之内,就打倒了杨廷和集团,坐稳江山,江山一坐就是45年,45年里,前期勤政,体谅百姓,后期却只管炼丹修道。
二十年不上朝露面的帝王。
嘉靖到底遇到了什么?为什么一个勤政为民的政治能人,突然就“昏庸”去修仙了?
带着这个问题,陈宝国发现——
嘉靖少年老成,“大礼仪”之争后,他文官阶层彻底失去了好感,他谁都信不过,
于是他打破了英宗留下的三角权力格局,把大权一手抓在手里。可是当权力被重新集中,嘉靖一览大权后,封建王朝的集权宗法制和皇权的优点弊端也就显露了出来。
嘉靖发现,他斗了一辈子的文官集团,原来他自己才是那个文官集团的幕后老大,他斗了一辈子的改革和权力斗争,原来从一开始就是一个没有停止的漩涡和黑洞。
你就是打倒了一个人又怎么样,还有第二个人出来,就是把第一个人留下又如何?在庞大的封建王朝里,皇帝是最大的受益主,真要清算,那么最后清算的就是皇帝自己。
在这点上,嘉靖比谁都看得清楚,于是他登基45年,不为民也不为江山社稷,甚至连他的接班人也不重视,他只为自己,即便帝国再灿烂,也不能掩盖帝国的根源危机。
要修仙是个幌子,实际上,他只是想尽量的活长一点,尽量地享福。
嘉靖他知道,最大的问题就是帝制。
但,既然改不了,那就一头黑走到底。
02:人物特点:利己
陈宝国看完剧本后,就发现“嘉靖”这个皇帝跟“汉武帝”不一样,这人没有外表霸气,但是却处处显露着权威,他不穿龙袍,不戴皇冠,穿一件松江卜布的大衫,多年不上朝。
但在整个朝堂上,只有他可以这样做。
跟人说话时,只有嘉靖可以时而深沉,时而愤怒嘶吼,时而低吟。因为他是皇帝。
陈宝国的“嘉靖”没了猜疑和孤独,更多的是一种收敛。汉武帝是把霸气就在外表,
嘉靖的霸气是在心里,他是皇帝,手中握的是至高的权力。
陈宝国让“嘉靖”的心理有了一盘棋,无论走哪都有数。
海瑞上疏,嘉靖帝不想杀他。
杀了他,还留下个骂名。
但是罪已经定下来了,怎么放海瑞?
需要一个台阶。于是,陈洪第一次去见裕王,裕王就说了:“作为列祖列宗的子孙,我若能继承大统,必重用此人!”嘉靖等的就是这句话,但是陈洪把这句话给隐瞒了。
但,秋后问斩时,
聪明的裕王又把皮球踢给了嘉靖,嘉靖不想做这个坏人,于是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
陈宝国瞪着鼻子,火无处发。
陈宝国的处理,选择保持着一贯的愤怒,但是却压抑着那股狂躁,始终喜怒哀乐不形于色,他的一直让臣下去猜,更多的是一种高深,哪怕这股高深有些刻意,也无妨。
因为他是帝王,
他是唯一一个可以窃窃私语的人。
不得不承认,陈宝国在出演“嘉靖”的时候,表演其实是有进步的,少了戏剧的痕迹,多了现代更真实的感性表演,只是陈宝国的处理的,还是避免不了会跟“汉武帝”有雷同处。
这不怪他。
帝王难以区分,是因为帝王始终是帝王,自古帝王变来变去,但他们恒古不变的是,
当他们走上最高的权力的舞台的时候,他们便成为了江山社稷最大的守门人,成了一只守住江山的老狗,孤独一生。
大家好,我是云纳君,
很感谢各位朋友抽出时间,阅读这篇文章。
如果您觉得写得不错,
您的“评论 点赞 转发”就是对我最大的支持。
,